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青春期的叛逆?

迷彩黃金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父母會發現他在某個年齡階段特別叛逆,其實所謂的叛逆,對孩子來說是他成長的一個標誌,如果能真正的理解孩子叛逆背後的原因,尊重孩子的成長,父母就不會為此而煩惱了,面對孩子第一個叛逆期

1.幾乎每個家庭的孩子都經歷過叛逆,因為每個孩子在十八歲成年之前,都有三個叛逆期

2.兩歲左右的叛逆期有兩大特點,第一個特點叫自我意識敏感期,第二個特點是處在秩序的敏感期

3.家長不能用命令式的、訓斥式的口氣口吻去跟孩子交流

孩子在七到九歲的時候,第個二叛逆期到來,這時的孩子很容易變得不聽話,逆反,頂嘴,甚至會變得汙言穢語!家長越是制止,越是孩子越是反抗,孩子甚至會變成人人“畏懼”的熊孩子!那家長到底該怎麼去面對這個時期的孩子

1.家長要適當的示弱,培養孩子負責任的意識

2.給孩子足夠的尊重

3.預防大於治療,從小培養孩子的內在動力

4.不要過分的限制孩子的自由

正是因為第三階段的叛逆期到來,所以孩子在青春期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讓父母頭疼不已,我們常說的問題少年就是因為第三階段的叛逆期到來時父母沒有采取正確的做法,所以導致了他們的厭學,逆反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那父母到底該怎樣去面對孩子的第三階段的叛逆

1.父母要進一步的放權,少干預,給孩子更多的空間

2.給孩子找一個大人朋友

3.父母要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4.要提前給孩子普及青春期的知識,提前打好預防針





恩爸222


後來聊起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他媽媽講了幾個細節,印象比較深的是,這個孩子有一次感冒了,給他的爸媽打電話,他的爸媽都以高中學業忙,好好學習,熬熬就過去了的理由,讓他繼續在學校學習,不要回家,這次事件是一個引火索,把他前面的事情也一起暴露出來,孩子後來跟他的爸媽說,你們連學校的同學都不如,我的同學還知道給我拿一個藥,還知道給我打水,你們卻只說了一句,讓我繼續好好學習,你們是真的愛我嗎?

這句話讓他的爸媽想了好久,因為他的媽媽舉家搬遷到了她學校旁邊的地方,在那邊重新開了一個超市,一直忙,他的爸爸更是不斷的出差,為了給孩子,後期有個好的生活,但是孩子要的是這些嗎?他們想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好好的聊聊,有機會嗎?他們現在對愛產生了更明顯的理解,但是誰又和他們溝通過呢?

我其中一個親戚家的孩子,彷彿沒有過叛逆期,現在也很順利的考入了北京協和醫院,這個過程,那是為什麼呢?在長久的接觸中,我發現他們陪伴孩子的機會很多,而且很關心他們,家裡有什麼問題,有什麼想法都會和孩子溝通,孩子也會及時的和家長溝通,所以他們幾乎沒有過叛逆期

那麼我們好好想想孩子的叛逆期的出現,只是孩子的問題嗎?難道我們大人做的就夠多了嗎?所以多溝通吧,多關心吧。


超普真人生活秀


青春期叛逆問題諮詢:選擇的權力


  冷靜處理孩子的逆反

重慶寸草心心理醫生提示青春期孩子一般不太懂得控制自己,當他對大人的管教不服氣時,他可能會情緒比較激動,他可能會衝大人發脾氣,他可能會有過激的言語和行動,這時家長千萬不要跟著孩子一起急,要想辦法控制住孩子的情緒,可以先把事情暫時放一放,讓孩子看一會兒動畫片,出去與小朋友玩一會兒,或者呆在房間裡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孩子的氣往往來的快去的也易,等到孩子心平氣和之後再來和他說道理。因為孩子在心情順的時候家長批評他幾句,他願意聽也聽得進去,而孩子正在火頭上的時候即使家長說的全是真理,孩子也會不買賬,也會故意反駁家長几句;

另外,當孩子與家長頂嘴時,家長即使是再不滿也要保持冷靜,也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能一看到孩子頂嘴就大發雷霆火冒三丈,甚至對孩子拳腳相加,因為這樣做不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使得雙方的情緒更加對立,孩子會更加不服氣而家長則會更加怒不可遏,父子矛盾或母子矛盾也跟著激化和升級,最終孩子會對家長產生敵對,會記恨父母,個性強的孩子還可能會離家出走。

