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为什么能镇住杨宇霆?

劈柴院i


因为张作霖在杨宇庭之前,就是东北王了。杨宇庭是赴日的留学生,回到国内时,是张作霖主动招揽的杨宇庭。而且张作霖虽然是土匪出身,确从来没有对杨宇庭说过粗话,从来都是以礼相待的。还委以重任。杨宇庭就是奉军的大管家兼职总参议,后来还出任江苏省督军。(不过由于统军能力不够)很快被孙传芳赶下台了,就算是这样,张作霖并没有处分杨宇庭。由于杨宇庭的的原因,从而造成了奉军悍将郭松龄的反奉。


爱看爱思考


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时说,当年接班后,他们(奉系元老)都不怕我,觉得我是个年轻小孩儿,等我把杨宇霆杀了,他们一看这个孩子这么凶,就都老实了。

意思就是,张学良刚接手奉军时,应该是弹压不住给张作霖长时间当参谋长的杨宇霆的。如果能威慑得住,何必要杀掉呢,用起来岂不更好?

杨宇霆也就能在少帅面前摆摆老资格,对老帅张作霖,他绝对不敢,也没这个实力。

冯麟阁、汤玉麟、李景林等奉系老军头都偶尔也能对张作霖呲呲牙,但长期担当参谋角色的杨宇霆只能对老张赔笑脸,同时还要时不时忍受一下老张的臭脸,这是因为:

张作霖剧照

没有张作霖,杨宇霆不可能在东北“一人之下,众人之上”

老张当27师师长时,杨宇霆在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麾下担任军械科长兼军械厂厂长。

有一次,张作霖在街上遇到一队军容齐整的士兵,误以为是日军,一问才知道是杨宇霆带出来的军械厂卫队连,这让他认为后者有几把刷子。

为此,他把杨宇霆找到师部,双方言谈甚欢。张作霖正想把自己的“胡子”部队正规化,于是就把杨宇霆挖来当了27师参谋长。

在杨宇霆的整顿和训练下,27师果然看上去像一支正规部队了。随着张作霖升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杨宇霆也水涨船高地成为了奉军的“二号人物”——奉军总参议。

张、杨的关系,就像大树与藤蔓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杨宇霆在张作霖面前的弱势地位。

张作霖与杨宇霆

张作霖对杨宇霆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与皖系军阀徐树铮联手整出“劫械案”,把直系冯国璋从日本订购的能装备三个混成旅的军械劫到了奉天,让奉军内部给杨宇霆送上了了“小诸葛”的称号。这是他与徐树铮的第一次合作。

1918年春,张作霖委任徐树铮为“援湘军”代总司令,和杨宇霆一道出关,对南方用兵。经人提醒,张作霖担心徐树铮拿奉军当枪使来赚取自己的声望与功劳,就下令将奉军调回了前线。

不甘心的徐树铮勾连杨宇霆,以奉军的名义从陆军部冒领了数百万元军饷,然后偷偷地招募了四个旅的兵力,隐有与张作霖分庭抗礼的架势。

徐树铮

事情泄露后,张作霖下令免去了徐树铮的军职,并把“吃里扒外”的杨宇霆关押了起来,算是弃用了杨宇霆。

杨宇霆的“二进宫”与“独当一面”能力的缺失

杨宇霆出事后,张作相、秦华等都一度出任过奉军参谋长,可与杨宇霆一比,又都有各自的不足。以致张作霖又念起了杨宇霆的好,他经常说一句话:你们办事都比不了邻葛。

就这样,在第一次直奉大战前,杨宇霆充新被张作霖启用,就任奉军总参议。

到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取得完胜,张作霖开始与手下的大佬们“分猪肉”,杨宇霆也成为了地方军政大员:江苏督办。

这个时候的一省督办可是实权要职,同样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立下重要战功的郭松龄,就因为没捞到一个省的督办,而一怒之下起兵反奉了。

郭松龄

结果,杨宇霆在江苏被孙传芳击败,灰溜溜地回到了奉天,奉系好不容易才覆盖到江南的势力,也因为杨宇霆的失败而土崩瓦解了。

因为惨败,虽然依旧被张作霖任命为了总参议兼奉天兵工厂督办,但杨宇霆的尾巴已经夹起来了,不再有以往狂妄的资本。

但即使这样,郭松龄起兵反奉打的其中一个旗号,就是“清君侧”——清除杨宇霆,又再次把杨宇霆推到了极其尴尬的位置。

总体来说,作为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人才,杨宇霆具备相当的特长与水平,但事实也证明了他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甘心成为张作霖的附庸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

