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R,日本汽车工业的天际线(上)

GTR,日本汽车工业的天际线(上)| 辣车史

在后发制人的中国汽车市场,我们既是幸运的,也是悲哀的。幸运的是,改革开放让我们的汽车工业得以快速发展,进而让80后开始的“叛逆”一代拥有了对四轮机器的憧憬和向往。悲哀的是,我们未曾染指开放前的全球汽车工业,不曾身临彼时去感受、去触摸,只能在千禧年之后去窥探、去品味。


当然,时至今日,认为汽车工业精髓仍存在于欧洲大陆的人不在少数,其中德、法、意的拥簇者们分别对机械、创意和设计怀有痴迷般的热情。


然而,在地球的最东方,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却也在上世纪的全球汽车工业中,拥有至高地位。而这个高度,曾那么不可磨灭、不可替代、不可俯视、不可超越。


半个世纪以来的东方彼岸,曾有一款产品,引领日系跑车崛起、见证JDM鼎盛,穿梭于日本市井各山县小路,斩欧洲列强于顶级封闭赛道。


当JDM受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强制规定而走上下坡路,是这款车苦苦支撑日系的性能尊严,它就是我们经常谈及的东瀛战神,日产GT-R。


战神GT-R的名号怎么来的?


上世纪60年代,日产收购了日本Prince汽车,中文译为王子汽车。该品牌下有款叫好叫座的三厢轿车,名为skyline。当时,没有哪个日本国民敢笃定,这款车孙子的孙子,会成为地球东方的跑车之光。


GTR,日本汽车工业的天际线(上)| 辣车史


然而,这台搭载1.5升GA-30引擎,60匹马力的三厢车,迭代前仅生产33,759台。之后,伴随第二代skyline的出现,王子汽车逐渐陷入财务困难,最后仅有19年生涯的Prince汽车并入日产旗下。


虽然并购后skyline被搁置了几年,可日产没有放弃skyline的生产,甚至笃定它大有可为。在1969年第十五届东京车展上,日产推出了skyline的后续版本PGC-10,认祖归宗的话是第四代skyline,当时该车搭载了2.0LDOHC S20直列6缸发动机,功率为160马力/7000rpm,最大扭矩177N·m。


如果汽车动力发展趋势不是小型化、轻量化,那么五十多年前的数据放到现在仍然可用。然而,自这款车开始,日产希望它能肩负起消费者的GT夙愿,即具备长途驾驶乐趣的性能级房车。在那个年代,GT少之又少。


GTR,日本汽车工业的天际线(上)| 辣车史


但与此同时,日产又希望它能在赛道上一展身手。于是,它作为单独车系从品牌中独立出来,并获得一个响亮的名字GrandTourer -Racing,简化拼读后便是GT-R。


1971年,日产为GTR增加了2门的Coupe车型,厂家代号KPGC10,车迷们很专业的称其为R27。新车型采用了5挡手动变速箱,驱动形式为后驱,采用了新的悬挂结构,在第一代车型4年的生产中,日产共制造了945辆GTR车型。


之所以留下战神名号,因为在1969~1972年的各种比赛中,GTRR27创造了50场不败的记录,因此成为性能车迷心目中的战神。


出道,封神,雪藏


1972年,日产原以为二代GT-R会承载战神之名,一举打开日本汽车工业的全新大门,可不曾想到的是,席卷全球的能源危机让二代GT-R出道后即被雪藏。


GTR,日本汽车工业的天际线(上)| 辣车史


虽然二代GT-R(R28)延续了四圆灯、采用直6的2.0L发动机,并且是日本本土第一个使用前后盘式刹车系统的车型,可石油危机的阴影早已笼罩在岛国上空。


虽然,石油危机让日本国民不再一味追求马力和性能,但也给了日系品牌在北美地区生根发芽的契机。只不过,在日本本土,性能二字暂时凋敝,实用省油主义逐渐抬头。再者,曾经的大马力高性能车型不仅带动了日本汽车工业集体欣欣向荣,也催生了街头、山地的暴走族,那种类似《头文字D》的下山竞速赛,便是当时的缩影。


在70年代末期,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强制规定,七十年代末以后生产的汽车最高时速都不能超过180~190km/h,1988年又规定引擎不得超过280马力,虽然后来在2004年解除了马力上的限制,然而最高时速的限制一直影响着超跑的设计与生产。


能源危机和JDM的规则变更让战神失去了市场,这一落寞,就是17年。


R32,战神归来


1989年8月,对于信仰党而言,这是不平凡的日子。代号R32的第三代GT-R正式发布,新车延续矩形头灯和四个圆形尾灯的设计风格,首次推出罕见的无窗框设计车门。


GTR,日本汽车工业的天际线(上)| 辣车史


这是极富盛名的GT-R版本,则采用六缸双涡轮增压引擎RB26DETT,动力为日本法律规定的280匹,0-100KM/h的加速度为5.6秒,并采用扭力可分式的电控四轮驱动底盘。


这代车型是GTR最经典款,一经推出市场接近疯狂,动画《头文字D》更使其声名大噪,代表人物中里毅的座驾便是R32。


GTR,日本汽车工业的天际线(上)| 辣车史


实话实说,R32的动力和底盘在当时无可匹敌,以至于在日本本土再次上演29场比赛连胜的佳话,而当战神美誉二度加冕时,生命周期4.4万台的销量也让R32成为最叫座的一代。


封神之作,R35


三度封神,要拜纽伯格林北环所赐,在2009年,车重1.75吨、搭载VR38DETT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R35在纽伯格林刷出7分29秒03的圈速,成绩惊为天人。


GTR,日本汽车工业的天际线(上)| 辣车史


若想问何出此言,先来看看R35干掉了谁,包括保时捷911TURBO,以及通过创始人定名的法拉利恩佐。


最新一代GT-RR35拥有流线型线条和充满未来感的车身比例,车尾是经典风格的两组圆形尾灯。四出排气管和张扬的车身包围体现着其动力性能的特殊。


车身大量采用碳纤维材料制造,包括车头保险杠和车底下护板等部位。另外悬挂部件多采用轻量化铝合金材质,也是为了减轻运动惯性。


GT-R搭载著名的VR38DETT3.8LV6发动机,最大马力为480hp,输出最大扭矩为588N·m。装备名为GR6的双离合变速箱,可切换为手动模式。更令人惊讶的是其加速到百公里时间仅为4.05秒,是名副其实的超跑级性能。


然而,对于真正的欧洲超跑而言,GTR在价格上仅有158万,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性价比超跑,也正是基于此因,才会让GT-R在中国拥有无数信仰者。


写在最后:

GT-R的功绩,更多在于让欧洲人抛弃了偏见。是1990年澳门东望洋比赛中,R32把BMW的E30远远甩在身后,不仅如此,R32还打破了赛事纪录。至此欧洲人不敢轻视东方,可欧洲人却没有抛弃偏见,最终国际汽车联合会通过取消A级房车赛事,将GT-R的赛事身影所在了日本本土。

它,是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