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仕與嘉興運河古塘|精打細算,嚴格吏治,規範用度,知人善任

古老的運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它每天川流不息,為兩岸人民帶來了福祉,同時也是江南的一條“黃金水道”。嘉興運河兩岸的護堤,成為一道堅實的屏障,抵擋著洪水氾濫的侵襲,保護著兩岸水土完整,造福於運河岸邊的人民。

近讀清代光緒《嘉興府志》(許瑤光修)、《嘉興新築運河石塘碑記》(陳懿典作)等有關史料,得知嘉興運河岸邊的護堤(舊時稱運河古塘)和明朝萬曆年間的嘉興知府吳國仕密切相關。

吳國仕在修復運河古塘時的不畏煩勞、親力親為,在時下還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吳國仕,號長谷,安徽歙縣人,萬曆三十二年(1604)進士。萬曆三十九年(1611),吳國仕任嘉興知府。

吳國仕與嘉興運河古塘|精打細算,嚴格吏治,規範用度,知人善任

在嘉興任職期間,他減輕民間的徭役之苦,並重修了作為嘉興府學的明倫堂,注重學校教育。由於嘉興地處運河之畔,在每年梅雨及夏秋颱風季節,當時屢遭運河氾濫之苦,使素稱“浙北糧倉”的嘉興有時竟致顆粒無收。

就在吳國仕任職嘉興的前三年,嘉興就遭遇過特大水災。“大雨浸霪,累月不至。室廬俱壞,田可行舟。非極高阜處,則粒米無收。”特別是王江涇段的運河古塘,由於年久失修,“盡行崩壞。”吳國仕到任嘉興後,將修復運河古塘,以造福嘉興人民作為自己的應盡職責,“慨然以築塘為己任,周諮握算,不遺餘力。”

萬曆四十年(1612),吳國仕經過實地踏勘,看到自杉青堰到王江涇一帶的運河舊塘的修築材料是泥土和石塊各一半,“歲久傾圮,每霖雨即愁墊溺中。”因此,他一方面奏請朝廷,申請運河古塘修建之銀兩,另一方面則廣徵民夫修築運河古塘。

吳國仕決定不蹈前車之覆,也就是不用此前泥、石各一半的築塘材料,而改用石材,以使運河古塘更為牢固。起初,吳國仕修築嘉興運河古塘的地段,僅限於地勢特別低窪而易遭澇災的嘉興運河北段。

據清光緒《嘉興府志》載,“初,塘之估也,擬八千金有奇,而僅止秀水北塘,其秀水之西塘及桐鄉、崇德不與焉。”後來,他看到嘉興運河西段及桐鄉、崇德一帶的水患也很嚴重,於是就決定想盡一切辦法,擬在確保北段運河古塘修復的前提下,精打細算,將節約下的一半工程款,一併將嘉興運河西段及桐鄉、崇德一帶運河古塘修復。

吳國仕與嘉興運河古塘|精打細算,嚴格吏治,規範用度,知人善任

明萬曆四十年(1612)七月,在朝廷撥下的資金到位後,嘉興運河古塘的修築工程正式開工。此時,作為嘉興知府的吳國仕親自抓築塘之事。以前在築塘時所用的木材,數量雖多但木材太小,於事無補。吳國仕下令下屬官員專門到產地採購木材,木材數量雖然削減十分之三,但是要求材質仍需結實而粗壯。在知府的嚴令之下,採購回的木材既粗壯且平直,符合工程的要求,“又檄準解之官,即領強買木於瓜儀,材皆中程而直甚平。”

修築運河古塘,石塊是重要的工程材料。以前在修築運河古塘時,採買石塊是個“油水”較多的差使。由於監管不力,監管者與客戶互通勾結,撈取“外快”,以飽私囊;一些石塊供應商也與採購官員勾結,向官府報的是虛高的石塊價格,那些多出的銀兩自然落入石塊供應商和採購官員的口袋。

如官府要石塊催得急,則用一些不符合規格的細石塊“搗糨糊”來應付。反正當時也缺乏監督機制,或許有可能督辦官員口袋中也裝有這樣的“油水”,樂得眼開眼閉,“石工與藏吏相表裡價入手,而石不時至,稍急之聊,以細石點綴數丈塞責。”由此帶來的是運河古塘不堪河流沖刷,泥沙俱下,百姓遭殃。

明萬曆四十年(1612),吳國仕明察秋毫地知道以前修築古塘時的“貓膩”,特命採購石材的官員親自到產地的石山上去,根據修築要求來定下所購石材,定下采購價格。

更為令人叫絕的是,吳國仕規定石材先給半價,經過行家驗收後,認為符合規格後再付清全價。“今命官親詣石山,頒式定值,先給半價,令其方舟而來驗收,如式即時全給。”如此一來,既保證了石材質量,又能使石材供應商減少了石材款拖欠之累,從而提高了石材供應商的供貨積極性。

清光緒《嘉興府志》載,“石戶無不欣然,樂赴運石,更番如織。”

吳國仕與嘉興運河古塘|精打細算,嚴格吏治,規範用度,知人善任

吳國仕可稱得上是位能幹的知府,不僅在修築嘉興運河古塘時精打細算,嚴格吏治,規範用度,而且還知人善任。

他對屬下幕僚的德行和才幹一清二楚,但用其長而遠其短,也就是讓這些幕僚充分發揮作用,“用非其任與用遠其才皆足敗事。”在嘉興運河古塘的修築過程中,給參與的屬下幕僚都劃定了各自負責的責任區,到時進行考核。

此法倒也提高了參與修築工程的幕僚的積極性,發揮出各自的才幹。“公於諸屬吏衡照有素,檄某某主某區,人各樂於用之,各當其才。”築塘過程中,吳國仕還親自督工,不斷檢查工程質量,並派人騎著馬、擎著旗,到各塘段分別檢查。

《嘉興新築運河石塘碑記》載,“而又蚤夜調度,角巾小舠,躬自程督。又置飛騎,持幟分道馳驗。”

吳國仕就是用這樣的方法,使嘉興運河古塘的修築於同年十月順利竣工,歷時三個月。由於精打細算,銀兩沒多花,而築塘長度大大超出原來計劃。

吳國仕與嘉興運河古塘|精打細算,嚴格吏治,規範用度,知人善任

據清光緒《嘉興府志》記載,“跨歷三邑。秀水北塘一千四百八十八丈五尺;西塘九百五十一丈六尺;桐鄉二百一十五丈四尺;洩水洞五座。崇德塘三百六十一丈二尺。三縣共計修築新塘、舊塘三千二十七丈七尺。”

古塘質量更是讓人驚歎,《嘉興新築運河石塘碑記》記載,“如砥如帶,見者無不驚異嘆息!”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