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靠发脾气来教育孩子吗?试试这几招,准灵!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一阵吵闹声从楼下传来。

旭妈走到阳台低头一看,原来又是楼下邻居小张在吼着自己 6岁的儿子童童。这样的情景已经不是一两次了。妈妈大发脾气,可儿子仍我行我素地坐在地上,用脏兮兮的小手吃着剩下的半个苹果。

小张见自己的吼叫,不起作用,便用一只手拉着孩子的一只手,进一步威胁:

这么脏!还吃,还吃,信不信,我打死你?啊!

儿子木讷地看着妈妈,对妈妈脸上的狰狞,视而不见。

接着,“啪啪”两声,童童脸上立马出现了两个深深的手掌心印。孩子撕心裂肺地哭着,终于求饶了。

小张领着童童走到里屋,带孩子洗手去了。

旭妈愣神看着,这小张脾气够大,孩子够委屈啊!孩子偶有犯错,为什么我们作为家长偏得要靠发脾气来进行教育呢?

01发脾气,是家长无能,也是对孩子的情感忽视。

《超级育婴师》中有一期,让旭妈印象深刻。

你还在靠发脾气来教育孩子吗?试试这几招,准灵!


早上,浩妈叫浩浩起床,没有准备任何的早餐吸引孩子,就开始使用狮吼功,强迫孩子从睡梦中惊醒。

督促孩子刷牙,妈妈的声音是尖叫。孩子不听话了,妈妈直接把儿子从里屋拖出来,然后打手板。

你还在靠发脾气来教育孩子吗?试试这几招,准灵!


旁边的爸爸无奈地看着,伸手抱住儿子,帮儿子擦去眼泪,只说了一句“眼睛都要哭瞎了”。妈妈又开始用吼儿子的方式,吼爸爸。

整个房间里,都是妈妈一个人在发脾气,孩子也在不停的哭闹,育婴师看着,都有些看不过去了。

浩浩跟妈妈去菜市场买菜,路过一个肉摊子,出于好奇,浩浩一直在问,而妈妈给的答案是“不许烦我,自己去看”。

回家的路上,妈妈走路速度很快,浩浩必须要一步并作五步才能跟得上。实在跟不上了,小浩浩要妈妈抱他走。妈妈脾气又上来了,一路上大骂着往前走,儿子哭喊着小跑紧跟其后。

后来,在严肃的家庭会议中,育婴师给浩浩做了个简单概括,并提出了个问题:孩子可以独立起床,也可以独立去刷牙,这些,孩子明明都可以去做,可为什么又不愿意做呢?

他妈妈性子太急了!”爸爸一语道破。

你还在靠发脾气来教育孩子吗?试试这几招,准灵!


爸爸这句话一落地,妈妈就轻轻地用手肘碰了下爸爸,示意别说了。

育婴师看出其中端倪,直接不客气地指出,妈妈太过于自以为是,不管是对待孩子,还是对待老公,都是一模一样的态度,太忽略他们的感受了。如果妈妈一味地助长自己的火爆脾气,其结果必然是众叛亲离。

妈妈听完,当场掩面而泣。

卢梭曾说:发脾气,是最无用的教育。

浩浩妈一系列的火爆脾气,暴露了自己对孩子的一切无能为力,也表现出妈妈对孩子的情感忽视。

这是我们很多家长最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我们对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总是尽量去满足,而孩子心灵上的情感需求,我们却看不到。

有时,我们看到了,也意识到了,又不去做。因为,我们在发脾气的过程中,总是在以自我为中心,发泄着自己的情感需求,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02孩子们喜欢怎样的父母?

曾看过一个十三岁男孩杨心龙的演讲,演讲的题目是《我们喜欢怎样的父母》,旭妈看完,扎心了。

男孩说,他们喜欢的父母必须是这样的:

(1)真正能够读懂孩子的父母

这里孩子阐述了两件小事。

你还在靠发脾气来教育孩子吗?试试这几招,准灵!


妈妈生日,心龙煞费苦心地准备了一番。当时是冬天,漫天大雪过后,他偷偷跑到山上,在能够写字的地方,全部写上对妈妈的祝福。尽管写了一个小时,手已经冻得通红,但是孩子还是很期待,妈妈看到这些祝福时的样子。

你还在靠发脾气来教育孩子吗?试试这几招,准灵!


你还在靠发脾气来教育孩子吗?试试这几招,准灵!


