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最悲凉的一句古诗是什么?

古今谭


试答:我所感受的一句悲凉古诗:

《太平御览》(卷六百八十九)收过无名氏所作的《古艳歌》。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弃妇诗,其中“昔载杨柳,依依汉南;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如泣如诉。

全诗文词简约,朗朗上口,几乎不必注释。一歌三叹,催人泪下:

昔载杨柳,依依汉南。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茕茕白兔, 东走西顾。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卑贱鄙陋, 不如贵人。妾日已远, 彼日已亲。

何所告诉, 仰呼苍天。悲哉窦生。

衣不厌新, 人不厌故。悲不可忍, 怨不自去。

彼独何人, 而居是处。

明清人如《艺文类聚》之类的选本常写作《古怨歌》。“艳”不知何出,“怨”可是如泣如诉,改成《无题》也许更好吧。


古道长河


1975年,82岁的毛泽东写下了据说是平生的最后一首词《诉衷情》,这是一首44个字的小令,看词牌,大有一片丹心,倾吐心事的意思。全词如下:

诉衷情

赠恩来

当年忠贞为国筹,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据说,这首词是写给一生事业的战友周恩来的,与毛泽东诗词一贯的雄健豪迈不同,这首词给人的感觉沧桑不已,十分心碎。“江山靠谁守”显得无措,让人想起刘邦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词人仿佛也碰到了这个难题。“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又让人无力,时光的流逝,让这位曾经高唱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深浮”的革命青年,让这位曾经历数古今英雄,而发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旷世豪杰,转眼已是82岁高龄。“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则又凄切彷徨,忧心不已。

联系到晚年毛泽东很喜欢读庾信的《枯树赋》,其心境可见一斑。而每次读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诸句,毛泽东便沉默不语,怅然有思。机要秘书张玉凤曾撰文回忆道:“(当时)我读得很慢,主席微闭着眼睛,似乎在体味赋中描述的情景,回顾他一生走过的路。”

而这首词之前,词牌《诉衷情》已有陆游的名作《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一心渴望收复的诗人,临终之时还写了《示儿》,在同一词牌的词里,他同样表达了十分悲凉的凄怆之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写词时,陆游已是70老人,英雄迟暮,逮其同乎?又想起了稼轩的“可怜白发生”!


诗词桃花源


最悲的一首诗,应是是毛主席一生写的最后一首诗,年事已高、一身病痛的主席,在得知周总理逝世的消息后,忍着巨大的悲痛写下了下面这首诗。


《忆秦娥·悼念周恩来同志》

山河咽,拭泪无语心欲裂。

心欲裂,顿摧栋梁,痛失人杰。

江山如画忆丹心,宏图遗愿永不灭。

永不灭,新苗茁壮,势与天接。


毛主席和周总理同为人类最伟大的的事业奔走操劳,为了一个目标携手战斗,在战斗中建立了无比深厚的革命情谊,这种情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练更是日久弥坚。同样病痛缠身的他,听到总理逝世的消息,老泪纵横,半天默然无语。其中悲痛之情无法诉说,只能以诗缅怀。

解析:

听闻如此惊天噩耗,山河都为之感凝噎,默默擦拭自己的眼泪,但心头欲裂,胸中满含悲切。

心欲裂啊,国家的栋梁忽然之间被夺走摧毁,我们痛失了一位革命中最杰出的人啊。

现在江山如画般待我们共展宏图,你还记得我们的共同目标么,我最亲密的战友。放心吧,你我的遗愿永远会一代代传下去不会灭亡的。

新一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正在茁壮成长,他们的势头可比我们年轻的时候,欲与天公试比高,厉害的很呢。

亲爱的总理啊,你这一辈子操劳太累了,也该歇息一下了。你就在天上看着这帮小伙子们拿过我们的接力棒,能不能做好就行了。

毛主席、周总理,你们的接力棒在一代代传承,你们的遗愿在一个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在一步步接近,

如今盛世,如您二老所愿。


文史趣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雨农520


当年忠贞为国筹,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19651220


民间奇谭:总有自己的观点。精于地产,爱好文学,喜欢电影,欢迎关注,多多沟通。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翻译过来,大意为:

一路走来,掠过枯藤,路过老树,听过昏鸦。

抬眼望去,小桥跨过流水,流水依着人家。

而我,踌躇古道,孤迎西风,独依瘦马。

眼看夕阳西下。

我驻足无处,思乡断肠,却还得零落江湖,奔行天涯。



前四句全为写实,为作者一路所见所闻。

首句描写一路阴暗凄凉的情调,以蒙太奇的切换手法,将“枯藤”“老树”“昏鸦”三种路上见到的景象组织在一起,这三者都枯败昏老,缺乏生气,暗示作者风尘仆仆,心情沉郁。


第二句眼前一亮,一副乡间野村的写意风景,直观感受简约而宁静,心理感受安详而温馨,和作者沿途身受形成强烈对比。全文最精妙之处就在“人家”一词,如果没有“人家”,就是单纯的环境描写,无法直观的切入到社会、人文、情感层面,也无法对作者形成强烈的心理冲击与落差,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自己是一路飘零,“人家”却温馨宁静。哎,我家呢?我家要在这里多好?真想推门而入,却怎能把他家当我家?杜甫名句“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弃妇听到新人笑,自己暗自悲哭,与此句技法相类。这是“睹物思人,由人及己”的另一种情感关联方式,只不过本曲更含蓄些,仅以环境描写进行表现,需读者仔细揣摩。