給孩子選擇的權力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當把握重要的問題,給孩子定個大的框架和原則即可,讓孩子在不違反原則、不超越界限的基礎上自由安排自己的活動,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力。家長絕對不要對孩子管的過寬過死,不要對孩子的每個細節都指手劃腳,不要一切事情都由家長來決定,這樣孩子會覺得很委屈,會覺得家長對自己不信任、不尊重,孩子會覺得自己的自主權被剝奪了,自己老是在受家長的控制,為了擺脫束縛爭取自由,孩子就有可能選擇與家長對著幹,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只要是來自父母的聲音,只要是父母提出的要求,他都一概予以反對。

重慶寸草心心理醫生強調為了使孩子的逆反狀況有所改變,家長應當從改變自己做起,對於孩子的所作所為,家長先不要急於干涉,而是要先反問一下自己,“這對於孩子要緊不要緊?”如果是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發育並無大礙的事情,儘管由孩子去好了,比如孩子習慣於晚睡晚起,只要他上學不遲到就可以;孩子偏愛打籃球而不願早起跑步,只要他能夠經常鍛鍊身體就可以。其次,在希望孩子做某件事的時候,也要儘量給孩子多些選擇,比如天氣轉涼想讓孩子加件外套,可以讓他在夾克衫和運動服之間選一樣;孩子偏食不愛吃綠葉菜,可以讓他在菠菜和小白菜之間選一樣。


重慶寸草心理醫生


要想處理好青春期的叛逆,首先得弄明白青春期叛逆的實質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青春期叛逆的實質原因是:

一、青春期是孩子企圖擺脫對大人的依賴、獨立自主理性思維的開始。

由於青春期孩子的理性思維非常膚淺和幼稚,使得他們的感性思維達到了頂峰,也就是他們任性到了極致,這就是他們的“叛逆”;

二、青春期是孩子追求屬於自己的真善美的世界的開始。

青春期的孩子企圖嘗試追求屬於自己的真善美的世界。

家長們是社會體,具有社會屬性。家長們的世界是經過他們的社會經驗雕刻過的;而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他們不是社會體,不具有社會屬性;所以孩子們的世界要比大人們的世界純真得多,孩子們眼裡真善美的純度要比大人們眼裡真善美的純度高得多;這構成了青春期的孩子們與大人們在世界觀上的矛盾。在孩子們眼裡,大人們是假惡醜的化身,所以他們會反抗大人們的假惡醜,這就是他們的“叛逆”。

弄懂了青春期叛逆的實質原因,建議大人們這樣做:

1、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持理解、寬容和開放的態度;

既然青春期是孩子理性思維的開始,是他們在追求屬於自己的真善美的世界,這是一件好事,家長們應該高興才對。對他們的“叛逆”,大人們應該理解、寬容;對他們的膚淺與幼稚,不妨心領神會地微微笑一笑。

2、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前打好預防針;

青春期前,孩子處於完全感性思維階段;他們會模仿父母的言行,遵照父母的指導;大人應趁孩子對父母尚言聽計從時,對孩子宣講青春期的本質屬性和外在表現;告訴孩子,他馬上就要進入一個叫做青春期的人生階段了,打好預防針。

3、帶孩子多參加社會實踐,與孩子探討身邊的人和事,讓孩子親身感受真實的社會面貌;

既然青春期的孩子由於缺乏社會屬性而導致其眼中世界的真善美尺度與大人們的不一致,那就帶他們多多參加社會實踐,讓他們親身感受真實的世界,讓他們親自體驗他們的膚淺與幼稚;青春期的孩子不喜歡聽大人的話,但他們很喜歡聽生活的話。帶他們多參加社會實踐,讓生活給他們上教育課。

4、做好榜樣作用,成為真善美的父母和老師;

青春期孩子純潔的眼睛裡容不得假惡醜的沙子。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程度與他們眼中大人們假惡醜的程度是成正相關的,與大人們真善美的程度是成反相關的;大人們越是真善美,青春期孩子叛逆程度就越低;所以,大人們請修煉好自己,做真善美的使者。

青春期過後的孩子基本上都會很後悔青春期的叛逆,會覺得青春期的自己是多麼地幼稚可笑;那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屬性的增多,他們的理性思維日益趨向成熟,他們的感性思維日益趨向零。

對於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大人們大可不必視作洪水猛獸,畢竟這是人人都要經歷的人生階段,而且大部分孩子都能安全度過青春期的。


家庭教育拓荒者胡老師


孩子到了初中的時候,青春期就到了,有些孩子,這時候不服家長管教,頂撞家長,不好好學習,很多家長很煩惱,好好的孩子怎麼就變成這個樣子?關心他還不領情,讓家長也很傷心,處在這個時期的孩子該怎麼辦?家庭教育又該作何改變,跟孩子的交流方式是否要變一變?

