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7年旅行,3周写成,这本书改变乔布斯等人的命运

【本文原创首发,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在路上》:7年旅行,3周写成,这本书改变乔布斯等人的命运

电影《在路上》剧照

文|江徐


有时候,遇到一本书,它所传达的某种精神,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美国“垮掉的一代”作家杰克· 凯鲁亚克创作的《在路上》,就是具有这种力量的好书。

曾经,它催生了风靡一时的披头族与嬉皮士运动,激起广大青年追求自我与梦想的欲望。因而,它被称为美国青年的“生活教科书”。

包括很多名人,他们读完这本书,命运发生改变,然后凭借个人魅力或者智慧,改变更多人的命运,乃至全人类的生活方式。鲍勃·迪伦将这本书视为圣经一样的存在,因为它彻底改变他的人生;列侬是凯鲁亚克的资深粉丝,他后来将自己乐队取名为披头士;神一样的男人乔布斯读过这本书后,产生创立苹果公司的念头……

它究竟是怎样一本书,又在怎样的机缘下被做作写出?

《在路上》:7年旅行,3周写成,这本书改变乔布斯等人的命运

1. 《在路上》,源于一段在路上的生活

1951年,凯鲁亚克三十岁,他刚刚结束长达7年的路上生活,将自己关在房间里,用3个星期的时间,在30米长的卷筒纸上,以喷射式的激情一口气写出《在路上》。

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书中每个人物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

这也是一本写路上生活的书,因为它源于凯鲁亚克的漫长旅行。

《在路上》:7年旅行,3周写成,这本书改变乔布斯等人的命运

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

书中主人公是一位叫萨尔的男青年,他离婚后,为了揭开新篇章,开始了在路上的生活。

出发后,萨尔遇到迪恩等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结伴而行,横穿整个美国大陆。

在路上,他们遇见五花八门的人。一个人自驾游的中年女子、讨论考试的大学生、只带一把牙刷几块手帕就上路的酒鬼、具有全世界最响亮笑声的农夫、睿智而疲惫同时具有黑奴气度的流浪汉、穿凉鞋漫游的自然之子、视线锐利得能够穿透灵魂的印第安姑娘……

这些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把火在燃烧。

《在路上》:7年旅行,3周写成,这本书改变乔布斯等人的命运

电影《在路上》剧照

在路上,他们听形形色色的过客讲述千姿百态的故事。他们喝最痛快的酒,爱最漂亮的姑娘,看最危险迷人的风景。

人生如旅,每个人走在自己的路途。脚下的路,是你听从内心召唤的选择,还是违背初心的妥协?

“你的路是什么路,哥们儿?


圣人的路,疯子的路,彩虹的路,孔雀鱼的路,随便什么路。


无论何人无论如何都能走的一条无论何处的路。”

这是作者通过路上生活获得的领悟,也是他给予读者的警醒。

在路上,是一种生活方式。热烈,自由,燃烧,充满激情,热爱生活,就像凯鲁亚克的名言: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在路上,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如果用几个词概括这种生活态度,那便是:因渴望而寻找,因激情而折腾,因活着而体验,因探索而思考。

一辈子很短,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在路上》:7年旅行,3周写成,这本书改变乔布斯等人的命运

电影《在路上》剧照

2.在路上,可以领略世界各种风景

我读《在路上》时,偏居一隅,因为疫情而被迫选择躲进小楼成一统的生活方式。当我被书里描绘的异国风情深深吸引,便感到思接千里,神游其中。

萨尔和朋友经过平原、田野、山岭、沙漠、森林,犹如在狂野梦境中漫游,他们希冀在路的尽头,找到一片魔幻之地,安放不羁的灵魂。

站在美国的屋脊上,萨尔对着星空呐喊,期待神谕赋予安静。关于眼前的风景,他写道:

“我面前是我的美洲大陆,辽阔而原始,巍峨而磅礴。在遥远的另一头,阴郁而疯狂的纽约正在喷吐尘土的云团和棕色的蒸汽。东部有某种棕色和神圣的因素,而加利福尼亚像晾晒的被单一样雪白和轻浮。”


《在路上》:7年旅行,3周写成,这本书改变乔布斯等人的命运

电影《在路上》剧照

到了新奥尔良,他以敏锐感知获得另一番感受:

