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為新能源汽車降低門檻,促進業態新合作形勢?

車市寒冬讓不管是傳統車企還是新能源車企都經歷著一場未知的考驗。近日,工信部在官網發佈了《關於修改〈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的決定(徵求意見稿)》,針對新能源汽車的相關管理規定及技術標準作出修改,並廣泛徵集社會各界的意見。

工信部為新能源汽車降低門檻,促進業態新合作形勢?


此次徵求意見稿將對三年前出臺的原規定進行修改,涉及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准入標準、汽車的設計及生產標準,以及汽車的質檢標準等環節。這意味著對於新能源汽車限制變少、門檻變低、機遇變多。

這次徵求意見稿如果生效,按照預期將會為已經涉足新能源領域的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推動產業的優化升級,對於未涉足新能源領域的其他行業的企業來說是進軍汽車市場的一個良機。

首先是新的業態形式出現,比如新舊勢力合作。新勢力早就向傳統造車勢力尋求協同合作了,自己手握設計,讓主機廠去代工、去生產能節省不少資源,把力量用在刀刃上。在“雙積分”政策壓力下,傳統主機廠也可能會與現階段發展較好的新勢力合作以獲得新能源積分,在政策和趨勢的推動下會促成一波新勢力與傳統造車勢力的合作,舊造車勢力負責設計生產,新造車勢力負責貼牌銷售,優勢互補各取所需,以為自身謀求一個更好的生存和發展環境。這樣一來有助於造車新勢力調整戰略方向,爭取更多緩衝時間。過去造車新勢力必須花大量的資金建立研發部門,現在可以把這一部分外包出去,節省更多現金流支撐項目運轉,爭取更多時間,再不斷完善。代工是目前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未來汽車行業發展一個不可迴避的趨勢。

工信部為新能源汽車降低門檻,促進業態新合作形勢?


其次跨企業跨行業的新合作也會出現。由於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發展仍處於一個探索的發展中階段,新能源市場存在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比如去年十二月理想汽車耗資6.5億元收購的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成了現在的理想智造,2019年6月起,理想汽車先後被23家公司起訴,變得官司纏身。想造車並且有能力造車的企業拿不到資質,沒有能力造車的企業卻佔有大量資源。此次“鬆綁”由於放寬了限制,汽車行業又一直是熱門,對於一些造車經驗不充足但是擁有一定工業實力基礎的傳統制造業的企業來說,這是一個涉足汽車領域的好機會,解決資源分佈不均的問題。

降低門檻還有助於資本恢復對新能源市場的信心。 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產業還面臨著不少問題,一方面補貼退坡讓市場大幅縮水,而新能源汽車行業在續航、成本、充電技術等方面遲遲難有大的突破,也導致銷量有所波動,一直沒能實現很好的發展,致使資本市場對新能源市場持有觀望態度。另一方面新能源自身品牌威馬、蔚來、特斯拉等連續失火消耗消費者對它的好感度;這也直接導致資本市場對新能源汽車逐漸謹慎,蔚來融資困難就是一個很好的驗證,2月6號,蔚來在其投資者關係網站發佈了公告,宣佈完成累計1億美元的可轉債融資項目,但對於一個季度虧損20多億美元的蔚來來說,杯水車薪,蔚來要努力的路很長也很難。在政策的優惠下會相對增加資本市場對於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入,持續加碼。

工信部為新能源汽車降低門檻,促進業態新合作形勢?


但綜合考慮目前的發展狀況,把客觀環境也應考慮在內,也有人持不樂觀態度。前幾年在鉅額補貼的推動下,湧現了大批的造車新勢力。即便現在有政策支持但現在的補貼遠遠不及當時,而且目前新能源市場的現狀不那麼樂觀。而對於已經進入新能源市場的車企們來說,這次徵求意見稿旨在降低准入門檻,引流更多“新鮮血液”到新能源市場,對於已經在新能源市場摸爬滾打的他們來說,幫助就更小了。

面對不怎麼景氣的汽車市場,政府對新能源市場的大方向是堅定不移的,並極力推動。徵求稿意見雖對已經進入新能源領域的直接幫助不大,但通過合作發展和引流新鮮力量的形式推動讓目前不怎麼景氣的新能源市場有調整和喘息的機會。現在雖不敢說效果如何,但是方向是好的,有助於市場結構進一步優化,給不單是汽車行業的企業在新能源領域更多發展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