孩子青春期的生理變化究竟意味著什麼?

當孩子生理迅速發展時,心理會有變化。試想,當一個男孩子長得跟爸爸一樣高,他心裡會怎麼想:嘿嘿,你敢打我嗎?

再比如,特別瘦的男孩和特別胖的女孩,他們平時的苦惱就可能就來自於體型。這時候家長注意千萬不要對孩子體徵進行評價。比如,“我家女兒哪都好,就是眼睛有點小。”

對男孩來說,頭面部特徵越早趨向成人,越有利,利於他定下來,在同齡人中有領袖潛質。但女孩則相反。

一個男孩子學習很好,但是掰手腕掰不過別的男同學,他就可能心情不好,覺得女孩子會看不起他。

所以家長如果知道孩子在苦惱什麼,就可以和他說,現在這個時代,學習能力更重要,你的學習能力很強,完全值得驕傲。

初中孩子的情緒特點就是波動非常大。因為激素分泌,內心非常躁動。國外的做法是給孩子大量的體育活動,讓他去釋放。

可是我們的孩子,和成年人沒什麼區別,就是坐著,頂多一星期兩節體育課。躁動一旦被壓抑了,不是個好事情,它一定會找個出口要出來的。

初中生的情緒經常是兩個極端,有時很興奮,有時很低落抑鬱。背後的原因,是進入了“第二反抗期”(第一個反抗期在兩三歲)。

兩個反抗期,都是為了尋求自主,第一個是追求身體自主,第二個是追求精神自主。在這個年齡,社會已經把孩子看成大孩子了,他自己也要去尋找這樣的心理確認。

人長大是一個命題,但長大是很難的。父母一直是孩子長大的阻力,尤其是獨生子女的父母,只是你自己都不覺得。

很多獨生子女的問題,都是因為父母不允許他長大。長大的最高標誌是什麼?是選擇。理論上,0—6歲的孩子,父母控制;6—12歲,共同控制;12歲後,孩子自己控制。

可是在中國可能嗎,我看30歲的兒子都是60歲的老孃在控制。“長大”是必須,你讓必須的事情完不成,一定有麻煩的。當一個人感覺不到環境是允許他長大的,他能做的是什麼?抗爭!必須打這一仗,讓他長大。

那麼麻煩來了。家長說東,孩子說西,家長這時候用強力讓孩子往東的話,你放心,你打不過他的,我見過太多例子了。

聰明的家長是既不說東也不說西,而是說孩子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決定吧。孩子一定會選東,因為他知道東是好地方,他之前不選東是因為你選了東。

除了硬反抗的,還有軟反抗的。孩子不跟你直接反抗,但是他就像熄了火一樣,幹什麼都提不起精神。還有不硬抗也不軟抗的,就是轉移,天天打遊戲,睬都不睬你。

所以,不要和孩子打這個仗,你一定輸。


尼克胡哲Nick


從教育心理學方面講,這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的問題。

根據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理論,人在人生的各個階段,心理上會經歷不同的衝突。而在青春期(12-18歲),心理上的主要衝突則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之間的衝突。在這個階段,青少年發展出他們的獨立性和自我意識。當他們的獨立性和自我意識表現的過於激烈時,大人感到的是“叛逆”。一定程度的叛逆並非不健康,父母應該尊重並接受孩子擁有自我意識,並且恰當引導,讓他們的自我與外界社會環境相調和。



什麼是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人在社會交往中發展出的自我意識。在日常生活中,隨著新的經驗的加入,自我意識一直在變。在從兒童到成人的過渡中,青少年會經歷角色混亂,缺乏安全感,並且不知道怎麼融入社會。在形成自我意識的過程中,他們會經歷不同的角色轉換。這種轉換對形成強大的自我意識和找到人生的方向很重要。

青春期心理發展

青少年在行為上總是顯得衝動且不可預測,但這都是尋找自我的過程。家人一直對孩子的自我認知有影響,但是到了青少年期,外在影響也變得越來越重要。能影響青少年的外部因素有:

  • 朋友

  • 同學

  • 老師

  • 社會潮流

  • 流行文化

  • ...

