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盧氏有個失傳的技藝——打胡基

胡基,曾是關中農村常用的建築材料,過去普遍用於蓋房、砌牆、盤炕、壘圈、搭棚、箍窯等,用途十分廣泛。除了經濟實惠外,還冬暖夏涼,特受百姓歡迎。而且,“打胡基”曾是關中男人們的生存技巧,是男人成為頂樑柱的必修課!

三門峽:盧氏有個失傳的技藝——打胡基


胡基起源於何時,已無細考。那些千年古剎,久遠的廟宇,古老的宮牆、牌樓、寨牆裡,到處都能看到胡基的身影,它在中國的建築史上,是文明的開端,是大創舉和偉大發明,誕生於先秦,沒落於二十一世紀,曾深深惠澤百姓生活,卻無聲無息地在漠視中消逝!

胡基,又叫土坯,是一門古老的傳統工藝,也是就地取材的建築材料。即可做建築的主體材料:砌牆、盤炕、泥爐灶,用途十分廣泛,是過去黃土地上的人們搞建築必不可少的東西。

三門峽:盧氏有個失傳的技藝——打胡基


打胡基是一門出力活,沒有一定的體力是幹不動的。

打胡基又是一個技術活,有的人會打,不會摞,往往摞起便倒塌。人們便取笑:“會打不會摞,不如靜靜坐。”打胡基要選好位置,要取土方便,通風向陽,有摞胡基的場子。胡基摞子距離遠近很講究,要距石板恰到好處。遠了,來回多跑路,費體力,費時間,影響速度;近了,摞不了幾垛,又得平場子,搬石板,誤工誤時。這裡有個優選法的道理,稍不留神,就影響每天打胡基的數量。平場子還有些學問,要選擇水浸不到的地方,要墊高一點,踏實拍平,兩頭略高一點,這樣的摞子不易倒塌,上邊蓋些東西,下一點雨溼不了胡基。摞子的道路要暢通,儘量離建築工地近一些,以便運輸方便。打胡基要了解氣象,要選擇有幾天晴朗的好日子,好乾好收拾。如果選時間不慎重,胡基剛打好,遇到天下連陰雨,一切都全泡湯。

三門峽:盧氏有個失傳的技藝——打胡基


三門峽:盧氏有個失傳的技藝——打胡基


(胡基模子)

但是,胡基本身擁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比起磚塊要厚重,比起石板要接地氣,比起復合材料要環保,比起高樓大廈、粉刷牆和塗料,更有生命感和親切感!它與自然相得益彰,與土地共存,與空氣同呼吸,它不需要烘燒,不需要煅造,不需要死亡,不會成為垃圾,不會汙染環境,不會將我們與土地隔離……

三門峽:盧氏有個失傳的技藝——打胡基


(打胡基已成為一種歷史體驗)

胡基對土的要求很嚴,要淨土、素土、純黏土,任何含雜質的土都不宜用。土的溼度更講究,不能幹,幹了不粘,不結實;不能過溼,過溼太泥,打不好,摞不起。只有土的含水量適宜,打胡基不僅速度快,而且好看,結實耐用。有的行家,在土的溼度上十分講究,確保他的胡基幹了,從架上掉下來,都摔不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