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华为联想中芯国际深之度等公司联合组建一个新公司是否可行?

卓越V超越


这个提法显然是不可行的。无论从公司治理的股权层面,到无法调和的业务层面都是如此。具体如下:

第一,华为已经全面进入PC产品领域,和联想已经形成直接的竞争关系。华为本身的研发能力强,积累深厚,没必要也不屑跟联想搞什么合资,因为联想对华为来讲,没什么价值。

第二,从中芯国际的业务层面来讲,是做芯片代工。如果和华为搞这种合资捆绑,那么其它客户的生意还要不要接了?代工厂有代工厂的规矩,不能站队,上门都是客。像富士康当年那么大力站队苹果,喊打三星,是因为三星做事太独,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强,动了富士康蛋糕,两家再不可能有合作富士康才那么干的。一般情况下,OEM代工厂商相当于一个公共制造平台,不会去和客户搞合资,双方研发领域和方向不一样。

第三,搞这么个大合资从目的上看是想提升中国芯片能力。但不是这么个搞法。现在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尤其芯片产业,需要各自在自己专业化领域发力,而没必要搞这样大一统的整合。

综合以上,题主提出的合资公司几无可能,也无必要。


Simon叔的商业观察


为什么要组建这样一家公司?是想要华为的芯片设计能力,中芯国际的制造能力,联想的整机能力和品牌,深度的操作系统,然后一起打造出一家真正的中国自主的电脑企业?

一、明显不可行

我明白题主的意思,就如上面所说的这样,整体这四家公司,然后打造出中国自己的自主可控的芯片、系统、电脑等。

但很明显这是不可行的,首先在芯片设计,华为并不是顶尖,目前也就仅在手机SoC上表现突出一点,在电脑CPU上,华为还是落后很多的。

其次中芯国际的芯片生产水平,也不是最顶尖的,中芯国际14nm,台积电7nm,英特尔10nm,AMD 给台积电代工,是7nm。

深度的linux,虽然叫好,但不叫座,其实也没什么人用,生态不行,这是个硬伤。联想不好说,毕竟主要是组装电脑。

那么这几个公司组合起来干什么?生产出一台二流的甚至三流的、四流的所谓的真正的国产电脑?给谁用,谁又会买单,最多骗骗补贴之类的,估计个人消费者是不会买的。

再说了,4家企业组建一家四不像的公司,又有什么意义呢?可以说是完全不可行的。

二、也没这个必要

另外其实也没有这个必要,上述企业合作,计划是从上游到下游,一家企业通吃,这在商业行为中是不可取的。

一般而言,一家企业把某一个领域的某一细项做精做透,然后发展上下游,大家共同发展,一起赚钱才是正道,一家企业把上下游的钱都赚了,没有谁和你玩了,你自己和自己玩吧。


互联网乱侃秀


谢谢您的问题。华为与中芯国际可以成立股份制公司,不过没有必要,还有风险。

合资合作的目的。双方合资合作的目的,就是让长板更长,短板消除,合作的基础是长短板互补。比如美团收购摩拜,美团需要补齐共享出行的业态,摩拜需要资金,双方长短板各有所需。


不联合成立公司会怎样?中芯国际的长板是晶圆代工和技术服务,是内地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他们的交集是芯片产业,他们在芯片产业链上是甲乙方关系,有着不同使命。华为与中芯国际始终是独立的市场主体,不用非选对方才能活得更好,他们之间不存在业务长短板互补,没有对方助力,自己也会在自己战略上越走越远。只生产不设计芯片、只设计不生产芯片,本身就是产业链的协同,合作关系不需要合资公司形式维持。


成立联合公司会怎样?芯片只是华为很小的一个零部件,华为的眼里是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中芯国际的眼里是更高制程的芯片、更加广阔的市场。华为与中芯国际,有了联合公司的利益平衡,可能还会限制彼此业务拓展与战略实现。彼此渗透到对方的核心技术、打破彼此的技术壁垒,让彼此的技术秘密不是秘密,真是好事吗?


追科技的风筝


现在应该拆份,而不应该整合凑大堆。企业越庞大目标越大,被美国打压的可能性越大。同时企业过于庞大,经营成本高运作效率低。一旦出现决策失误会迅速衰败。现在制造业发展的显著特点是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企业只要把自己的分内事情做好了就行了。贪多嚼不烂,把有限的资本和技术集中用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才会有大的突破,才有可能成为行业领导者。像沈阳机床那样铺大摊,胡乱拼凑外强中干,到头来一地鸡毛。机床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大部分部件都应该由专业厂生产,而不应该整合在一起都自己生产。这样一旦市场波动,企业就万劫不复了。而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个专业厂可以同时接不同厂家的订单,东方不亮西方亮,企业就有能力经受得起市场的波动。树大招风,像华为这种企业其实应该考虑拆分,把鸡蛋放进几个篮子 。这样也许能够走得更远。


无藏南即951W



公司间的重组、合并、收购,从战略意义来说无非是两种目的:

第一种是抱团取暖防止被头部企业完全打垮。比如说前面诺基亚并购了朗讯,成立诺朗公司,目的就是在通讯服务商市场跟华为和爱立信做对抗,合并后立马就超越了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二大通讯服务商。


第二种是强强联合形成近乎垄断的局势。比如说中国互联网百团大战后,内容最多的大众点评和应用场景最好的美团进行了合并,成立“新美大”。合并后的企业成为了中国在团购领域拥有绝对话语权的企业。

华为联合新公司意义不大


我们这里就着重讲一讲华为以及目前大家最关心的消费者业务吧。其实从消费者业务的角度来说,华为与其它公司合并的意义没有那么大。毕竟目前华为已经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生态闭环优势,而这种优势一旦建立,外界资源的进入反而不利于其发展。