那些在自我探索中得到正向鼓勵的孩子在這個階段會發展出強大的自我意識,而那些沒有發展出穩定的自我意識的人會經歷缺乏安全感和困惑。

這個階段應該發展出的心理品質是忠誠(fidelity),也就是和他人產生聯繫並且建立真誠的關係的能力。這種能力對下階段的挑戰,也就是建立親密關係很重要。

真正的問題

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叛逆,而是孩子沒能形成獨立的自我人格。

叛逆是形成自我同一性的開端。家長要認可並客觀看待孩子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樣,甚至和老師不一樣。為了讓孩子的行為符合自己的預期,家長往往採取有些手段比如訓斥、諷刺、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等。其實這些手段往往適得其反,會扼殺孩子在形成自我人格時的探索。結果是孩子以後做啥缺乏自信心,或者故意逆著來。當他們發現外在世界和他們的人格無法同一時,他們會激烈反抗,或者木訥的活著。

除扼殺之外,另一種錯誤的方式是把家長的期望強加給孩子。這是典型的“我要努力學習,因為我媽媽希望我努力學習”。這種孩子和父母感情聯繫緊密,但是由於父母的意志影響過大,在重大事情上缺乏獨立性,並不利於其自我人格發展。

所以父母能做的,反而是正視叛逆,是鼓勵孩子去探索,以尋找到他們自身和社會的調和點,共鳴點。


英語學人


問題:怎樣解決青少年叛逆難題?

這個問題確實很有趣,我自己也剛剛從叛逆期走出來!

我,就把我爸媽怎麼對付我的分享下!(畢竟有苦大家一起受,誰也別想獨善其身!唉!心裡陰暗面又發作了!大笑)

青少年時期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期,而所面對問題也無非是對異性的好奇,和繼續學業的困惑。

先從學業來說吧!由於學習可能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並不能使孩子們快快樂樂,再加上當今社會上一些不恰當言論,如:上學幹啥!上學也是和別人打工!諸如此類數不勝數!孩子腦袋裡可能會生出些許想法,我也不例外,我就回家對我爸媽說:爸媽,我不要上學了,上學沒用!這真是一個晴天霹靂,我看到爸爸氣的大巴掌都下了,結果被媽媽攔住了。媽媽說:不想上學了,好,那你以後可不能喊苦!我很高興,就連連點頭!結果第二天,我就回去上學去了,從此不提下學的事。原因就是我媽媽在烈日當空的時候,叫我一起去除草,那個時候熱的我頭冒金星,累的我痛哭流涕。但是媽媽對我不聞不問,只是說:你不要上學,剛好我缺個除草的!

這事真是記他個八輩子!還有戀愛這事!

我一上中學,媽媽就給我規定,我可以戀愛,但必須需要交給她過目,身高不過170的不要,說是丟家裡人。長的不好看不要,起碼要比她好看,要不然豈不是越活越回去了!(可憐的我真信了,當時那個歲數女孩子就是那花骨朵,身體還沒張開,上哪裡去找滿足她要求的去!你要說偷偷的找。母親說了,只要她聽見到風聲雨聲,就去找那個女生,然後再把她的要求給她說一遍,如果這個女生自認為條件滿足,她不會再說話,若不是……母親發出一陣嘿嘿聲!嚇得我現在還有些顫抖!)

這都是我的寶貴經驗!(苦呀)

話說這些招式學會後,保管你那孩子服服帖帖,叫他去捉雞,肯定不會拿個蛋!

但請記住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寬容孩子,明白孩子,然後再教育孩子!


魚柒叄


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千萬不要和他們對著幹,這樣只會讓他們堅定的向反方向去做。

比如孩子不學習,經常玩手機,你直接說他不要玩了,或者收了他的手機,讓她去寫作業,孩子就算被逼的去做作業,也只會敷衍了事。

這時候可以給他一段時間的過度,比如20分鐘內回去寫作業,這時候孩子的自尊心極強,教育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

不要當眾訓斥他,揭他的短,為他保留一點小小的尊嚴。

多和孩子單獨和談心,他會覺得你知道顧及他的面子,心裡會有一份感動,也就願意聽從你的教誨了。


用戶73168476420


我看過一篇文章,講的就是如何避免青春期的叛逆,文章的大致意思是養孩子就像蓋房子,一定要把基礎打好,也就是說要在孩子小的時候跟孩子建立起足夠而且牢固的信任關係,等到青春期的時候就不太容易出現叛逆的問題。所以,未雨綢繆很重要!

