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麼被抄襲、要麼被收購,科技型創業公司如何突圍?

近些年,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是創業公司的存活率之低,個人覺得已經低於數據統計的3%了。


要麼被抄襲、要麼被收購,科技型創業公司如何突圍?

關於創業公司的死法,廣大網友們集思廣益;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超過百種了。那麼經典的有哪些呢?

1、還沒想清楚要幹嘛就掛了,這一般就是屬於衝動創業。

2、利益分配不當導致團隊不和,核心成員分道揚鑣。

3、產品已經研發好,也量產了,但是不懂財務管理,在風暴來臨之前沒有扛住。

4、好不容易突出重圍有些效果,逐漸被大家接受;但是被巨頭打了個擦邊球,抄襲成功,首創死在了沙灘上,只有望洋興嘆,眼見巨頭越做越大。

5、被巨頭全盤收購,引流結束後,產品一塌糊塗,死於非命。

6、明星團隊,不接地氣,孤芳自賞還說不願意使用的人不懂欣賞。

7、產品太超前,量產成本高或是現有技術達不到預期效果。

8、團隊技術能力與項目不匹配。

9、作死、矯情死,大概就是創業初期就模仿歐美一些科技企業,彈性時間、下午茶、優厚的員工福利等等,總之錢不花在正道上,結果美好回憶留給了員工,債務自己背起。

10、天使輪、pre-A輪士氣滿滿,產品出來了,死在了A輪。


要麼被抄襲、要麼被收購,科技型創業公司如何突圍?

那麼,科技型創業企業如何突圍?至少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團隊一心,創業團隊核心成員一定要齊心協力,不要內訌。

2、和而不同,要採納和包容不同的建議,爭吵就事論事,結束大家還是一團和氣。

3、財務規劃,做好短期、中期、長期的財務發展規劃;這個非常有必要,不要太複雜,你至少得常備資金保證能在特殊時期扛住6-12個月。

4、產品務實,做產品太超前不好,不要因為是科技公司就非要高大上,很多產品看起來平平無奇,但是卻為企業的拳頭產品,而很多花裡胡哨的卻變成了叫好不叫座的產品。

5、順勢而為,也就是跟著大趨勢去做,逆向思維固然重要。但有一個教育的過程,科技領域跟一些藝術或是廣告行業不一樣,都是在現有的技術上升級迭代。

6、量產不難,初期產品工藝不宜做得複雜,具體可參考錘子科技,得獎很多量產起來困難重重。

7、擁抱巨頭,巨頭來了,恭喜你的產品和團隊得到了青睞。做好協議,不要被牽著鼻子走,一定要考慮好自己想要什麼?有舍才有得。

8、研究政策,科技型企業如果不懂得利用政策來獲得補貼,那麼可以說損失了不少。得到政府的認可後,名利雙收。

9、保持垂直,不要啥都想做。這個是科技型創業公司的大忌,初創企業時間成本是最有價值的,全心全意將時間花在自己的親兒子身上,是最香的。

10、拒絕誘惑,這裡主要將的還是桃色陷阱。理工男特點,宅、很黃、顏值黨,碰到美女就把持不住,玩心機又玩不過(具體可參考翟欣欣事件),現在還有很多培訓機構專門訓練人來吊凱子,就針對那些個科技新貴。為了自己、為了夥伴、為了親兒子,先做個

無欲則剛的人。


要麼被抄襲、要麼被收購,科技型創業公司如何突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