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以后怎样才能与导师相处好呢?

平底锅中加入牛


考研以后怎样才能与导师相处好呢?首先恭喜你,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被录取,神仙打架,你赢了。

以下我用自己的实际经历,提出一些建议,希望给你参加。

第一、尊重导师。



对导师尊重,这是基础。不管导师有多牛或者多不牛,也不管导师是你主动选择的还是被动分配的,既然成为他/她的弟子,就应该表现你的尊重。

这里的尊重,表现为人前人后,你对导师的评价要一致。

我上研时,有几个小方向不同的几个同学,她们的导师是学院的骨干,学术能力很强,经常出去讲座。有一次听到其中一个同学说她们导师太忙,都不管她们,快开题了都不关心她们。

当时她这样说,我觉得有些诧异。研究生时期,学习和论文这些,主要是自己去做,导师只是这当中给你指导方向和点拨。如果等着导师来催你,那结果跟自己主动就完全不一样了啊。

后来我发现,这个导师有另外两个学生,毕业之前发表了核心论文,而且和导师在做一个课题。所以我觉得那位说导师不管她们的同学,有些偏颇。

第二、多联系,多汇报。



导师平时要上课,做科研,还有可能在国外深造的,所以需要主动联系汇报。

我们那时有个翻译方向的导师,在牛津读博士学位,最后一年在那边做论文,学院给他分配了几个研究生。他们平时主要是通过邮件等方式联系,这几个学生都很积极,考取了翻译资格证书,毕业时论文也写得很好。我想,这归功于他们主动联系导师,汇报进展,这样导师可以给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建议。

第三、专注专业,做出成绩。



导师可能更喜欢专业能力和学术能力较强的学生。所以,在专业上下功夫,多发论文,论文署名带上导师名字。

我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几篇论文,都把导师作为第一作者。其中有一篇我写好了,发给导师看了,导师给我推荐给了一个编辑,发表得也更快些。

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写的,凭什么要让别人当第一作者。其实,研究生阶段发表的论文,有多少技术含量?导师也不差这几篇文章,带上他/她的名字,至少有他的信用背书,而且,导师觉得受到尊重。这样的学生,和导师的关系一定不会差。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不同意见,留言探讨。


英语老师Minnie


以人文社科领域为例,导师比较喜欢几类学生:

第一,学习勤奋又有学术灵性的。比如:勤读书,勤上课,勤写论文,有学术灵性,对导师的指导很容易领会,动手能力强,比较容易出高质量成果,这类学生可遇而不可求,可以跟导师之间相得益彰,属于导师“求之不得”的好学生。

第二,认真踏实的孩子也是导师比较喜欢的类型,表现在:着眼点在当下,不好高骛远,认真对待导师布置的每项任务,保质保量完成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和大小论文。这类学生可能不是最聪明的,但绝对是最认真的孩子,以至于导师对其会产生一种很大的信赖感,觉得对这样的学生,可以委以重任。

第三,情商高也是导师比较喜欢的学生类型,表现在:性格外向,活泼开朗,胸无城府,有眼力劲,行为张弛有度,可以很容易跟老师们打成一片但处处还不逾矩。这种情商和处世艺术只有极少数人具备。



说完了导师偏爱的类型,说一下导师们讨厌的学生类型:

第一,好高骛远自以为是的学生。这类学生自视过高,语气狂妄,动辄就是一种舍我天下其谁的气势。

第二,导师不喜欢“玩失踪”,沉迷于赚钱等其他副业的学生,研究生就读期间玩失踪状态,跟导师鲜少联系,直到毕业论文环节才现真身(有的很过分,毕业论文环节都得导师主动联系和催)。

第三,导师不喜欢“巨婴”学生,这类学生不懂得自主研究,独立性较差,人生大方向到小方向,走每一步都需要导师给出建议。



回到这个问题,研究生如何跟导师处好关系?很简单,尽量做前三类学生,避免做后三类学生即可。以人文社科领域而言,硕士期间,研究生跟导师之间的交集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研究生三年更大意义上是研究生自主学习、自主规划生活的三年,导师很多时候可能只是一个“旁观者”和“辅助者”的角色。研究生回归“自我本位”意识很重要。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1.保持和导师的联系,持续让导师得到你的消息

不要等到导师已经忙完自己的事了来找你了,你才被动的与他交流。有时候研究不顺利,常见的原因不是你的能力差等,而恰恰在于你可能把自己跟导师隔离了。其实越是学术大牛的导师,他是越希望与积极主动的学生多交流学术的。顺便说一句,如果你能让你的名字经常出现在你的导师的头脑中和嘴上,你的努力认真的态度和对科研的热情让导师能留下深刻印象,那么导师也许在与其他同事或同行的联络中提起你,这将极大地促进你寻找职业的希望和可能。用人单位在面试时通常会需要你的导师的推荐信,在读期间建立与导师愉快的联系,企业或高校也会因此乐于接收你。

还有一个情况需要注意,那就是导师如果出差了,有时候是几天,有时候甚至是几个月,你也不能失去导师意识,千万不能想“导师出差了,他找不了我了,我也不用找他了,多省事”。更糟糕的是,平时刻苦的你或许会偷懒松懈起来,这时你独立工作的能力实际上虚化了,这一点一定要注意。通常来说,不管导师是否出差,你都应该至少每周让他得到你的消息,知道你在做什么。记得有规律的给导师发送一些自己的研究进展的消息,即使只是一个短信,准确告知自上次以来自己有没有新的进展。让导师持续知道你的消息,你就会意外的成为一名幸福的博士生,因为让导师知道自己的研究进展无疑会推进你的科学研究,以及让他感受到你的积极主动的态度。