孩子也不單單是到了青春期才叛逆,其實在孩子第一次學會說不的時候,她的第一次叛逆期就已經來了。而在孩子七八歲的時候,你會發現他什麼事情都會選擇和你對著幹,這個時候他正處在第二次叛逆期之中,因為在這個時候孩子開始有了獨立的思維,而不是完全的依附於父母。不過前兩次的叛逆期,因為孩子比較小,我們還能管束得住,才不顯得那麼明顯,我們只是覺得孩子沒有以前那麼可愛了。為什麼青春期的叛逆讓我們如臨大敵?是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已經長大,有了獨立的人格,並且形成了初步的價值觀,而這個時候我們已經老去,在思維和體力上對不再對孩子具有壓倒性的優勢,所以我們才有種束手無策的感覺。

導致叛逆的原因,不單單出在孩子身上,也有家長的問題,孩子叛逆,無非是兩點:一是刷存在感,如果是這個原因,家長就要反思一下,我們是否給了孩子他所需要的關愛?這種關愛,不是我們認為的關愛,而是孩子內心中真正需要的。第二呢就是孩子想要掙脫我們的懷抱,成為獨立的個體,那麼我們做家長的是否認同孩子想要獨立自主的行為?問題本身既是答案,找到了問題的根源,也就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我們自己都是從青春期過來的,也都或多或少的出現過叛逆,所以當叛逆出現的時候,先想想我們自己曾經年輕的時候,就會比較容易認同孩子現在的狀況,當你用一種認同的態度去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的心門回會向你打開,一旦孩子的心門打開,我們就很容易找到問題的根源,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其實,養孩子的過程就是讓孩子從狗變成貓,然後再變回狗的過程。孩子小的時候,就像小狗,用跟在我們身後,攆都攆不走,當孩子長大了,你會發現,她只有在餓了冷了或者受傷了才會回家,就像一隻傲嬌的貓,等孩子再大一些,你會發現她不再是因為餓了,冷了才回到你身邊,而是她感覺到你的需要,所以才呆在你的身邊,曾經那隻粘著你的小狗又回來了,只不過這個時候,是你對她的依戀大於她對你的了。

最後,送給大家一首紀伯倫的詩: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象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裡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王卿老師


青春期是人生成熟過程的一個轉折點,也是孩童向成熟期過渡的一個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很多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性格脾氣都會突然向與以往不同的方向發展,表現出言行舉止極其突兀的一面,這一時期無論對孩子還是對家長,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如何陪伴孩子順利渡過青春期,同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像中年人的更年期一樣,過渡好了,人的精神情緒就會更快樂更陽光;過渡得不好,很多老年病就會乘虛而入,影響人的晚年生活質量。

中國有句俗語,叫棍棒底下出孝子,我認為這不是一個特別成功的教育方式。家長都是過來人,應該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多關心,多引導,甚至可以諮詢一下心理醫生,為孩子做好過渡青春期的準備工作。

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孩子,原本學習很好,在同學中很有威信,初一時被選為班長。可是上了初二以後,他突然迷上了打遊戲,老師一味告狀,家長一味圍追堵截,使孩子的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後來只考了個大專。這個孩子特別聰明,工作後還參加了全國最強大腦的競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如果當時的老師和家長能夠多聽聽孩子的訴求,正確引導他,教育他,讓他把特長變成學習動力,向擅長的方向發展,孩子很有可能成為一名電腦專家,並在那一領域有所建樹。

很多人都不主張隔輩人(爺爺、奶奶)幫忙教育孩子,說是溺愛。其實,那些人同樣沒有理解老人的心理。他們有過教育子女的經驗,成功也好,失敗也罷,都想把那些經驗用在隔輩人的身上使孩子更優秀。

經常跟孩子溝通,做他們信得過的朋友,即使青春期反叛,也是一個很快就會渡過的人生階段。讓孩子快樂成長吧,給他們一個幸福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