总有人说,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杨宇霆接班的话就会怎样怎样,其实都是毫无根据的意淫了。以杨宇霆的综合能力,他未必就能比张学良干的更好。

再者,以他和日本的渊源及日本人的关系,他上位的话,可能东三省就会以另一种形式被日本人更早的实际控制了。



司马砸光



因为张作霖知道如何驾驭人才,固然杨宇霆是个军事人才,并且与白崇禧并称南北小诸葛,可是张作霖能用杨宇霆也能废杨宇霆,当初杨宇霆刚来到张作霖身边就帮助张作霖劫持了其他军阀在日本购买的军火,使得张作霖的军队一下子经历了质的飞跃,张作霖由此更加重视杨宇霆,但是杨宇霆野心大,后来冒领军费三百四十万用来招兵买马扩充个人实力最后还枪杀了陆建章,这事暴露以后张作霖直接废杨宇霆为废人,可见张作霖的军阀手段就是如此雷厉风行。


其实为什么张作霖需要杨宇霆这样的人才呢?因为张作霖就好比绿林出身,身边一帮子拜把子兄弟,要是论武艺这些人倒是有两下子,但要是论治理军队这些人都是二把刀,这时候杨宇霆可是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高材生,于是张作霖就重用了杨宇霆,的确杨宇霆一来张作霖的军队管理更上一层楼不说,弄来的这些军火也是张作霖军队的神助攻,但是杨宇霆却野心膨胀了,张作霖可没惯着杨宇霆,我能用你我也能废你。


但是不得不说没了杨宇霆的军队就没有灵魂的军队是一样的,后来张作霖又把杨宇霆请回来了,但这时候杨宇霆再也不敢弄小动作而是帮着张作霖管理军队,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策略,第一件就是把东北的土地夺回来种地达到粮食自给自足,第二件事就是建立属于自己的兵工厂,后来沈阳兵工厂成为亚洲最大的兵工厂,张作霖也成为军阀里面军火也能自给自足的军阀。


第三点就是改革军队,让军队成为现代化军事部队。第四点杨宇霆还是一个很好的外交家,帮助张作霖跟日本人谈判就没有败下阵的时候,日本人对杨宇霆很头疼。第五点就是让张作霖建立属于自己的常备铁路,这样为将来中日开战做好准备。在这一系列改革之下张作霖从一个绿林头直接飞跃成能与其他军阀平起平坐的大军阀。



当然了张作霖只是用杨宇霆但没有达到言听计从的地步,例如杨宇霆觉得张学良是个不能成大事的人,让张作霖不要把位子传给他,张作霖就没有听,而杨宇霆也还是一直有野心,只不过需要借着张作霖给的舞台施展,再加上张作霖说翻脸也真是不念旧情啊,所以说到底两个人只是互相利用罢了,但是张作霖在杨宇霆不会有动作罢了。


后来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以后,张学良就当家做主了,张学良却没有张作霖的杀伐决断的本事,也镇不住杨宇霆张学良就在老虎厅枪杀了杨宇霆,不得不说可惜了杨宇霆这个人才了。


婉兮历史


张作霖是张学良的父亲,北洋政府陆海军大元帅,民国时期的“东北王”。

张作霖手下强将如云,据说老张有十个把兄弟,有五虎上将。

比如,杨宇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初张作霖出任东北27师师长时,听闻杨宇霆足智多谋,人称“小诸葛”,张作霖很爱才,于是提拔杨为参谋长。

杨不负张之厚望,在任参谋长时,为张出谋划策,尤其在治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奉军的纪律焕然一新,一跃成为首屈一指的“铁军”。

随着张作霖的职务步步高升,杨也弹冠相庆出任奉天督军署参谋长。

上任不久,杨和同是号称“小诸葛”的同学徐树铮,联手为张作霖献上了一份大礼。

(杨宇霆)

这份大礼其实是“借花献佛”。

原来徐树铮和杨宇霆得知直系军阀头子曹锟向日本借了4千万元,从德国购买了大批军火,二人联手把这批军火劫持交给了张作霖。

张作霖没花一分钱得了两艘轮船的军火,可把老张高兴坏了,足足装备了7个混成旅,杨宇霆一举成为了奉军风云人物。

一般情况下,手下越能干,领导越难掌控,这就是本事越大的人,人脾气也大的原因。比如韩信是刘邦的三军统帅,有时刘邦也“玩不转”韩信。

问题来了,张作霖为何能镇住杨宇霆呢?

