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狀元宰相蔡齊:為政幹敏 剛正謙和

欽定狀元 禮遇破格
蔡齊(公元988年~公元1039年),字子思,萊州膠水(今山東平度)人。他從小失去父母,在外婆家長大。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春,蔡齊順利通過州試、省試,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


在宋仁宗景祐年之前,省試合格的進士如果殿試不合格,仍然會被無情淘汰。蔡齊和所有赴殿試的舉子一樣,都懷著惶恐之心。殿試題目是真宗皇帝親自擬定的,他效仿西漢賈誼的“置器”說,將命題定為《天下如置器》賦。蔡齊憑著自己深厚的經學功底一揮而就,後經殿試閱卷官審定,他的答卷被列入前10名之中。
按照宋代科舉條制,殿試前10名的卷子要直接送呈皇帝親閱,以確定最終名次。據說,宋真宗在殿試前一天晚上做了個夢,夢見殿前長出一株青菜,這株青菜長勢茂盛,竟然與殿基齊平。真宗在審閱蔡齊的《天下如置器》賦時,見內容含有安天下之意,就對大臣說:“這是宰相之才也!”隨後,真宗詔見蔡齊,見他長得英姿勃勃、儀表堂堂、進退有法、從容不迫,遂欽定他為第一名。
蔡齊中狀元似乎應驗了“菜”(蔡)與殿基“齊”的夢境,真宗心裡自然十分高興,決定提高迎送狀元的規格。在此之前,進士唱名後,須各自備鞍馬還歸居處,狀元也不例外。真宗下令,此榜狀元迎送須由左、右金吾司派7名騎士在前面開道。從此以後,狀元與其他新進士的迎送禮遇拉開了距離。
為政幹敏 錯案追究

蔡齊中狀元時剛好28歲,初授將作監丞、兗州(治所在今山東兗州)通判。“將作監丞”是決定官員俸祿的官階,他的實際職務是兗州通判,是僅次於知州的地方要員。蔡齊到兗州後一改前任政苛律繁、州民人人自危的壓抑局面,省刑寬政、處事公正、獄訟無冤。蔡齊為政幹敏,得到朝廷的嘉獎,任期未滿就調任濰州(治所在今山東濰坊)通判。
在濰州,蔡齊又辦了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有人狀告某氏私刻假稅印謀求私利,數百人受牽連。蔡齊到任後案件還在查辦過程中,尚未結案。他詳細審閱案卷後嘆息說:“此所謂法出而奸生者,是為政之過。”決定對涉案人員從寬處理,免死刑者10餘人,其他受牽連者統統釋放、不再追究。這件事在當地引起很大震動,老百姓奔走相告,對蔡齊充滿感激之情,並說“蔡公施仁政於我,使我自新為善人”。從此,濰州教化大行、風氣大變,社會治安得到顯著改善。
宰相之才 拒絕籠絡
按照宋代慣例,進士高第者初任期滿後,召試館職。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蔡齊任滿三年回到京城後,當權宰相卻故意拖延,幾個月過去了,也不進行召試。幸虧宋真宗還一直惦記著這位“宰相之才”,親自催促大臣召試。蔡齊順利通過考試,被授予館職——著作佐郎、直集賢院。宋代館職是清要之選,也是儲才之地。士大夫一旦進入館職,仕途升遷的速度就會很快。

