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戰“疫”

關注 | 信息技術戰“疫”

關注 | 信息技術戰“疫”

2020年的新冠疫情是2003年“非典”疫情之後,對我國公共衛生應急響應能力的又一挑戰。但與2003年不同的是,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信息技術創新與應用已經邁上了新的臺階,特別是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深度融入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之中。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通知,部署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工作,要求各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通信管理局等有關單位,在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支持疫情科學防控、加快企業復工復產以及強化服務保障等具體工作。

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提供全新的數字化能力,加快數字化生活服務的發展和數字化管理體系的建設,這些都為疫情防控創造了更有利的技術基礎和社會環境。對比可見,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在疫情研判、診療救治、便民服務等方面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在抗擊疫情中彰顯出巨大威力。

通信技術開闢疫情信息管理和宣傳新戰場

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信息獲取、信息發佈帶來全新的途徑,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成為民眾瞭解掌握疫情信息的重要載體,極大地拓展了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渠道。基於互聯網的新信息平臺讓疫情信息的傳播更加及時有效,避免因信息不暢造成社會恐慌,極大地推動社會群體一致抵抗疫情共識的快速形成,也促進了各方參與、全民貢獻的疫情信息渠道的建立。一方面,藉助互聯網技術的加持,“疫情地圖”“發熱門診地圖”“闢謠平臺”等多種信息平臺創新傳播方式和手段,幫助民眾更直觀地瞭解疫情實時動態、辨別虛假消息、掌握防治應對方法,更加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疫情防控信息的傳遞和知識的普及。另一方面,微博、微信、抖音等各類平臺也為管理部門、醫護工作者、廣大網民提供了疫情信息交互的新渠道,更好地促進了各方交流與互動,在緊缺物資籌集、疫情情況發佈、各地經驗分享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考驗,剛剛商用不久的5G也在這場疫情鬥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已經用於抗疫鬥爭的包括5G視頻、5G+遠程會診、5G+熱成像等應用。

关注 | 信息技术战“疫”

5G視頻直播是5G最直觀的應用。在武漢版“小湯山醫院”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建設中,數億遍及全國的“雲監工”共同見證中國奇蹟。這正是得益於5G的技術支撐,基礎電信企業為“雲監工”提供5G+光纖雙千兆網絡技術支撐,向新華社、央視網等多個媒體平臺提供24小時建設實景,支撐幾千萬人同步在線觀看。從央視春晚直播、全國兩會直播、新中國成立70週年慶典直播到當前的“24小時疫情”直播,5G在實踐中逐漸成熟。

5G+醫療作為5G的重要應用場景在去年不斷湧現各種案例。而此次的疫情堪稱5G技術進入醫療行業應用的重要轉折點,5G+醫療從“試驗階段”走向“臨床階段”。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遍佈全國,為充分利用大城市、大醫院專家資源,5G+遠程會診系統快速在全國各地很多醫院落地。通過遠程會診系統,專家可以對偏遠地區醫院的重症、危重症的患者進行問診,提供救治指導。浙江省人民醫院在5G遠程超聲的技術支持下,為浙江省人民醫院桐鄉院區收治的一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謝某開出了遠程超聲診斷書。隨著疫情阻擊戰的推進,這類5G遠程醫療技術有望更廣泛運用於遠程醫療的各種場景之中,為醫務人員更安全、更高效救治病患保駕護航。

近日,多臺5G智能醫護機器人走進武漢協和醫院、同濟天佑醫院。它們將幫助醫護人員執行導診、消毒、清潔和送藥等工作,助力病區醫護人員減少交叉感染,提升病區隔離管控水平。據瞭解,在5G網絡的支撐下,目前,多家科技企業的智能醫護機器人已經在湖北、上海、山東、甘肅、廣西、河南、江蘇、新疆等地醫院及衛生服務中心推廣應用,主要進行病人導診問詢、掛號診療等工作。

关注 | 信息技术战“疫”