华为目前的个人消费者业务。从硬件、软件、生态链来看:


硬件上华为最大的战略胜利,就是坚持自研SOC和基带芯片。前后十几年的努力换来了今天麒麟系列芯片的坚强壁垒。有了麒麟芯片,有了自己的基带芯片,华为就不再像小米、OV那样在手机业务上受制于高通这样的芯片巨头。就可以像苹果那样在空窗期发布产品,在高通还没有现货供应的情况下提前半年左右的时间先收割市场用户。同时华为最近几年在拍照领域的不断投入,也为自己的手机业务带来了另一层技术壁垒,至少目前全球手机市场来看,能够在拍照上完全超过华为的品牌,暂时还没有。


软件上,其实是华为目前最头疼的地方。但遗憾的是没有任何一家厂商是可以帮助到华为的,除非库克脑子抽风了把IOS给华为用。目前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华为在海外的谷歌服务已经被关停,这样的结果就是海外用户使用华为手机将无法正常使用谷歌旗下的软件服务。这样就约等于你在中国无法使用微信和支付宝是一样的难受。不过还好华为已经有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且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研发自己的“鸿蒙OS”系统,以及成熟应用在手机上的方舟编译器。你要说国产厂商里谁可以帮助华为?还真没有。


生态链上,华为的打发很明显就是在按照类似苹果的布局。苹果的产品线布局其实就是把消费者使用的屏幕全部占领,就可以形成生态优势。从最小的智能手表Apple Watch,到可以直接投放屏幕的Apple TV。华为目前也在做类似的尝试,笔记本电脑业务已经越来越成熟,受到不少办公人群的喜爱,电视和智能手表业务也一直在紧锣密鼓开展着。华为的终端业务没有小米那么丰富,但是主要该有的硬件都有。


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们再给华为几年的发展时间,等到鸿蒙系统正式使用(现在是安卓套个壳),硬件布局完成,拥有自己的开发者和应用生态,华为成为另一个苹果不是没有希望。

真正的弱点在于供应链


其实对于华为乃至整个中国的企业来说,真正的技术弱点其实在于供应链和技术上的壁垒。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厂商成立联合公司意义不大的核心原因。我们就拿一部手机来举例子。


屏幕来说。目前手机屏幕,OLED材质全球最大的厂商是三星,并且技术上面目前没有任何一家厂商可以短时间内超过。即便是LG这种面板企业可以生产OLED屏幕,产能不足也只能够使用在Apple Watch这样的设备上。而中国厂商中,一个是京东方,一个是柔宇,前者是华为在扶持,后者是小米在扶持。但是目前从产量、质量、成本上都要落后于三星。并且目前三星已经在折叠屏上全面发力,旗下的Galaxy Fold已经开始正常供货(某宝上现货,24期免息分期),而华为的Mate X少量发售后一直缺货(京东方);小米的MIX Alpha跳票到现在也没消息(柔宇)。因此国产手机厂商依旧需要使用三星的OLED屏幕。而三星都知道其实是华尔街控股的企业。


芯片来说。虽然华为掌握了处理器的设计能力,但是生产上并没有中国的厂商可以代工华为的麒麟芯片。因为全球掌握了7nm制成工艺的企业只有两家,一家是台积电,一家是三星。而三星又是主要以闪存芯片这种规则电路为主的;主要是台积电专注于逻辑电路的生产。因此,无论是高通还是华为还是苹果,只要是目前7nm的旗舰处理器,都只能给到台积电或者三星做代工。在没有制造能力的情况下,即便你能够设计出处理器,做不出来也白费。而台积电本身,虽然是台湾企业,但是背后控股方,也是美资。


摄像头来说。目前对于手机而言,拍照是消费者看中的很大的卖点。而决定手机成像质量最关键的两个技术:一个是传感器,另一个是算法,都不在中国厂商手中。传感器来说,全球最好的就是索尼的传感器,包括华为、苹果的旗舰机器,全部使用的都是索尼的传感器;其次是三星的传感器,包括小米的1亿像素传感器,都使用的是三星的HM系列。算法来说也是一样,拍照的算法全球最优秀的企业是谷歌,大家具体可以了解一下Pixel这款手机,镜头的数据很低,但是成像质量相当不错。


现实来说就是:华为、联想、中芯国际等等企业,看起来很大,但是最基本的核心技术,或者说跟上游的供应链,其实还在外企手中。这一次川普又准备再搞一次操作,可能会影响台积电对华为提供代工服务,或者给出一些限制,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造成的影响就会比较糟糕了。


PM宋先生


联想做技术?人家压根就没有想过!!北大方正,就是联想的榜样,迟早都要破产!随着手机不断发展,功能越来强大,大有替代PC之势!华为和中芯国际联手已经开始了!!!


科达一刻


一切商业行为都是基于利益考虑,如果他们要走在一起,这些公司的利益必须一致,那么大的公司要达成共识并不容易,无论是价值观还是企业文化都有很大的差异。

当然一切都有可能,如果这些公司真能合成一个公司,对推动中国科技进步将是一个大的里程碑。


CK鄔


公司越大,业务越多,越不利于公司发展,当年诺基亚就是业务太多,船太大转不过来弯,才凉凉,而后把累赘的产品线全都卖了,主做通讯设备,现在又缓过来了。

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小而精,才能做大做强。


老杨说说


不可行,因为有股权之争。中芯国际是一家上市公司而华为不是模式都不一样。


爱你们1314


股权架构在那里,你说的不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