精羅落淚!羅馬帝國曆史中影響深遠的十次失敗戰役

羅馬帝國作為歷史上有著深遠影響的國家,為後世留下了許多文化與政治遺產,其曾經擁有的廣袤的疆域和動人的歷史也吸引了當代很多歷史愛好者們自詡“精神羅馬人”。羅馬帝國的覆滅是一個逐步的過程,在羅馬帝國存在的一千三百多年當中,進行了大大小小無數的戰鬥,但只有這十場對羅馬帝國衰亡造成了決定性的影響,今天就按照重要性盤點一下羅馬帝國曆史上影響深遠的十次失敗。

10.創業未半:條頓森林堡之役(公元9年)

條頓森林堡之戰是發生在羅馬帝國建立最初的“創業期”的一場戰鬥,即奧古斯都(屋大維)統治時期,羅馬大舉將疆域擴張到易北河流域後發生的。公元5年,羅馬在萊茵河以東設置日耳曼行省,當時的總督瓦魯斯試圖引進羅馬制度並對其收稅,引起當地的蠻族,也是後來歐洲的主角之一——日耳曼人強烈不滿,遂於公元9年爆發起義。羅馬將軍普布利烏斯·昆克蒂利烏斯·瓦盧斯率領第十七、十八、十九一共3個羅馬軍團前往出征,而日耳曼人在則在傳奇統帥阿爾米尼烏斯領導下,將瓦魯斯的三個羅馬軍團引誘至萊茵河以東的條頓堡森林地帶,羅馬軍團遭受埋伏全軍覆沒,統帥瓦魯斯自殺。

經此一役,羅馬帝國的擴張勢頭得到了遏制,在東北部的擴張止於萊茵河,將萊茵河以東送於日耳曼人,為以後日耳曼部落的興起埋下了伏筆。


精羅落淚!羅馬帝國曆史中影響深遠的十次失敗戰役

裝備精良的羅馬軍隊不敵野蠻的日耳曼人


9.痛失良機:密列奧塞法隆戰役(公元1176年)

密列奧塞法隆戰役發生在公元1176年9月17日安納托利亞的弗裡吉亞地區,對陣雙方是拜占庭帝國軍隊與塞爾柱突厥羅姆蘇丹國軍隊,此戰役發生由拜占庭帝國主動發起,其目的是為了收復安納托利亞——即小亞細亞地區。

安納托利亞地區對於拜占庭帝國的重要性可以類比燕雲十六州對於歷史上漢族政權的重要性——兩者都既是防禦遊牧民族的屏障,又是重要的農業尤其是戰馬產地。自1071年曼茲科特戰役拜占庭帝國失去安納托利亞地區之後,帝國一直處於任人欺凌的狀態,經過近百年的忍辱負重,1176年,拜占庭皇帝曼努埃爾一世終於籌備好了經濟,在東線集結一支聲浩勢大的軍隊,除去本國軍隊,還包括了當時的僕從國安條克公國以及匈牙利王國的盟軍。此外,曼努埃爾一世幾乎集中了帝國所有的攻城器械,帝國能否中興皆繫於此役。

此役是拜占庭帝國走向滅亡的決定性失敗,這場失利使得1071年曼齊克特戰役後拜占庭帝國百年來恢復的軍事力量遭遇重創,密列奧塞法隆戰役的失敗令拜占庭帝國錯失了光復小亞細亞腹地的絕佳機會,後再無望收復為塞爾柱突厥人佔據的安納托利亞內陸地區。

然而自信滿滿的拜占庭軍隊陷入了羅姆蘇丹國國王亞爾斯蘭精心設計的包圍網中,笨重的鐵甲聖騎兵以及拉丁和匈牙利的騎士們在靈活的塞爾柱騎射手面前疲於奔命,大戰之後拜占庭軍隊不得不後撤,雖然其後來又發動了反擊迫使羅姆軍隊撤退,但拜占庭帝國積累了數十年的工程器械幾乎全被靈活的輕騎兵摧毀,無力再攻打安納托利亞境內的堡壘。

密列奧塞法隆戰役是拜占庭帝國走向滅亡的決定性失敗,這場失利使得1071年曼茲科特戰役後拜占庭帝國百年來恢復的軍事力量遭遇重創,也令拜占庭帝國錯失了光復小亞細亞腹地的絕佳機會,之後直到其滅亡都不能再窺安納托利亞一眼了。