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宋真宗駕崩,仁宗趙禎即位,蔡齊遷官右司諫。宰相丁謂喜歡拉黨結派,排斥異己。仁宗服喪期間,丁謂大權在握,掌管朝政。丁謂欣賞蔡齊的才學,千方百計想拉攏他,並許諾授予他知制誥(起草詔書)的要職。這時的丁謂稱得上是權勢熏天,就連宰相寇準也因為與他意見不合而被罷黜。但是,蔡齊卻絲毫不為權勢所屈,拒絕了丁謂的籠絡。不久,丁謂事敗,貶官崖州,蔡齊遷尚書禮部員外郎、侍御史知雜事。
不畏權勢 剛正不阿
河陽節度使錢惟演上奏,要求朝廷特賜他鎮兵錢。當時的朝政由垂簾聽政的章獻太后掌控,而錢惟演是外戚,他仗著有太后這個靠山,想借機搞特殊化。蔡齊聞訊,立即上章彈劾錢惟演:皇上剛繼大統,錢惟演身為國戚,卻要用國家府庫錢遍賞河陽禁軍士卒以結私恩,這是不正之風,不能答應。錢惟演迫於壓力不得不收回自己的奏請。
章獻太后在聽政期間大興土木,耗費國庫錢財修建景德寺。景德寺建成,太后就讓負責修寺的宦官羅崇勳去找翰林學士蔡齊,讓他撰寫一篇《景德寺記》,讚頌自己的功德,並且許諾說:文章寫好後晉升參知政事(副相)。但剛直不阿的蔡齊不願意為了升官而違心地寫這樣一篇文章,羅崇勳一再派使者來催促,蔡齊硬是不動筆。羅崇勳一怒之下就到太后面前告狀,指責蔡齊不把太后放在眼裡。章獻太后也被蔡齊的舉動激怒,決定將他趕出京師,調任西京(洛陽)留守,這是沒有實權的閒職。副宰相魯宗道在太后面前力爭挽留,改授蔡齊知密州(治所在今山東諸城)。上述事例說明,蔡齊是一位不畏權勢、不為權力所誘的剛正之士。

放寬鹽禁 終結垂簾
在知密州期間,京東地區正遭遇嚴重的饑荒。蔡齊為民請命,要求朝廷免除京東地區百姓的租稅、放寬鹽禁,允許民間販賣私鹽以拯救饑民。他的建議被朝廷採納。幾十年後,京東地區的百姓仍然受惠於此,紛紛說:“吾邦百萬口能活下來不受飢餓,多虧蔡公之德。”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章獻太后去世,她臨終前寫下遺誥,冊封楊太妃為皇太后,繼續垂簾聽政,與仁宗皇帝共同治理軍國大事。這時的仁宗已經年滿24歲,但太后仍然獨斷專橫,不讓他親政。合門官催促百官慶賀楊太后稱制,身為御史中丞的蔡齊堅決反對。他先是阻止御史臺的官員入朝,接著又親自找宰相申明:“天子奉太后10餘年,今始親理國事,以慰天下之心。豈能女後相繼垂簾聽政,自古無此先例。”經過蔡齊等大臣的努力,楊太后最終只能總領後宮事務,從此結束了10多年皇太后垂簾干政的歷史。
穩重謙謹 心正無邪
蔡齊為官穩重謙謹、心正無邪,能洞察奸惡。仁宗親政後,京師傳言荊王趙元儼為天下兵馬都元帥,流言很快又在宮中傳播開來。內侍省逮捕了傳播流言蜚語的三司小吏,經審訊,牽連到數百人。仁宗大怒,詔權三司使蔡齊負責審案,要嚴厲追查流言的由來。蔡齊經過內審外調卻找不到製造流言的人,仁宗又催督甚急,大臣們都不知該怎麼辦,整個京師也陷入驚恐之中。為了安定人心,蔡齊一夜之間向仁宗連上三道奏疏,要求停止追究。他指出,流言起於小人之妄說,不值得窮治,否則將會使荊王元儼心中惶恐難安。仁宗接受蔡齊的勸說,只笞鞭數人,朝野上下人心始安。不久,蔡齊拜樞密副使。

審時度勢 賜諡文忠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蔡齊擢禮部侍郎、參知政事。黃河在橫壠決口並改道北流,大臣們紛紛主張堵塞決口。蔡齊向仁宗建議:水性下流,而河北地勢低平,宜順水勢而導引,只須築新堤保護魏州,這樣就可以避免當年澶州、渭州因壅塞而決堤的危害。仁宗採納了他的方案。此後,澶、渭地區再沒有發生崩堤之患。
契丹祭天神於幽州,屯兵宋遼邊界。朝臣中有人提出發大軍以備邊,防止契丹南侵。蔡齊審時度勢,料定契丹不會敗盟、不會出兵,宋軍可以按兵不動。真宗採納他的建議沒有發兵。結果,宋、遼兩國邊境沒有發生重大沖突,相安無事。寶元二年(公元1039年)四月,蔡齊因病去世,享年52歲,詔贈官兵部尚書,賜諡文忠。蔡齊為官20餘年,遇事臨危不懼,為官無私無畏、剛正謙和,不愧為北宋一名出色的狀元宰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