妈妈上山时,他赶紧指着雪地大叫:“妈,快看,看,看!有人在祝你生日快乐!”结果妈妈只说了一句话:“不就是你写的嘛,有什么好张狂的?”男孩听完,伤心极了,心想,妈妈为什么就不能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呢?

很快,男孩又想到了一件事。

上一次比赛,心龙习惯性地在台口等着,因为每次登台,他知道爸爸肯定会陪着他。

可工作人员告诉他,现在他爸爸在第二现场,不能过来了。

孩子一听,整个人垮掉了,心想,这样自己登台没有什么意义了。

就在孩子即将失望地登上舞台的时候,他的背被人“啪”的一声拍了一下。孩子猛地转头,看到了自己笑眯眯的爸爸。而后,父子俩拥抱在一起。

当时,爸爸也只说了一句话:“我知道儿子需要我。

演讲到这里,孩子抱着双臂,哭了。

你还在靠发脾气来教育孩子吗?试试这几招,准灵!

可见,一个不理解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情感是忽视的,孩子肯定难过;一个理解孩子的家长,能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是幸福的。

(2)用合适方式和孩子沟通的父母

杨心龙有个坏毛病,喜欢在书包里装很多很多的练习册,以此来证明自己很有学问。

由于不堪重负,书包的带子经常断开。断开以后,妈妈总是对他发火

爸爸总会安慰妈妈,消消气,并说,孩子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

妈妈则认为,孩子太倔了,应该狠狠地打一顿。

带子断开后,爸爸就默默地缝上,断开,又缝上。

后来,可能是被爸爸感化了,心龙主动把练习册一本一本从书包里拿出来。

显然,发脾气对孩子来说,不是一种合适的方式,最合适的方式,是用爱去感化孩子。

03我们如何做让孩子喜欢的家长?

日本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有言:没必要对孩子歇斯底里地发脾气,也没有必要唠叨个不停。早晨起来要洗脸刷牙,外出归来要洗手,弄乱的东西要放回原处等等,只要有机会自然地教导孩子,这样不就行了吗?

旭妈深以为然。

作为家长,我们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更加亲近我们,更加喜欢我们呢?不要发脾气,自然地教导就好。

试试以下几招,准灵:

(1)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面对孩子的偶有犯错,或者屡次出错,我们首先要放平心态,因为这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谁都是经历过孩子,才长成了大人,试想想,自己小时候做的每件事都完美吗?

不,不是。

其实,孩子的今天,只不过是我们的昨天而已。千万不能动不动就乱发脾气,一言不合就动手,乱了阵脚,再去教育孩子,很明显不是明智之举,有可能还得不偿失。

试问,打得过孩子的时候,你打了,到打不过孩子的时候,你还打吗?

(2)长目光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长目光”,著名的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对此有过解释。

长目光本身就带有警告,也带有威胁,长时间注视孩子会很难受。

你还在靠发脾气来教育孩子吗?试试这几招,准灵!


你还在靠发脾气来教育孩子吗?试试这几招,准灵!


你还在靠发脾气来教育孩子吗?试试这几招,准灵!


你还在靠发脾气来教育孩子吗?试试这几招,准灵!


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千万不要打,一打,孩子会认为这事儿平了,还会给孩子一个心理暗示,我们的底线就这样了,大不了就打一顿或者再打一顿。我们可以试着使用长目光,一句话也别说,就这么直直地盯着他,久久过后,会出现不怒自威的效果。

那天大宝,把自己的衣服弄得一身是泥,我狠狠地就这么瞪着孩子。孩子看我不说话,看看我,乖乖地走到洗手间自己收拾去了。

孩子犯了错,他自己是知道的,我们用眼光教育他,总比发脾气来得好。

(3)适度的惩罚

有多家长可能会说,熊孩子皮得很,不教训一下不行。

对于孩子的屡次犯错,我们要是非得惩罚孩子,一定要做到适度,比如少看30分钟电视,少拿一块零花钱,少买一样喜欢的玩具等等。

只要起到一个警醒的作用了,便可。

(4)用爱去换回爱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用我们的爱去感化孩子。

就像前面演讲的男孩。他的爸爸就是用自己的爱去感化了孩子,让孩子心生不忍,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主动从书包里拿出了许多不必要携带的练习册。

这样的沟通方式,可以说是最深入人心的,也是最能根治孩子的坏毛病的。

成长,是一个屡次犯错,屡次纠错的过程,作为家长,请善待孩子犯的每一次小错误,也请善待自己!

共勉!

作者:旭妈育儿,80后宝妈,育儿路上,边走边学。

欢迎关注@旭妈育儿,旭妈与你抱团取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