这个问题可以换个问法,张作霖镇不住谁?

有人说了,张作霖镇不住郭松龄,郭不是后来反张了吗?没错,郭松龄反奉还不是杨宇霆逼得吗?杨宇霆想在张大帅面前独宠,借此压制郭松龄,没杨宇霆从中挑拨,郭松龄也不会反张,结果郭松龄最后还不是被张作霖镇压枪毙了?

(郭松龄)

试问杨宇霆比郭松龄能高明到哪里呢?

讲真张作霖当初能提拨杨,同样也能把他按下去。

比如杨宇霆在奉军站稳脚跟后,个人野心膨胀,欲发展个人势力,于是在同学徐树铮的怂恿下,私自从军部领取370万元,打算招收新兵扩充四个旅。

此事被张作霖得知,雷霆震怒之下,以“勾结外援,内树党羽”之罪名,把杨宇霆的官职一抹到底,杨成了白板布衣。

其实张作霖打击杨宇霆是有目的的,一是是杀杀杨的锐气,二是让他知道谁才是他的主宰。

徐树铮给不了他一切,徐树铮也被撤职了。

这就是“为帅之道”,该捧时捧,该压时压,只有这样才能镇住有能力的手下,其才方为我用。

否则,有才的手下有可能“反客为主”,张作霖久浸官场,什么样的人没见过?

(张作霖和杨宇霆)

张作霖把杨宇霆晾了一段时间,最后以“爱才”的名义重新起用,杨感恩戴德,其实这就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的办法。

还别说这招百试百灵,杨宇霆对老帅感激不尽,从此对张作霖忠心不二,因此也成了老张的“顾命大臣”。

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杨宇霆没有了约束,他以元老自居,反对张学良东北易帜。

实际杨害怕失去权势,东北被蒋介石统一后,自己的位置可往哪搁呢?

东北独立杨宇霆为大,所以极力反对张学良,并阴谋串通黑龙江省主席常荫槐发动政变。

(张学良)

杨、常二人异常举动引起了张学良的警觉。

讲真张学良确实镇不住杨宇霆,杨属于老帅留下的辅政大臣。迫不得已,张学良以迅雷手段,把杨、常二人杀死在大帅府的“老虎厅”,张学良知道镇不住的将领最好办法就是让他永远闭嘴,这一事件被人们称为“杨常而去”。


秉烛读春秋



在张作霖的身边,文治主要靠袁金铠和王永江,军事则有郭松龄和杨宇霆。由于张作霖的野心不断扩大,袁金铠和王永江先后离开了。

对于郭松龄和杨宇霆,张作霖决定要多观察一下。张勋复辟时,曾邀请张作霖派人参加,张作霖就把这两个人派了过去。郭松龄当场就拂袖离去,杨宇霆却听到了最后。

回到奉天后,张作霖就决定重用杨宇霆。理由很简单,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意气用事。尽管张勋复辟这样的事不能不能真正的参与进去,但也不能得罪。杨宇霆做事比较圆滑,有大格局,可以重用。对于郭松龄,张作霖用了4个字:书生意气。

杨宇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到东北后就被称为士官派。原本他听说张作霖不喜欢他们这些留学生,就躲得远远的去了吉林。谁知道最终重用他的还是张作霖,张作霖爱才。

张作霖没什么文化,又是土匪出身。看不起张作霖的人很多,比如李景林。当时的陆大系和士官系有很多人一开始也看不起张作霖,但后来就慢慢折服于张作霖的手腕和气度。

杨宇霆也是其中之一。他为张作霖做的第1件大事就是帮张作霖得到了27,000余件军械,让奉军实现了鸟枪换炮,重新组建了三个混成旅。从此以后张作霖有了进军关内的资本,杨宇霆也得到了智囊和小诸葛两个称号,他还专门把自己的字改为邻葛。