精羅落淚!羅馬帝國曆史中影響深遠的十次失敗戰役

今日土耳其治下的安納托利亞繁華依然


8.蠻族崛起:哈良德堡戰役(公元378年)

哈德良堡戰役也被叫做阿德里安堡戰役,是公元378年羅馬帝國軍隊與反叛的哥特人之間的一次戰鬥,發生在當時羅馬帝國的色雷斯行省馬裡查河河畔的哈德良堡,位於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國的埃迪爾內。

哥特人和日耳曼人相同,都是流浪於歐洲的蠻族,其一開始流浪於東歐和北歐地區,但由於4世紀的匈人入侵狂潮,使得哥特人大舉入遷羅馬帝國請求庇護,最終成為了羅馬外族僱傭軍的重要兵源。

由於羅馬帝國晚期對於邊疆控制力薄弱,加之橫徵暴斂的行為,最終377年哥特人爆發了起義,羅馬皇帝瓦倫斯御駕親征,然而悲劇也隨之發生:公元378年8月瓦倫斯率部抵達哈良德堡並與哥特軍團大戰。哥特騎兵以良好的機動性能對羅馬軍隊的左翼發動了襲擊,整個羅馬軍隊頓時亂作了一團,無奈潰敗。瓦倫斯本人也身負重傷,被抬到一個農家茅屋。當晚,哥特人包圍了茅屋並放了火,貴為羅馬皇帝的瓦倫斯被活活燒死。

在這場失敗後,哥特人與羅馬人簽訂了合約,進一步加深了對於羅馬帝國的滲透,羅馬的軍權逐漸被蠻族將領掌握在手中,成為西羅馬帝國最終滅亡的直接原因。


精羅落淚!羅馬帝國曆史中影響深遠的十次失敗戰役

意氣風發的羅馬軍團還不知他們即將面臨的噩運


7.海上狂潮——蓋薩里克(汪達爾人)征服之役(公元428——公元474年)

除了日耳曼人和哥特人,活躍於西地中海的汪達爾人也是羅馬帝國的埋葬者之一。公元428年,汪達爾人最傑出的領袖蓋薩里克繼承了哥哥的職位,開始在地中海興風作浪,其在428年到439年,陸續攻佔了北非地區,甚至佔有了羅馬帝國在北非的重要據點迦太基。公元455年,其率領汪達爾海軍攻陷並洗劫了羅馬,這是羅馬帝國成立後的第二次陷落。

蓋薩里克征服對於羅馬帝國的覆滅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不僅是因為其洗劫羅馬,擄掠王族,更是因為其讓羅馬帝國永久失去了重要的糧食產地——北非。羅馬帝國也不再是以“地中海為內海”的驕傲國家,蓋薩里克征服對於羅馬帝國是真正的“身心打擊”。


精羅落淚!羅馬帝國曆史中影響深遠的十次失敗戰役

雖然名氣不如後輩的維京人,但汪達爾人也是出色的海盜民族


6.危機初現:瓦萊裡安東征薩珊波斯之役(公元260年)

瓦萊裡安是公元253-260年在位的羅馬帝國皇帝。在羅馬帝國的三世紀危機中,羅馬爆發了內戰,國力衰弱,瓦萊裡安通過內戰獲得了勝利,獲勝後開始逐步重建羅馬帝國遭到破壞的經濟和文化,羅馬帝國開始逐步恢復。

然而這一康復過程隨著瓦萊裡安的東征而消散。由於三世紀,羅馬帝國的死敵薩珊波斯的沙普爾一世已經取得了羅馬的東方屬國亞美尼亞的控制權,並攻陷了敘利亞,為了帝國的長治久安,瓦萊裡安便在公元260年初率軍東征,意圖收復失地。

關於此場戰役的過程缺乏史料,但結果是清晰的:羅馬軍隊遭到毀滅性的打擊,瓦萊裡安本人也被波斯帝國俘虜,而且至死都沒能回到羅馬。

這場失敗對於羅馬帝國的意義非常深遠,而且不僅僅是軍事上的:瓦萊裡安在位時十分重視啟用本國將領和壓制基督教,而瓦萊裡安之後,這兩種現象都遭到了反彈,基督教開始逐步成為羅馬的國教,而蠻族將領也逐步取得了帝國的軍權。


精羅落淚!羅馬帝國曆史中影響深遠的十次失敗戰役

薩珊波斯一直渴望恢復古波斯帝國的榮光


5.帝國不再:薩珊波斯征服埃及(公元611到公元621年)

