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哪些诗人写的诗?为什么?

忧伤心弦Heartstrings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诗词是现代诗词的丰碑。毛泽东诗词也代表了中国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他有一句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毛泽东诗词正是这种精神的反映。

一,爱国情怀

一生行事,无非国与民。一句“为人民服务”,还不足够赤诚与博大吗?“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何等理想,“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又何其浪漫憧憬。“当年忠贞为国筹,何曾怕断头?”不正是视死如归?

二,革命信仰

为什么革命?只因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军阀三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只因中国人民要翻身做主,一个贫弱的中国必须站起来,而这注定了是一条千难万险的荆棘之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何等悲壮。“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是欣慰也是痛。“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又需要多少年?

三,乐观精神

越是艰难,越是敌强我弱,越是奋进、自信,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雪山草地,不过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身遇困境,也可“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遭到封锁,也不过是“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当然,毛泽东诗词的大美与力量,远不止这些。读毛泽东诗词,你也会阳刚一些。


诗词桃花源


在灿若星辰的诗人中,我独喜欢唐朝诗人贺知章的诗!年少时喜欢他的妙笔绝唱《咏柳》(估计都能倒背如流),早春二月,垂柳绽芽吐绿,远看去柳树如碧玉砌般,那下垂飘佛的柳条又宛如绿色的丝带,这细叶嫩芽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哦,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就仿佛是眼前的一副画面,是那么清新自然!
贺知章(659~744)何许人也?盛唐诗人、书法家,字季真,自称“狂客”。朋友圈可谓广大,与张若虚、张旭、包融称“吴中四士”;又和李白、李适之等为“饮中八仙”;还跟李白、孟浩然、王维等乃“仙宗十友”。可见友人老中青三结合,酒友、诗友、仙友、侃友,人缘极好,情商智商俱佳。不仅爱岗敬业,而且潇洒快乐,为人旷达不羁,洒脱得自然,豁达得可爱。运气爆棚的贺诗人,花甲之年入仕,也没受过处分,更没降职被贬,平步青云,顺风顺水,可谓大器晚成幸运儿!功成名就的贺诗人,耄耋之年告老还乡,唐玄宗赠诗,太子百官相送,估计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唯此一人尔!

虽然
大唐盛世的辉煌,造就了诗歌空前繁荣的现象。涌现出一大批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风格迥异的大家!但是就个人而言总觉得“诗仙”李太白的诗太豪迈狂放;“诗圣”杜甫的诗则悲天忧人;“诗魔”白居易的诗又讽谕愤青,唯贺知章的诗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最根本、最质朴真性情!虽朴实无华,没有雕饰,确妙趣天成。如清水出芙蓉般自然,一字一句,仿佛源自肺腑泉水,汩汩流出,不知不觉中让读者陷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了……。吾五十有三,随年纪慢慢变大,越发喜欢贺知章的令一首经典绝句,仅仅四句,真叫人拍案叫绝,可谓惊艳后世千年!
《回乡偶书.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以何出来。

贺诗人想想自己从小离开家,迟暮之年回到阔别已久家乡,还童心一把,故乡啊,已物是人非,唯一没有改变的,就剩那一口久违的乡音。即感到熟悉,而又觉得陌生,第一句少离老回是起;音没改鬓毛衰是承上母;接下来为后二句铺垫,(转合)儿童见了不认识,笑着问你从那来?短短的四句,言简意赅,就表现了有老有少,一问一答的动态画面,瞬间跃然纸上!



《回乡偶书.其一》诗人写此诗时是很偶然,到家乡随时所见,即有客居的伤感之情,又有回乡亲切之情,句句发自肺腑,就写下来了。所以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无论作诗事,还是做人,足矣!


说文解字侃文化


毛主席的诗!毛主席的诗 波澜壮阔,大爱无疆。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给人以鼓励。战无不胜的威力,是中华民族的自豪!


用户姜爱国


诗词是我大中华文学历史中的一朵耀眼奇葩。我喜欢李白的浪漫,也喜杜甫的务实,喜欢辛弃疾的悲壮,还喜欢李煜的凄婉。总之,喜欢历史上所有的诗人和他们留下来的诗句。我也喜欢现代中国诗人的一些积极向上或铿锵有力的诗词。但我最最喜欢的,还是毛泽东和他的诗词。毛泽东的智慧和胆识,以及他的爱憎,都可以从他的诗词中读到并感悟出来。古诗词皆精华,毛诗最精彩!