1918年3月,奉军入关。徐树铮和杨宇霆这两个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正式联手,以奉军的名义从卢军部领了370万军饷,招募了4个旅,放在洛阳和信阳进行训练。他们两个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想踢开张作霖自己干大事。

这件事很快就被张作霖知道了,杨宇霆被张作霖以“勾结外援、内树党羽”的罪名罢免了一切职务。这是张作霖给他的警告,也是在磨练他的性子。

1922年,张作霖决定再度出关。此前的这些年,身边换了不少的参谋长,但这些人能力都没有办法和杨宇霆相比。杨宇霆被流放了这么多年,也终于明白了张作霖的厉害。



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张作霖才意识到职业军人的重要性。他任命杨宇霆整军经武,以现代军事训练的标准来整顿奉军。经过两年的整顿,战力大大增强,才换来了第2次直奉战争的胜利。

这时的杨宇霆又开始骄傲起来了,他希望自己能够独当一面,请求张作霖把他派往江苏担任军事督办,实际上也就是军政第一把手。杨宇霆孤傲的性格得罪了很多人,结果被孙传芳打得落花流水,只能灰溜溜的逃回了东北。



这时他才真正体会到张作霖的厉害,再也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就老老实实的留在了张作霖的身边当一个幕僚。他的能力决定了他不足以独当一面,只能当一个副手。

杨宇霆医生为张作霖做了四件大事:第一件整顿田赋制度,让东北的税收大大增加;第=件事,修筑了大量的战备公路,方便军队在东北的调动;第三件事督办了东北兵工厂,让东三省有了自己的兵工厂,可以生产机枪大炮;第四件事创办了东北的海军,让东北有了海陆空军。



郭松龄和杨宇霆相比,两个人共同的特点都是人际关系能力很差,对别人太严厉,也可以说叫心胸狭窄。但杨宇霆的优势就在于做事灵活,顾全大局,这一点郭松龄比较欠缺。

但东北奉军分为三大派,老派也就是跟着张作霖起家的那拨人,讲武系也就是各地讲武堂培养出来的那些人,士官系也就是从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回来的这些人。

杨宇霆做事情严格认真,这一点深得张作霖的认可和信任。但他也过于严厉,这就把他放在了很多人的对立面。原本奉军内部就明争暗斗,派别林立,关系复杂,他的这个立场最终也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正式接班。这时的张学良不过是一个楞头青,总想做点事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不输给张作霖。

面对当时复杂的局势,张学良决定改旗易帜,拥护中央政府。但杨宇霆认为东北的局势太复杂,日本和苏联都想吞并这一地区。现在归顺中央,很容易得罪日本和苏联。不如让这三方势力相互牵制,为东北争取更大的利益。

在这个问题上两个人的矛盾非常大。本来张学良就想培养自己的势力,罢免了杨宇霆的大部分职务。这时的张学良沉迷于酒色财毒,根本无心处理东北军政事务,这就让很多人感到非常不满。



杨宇霆认为自己是张作霖的托孤重臣,他把自己比作了诸葛亮,认为张学良是阿斗,经常批评他。这就让张学良恼羞成怒,最终以“阻碍统一,破坏新政的罪名枪决了杨宇霆。

张学良的鲁莽让他丧失了一个东北重臣,杨宇霆的性格让他有了悲剧式的结尾。汉朝的周亚夫早就把这样的故事写进了历史,后人却不能吸取教训。


新知传习阁


张作霖能够从一介草莽而成一国之掌舵,能够恣意纵横一生,对于识人、用人之道,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

说到识人、用人,少帅可远不如老帅。

老帅活着的时候,杨宇霆只能乖乖俯首帖耳,只能老老实实地充当一个幕僚、军师的角色。

可是老帅不在了之后,少帅却压不住杨宇霆了,每多受到杨宇霆的掣肘,脸上却还得嬉皮笑脸的,后来实在受不了了,这才寻机用一场“鸿门宴”来收拾了杨宇霆。

张作霖为什么能够镇住杨宇霆?