薩珊波斯作為羅馬帝國的老對頭,與羅馬帝國一直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在公元6世紀前半葉,查士丁尼大帝統治下的拜占庭帝國處於羅馬分裂後的鼎盛期,薩珊波斯自然只能韜光養晦;而到了6世紀後半葉,波斯帝國迎來了一代明君,被稱作“不朽的靈魂”的庫思老一世,在他的勵精圖治下,波斯帝國再度雄起。

這一國力的崛起最終在公元611年化為戰果。趁拜占庭帝國內戰之際,波斯帝國攻陷了重鎮安條克,並於613年擊敗了拜占庭皇帝希拉剋略,隨後接連攻陷了耶路撒冷、亞歷山大等重要城市,最終於公元621年控制了整個埃及。

波斯帝國的埃及征服徹底粉碎了羅馬的帝國疆域,自此拜占庭帝國只能保有希臘和安納托利亞兩塊地域,同時埃及的陷落不僅僅是地域控制力的失去,也是經濟上的。中東地區是連接東方貿易的重要樞紐,在大航海時代未到來之時,控制了中東就相當於經濟的騰飛,因此拜占庭帝國失去埃及與中東,只得從一個大帝國衰落為了一個地區性政權。


精羅落淚!羅馬帝國曆史中影響深遠的十次失敗戰役

羅馬帝國的重要地區——中東和埃及就此淪陷


4.致命打擊:曼茲科特戰役(公元1071)

安納托利亞對於拜占庭帝國的重要性前文便有描述,而這一地區的失去,正是始於1071年的曼茲科特戰役。

公元1071年,時任拜占庭皇帝羅曼努斯四世親征安納托利亞東部被塞爾柱帝國佔據的亞美尼亞。在進攻之前,羅曼努斯四世還假意與時任塞爾柱蘇丹阿爾斯蘭簽訂和約,待到塞爾柱軍隊揮師南征敘利亞之時,背叛了約定發起進攻。

遭到背叛的阿爾斯蘭留下兒子馬立克沙及重臣尼札姆繼續圍城,自己則率領騎兵倉促前往迎敵。據說為提高士氣,蘇丹甚至穿上了壽衣以示戰鬥致死的決心。兩軍最終在曼茲科特一帶發起決戰,這場戰鬥中,憤怒的塞爾柱騎射手們無情的戲弄了拜占庭的重甲部隊,隨著時間推進,人數趨少的塞爾柱軍轉趨劣勢。然而此時後衛隊的安德洛尼卡眼見戰況混沌,徑自宣佈羅曼努斯四世已戰死,帶領親信撤回首都爭奪皇位,這一舉動使東羅馬軍陷入混亂,人數優勢不復存在,最後,撤退不及的羅曼努斯四世戰敗被俘。

經此一役,塞爾柱帝國控制了幾乎整個安納托利亞地區,拜占庭帝國則陷入內亂,國力一落千丈。失去了作為兵源地、戰馬產出地和農耕地和安納托利亞,拜占庭帝國自此在軍事上依賴僱傭軍,經濟上則依賴貿易,最終導致了與威尼斯的衝突和引發了十字軍東征。


精羅落淚!羅馬帝國曆史中影響深遠的十次失敗戰役

弓馬嫻熟的突厥人沉重打擊了歐洲騎士們


3.羅馬陷落:阿拉里克(西哥特人)攻陷羅馬(公元410年)

阿拉里克是西哥特蠻族的傳奇領袖,也被認為是西哥特王國的締造者。其在位時率領能征善戰的哥特戰士們多次洗劫了希臘和意大利等地的羅馬城市,公元410年,阿拉里克擊敗了羸弱的羅馬守備軍,攻陷了“永恆之城”羅馬,這也是羅馬帝國時期羅馬的首次陷落,更重要的是,積累了幾個世紀的黃金和財富都被哥特人擄掠而去,失去了黃金儲備的羅馬帝國的地位一落千丈,極大刺激了周邊國家和蠻族,自此西南的汪達爾人,北部的日耳曼人,東部的波斯人都開始初步蠶食帝國的疆域,阿拉里克也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羅馬毀滅者”。