好山好水好心情3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共有1500首诗歌,记载于《杜工部集》中。风格沉郁顿挫,对仗工整,情感丰富,内容时而细腻如丝,时而气势磅礴。

世人根据他的力作尊他为诗圣乃是名副其实。他的一生就是在用生命写诗,用慧眼毫笔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集。唐朝未期国家由盛转衰,由于他正直,刚毅的秉性,官场苦不得志。随着社会的动荡,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此句作者充满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与博爱,感人肺腑,活灵活现。

他的作品中记栽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个阶层人民生活的状态,能一目了然。如, 赠花卿。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如,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低万金。如,白天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如还乡。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等。作者用花,鸟,山水,家书真实的再现了一个面对着祖国大好河山,却被战乱折腾得民众背井离乡,亲朋分离,天各一方。同时也抒发了人生不断向上的感慨,不愧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诗人。








一帆风顺jxh


答,辛弃疾的诗词,李白的诗,杜甫诗,李清照的诗,李煜的词,白居易的诗,曹操的诗词,苏轼的诗词,毛泽东诗词,王昌龄的诗,李商隐的诗,杜牧的诗,岳飞的词满江红更喜欢,王维的诗,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也喜欢,刘禹锡的诗,贺知章的诗,岑参的诗,柳宗元的诗,李贺的诗等,特别是李白将进酒,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长恨歌更乃超级喜欢,特超级喜欢的毛泽东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忆秦娥娄山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人民解放军战领南京等说为什么一时也说不清人物太多了,反正就是喜欢他们诗词。


新中有数389


毛泽东的诗词,我都喜欢。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信手皆来


唐诗人以李白为尊,人称诗仙。我最喜欢李白的诗。神思千里无疆,文词自然流畅,其诗兴飘逸豪放,诗文却极为工整,正所谓“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一首千古绝唱《静夜思》,文词易懂,短小精绝,却打动了古今多少游子之心。在思乡题材之作品中,无人能出其右。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孤寒之夜醒来,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一时梦醒不分,错以为白霜满地,顿生凄哀。抬头银盘当空,场景似曾相识,原来是与故乡的明月重合,于是满腹思念泻涌而出,不可停止。

李白是个浪漫的诗人,他首先能联想到其他人想不到的场景或意境;他也是个高才之人,善于比兴,能够用文字表现出他感受到的意境。人常说,有的事物或心情不足以用言词来形容。其实是难以抓住瞬间的感受,且描摹功力不深。在这一点上,李白的浪漫和敏感,加之高超的文才,将唐诗之美推向顶峰。



牧人


我喜欢古时的李白、杜甫。现在的喜欢毛主席的。

李白之所以称为“诗仙”。是有人评价他的诗,只应天上有。

“黄河之水天上来”这种气势,很少有人能达到他的这种境界,非常人之所想,如仙界之水滚滚而来,正因为他的独特想象,才被称为“诗仙”。

杜甫之所以称为“诗圣”。是因为他很接近地气,能反映来自底层黎明百姓的疾苦。“卖炭翁”,一个卖炭的老头身上穿的单薄,在寒冷的冬天也不舍得把炭放家里取暖,还要冒雪出来卖炭,也没卖出钱,被当兵的抢了去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开颜”。把天下苍生放在眼里,关心百姓疾苦,有圣贤之心,当称“诗圣”。

毛主席的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唐宗宋祖,略显风骚”。这些帝王,在他眼里,都是过去式,不算什么,彰显了他的帝王之气。“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现在的人民大军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彰显了带领贫苦大众打天下的信心。


活跃天


纵观历史,诗人如云,按其思想来分,共分三类。为公型、为己型和揭露黑暗现实型,下面一一道来:

一、为公型。

以天下苍生,社会公平正义和国民为念的诗人。如:杜甫、陆游、王安石等。下面又以杜甫为例:一首《兵车行》他几乎得罪了整个官场,也让人看到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自利、残酷的丑恶嘴脸和人民的痛苦生活,命如草菅的悲惨。有这样诗句为证:“边庭流血似海水,武皇开边犹未已;汉家山东两百州,千村万落生荊杞;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芳草”等;朱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如眼前突兀见此物,吾庐独破受冻死也足。

二、为己型。

有的诗人为了使自己受益,竟拍腐朽统治阶级的马屁,颠倒黑白和是非,以便从火中取栗,是典型的为己型。如:王维的《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全诗如下,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㢠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览物华。

最后两句本来皇帝是玩乐的(览物华),却把他硬说成是做为民服条之举(行时令)。

三、揭露现实型。

有的诗人对现实不公很不满,便以诗词来叙述。比如:《题临安邸》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

赏析:批评皇帝赵构只顾自己作乐,不顾国民的行为。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悢,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借商女不知亡国之恨,鞭挞了统治者的奢靡生活。

《就义诗》 民国 吉鸿昌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休。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赏析:国家已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作者已不惜生命,以身报国,而蒋介石却不抵抗侵略者,一味退让。

我喜欢为公型和揭露现实型的诗和诗人,因为他代表了公平正义,社会的进步力量和人们的希望;他们不顾自身的安危,向统治者吹响了警醒和反抗的号角,其大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