5G+人工智能的應用有效緩解了醫護人手不足困難、分擔醫護人員工作、減少醫護交叉感染等問題,提振了抗擊新冠病毒的信心和勇氣。

本次疫情防控中,為充分利用大城市、大醫院專家資源,5G+遠程會診系統快速在全國各地很多醫院落地。通過遠程會診系統,專家可以對偏遠地區醫院的重症、危重症的患者進行問診,提供救治指導。同時,在火車站、機場、地鐵等公共交通、人群密集區域,採用5G+熱成像技術,快速完成大量人員的測溫及體溫監控,識別出溫度異常的個體,同時將數據準確快速實時回傳,築起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关注 | 信息技术战“疫”

隨著部分單位的復工,春運返程迎來高峰,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而人員密集的公共區域的人員體溫檢測成為難題。

在火車站、機場、地鐵等公共交通、人群密集區域,採用5G+熱成像技術,快速完成大量人員的測溫及體溫監控,識別出溫度異常的個體。同時,將視頻及響應數據準確快速實時傳送至大屏或雲平臺,幫助政府和企業築起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避免測溫人員的頻繁、長時間工作,提升病區隔離管控水平。

此外,5G遠程辦公、遠程教育等信息通信技術正助力實現抗擊疫情和恢復生產兩不誤。中小學生可通過線上數字化空間學習,做到停課不停學;企業員工通過雲平臺在線辦公、召開視頻電話會議等。在各行業各部門,信息通信新技術的有效應用為保障生產逐步恢復,減少人群聚集、阻斷疫情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

運營商針對醫院的5G網絡建設也在進行中。據悉,三家基礎通信運營商在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開通了5G通信網絡。中國移動協同北京小湯山醫院進行4G基站擴容,同期還進行小湯山醫院及周邊的5G網絡建設,截至1月30日已完成建設並開通5G基站4個,支持遠程醫療等5G應用。

目前,疫情仍處在高發期,5G也積極應用在各行業各部門,信息通信新技術的有效應用為保障生產逐步恢復,減少了人群聚集、阻斷疫情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各種5G+應用也為信息通信技術增添了更多溫情,讓通信技術更具人性化、更有人情味地服務廣大人民群眾。

大數據挖掘與分析為疫情防控提供新思路

新型冠狀病毒傳播力較SARS病毒更強,疫情爆發期間又恰逢春運,這使得疫情防控範圍不再侷限於一城一地或是少數人群,而需要考慮多方信息的綜合分析從而為精準防控提供依據,大數據技術得到了用武之地。春運帶來的人口大規模遷徙為疫情防控帶來巨大挑戰,而通過交通大數據可以有效掌握重點疫區人群遷移情況,有效鎖定輸入型感染者活動範圍和散落各地的隱形傳染源,為各地精準防控疫情提供重要參考支撐。例如,“同乘患者查詢”等數據平臺方便民眾自主查詢是否與確診患者同乘交通工具,加強重點人群篩查和個人自主防護,提高集聚性感染防控效率。此外,基於疫情防控國家重點醫療物資保障調度平臺可詳細掌握各類重點醫療物資企業的產能、產量、庫存等情況,並通過數據分析提高醫療物資供給和分配的有效性和時效性。

在疫情防控中,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大腦發揮了重要作用。所謂智慧城市大腦,是目前城市建設熱門的科技技術框架,是基於城市數據基礎設施的建設,將管理數字化、智能化。有關數據顯示,全國超過500個城市正在建設智慧城市。據不完全統計,杭州、西安、鄭州等十餘個城市已啟動城市大腦建設。

关注 | 信息技术战“疫”

除了城市大腦外,近日,一些互聯網科技企業和機構也積極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提取有價值信息,助力疫情防控。目前,高德地圖已覆蓋全國297座城市的10145個發熱門診,並新增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2071家。市民如因發熱需要就診,還可在高德地圖上搜索“發熱門診”或“新型冠狀病毒定點醫院”,查詢附近相關機構,就近就醫。三大電信運營商也做了大量數據分析。目前,運營商可實現根據手機信號定位,並根據以往一段時間內電話記錄來確定人員流動情況。此外,還可以利用往年數據信息來預測節後返城的人流情況,有助於有針對性地加強防控。

