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和薩爾滸同樣的大敗,為什麼對大明王朝的影響截然不同

只從軍隊構成方面來分析:

土木堡之戰:明軍主力是以京營為主的大軍20餘萬,號稱50萬

土木堡和薩爾滸同樣的大敗,為什麼對大明王朝的影響截然不同

明軍損失:


此一戰役,明軍二十餘萬人中傷居半,死者三之一,明英宗被俘,王振被英宗護衛將軍樊忠一怒之下用鐵錘砸死,文武官員亦死傷數十人,損失馬匹二十萬頭,衣甲器械輜重損失無數。
文臣武將死亡五十二人:太師英國公張輔、泰寧侯陳贏、駙馬都督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壎、修武伯沈榮、都督梁成、王貴、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埜、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鉉、工部右侍郎主永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鄧慄、翰林院侍讀學士張益、通政司左通政龔全安、太常寺少卿黃養正、戴慶祖、王一居、太僕寺少卿劉容、尚寶少卿凌鑄、給事中包良佐、姚銑、鮑輝、中書舍人俞拱、潘澄、錢禺、監察御史張洪、黃裳、魏貞、夏誠、申祐、尹竑、童存德、孫慶、林祥鳳、郎中齊汪、馮學明,員外郎王健、程思溫、程式、逯端、主事俞鑑、張塘、鄭瑄,大理寺副馬豫、行人司正尹昌、行人羅如墉、欽天監夏官正劉信、序班李恭、石玉等。只有大理寺右寺丞蕭維楨、禮部左侍郎楊善、文選郎中李賢等數人僥倖逃出。

薩爾滸之戰:明軍主力是以邊軍為主的大軍

土木堡和薩爾滸同樣的大敗,為什麼對大明王朝的影響截然不同

明軍兵力:


1.宣府、大同、山西三鎮發精騎約三萬;
2.延綏鎮、寧夏鎮、甘肅鎮、固原鎮四處,發兵共約兩萬五千人;
3.四川、廣東、山東、陝西、北直隸、南直隸,發兵共約兩萬人;
4.浙江發善戰浙軍步兵四千;
5.永順、保靖、石州各處土司兵,河東西土兵,數量各二三千不等,共約七千人;
6.明軍總數約八萬六千人。與盟友海西女真葉赫部軍一萬人,朝鮮軍一萬三千人,總計十一萬多人,號稱四十七萬。

明軍損失:


明軍共損失兵力約45800餘人,戰死將領300餘人,喪失騾馬28000餘匹,損失槍炮火銃20000餘支,元氣大傷。

--------------------------這是一條分割線--------------------

從軍隊主力來看,京營與邊軍不同軍事力量的損失對明朝的影響截然不同。

這裡需要普及一個概念:

在古代,軍隊的主要意義在於守衛邊疆。京師駐紮軍隊主要是對內防範叛亂以及對邊軍的威懾,除非派出邊疆對外作戰,正常情況下的對手多是內地叛亂和邊軍叛亂,主要是對內(比如平常的鎮壓農民起義和安史之亂平叛,類似大慫被人懟到首都斬首的次數還是極少的)。維護王朝版圖的主要力量在於守衛邊疆的邊軍,邊軍直接面對敵人,同時維持王朝在邊疆的軍事存在和對外敵的威懾。而內地的軍隊數量和戰鬥力都是比較弱的,通常作為維護地方統治和邊軍的補充力量存在。

土木堡之戰中的京營是以京師駐軍派遣至北方邊防作戰,因為作戰失敗被損失掉,而維持北方邊防的主要力量仍然存在,只是京師短時間軍事力量真空,難以短時間彌補,所以瓦剌軍隊即使是擊敗了京營俘虜了明英宗,也是難以在後方收到威脅的情況之下長時間不計損失去攻打明朝京師的。

因此才有了于謙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北京保衛戰只需要保證短時間內不被攻陷就可以取得勝利,而軍事力量真空的京師與周邊很快得到其他勤王軍隊的補充,瓦剌軍隊也難以長時間佔據這些地方,總會自己走或者被趕走的。(就算是沒有于謙沒有北京保衛戰,瓦剌軍隊能夠做到的就是劫掠京師而無法長期佔據京師。可以類比的就是唐朝安史之亂後吐蕃軍隊曾經攻入長安卻無法佔據關中。)

打個比方就是,總部派來指導某地分公司業務的空降兵被競爭對手給暗殺了,但是原則上當地分公司骨幹還在,競爭對手很難佔據分公司的市場。

薩爾滸之戰中主力是以邊軍及內地派出二線軍隊為主,因此薩爾滸之戰的失敗標誌著在明朝邊疆軍事力量的損失、在遼東軍事存在的真空和長時間內內地無力派出軍隊填補這塊軍事空白。

而作為敵方的後金軍隊自然而然的利用了明朝在遼東軍事真空時期佔據了遼東。

這也是邊軍對外作戰的特點,勝則佔地擴張,敗則失地收縮,幾乎是實時反映了邊疆軍事力量對比的變化。失敗之後想要扭轉這種趨勢,所需要的軍事力量和財政投入遠遠超出一般作戰的需要。

如果長期無法補充這種軍事力量和財政投入,這種損失就會變成永久性損失,甚至會危及到腹地的安全。

再拿分公司打個比方就是,分公司被競爭對手徹底摧毀,公司產品不得不退出當地市場。

薩爾滸之戰後遼東的損失及明朝軍事力量的撤出其實並非沒有先例,只是因為中國版圖的變化大家習以為常罷了。

對的,就是安南(交趾)。

明成祖朱棣出兵安南並置郡縣到明宣宗“棄置交趾”安南再次獨立,其實也是明朝在安南從邊軍軍事存在到軍事真空的變化,只是因為是永久性損失,而遼東存在於中國版圖,大家選擇性忽略而已。

土木堡和薩爾滸同樣的大敗,為什麼對大明王朝的影響截然不同

​--------------------------這是一條分割線--------------------

總結一下就是:

土木堡之戰的主力是京營,而不是明軍北方邊防力量,作為機動力量,京營的損失並不影響明朝北方邊軍在邊境的軍事存在和影響力,損失掉的不過是這股軍事力量。

薩爾滸之戰的主力是邊軍和內地補充軍事力量,邊軍的損失直接導致明朝失去了在遼東的軍事存在和對邊疆的威懾,進而被敵人優勢力量入侵佔領,並且造成了明朝後期的長期失血。損失掉的是邊軍以及邊軍軍事存在所維護的邊疆和對外敵的威懾,結果是邊軍的損失、土地的失去、邊境的收縮和版圖的縮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