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天案件揭示了家庭教育和孝道的重要性


母親死前不停地叫著“么兒,么兒...”


滔天案件揭示了家庭教育和孝道的重要性


圖中這位付白蓮,19年被判死刑,在被告席不停地哭泣。

18年某日,他殺死母親任芳。

母親是苦命人,從小孤兒,中年喪夫,獨自一人把兩兒子撫養成人。

兒子工作後,還一直拾荒掙錢,給小兒子在自貢買了房。

鄰居眼中的付白蓮是孝子,經常給錢買東西,節假日還會在媽媽房間搭小床,陪母親說話,當地人把他當榜樣教育孩子。

這樣的人,會殺死媽媽?

法庭上,付白蓮這樣解釋:

一是覺得母親偏心,不願幫他帶孩子;一是買房缺四十萬首付,只有殺母騙保方可拿到這筆錢。

於是那天,鬼迷心竅的付白蓮把電線纏到母親手上,騙母親是保健儀,親手接通電源。

隨後抄起板凳,對準奄奄一息的母親,砸在母她臉上和身上。

母親沒有反抗,也沒有求饒,只是盯著兒子,一直不停地喊著:“么兒,么兒....”

被告席上的付白蓮一直抽泣,一邊說無法原諒自己,一邊又說饒他一命,他想親眼看兒子長大。

滔天案件揭示了家庭教育和孝道的重要性

哎,再爛的編劇都編不出這樣荒誕的情節吧!

首先,付白蓮說這次謀殺是精心設局,請問您精心在哪兒?

這麼粗鄙的殺人手法,真當警察都是吃乾飯的?

其次,殺了母親,自己被判刑,40萬沒得到,妻兒和哥哥一生都在痛苦中度過。

請問付先生你圖啥?做事前帶腦子了嗎?

再次,這位先生雖然腦子不給力,人格有問題,但論表演還是很有天賦。

畢竟殺母前還被看做“孝子”;法庭上“聲淚俱下”,彷彿自己不是變態殺人犯,而是受害者。

付先生,不殺母投身演藝事業,說不定四十萬早掙夠了!

2

只撫育不教育,小心培養出白眼狼!


滔天案件揭示了家庭教育和孝道的重要性


母親阿芳天生苦命,但積極樂觀,性格極具韌性。

別人對她印象是:開朗,愛笑,每天都很開心。

這樣的母親,按理說在她的言傳身教下,培養出來的孩子一定善良又樂觀。

但付白蓮卻喪心病狂:人格有缺陷的人,就像偏離航線的飛機,遲早會發生災難。

阿芳讓他們吃飽穿暖,成家立業,卻忽視家庭教育。

只撫育不教育,最終培養出白眼狼,轉眼被孩子殺死。

可見,家庭教育尤其道德教育,是多麼重要啊!

能力學識在其次,父母對孩子的德行一定要把好關,確保養的是“人”而不是“白眼狼”

滔天案件揭示了家庭教育和孝道的重要性


古今有許多賢母的例子:

學習《後漢書》時,小蘇軾被範滂為正義獻身的精神感動。

他問母親,如果我長大後和範滂一樣捨身取義,母親會允許嗎?

蘇母嚴肅的說,你能學範滂,我為何不能學範滂的母親?

蘇軾在母親的教育下最終成為一名不阿權貴,不昧良心的好官。

如果阿芳從小對孩子嚴加管教,今日局面是否會有不同?


3

世俗不重孝道重名利,是悲劇發生的深層原因


滔天案件揭示了家庭教育和孝道的重要性


付白蓮如此兇殘,究內是其本身人格缺陷,究外是母親忽視道德教育。

然而,從社會層面來講,世俗主流“不重孝道(道德)只重名利”,是否也是悲劇的一大成因?

當前社會盛行結果導向論,比起道德和孝道,更重視名利,因為名利帶給人們更多安全感。

對不孝之人,政府以道德譴責為主,刑事處罰為輔。

民間則因家醜不可外揚,子女的“不孝行為”很少被告發。

整體來看,人們警覺意識不強,對“不孝子女”的輿論壓力不大。

出乎意料的是,這方面古人卻做的很棒。

歷朝歷代,統治者都強調忠孝一體,家國同構,其目的是通過維護父權來鞏固皇權。

《孝經五刑章》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北齊律“重罪十條”之一就是詛罵父母,違反祖制。

滔天案件揭示了家庭教育和孝道的重要性

從法律到世俗,古人對孝道都十分重視。

明朝平陽有個叫周振的,恃才傲物,常為小事辱罵父親。

有一次他無故打罵兒子,父親勸阻他,他竟然說:

我打我兒子關你啥事兒,他又不是你生的。

晚上夢裡,他被抓到陰曹地府。閻王說:

你忤逆不孝,狂妄自大,罰你墮入畜生道,還要蒙你眼睛,使你推磨挨鞭打。

周振醒來後,自己說要做驢去,就死了。

只是辱罵父親,便受這麼重的懲罰!一個小故事,反映了古代輿論和風俗對孝道的重視。

回到主題:如付白蓮的惡行發生在古代,他會怎麼樣呢?

結果自不用說:一定是受最重的刑罰,遭最大的罵名吧!

退一萬步講,古代這麼重視孝道,付白蓮敢殺母嗎?恐怕連母親一個手指都不敢碰吧!

付白蓮的惡行,足以引起整個社會的重視和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