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孩子具有学习的潜质?

weishenmena


这个问题应该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出来的问题。学习潜质不光是学生自身具备,而且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培养出来。


我给你说一个真实的案例。我是一名英语教师,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多年。曾经有一个学生初一休学在家,然后社会上混。后来通过家里的关系给她弄了一张中专毕业证。等这个孩子19岁时,她妈妈说让她出国,她说自己底子太差,根本补不上来。在她母亲的强烈要求下找到了我们的学校。刚开始她她特别抵触,后来我就以鼓励为主,找到她的优点,再放大其优点。再不断的鼓励下,她也是对英语产生兴趣。当然,也是因为学校要英语成绩的这个事实驱使着她。后来学了一年,雅思终于考了5.5,达到了出国的要求。


从这个案例我发现,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学习潜质,关键是要看老师能不能发现。古语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老师也要善于观察和引导学生。


例如,一个性格特别内向,不太愿意和人交流的学生,他的推理能力特别强,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培养他的推理能力。而不能因为他的性格愿意就把他从好学生的名单中剔除。再例如,一个学生各科成绩都不太理想。但是他的艺术创作能力特别强,适合学小三门,如果这时候在强迫他的文化课和好学生一样,根本不太现实。所以老师要培养他的艺术创作能力。


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学习潜质就是他们的品质。很多学生虽然学习比较好,但是品性不端,这样的学生再优秀,今后走向社会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种学生我在教学生涯中见过太多,对于这种学生只能先引导。如果个人品行实在改变不了,也不用过多培养,否则最后自己不但无功,而且有过。


所以最后的总结是,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学习潜质,关键是看教育工作者能不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新视野教育字幕组


依据30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我认为以下几种孩子具有学习的超强潜质,与大家分享:

一是情商高的孩子。情商就是情绪智商。幼年时它受家庭的影响很大。城市孩子的教育水平优于农村孩子,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城市的家长受教育程度高,他们和孩子朝夕相处,相互交流,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安全的成长和学习环境,所以这些孩子身心健康,活泼开朗,这为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而农村的留守孩子,单亲孩子等,他们的境况和情商不言而喻。

二是勤动手的孩子。爱动是所有孩子的天性。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无所不玩,无所不动。瓦特发明蒸汽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无不是在玩耍中灵光闪现,终有所成。因此,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去玩会玩,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做家务,种花草,去搞小制作,小实验等,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爱阅读的孩子。知识改变命运,阅读铸就人生。优秀的家长无不重视孩子的启蒙阅读。冰心、林海音等许多作家无不得益于幼时的大量阅读。作为家长,在启蒙阶段,可以从兴趣入手,给孩子讲故事,看画报;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让他们接触国学经典,四大名著,中外名著等,不断拓展视野,增加阅读量。这对于丰富视野,健全心智,大有脾益。

四是善质疑的孩子。学问学问,不懂就问。学习从质疑开始。一个不会质疑,不会提问的孩子,必定是一个不会学习,不会思考的孩子。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落下末?科学家牛顿由此发现了地球万有引力定律;院子里的大石头从何而来?地质学家李四光由此发现了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小孩子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天生爱问,甚至没完没了,作为家长,一定要注重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耐心细致地给予解答,切忌简单拒绝和敷衍搪塞。

五是品行端的孩子。子女不教,父母之过。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可见习惯对成长和人生的重要性。为人父母者,当从生活、学习、社交等方方面面,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独立自主,遵纪守法等,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让孩子终生受益。

这些学习潜质,你的孩子中了几招?



柳乡人


对知识有兴趣,能沉下来,有专注度的孩子有学习的潜质。很多孩子,尤其是小学生,成绩看上去挺好,家长看到分数很高兴,但却是做题做出来的成绩,他们并不真的爱学习,可你让他干其它事,他也是随大群,总之没有主动性,这样的孩子成绩好但潜质不大。班里有个男生,学习一般甚至可以说差,但他和其他男生不同的是他很诚实,在学习上从不弄虚作假,也愿意钻研,估计是小学没开窍,成绩就是上不去,他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他很有美术天赋,没人教,但他能画出画面内涵,我总感觉他以后会越来越进步,果然六年级后他的理解力上来了,问他怎么突然啥都懂了,他说我也不知道,水到渠成吧?我觉得知识其实挺有趣的。所以他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个人只要对学习有兴趣,就有学习的潜质。



lin0220


你好,非常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我是毒舌牌鸡汤。对于你的问题,作为一名高中老师,我想对你说每个人都具有学习的潜质。只是我们通常把学习理解狭隘化了,认为学习知识就只是读书。