对于杨宇霆,张作霖还真用不上一个“镇”字,张作霖在奉系是何等人物?奉系总裁!在奉系之中说一不二的人物,他一手打造了奉系,又一手开创了奉系雄霸东三省的局面,后来更是率领奉系入关并且取得了北京政府的控制权,他在奉系的威望可以说无人能及,哪怕是像张作相这样的奉系元老也无法比拟。

杨宇霆在奉系有没有威望呢?有,但是他的威望可以说是张作霖给他的,可比起张作霖来,杨宇霆在奉系的威望便微不足道了。

清政府垮台之后,张作霖渐生野心,所以想着扩充自己的实力,既然想扩充实力,那么便得招揽人才,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杨宇霆正是在那种情况下进入了张作霖的视野,经张作霖的招揽成为了奉系智囊。

从驱逐段芝贵到吞并冯德麟28师,乃至于吞并吉、黑二省,背后无不是杨宇霆在为张作霖出谋划策。

所以,张作霖一坐上奉省督军的位置之后,便让杨宇霆当了督军署参谋长,由此也可见老帅对杨宇霆的器重。

只不过,杨宇霆到底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因为得到张作霖的信任和重用,拥有了越来越大的话语权,所以也搞起了小动作。

杨宇霆搞了什么小动作呢?当时他的同学徐树铮见杨宇霆愈发得势,所以生出了离间张、杨二人的想法,于是怂恿杨宇霆发展自己的势力以待将来自立门户,杨宇霆听了之后,果然铤而走险地冒领了370万军费,然后编练了4个旅的部队。

这徐树铮何许人也?如果说杨宇霆是奉张的智囊,那么徐树铮便是皖段的智囊,二人分属不同的派系,奉张和皖段也迟早会交恶,徐树铮这时候怂恿杨宇霆发展自己的势力,自然没安什么好心。

张作霖一听说杨宇霆竟然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搞小动作,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一份手令发下去,便罢免了杨宇霆的职务。

为什么张作霖罢免杨宇霆的时候,杨宇霆不敢说一个“不”字?说到底,是杨宇霆没那个实力!

别看杨宇霆在奉系里混得如鱼得水,可那是建立在张作霖信任和重用他的前提之下的,当时的杨宇霆在奉系几乎还没有任何的根基。

张作霖和杨宇霆的关系,那便是一个老板和一个打工仔的关系。

后来张作霖出于惜才,也想着让杨宇霆继续为自己出谋划策的缘故,又重新起用了杨宇霆,杨宇霆这才有了崛起的机会。

经过上一次的罢职,杨宇霆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奉系是张作霖的奉系,张作霖不可能允许他搞小动作。

所以,杨宇霆自此之后一心为张作霖出力,再不敢做什么出格的事。

张作霖为了发展奉系的实力,招揽了很多像杨宇霆一样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高材生,杨宇霆因为深受张作霖的信任和重用,于是渐渐成了奉系内部所谓的“士官派”的领袖,并逐渐在风头上压过曾经和张作霖一起打江山的“元老派”,如奉系五虎将中的姜登选、韩麟春二人便是士官派。

奉系的士官派实际上是在元老派的扶持之下发展起来的,只是元老派没想到士官派的风头会盖过自己。

杨、姜、韩等人是士官派的核心人物,又逐渐掌握了兵权,哪怕是杨宇霆也曾被张作霖委任为江苏督军,更不用说姜、韩二人了,所以杨宇霆在奉系的腰板才能挺得越来越直。

只是杨宇霆心中仍然很清楚,张作霖在奉系的地位和威望绝对没人能够撼动,他虽然在奉系有了根基,但想和张作霖作对?他还差得远呢!