“空气太甜美了,像是放软了的香蕉散发出来的,你的鼻子忽然忘记了北方冬天的干燥和冰冷,你能闻到河流,真的能闻到人们,还有泥土,还有糖蜜,还有各种各样的热带气息。”

经过破晓时分的亚利桑那,萨尔又给读者带来一幅绝美画面:

“日出的景象美如天堂,凉爽的紫色清风,红色的山坡,山谷中翡翠般的牧场,露珠,瞬息万变的金色云朵。地上有囊鼠洞、仙人掌和牧豆树。”

在印第安人居住的一个高原小镇,萨尔被车窗外的景象深深震撼:

“太阳是金色的,天空是刺眼的蓝色,荒漠是狂暴而炽热的沙黄色空间,突兀地穿插着圣经传说般的树荫,偶然能见到河流的身影。牧羊人出现了,身穿仿佛文明初期似乎的飘拂长袍,妇人抱着一捆捆金色的亚麻,男人抱着木柴。”

凯鲁亚克用一本书、一段经历告诉读者,安居乐业是生活,冒险追求也是生活。趁年轻,趁精力充沛,我们何不出发,上路,让自己化作虚无湖泊中的涟漪,去感受天地之间的广阔、奇遇与更多可能?

总之,行走,自会遇见,出发,总有风景。

《在路上》:7年旅行,3周写成,这本书改变乔布斯等人的命运

电影《在路上》剧照

3. 在路上,可以探索内心幽微想法

一位文友读完这本书后做了点评,有一句深得我心:阅读带我去到去不了的地方,不仅是世界的远方,还包括内心的深处。

浪子萨尔,他看似落魄潦倒、游手好闲,以极大的热情与闪耀的灵魂浪迹天涯,活得就像一匹脱缰野马,驰骋万里。事实上,他通过途中的不同体验,随缘进行深邃的冥想。这源于作者凯鲁亚克对中国禅宗的喜爱。

比如,在路途中,萨尔与朋友对梦境交流后,激起他对死亡的思考:

“总有某样东西,某个人,某个精怪追赶我们每一个人跑过生命的沙漠,注定要在我们抵达天堂前抓住我们。当然了,现在回想起来,那不过是死亡:死亡会在天堂前征服我们。我们在世时渴望的那件东西,它让我们叹息、呻吟,经历形形色色美妙的厌恶,它是对某种失落的狂喜的回忆,我们很可能在子宫里体验过,只有可能在死亡中再现。”

忘了哪位作家说过,不论我们思考什么,最终都是在思考死亡。只有当我们把它想明白了、清晰了、坦然了,才能从容面对生。

《在路上》:7年旅行,3周写成,这本书改变乔布斯等人的命运

电影《在路上》剧照

又比如,某个夏夜,在墨西哥溽热难耐、充满昆虫咆哮的森林,萨尔和朋友从起初的焦躁不安,慢慢安享于当下。在这里,作者有一段关于萨尔心理感受的描写,美丽又深刻,我将它理解为人在融入自然后实现的无我状态:

“我躺在车顶上,面对黑色的天空,感觉就像夏夜被关在车尾箱里。生平第一次,天气不再是触碰我、爱抚我、冰冻我、让我流汗的东西,而是成为我。大气和我融为一体。我睡着了,无限小的虫子如细雨般洒在我脸上,感觉极其令人愉快和舒畅。天生没有星星,看不见任何东西,非常沉重。我可以彻夜躺在那儿,面部对着天空,受到的伤害不会比天鹅绒幕布盖在我身上更大……”

理想的旅行,是一边向外追求,一边向内探索,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发现真相。

《在路上》:7年旅行,3周写成,这本书改变乔布斯等人的命运

在路上,这种生活方式,让萨尔更加明白,何为离别与寻找、何为渴望与回归,何为友情与信仰。

《在路上》,这本书,因为影响巨大,被称为“真正的艺术杰作”,它的出版同样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

走出门去,欣赏现实世界的千山万水,这是一种旅行。静坐一隅,探索自我内心的奇花异草,同样是一种旅行。对某个人、某个地方、某种生活方式,我们虽不能至,却可心向往之。

读一本好书,读一本让自己会心一笑、唤醒梦想的书,也就从中汲取了出发与追求的力量。


《在路上》:7年旅行,3周写成,这本书改变乔布斯等人的命运

【作者简介:江徐,80后女子,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点击右上角“关注”,收看更多相关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