第三四句,作者在欣羡“人家”之余,忍不住顾影自怜:再看自己,临古道,迎西风,依瘦马,日落西山,前路茫茫。这里也暗示了作者一路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十分辛苦;所谓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同时点明作者思乡的动因,侧面烘托思乡之情的强烈。


经过前面三重奏,种种情感,层层叠浪,推波助澜,作者沉闷孤苦之情终于爆发,忍不住发出“断肠人在天涯”的悲叹!全诗除了第三句之外,无一处不凄凉;而第三句却是别人的家乡,反衬自己更加孤寂,冷落索然之状力透纸背。此曲终成千古绝唱!

该诗有另个一版本,第三句为“小桥流水平沙”,与此版相比,“平沙”对人的情感刺激比“人家”不可同日而语,因此,那一版流传极少。


民间奇谭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 唐 ] 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沈饮聊自适,放歌颇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未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五军都督府左都督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作者】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 这是一首充满了无限悲凉的咏史之词。

江流奔腾,浊浪滔滔,每一朵浪花都似乎扑面而来,又似乎牵扯着人的思绪万千。不由让人想起历史上多少仁人志士,多少帝王将相,多少江湖豪杰,只为名利二字,刀光剑影,剑拔弩张,厮杀纷争,阴谋诡计…… 一祯祯一幕幕都仿佛在脑海中闪回,厮杀怒吼声似乎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的征伐混战,狼烟弥漫,尘土飞扬 ……

到如今,一切却也都是过眼烟云,英雄落幕,宝剑入鞘。唯见这眼前的惊涛骇浪,远处的青山隐隐,还有如血残阳。历史的车轮并不会因为某个英雄的壮举,某场战役的悲壮而止步不前,它无情地碾压过一切的荣辱成败,一切的功过是非,除了让后人无尽的评说之外,还能余下些什么?


2. 这也是一首饱含着热泪的抒怀之作。

我等凡夫俗子,也许曾在年少时热血满怀,梦想着战场厮杀,建功立业,荣耀一生。但如今还是一事无成,也只有在这黄昏日暮,在这浪花奔涌的长江之上,借思古之幽情来祭奠一下自己曾经的豪情万丈,一醉酹千古!

也罢,多少英雄豪杰到头来尚且是一抔黄土,烟消云散,我也无需再多惆怅!倒不如和老友把酒言欢,且评述着千古风流人物,不乏戏谑,且欣赏这秋月春风,倒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3. 这还是一曲悠扬绵长的吟咏之歌。

杨洪基演唱的此曲气势雄浑、超脱悲壮,旋律深沉、苍劲,跌宕起伏,充满了古朴的气息,与诗人杨慎的填词真可谓珠联璧合,令人拍案叫绝!

我们在吟诵此诗的同时,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眼前浮现出诸如三国演义、隋唐英雄传等等影视画面,这就是伟大的作品会给予人的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境界的提升吧!


人生而疑惑


野狐试答 谢题主

悲凉的诗歌很多,我感触最深刻的就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在学生时代,我就很熟悉这首诗,感觉这首诗歌写得很美:两个老朋友在江南最美的季节相遇,真是他乡遇故人,他们一起欣赏着江南的美景,谈论着当年快活时光里那些快乐的事情。几十年下来,读得书多了,走得路多了,经历得事情多了,再看这首诗完全不是当年所见的面目了。能哭出声的痛苦那都不叫痛苦,哭不出声的痛苦那才是真的痛苦。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这两句诗概括了开元盛世时两人初识的景况:天下太平、国运昌盛,两个少年才俊经常出入于贵胄显宦的府邸,各自意气风发、心事拿云。


几十年下来,各自都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劫难,现在国家是藩镇割据,军阀争战于内,吐蕃侵扰于外,百姓生活艰难,诗人更是漂泊在外。多少次兄弟离散,夫妻异县,风破茅屋,娇儿冻饿,杜甫是这样,李龟年的情况下也不会好到那里去。

“最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落花时节就是暮春三月,“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是江南最美的季节,有人说“落花时节”暗含唐王朝衰败,我想这是想多了,对于李龟年这样的亲历者,用得着暗含吗?


这首诗是完全用赋的手法写成的,很直接的陈述,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最为朴实真切。久别的故人在乱世相逢于江南最美的季节,春光不管兴亡事,这个时候能说说什么呢?说自己曾饿死了一个儿子;说自己现在穷愁潦倒、老病无助;说自己命运不济怀才不遇……国家兴衰的感慨,自己困苦不得志的一生,天下艰危的情势在杜甫心中翻腾着,话到嘴边,杜甫又生生的把它咽了回去,蹦出来了“最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样一句感慨万端的话。

杜甫的“沉郁顿挫”在这首诗中体现得很充分,青年时代“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和现在老病而一事无成的对比,昔日的盛世和现在江河日下的国运对比,二十八字尽是感慨,却又出语平淡,真可谓静水深流,沉郁顿挫。


野狐习禅


毛主席。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楊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莫嫦娥舒广袖,万里長空且为忠魂舞。匆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依倾盆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