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學部✍️✍️✍️

原文: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本人認為,本章依舊是後世釋解者的“讀後感”。)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問部

一、問古今之義

乂:象形字,軍事設施--木質隔柵,引申為“阻擋、抵禦、退去、除去”之義,加獵刀旁,屬於分化使用,指“除去”。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卻:象形會意字,左上是(木)隔柵設施的象形,左下是聚邑的象形,右邊則是人的格擋形態的象形,合起來本義即是“安置多重隔柵,防禦、阻擊(外敵)”。本人認為,“卻”字的根是“乂”字,分化義為“攔擊致退去”等,引申為“退去、除去”等。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以:象形字,本人認為,它是“蛇準備發起攻擊時後仰、依借盤體蓄力的動作”之象形,引申義為“依、靠、憑、借、用”等。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糞:象形指事會意字,一手持簸箕形盛裝工具,一手拿笤帚形打掃工具,清理垃圾,引申義為“垃圾、殘渣”等,進一步引申成“人畜的排洩物即大便。”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戎:象形會意字,戈形武器與防禦甲衣的合體字,引申義為“全副武裝(防禦、攻擊敵人)”。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郊:象形指事會意字,左邊表示聚邑間的延伸部分,右邊是人兩腿交叉的象形,合起來義為“離聚邑不遠的野外”。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於:象形(指事)會意字,穿針引線的象形,引申為“從、對、在”等義。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禍:象形會意字,人被隔柵圍困起來,失去自由,忍飢挨餓,疾呼怒喊,引申為“受害、困頓、災殃”等義。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福:象形指事會意字,帶蓋的容器盛滿了東西(食物、美酒等等),引申為“物質豐足”之義。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莫:象形會意字,太陽落下不見,(好像)掉進了草木間,又或者被鳥啄叼走了--這是古人樸素的想象,引申義為“(太陽剛落後的)傍晚”。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朝:象形(指事)會意字,太陽從草木叢中升起,引申為“清晨、早上”。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草:象形字,草形。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日:象形字,太陽形。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月:象形字,月形。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夕:象形字,太陽落下剩一半或月亮升起剛一半的樣子,本義--晚照,後分化出來“月”字--專指月亮。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潮:象形會意字,水像太陽昇起一樣地漲起來,--對比“汐”字。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汐:象形會意字,水像月亮升起一樣地漲起。參見“潮”字。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舟:象形字,舟船之形。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咎:象形會意字,一個人口大張地呵斥另一個人,引申為“過錯”,反向引申為“責怪、災難”等。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欲:象形會意字,打開穀倉想要取裡面存放的糧食等,引申為“想要”等。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常:象形指事會意字,上部為穿的動作指事符號,下部為遮蔽下半身的樣子、情狀,即是穿在下半身的衣服,--“裳”的本字,指下裝。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衣:象形(指事)會意字,穿在上身的衣服即上裝。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示:象形字,墓碑或牌位的象形,引申為“祭拜、祭祀”等義。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尚:象形指事會意字,房子頂上的東西,引申為“高出一般的、非同尋常的東西”,進一步引申為“依重、看重、重視、崇尚”等。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高:象形字,房子層層疊疊聳立的頂,引申為“縱向的長度”即“高”。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二、問中外之論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三、問自己之知行

《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四十六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