精羅落淚!羅馬帝國曆史中影響深遠的十次失敗戰役

今日的大斗獸場依然敘說著往日的傷痛


2.兄弟鬩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公元1204年)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1202年—1204年)是由教皇英諾森三世發起的一次西方天主教世界的軍事行動,目的本是要進攻阿尤布王朝所在的埃及,解放被穆斯林控制的聖城耶路撒冷。然而,一系列的經濟和政治事件最終導致十字軍軍隊攻陷了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

整個事件的起因也十分簡單:十字軍由於是貴族們的自發行動並非有國家財政支持,因此在十字軍們僱傭了威尼斯共和國的艦隊後,卻無法支付鉅額佣金。此時,拜占庭的流亡王儲阿歷克塞四世誇下海口,承諾在十字軍扶持自己登上王位後給予財富,而作為十字軍債主的威尼斯共和國總督恩里科·丹多洛知道阿歷克塞四世只是空頭支票,但其心生毒計,還是鼓動十字軍同意扶持其登上王位。最終1203年阿歷克塞四世成功篡位,在丹多洛總督的逼迫下,開始在君士坦丁堡橫徵暴斂支付佣金,最終激起民憤,阿歷克塞四世身旁的權臣阿歷克塞·杜卡斯趁機發動政變將阿歷克塞四世軟禁,並自立為帝,是為阿歷克塞五世。阿歷克塞五世並不打算履行阿歷克塞四世與十字軍的任何約定,在與十字軍談判破裂後,丹多洛煽動十字軍開始圍攻君士坦丁堡。

羸弱的守軍自然不是十字軍騎士的對手,最終十字軍攻佔了千年帝都君士坦丁堡,並將其積累了幾個世紀的財富洗劫殆盡,據說,從君士坦丁堡掠奪走的總金額約為90萬銀馬克。威尼斯人收到的款項是15萬銀馬克,而十字軍收到了5萬銀馬克。另有10萬銀馬克為十字軍和威尼斯人平分。其餘的50萬銀馬克被許多十字軍騎士秘密帶走。

戰鬥之後,威尼斯人和十字軍們瓜分了拜占庭帝國,成立了天主教的拉丁帝國與其他大大小小的王國公國,這次軍事行動使得拜占庭帝國處於亡國邊緣,直到60多年後,拜占庭帝國難民建立的尼西亞帝國才光復君堡,重建帝國,但卻再無往日風光。


精羅落淚!羅馬帝國曆史中影響深遠的十次失敗戰役

恩里科·丹多洛,一手策劃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威尼斯總督


1.夕陽西下: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役(公元1453年)

提起羅馬帝國的毀滅,即使是小白的歷史愛好者,也能想到這場戰役。1453這個年份,正是因為拜占庭帝國的毀滅,為歐洲中世紀關上了門,開啟了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

從客觀上分析君士坦丁堡的守城戰,雖然在國力上奧斯曼帝國佔有絕對優勢,但拜占庭帝國一開始有三個可以依靠的地方:遠親——羅馬教廷和西歐國家;近鄰——匈牙利和威尼斯;以及高大的城牆。然而當時的奧斯曼帝國蘇丹穆哈穆德二世也是一代雄主,他依次粉碎了這些可以依靠的優勢。首先,他和威尼斯及匈牙利簽訂互不侵犯合約,防止了匈牙利騎兵和威尼斯艦隊的威脅;其次他僱傭匈牙利工程師烏爾班,後者為其提供了巨大的臼炮,其威力足以擊碎君士坦丁堡的城牆;最後,他攻下君士坦丁堡的信念十分堅決。特別是最後一點更為重要,因為當時的西歐世界也處於修生養息的狀態,因此對於中東只是戰略威懾態勢,如果奧斯曼帝國只是試探性進攻,反而會讓羅馬教廷出於獲利心理而出兵,而一旦蘇丹本人展現了決心,天主教國家就會“各掃門前雪”了。

最終在5月29日的總決戰中,奧斯曼軍隊衝入君士坦丁堡,羅馬帝國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戰鬥中陣亡。5月30日上午,穆罕默德二世進入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就此滅亡。


精羅落淚!羅馬帝國曆史中影響深遠的十次失敗戰役

君士坦丁堡陷落


羅馬帝國的興亡是世界無數文明興亡的一個縮影,但羅馬帝國的廣袤疆域,常備制軍吏以及文化包容,和同期的中華文化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羅馬帝國的歷史也引起了許多中國歷史愛好者的唏噓,也希望歷史愛好者們能夠以史為鑑,為本國文明的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