2.摸清导师的脾气和性格

要熟悉导师的说话方式和处事方式,急性子还是慢性子。比如说,他在忙的时候能不能接受你的低端请教,在不忙的时候又能不能静下心来听你娓娓道来。再比如说,他是不是气冲的人?是不是对人严格要求的人?有的导师最关心的莫过于得到研究结果,想持续看到你的研究数据,而如果你一直都不开动实验,组会报告只动嘴皮,那必然是撞到枪口上了。对于有的导师,如果你不注意你自己的说话方式,则容易使导师产生误会,甚至矛盾。比如导师想了一个新点子,想让你尝试,结果你就一句话丢给他“这个实验不值得做”或者“我做不了这个实验”等等直接否定的言语,导师的理解想必就是你很不听话或者很不尊重他。我觉得,这种情形,即使你不乐意做或者觉得新想法不可行,你也应该先肯定导师的想法然后去尝试一下再拿数据或文献给他证明为什么不可行,这样他不但不会怪你,反而会对你严谨的态度表示肯定。

3.赢得导师的尊重

学会尊师重道,做事情之前要三思,年轻人常失败,失败在该表现自己的时候不表现,不该表现的时候表现过度。懒和不可信也绝对会失去他对你的尊重。如果导师派给你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但是这个课题几乎没有什么参考文献可以借鉴也没有什么同门可以请教,那么你一定不要表现的自己没有信心。导师与缺乏信心的学生讨论问题,一个又一个缺乏信心的对话往来,绝对会影响他对你的信心,最终甚至会导致他无法尊重你。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经常用语言和行动对导师说:我能行!这样必定能赢回他对你的尊重。导师一般会尊重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工作能力的人,哪怕科研水平不是组里最高的,但你的能力一定会受到他的认可。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与导师讨论科研想法的时候,最好先自己做个预实验,确认适当可行了以后再跟导师说,不要把头脑中的任何想法都随意告诉导师,如果你总提很多很好的想法,最后做的时候只做一点却又证明是错的然后做不下去了,这样很快就会遭到导师的厌烦和不尊重。

4.稍稍有些个性

不能更多数人一样,仅仅把导师当作你的老板。试着想一想,即使没有他,你就不发论文不做研究,不毕业了吗?虽然平时相处的模式确实与企业的老板与员工一样,导师有权威的地位。但是你一定要注意,你在毕业以后也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博士期间你也正在被训练独立的能力和人格,不要害怕自己的合理诉求老板不同意,即使真的不同意,你也应该跟他用合理的方式交流,比如你做某项实验需要一个很贵的试剂,而他有些为难,你也不能保证买了就一定能做出来实验,这时你就要直话直说,向他表明你的攻坚克难的决心,可以先要求买少量的样品去尝试,一旦尝试成功就购买更大的量。再如果导师有些事情有些言行确实不对,你可以在合适的场合以合适的方式给他提出来,以建议代替责难,他必定能与你好好沟通。

5.又快又好地写论文

这条规则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不论对于你还是对于导师亦或是对于整个实验室甚至整个学校,SCI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你已经赢得了导师的尊重,而且他也了解了你的个性,更早的让导师看到你的质量不错的论文初稿,会让他得出结论:在你身上花费时间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说做好自己的事情,往往导师的关系也会改善。这一点是最需要下真功夫的。

6.摆脱依赖,能够独立解决的事情就不要麻烦导师

考研本就是你自己做的决定,这意味着从此你走上了一条自己选择的路。从此以后你要靠自己了,没有人会逼着你交作业,没有人会督促你做这做那,这一点比大学本科的时候更为突出。至少本科的时候还有点名达到考勤记录。

领导和老师都很忙,除学术之外的细微末节的事情要有自立能力,那是需要自己拥有的生存知识,因为研究生是成人,成人不仅仅意味着可以结婚,更意味着可以自己确定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的选择。你要知道,和你同龄的人说不定已在为人父母了哟。相比于他们你所要面临的生活问题与责任可能不值一提。

7.眼光放长远,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

学术梯队和企业、学校一样,是按贡献排序的,能做出业绩必然会得到表扬和关注,这是竞技场、训练营,不是保姆站,领导和老师也是人,要生存,而且要为团队生存负责,压力很大,不可能没有规矩,接受规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同时,又要坚持自己的主见和目标,不能人云亦云,追求卓越是必然的选择,慢慢看到成功会有快乐,过分计较成功路上的得与失是不明智的,更多的时候需要忍耐和坚持。

8.结束无意义的争辩,多做有效率的沟通

很多好论文都是学生和老师共同讨论出来的,百遍、千遍地改出来的。这种沟通能力没有,不愿讨论,导师也没办法,毕竟导师是指导,不是给学生写论文的。 第七,对导师的交流中应该有平等交流的能力,比如辩一个问题,要拿证据,你拿不出证据回答老师的问题,就去找,找不到你就承认错误,就去修改,直至正确为止。不能因为谁谁用过了就说是对的,不能因为已经发表的某些论文的错误,而认为自己的错误没有关系。这和面子没有关系,如果明明自己不对,还继续争辩就没有意义了。

9.心态平稳,耐得住寂寞

如果让老师或领导随时重视你,这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读研究生毕竟和本科不同,如果真想争得重视与骄傲,那就拿出你的实力做出成绩来,没有成绩,又说别人对你不好,没有条件和环境等等,无意义,没有人必须惯着你,你需要自己承受被冷落而带来的寂寞,做学术本就是一条不能躁的路。其实人人都想被人关注,不想被冷落,想做话语中心的那个人,但是得不到你想要的关注也无可厚非,需要把心态放平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