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在多見“陽虛”?六種傷陽的習慣,若有三個以上,最好能改

《黃帝內經》有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從此,陽氣對養生而言,就被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

為何現在多見“陽虛”?六種傷陽的習慣,若有三個以上,最好能改

但是,即使歷代養生家提倡養護好陽氣,然而事實上,陽虛的現象反倒漸有普遍之像。究其原因,可能是我們現代人所受的乏力更大,或者是物慾太多,每天忙於生活的奔波,從而損耗到機體的陽氣。

就陽氣來說,如果只是傷其“枝葉”,或許也還有休整、再現之可能。所謂陽氣的“枝葉”,應該就是它的“活躍升散”的特性。

如果傷及陽氣的根本,則可能需要付出更多,才能勉強恢復如初。所謂陽氣的“根本”,應該就是真正的“陽氣充足”與否。

為何現在多見“陽虛”?六種傷陽的習慣,若有三個以上,最好能改

陽虛會有什麼結果呢?

如果知道陽氣對身體的作用,陽虛的後果也就很容易得出了。陽熱陰寒,簡而言之,陽氣就是溫煦全身的“熱量”,更是生命的動力。內經說“孤陰不長”,沒有陽氣的機體,就如同沒有太陽的世界。

那麼,陽氣是如何“虛”出來的呢?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陽虛就是不足,引起不足的原因,無非就是消耗太過了。而消耗太過,很大部分就是我們日常的一些行為所致。總的來說,如下八個傷陽的習慣,如果有到三個以上,最好能及時改正:

為何現在多見“陽虛”?六種傷陽的習慣,若有三個以上,最好能改

1、虛邪賊風,夏傷於陰寒:

什麼叫虛邪?應至不至、該去不去的就叫做虛邪,簡單說就是不該出現的時候出現了。這個方面,現代人夏天也是常犯的。

雖然,順應自然的角度說,夏避暑冬防寒乃是自然之道。可現代人的避暑是怎麼做的?空調降溫,溫度調得很低。一天24小時都呆在空調房裡,有的人甚至夏天出汗的機會都沒有。表面看上去,似乎舒適了。其實,這種人為的“清涼”,也是一種虛邪,更易在夏天傷及陽氣。

因此,夏季養生,空調的溫度最好別低於26度,而且儘量別長時間呆在空調房裡。適當外出活動一下,有助於機體陽氣的自然散發,更利於保護陽氣的活性,也避免了傷及陽氣的根本。

為何現在多見“陽虛”?六種傷陽的習慣,若有三個以上,最好能改

2、飲食不節,偏嗜辛甘寒涼:

民以食為天,每個人都離不開飲食。但“病從口入”,並不侷限於食物的衛生與否,食物的性味也是需要注意的。寒涼食物,直接損耗機體的陽氣,就如同以水撲火,陽氣還不被“澆滅”?

現代人夏天的冷飲,幾乎已成了必需品。夏天氣溫高,身體的陽氣更偏於散發,伏陰之氣潛藏於體內,此時再進食寒涼冷飲,剛好犯了中醫養生的“虛虛實實”之忌。

有的人說,我不吃寒涼,多吃點辣的甜的總可以吧。可是,辣的就是辛,甜的就是甘。適當辛甘食物,有辛甘化陽的好處。但如果過食辛甘二味,則甘能傷脾,辛能耗氣傷陽,都是能引起陽氣虧虛的。

為何現在多見“陽虛”?六種傷陽的習慣,若有三個以上,最好能改

因此,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偏嗜過食。無論是哪一種食物,最好別“過”。當然,寒涼冷飲尤其要注意了,這可是能直接耗損陽氣的。

3、子時不睡,陽氣升散浮越:

中醫養生最講究“順應自然”。什麼叫順應自然?最簡單的一點,也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該休息的時候休息,該勞作的時候勞作。“子午流注”的養生理論,認為半夜子時和中午午時兩個時間段,如果能保證在睡眠狀態,非常有利於陽氣的養護。

為何現在多見“陽虛”?六種傷陽的習慣,若有三個以上,最好能改

“陽入於陰則寐”,如果長期熬夜,陽氣就只能一直在外面苦苦支撐生命活動。得不到充足的涵養,成為浮越之陽,或者說“陽不歸根”。尤其午夜子時,正是“一陽生”的時候,此時不眠容易造成陽氣升化無源,也就是傷及了陽氣的“根本”。

因此,養成規律充足的睡眠習慣,良好的作息規律,表面看上去只是休息好了,其實卻是對陽氣最好的維護手段之一。

為何現在多見“陽虛”?六種傷陽的習慣,若有三個以上,最好能改

4、過度運動,反傷其陽氣:

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話現在已經深入人心。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合理科學的運動,對身體健康是很有好處的。但是,現在很多人的運動已經脫離了養生的範疇,比如朋友圈的排名,勉強自己“動”得更頻繁、更多,完全不顧及自己的身體狀況。過度運動,也就耗散了機體的陽氣,陽氣焉能不虛?

為何現在多見“陽虛”?六種傷陽的習慣,若有三個以上,最好能改

所以,運動雖能健身,但也需適可而止。一切以自己身體狀況為度,以運動過後不覺得明顯的疲勞為度。這樣不攀比、不逞強的運動,才是對養陽有利的。

5、過勞過逸,皆耗損其陽:

現代人各方面的壓力非常大,為了不被時代所拋棄,為了成為別人眼裡的成功者,很多人都在發奮工作。發奮固然沒錯,但過度的勞累,其實也就耗損了陽氣,無異於礦產的過度開採,這是傷及到陽氣的根本。

為何現在多見“陽虛”?六種傷陽的習慣,若有三個以上,最好能改

也有部分人,日子過得非常安逸,長期宅在家裡不需要出門。什麼壓力、焦慮之類,根本沒有的事。這樣就能陽氣不虛嗎?顯然也不行。

過度的安逸,機體的陽氣也會“偷懶”。時間久了,陽者氣也,氣不動則息,也就漸漸失去了那份活力,這是傷及了陽氣的“枝葉”,也是需要避免的。

6、陽常有餘,清熱則損其陽:

元代名醫朱丹溪一句“陰常不足,陽常有餘”,被很多人斷章取義奉為圭臬。受現代科學“發熱”的影響,因為大多數熱證比陰寒證候表現得要兇猛一些,所以,現代人更加信奉“清熱養陰”之說。

為何現在多見“陽虛”?六種傷陽的習慣,若有三個以上,最好能改

既然信奉陽常有餘,又恐懼熱證之猛,所以,現代人更常以養陰清熱為養生常用方。殊不知,滋陰清熱之品,有可能直接傷及陽氣的根本,也就造成了陽虛之像。

所以,就陰陽的調理來說,陰陽平衡乃是最基本的原則。唯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陽虛則溫陽養陽,陰虛者方可滋陰。如果一定要說哪個更容易虛損,我倒認為應該改為“陽常不足”為妥。這個問題,清代陳修園的“寧事溫補,勿事寒涼”之說,似乎可信度更高一些。

總之,為什麼現在陽虛越來越常見?究其原因,無非就是上述六點之故。我們可以對照一下,如果有到三個以上,最好能及時改正。當然,更完美的做法,就是能全部避免為好。充沛活躍的陽氣,才是健康長壽的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