一、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观察、研究、实践等途径而获得知识、技能或认知的过程。它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能让我们拥有生存生活的基本技能。作为社会性的人类,不管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不管我们的学习结果如何,最终的目的都是让我们成长为能够自食其力的个体。

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人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适合自己那个领域。就算是读书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突出的科目,就如朱自清、闻一多这些大文豪,他们也只是在文史领域很擅长,他们的数学却很差。著名大导演李安虽然屡次获得奥斯卡大奖,但他确实生活中的白痴,甚至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在中学时属于“偏科生”,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等等,所有的这些,都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每个人在学习上面回有差异,有些学文化知识很快,有些学习技能很快。所以,对于学习潜质,我们应该全面的发展的去看待,不能仅仅因为学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学习不优秀就否定他在其他方面的学习能力和潜质。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也希望一起探讨。





毒舌牌鸡汤


我认识什么样的孩子,都具有学习的潜力!很多孩子是早起成熟早,所以前期成绩特别好,有些则是大器晚成型!但是我们要记住360行,行行出状元!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喜欢并且适合的领域,我们应该发挥他们的特长!

有些人认为老实坐下来爱学习的孩子学习好,成大器,也有些人认为活泼爱说话,但是成绩也很考前的人成绩好,但是我们要记住,不同的性格决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行业决定不同的人生!

老实爱学习的适合科研类,活泼看起来聪明的适合管理类!各有各的优缺点,谁也不能说明谁的好与坏!毕竟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才能让我们的社会发展进步!

总结以上,在我看来,我认为我们不是看什么样的孩子有学习潜质!而且我们改怎么样发展孩子的特点,毕竟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与其浪费时间看什么孩子有潜质,不如花费时间去学习如何管理孩子!

记住我的话,好的孩子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管出来的!!!





愤怒的小锅炉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孩子都具有学习的潜质。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从蹒跚学步到健走如飞;从牙牙学语到口若悬河,几乎每天都在学习。因此,学习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长天成人、走向社会化和在社会上立足的前提。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不同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来的学习潜质是不同的。有的孩子有语言天赋,从小就能侃侃而谈,我们就可以说,这样的孩子具有语言学习的潜质;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对数字、数量敏感,善于思考和推理,我们就可以说,这样的孩子具备数理学习的潜质;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对声音敏感,善于听音、辨音,具备较强节奏感受能力,我们就可以说,这样的孩子具有音乐学习的潜质……

因此,观察孩子是否具有学习的潜质,不能笼统下结论,更不可将孩子看扁,用一句“你不是一块学习的料”打击孩子。世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孩子,要具体孩子具体分析。孩子某一方面表现突出,说明他具备这一方面学习的潜质,而其它方的表现可能就弱一些。有些孩子体质好,动作活动能力强,明明他是一个体育天才,你却逼着他放弃自己的特长,让他绞尽脑汁的去读书、刷题,效果就不一定好。

不过,在基础教育教育阶段,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要让孩子力争学好各门功课。因为这些知识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促进自身发展基础,更确切的说,这些学科都是一些工具学科,是孩子应知应会的知识。在些基础上,再来发展孩子的特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面发展打基础,发挥特长育人才”。

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王营评教育


这个问题既然是问潜质,那就不是说这个孩子本身就是非常努力非常拼的,那就没什么潜质,他的表现就是他的真实实力。

有学习潜质的孩子,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热衷探索的孩子。孩子总会有很多的问题,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着好奇心,探索欲。拆个闹钟,拼个乐高,捣鼓个电脑什么的,看起来不务正业,但是这正是最适合孩子接受习惯的学习方法,这里敲敲哪里捣捣,突然一下子就搞通了,而且孩子在敲敲打打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正确和错误两个方面的反馈,从而学会在排除错误中找到方向和道路。这种孩子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都很强。

二是好为人师的孩子。这类孩子特别喜欢指点别人,一道题一件事,他想通了会做了,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有的时候,他并不是真正的懂了,但在讲的过程中,他反复查资料,触类旁通,就真的弄懂了。关于这一点,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Edgar Dale提出的学习效率金字塔(见文末)中,形象地用数字呈现了这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所以,好为人师的孩子,无论学习效率还是学习的信心都会更高,后发先至,潜力巨大。