除了疫情和人員流動數據,大數據分析還可以在多個方面發揮獨特作用,比如,根據疫情的基本數據,預測未來疫情發展並及時調配人財物,跑在疫情前,把握主動權;可對“封城”“禁車”等政策的後續影響進行評估,評判政策效果。

目前,疫情實時大數據報告、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相同行程查詢工具、湖北籍遊客定點酒店、發熱門診地圖……在疫情防控中,大數據表現“亮眼”,不僅助力政府科學決策、資源優化配置,也能讓公眾及時瞭解疫情發展情況,積極科學防疫。

雲計算為民眾生活工作模式轉變帶來新空間

雲計算技術的興起與成熟帶來了電子商務、線上教育、遠程辦公、在線問診等線上生活方式的轉變,相較於以往雲服務使用是“可選項”,在疫情防控過程中雲服務正逐漸變為“必選項”。正是由於各類雲服務應用的使用,降低了由於人群聚集導致疫情傳播的風險,為人們的生活、工作模式轉變帶來新的空間。比如,電子商務大幅減少人們前往超市、商場等人群密集場所,智能貨櫃、取餐櫃等無接觸配送進一步減少配送人員面對面接觸,在線醫療問診減少民眾因常規就醫需求而向醫院集聚,語音/視頻會議提高交流溝通效率為遠程指揮疫情防控創造便利。同時,線上教育保證學生群體“停課不停學”,遠程協同辦公支撐企業“停工不停產”,有力降低疫情給經濟社會生產帶來的損失。

人工智能成為加速病毒檢測和藥物研發新引擎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典型代表,人工智能技術在此次疫情防控各個領域都發揮著積極作用,特別是在提高病毒檢測效率和加快藥物研發進程方面,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價值得到了進一步的挖掘。藉助人工智能算法,自動化的全基因檢測分析平臺可將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縮短至半小時,並能精準檢測出病毒變異情況,大幅提高疑似病例的確診速度和準確率,從而降低疑似病例再次傳染的危險,確診病例也能儘早接受治療而降低疫情致死率。此外,大量人工智能算力還投入到藥理毒理研究、蛋白篩選、新藥研發等工作中,大幅加快疫苗等藥物的研製進程。

綜合來看,信息技術在輔助疫情研判、創新診療模式、提升便民服務效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但不可否認,信息技術的應用仍然存在不充分、不成熟等問題,為疫情防控帶來新的挑戰。如網絡空間成為謠言傳播的重災區,疫情信息網上傳播與管理成為疫情防控工作中新的重要環節;數據資源的利用還不充分,距離滿足疫情防控統籌調度、精準施策的需要尚存差距;信息技術的發展水平仍然不高,不同地區、不同機構的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為疫情防控的協同聯動帶來一定困難。

一點建議

為更好發揮信息技術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建立阻擊疫情的“技術堡壘”,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營造良好的網上疫情防控環境。積極發揮互聯網平臺作用輔助疫情防控工作,如傳播權威疫情信息、宣傳防治知識、回應民眾關切、引導全民參與等。同時,加強網絡空間疫情防控不良信息的管理,及時更正和澄清非專業的誤導性信息,嚴厲打擊惡意謠言和煽動性信息,讓網絡空間成為消除民眾恐慌、服務疫情防控的新家園。

二是強化數據資源的共享共用。推動工信、公安、交通、衛生、科技等部門建立完善信息聯動機制,加強通訊、公路、鐵路、民航、醫療、科研等疫情防控相關數據的採集、匯聚、分析、共享,打通各地區各行業的數據壁壘,充分發揮數據價值,利用大數據技術為醫院救治、跟蹤篩查、科研攻關等提供重要支撐。

三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創新與應用。藉助疫情帶來的大規模網上辦公、學習、問診等新需求,化“危”為“機”,推動互聯網企業、軟件企業、信息服務企業等加快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融合創新和運用,促進遠程協同辦公、線上教育、智能問診等應用的成熟和普及,以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為疫情防控提供更好技術支撐和保障。

关注 | 信息技术战“疫”

中國信息化週報(信息化時代)

官網:www.cio360.ne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