三是学有恒心的孩子。学贵有恒。大家可能会注意到,自己读书的时候,班上往往有这么一帮“聪明人”,无论老师同学都喜欢讲,**脑子够用,但就是不用心。聪明但不用心的孩子,就是那个龟兔赛跑中的兔子,蹦蹦哒哒,行而不远,倒是那个像乌龟一样的“笨孩子”,专注、有方向、认死理,就那么慢慢腾腾,但努力不辍,从较长一个时期看,这类的孩子往往都能成为同龄人中的中上之才。

最后,说句题外话。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潜力这种事,说到底,就是你的表现超出了别人认为的你的实力。在这个成年人的世界里,如果你不想被媳妇被同事被老板甚至被孩子看扁,而要成为他们中的潜力股,也要让自己保持好奇、保持探索、保持恒心,努力成为一个有潜力的人。



5i留学


老婆是教师,我们经常讨论这个问题,我俩一致认为自律性和专注性好的孩子学习潜质比较大。

第一、自律。自律性好的孩子清楚明白每个时间段该干什事,而且到点就去做,也不用家长督促。而且自律性比较好的孩子学习主动性也很高。

第二、专注。这类孩子在学习的时候非常专心,上课也非常专注,能够高效的把知识学习进去,成绩也好。而有些学生看着也在认真听课,心早就跑九霄云外,学习效率非常差,学的很累而且不出成绩。

另外、家长的引导也很重要,但实际中好多家长不是在引导孩子,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造成孩子产生比较逆反心理,所以要注意引导不是干涉和管理,而是帮助孩子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鹏爱特特


能够平静下来的孩子,能平静下来才会去专注于思考,只有能专注思考的孩子才能开发自我更大的空间;能够自我管理的孩子,自我管理意识是懂得轻重主次的孩子,他们大脑空间丰富善于观察比较,这本身就是学习的潜质;勇敢顽强的孩子,胆子大,能坚持这也是孩子勇于面对坚持攻关克难的优秀品质,这对开发孩子学习潜质非常重要;思维记忆清晰的孩子、宽容勤奋能吃苦的孩子,这都是孩子具有学习潜质的特征。


刀匠


俗话说:“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所有的父母都挚爱自己的孩子,都对孩子有一个殷切的期望。孩子在三岁前看上去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天真可爱”。自从孩子们背上小书包上幼儿园开始,妈妈们就寄于孩子们厚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会读书,成绩好;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妈妈们对自己的孩子开始有看法,慢慢地开始给孩子贴标签:好孩子,坏孩子,聪明,傻瓜,笨蛋等等。

所谓“做人难,难做人”就是这个道理。孩子一踏入幼儿园后慢慢的自己的妈妈、老师、伙伴等就开始给自己贴上标签了。这种行为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谁也无法预见自己將来要做什么,更何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呢?

其实,所有脑筋正常的孩子都具有学习的潜质。

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凯勒的故事应该大多数人知道,一个小时候又聋又哑的孩子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培养下,从一个心智未开,任性无知的小女孩逐步成为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的少女,直至进入大学,并且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等五种语言。

著名物理学家爱恩斯坦,据说三岁还不会说话,读小学的时候被老师认为为是迟缓儿。他的母亲希望他將来能成为一名律师或老师,可是他的老师认为这只是做母亲的一种期望和心愿,是不可能实现的。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差生”,学习成绩次等,经常被人歧视。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就被学校以“低能儿”的名义开除了。他的学问来自于母亲的耐心教导和自学。

这些实例不胜枚举。他用事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所有的孩子都是可塑之才,都具有无可估量的学习潜能。只是你用什么办法,什么手段去教育他;你有没有耐心和能力去培养他。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孩子们的“差异性”,而正是这种“差异性”才造就了各行各业杰出的人才和科学家,才有丰富多彩的世界。

也许大家会这样回答具有学习潜能的孩子是这样的:“有良好的专注力,独立自主的能力,自觉自信的能力,抗挫折的毅力,活跃的思维能力,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等。如果我们认真的分析这些能力,其实这些能力都不是孩子先天带来的,都是后天培养的。

综上所述,所有孩子都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质,他们的成长要有能发现和培养他们学习潜质的家长和老师。如果老师都能像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莎莉文一样想出那么多方法培养海伦,家长都能像爱迪生的母亲那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孩子不想杰出都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