如果杨宇霆能够像郭松龄那样一手练出一支劲旅的话,他才能够和郭松龄一样有足够的实力反奉。

只可惜,杨宇霆并不具备郭松龄那样的练兵和带兵的才能,所以他不敢背叛张作霖。

张作霖在1928年死了之后,杨宇霆奉系之中无人能够压制自己了,这才敢冒头出来和少帅唱反调。

张作霖死了之后,除了少帅,实际上张作相和杨宇霆也是成为奉系掌舵者呼声最高的两个人,说到资历和能力还真不如杨宇霆。

但是当时张作相主动放弃竞争,转而支持少帅,这才让少帅以“二比一”赢了杨宇霆。

然而少帅即便接手了奉系,却还是没办法压制杨宇霆,杨宇霆在张作霖死了之后便一直试图循序渐进地架空少帅。

少帅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不得不使阴招杀了杨宇霆。

杨宇霆死了,郭松龄更是早在1925年反奉失败后被杨宇霆杀了,少帅一人根本撑不起奉系这么庞杂的局面,乃至于后来只能一枪不放地选择逃跑。

让少帅接老帅的班,还不如让杨宇霆来接班,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宁糊涂


张作霖是什么人,想必大家都略知一二,他是北洋政府中最为特殊的军阀头子,也是东北的掌权者。
张作霖出身草莽,说白了就是靠着打家劫舍发展起来的。


但张作霖非常聪明,他通过结识有身份地位的人,让自己的身份漂白了。

不仅成为当时的官家人,还顺利通过了袁世凯的试探,成为东北最有势力的人物。

张作霖虽然不识字,但他有一样长处,就是鼓励教育,赏识人才。

杨宇霆就是他慧眼识人的代表之一,当时的杨宇霆从日本留学回国,是一个非常有真才实学的人。

张作霖请他到军队中做事,他充分发挥了在军校学习的现代知识。
帮助张作霖不断扩充势力,在内部整顿部队,严格要求士兵训练,遵守部队纪律。


同时协助张作霖争取到了东北的最高权力。

他的身份也水涨船高,成为军中仅次于张作霖的二号人物。

在关内军阀混战的过程中,他联系张作霖参与进去,从中得利。

张作霖的势力一度达到了上海,可见杨宇霆还是有真材实料的一个人。

但这个人有一个缺点,就是喜欢翘尾巴,总是觉得自己资历老,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甚至排挤和自己不同意见的人。


郭松龄就是他最为瞧不起的人,在同为张家效命时,为了打击郭松龄,杨宇霆可没有少出力。

后来郭松龄反叛,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杨宇霆的排挤。

除了排除异己外,杨宇霆还希望在张家培养自己的势力,来增加自己的筹码。

他私自用张家的钱,扩充自己的军队,而且没有和张作霖打招呼。

这就犯了一个大错误,张作霖不能容忍。

于是,杨宇霆就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军师,被张作霖闲置了起来。

军政大权一概不让杨宇霆过问,杨宇霆终于感觉到,谁才是奉系真正的主人。


张作霖虽然敲打敲打杨宇霆,但不久之后还是继续重用他。

可以看出张作霖的驭人之术还是比较厉害的,先抑后扬,打一巴掌再给个甜头,让你心服口服跟着自己。

张作霖死后,奉系呼声最高的继任者是杨宇霆,因为他不仅德高望重,还是托孤大臣。

内部派系的协调和平衡,只有杨宇霆能够做到最好。

但奉系毕竟是旧军阀,子承父业的封建观念还是比较重的。

杨宇霆虽然没有做奉系的当家人,但却比当家人更威风。

正因为这样,他才招来了杀身之祸,被枪杀在老虎厅。


这位堪称小诸葛的杨宇霆,最后以身败名裂而结束自己的一生。

—End—



冷月钩沉


杨宇霆是张作霖麾下继袁金铠之后最为信任的一个军师,同时,他也是奉系士官派的首领。杨宇霆对于奉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个足智多谋、号称小诸葛的奉系总参议,为奉系的壮大立下汗马功劳。

杨宇霆

因此,东北王张作霖被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之后,面对群龙无首的东北军,东北军内部提出的三个继承人,其中就有杨宇霆。那么,既然杨宇霆对于奉系如此重要,也拥有如此大的贡献,张作霖为什么能够轻易镇住并驾驭杨宇霆呢?

首先,杨宇霆只是个参谋和军师,从未真正掌握军权。杨宇霆在奉系之中的确功劳不小,初出茅庐时,杨宇霆就负责改造第27师。众所周知,张作霖起家的根本正是第27师,而第27师是一路从保险队、巡防营,并最终成为正规军的,其本质上就是一个土匪出身的军队。

张作霖

因此,第27师军纪散漫、训练全无,战斗力也难言多好。而在杨宇霆走马上任之后,全力整顿了奉系的军风军纪,强化军事训练,使这支军队不但军容为之一新,战斗力也有明显提升。

而在中国当时最大兵工厂——沈阳兵工厂的建设过程中,杨宇霆也居功至伟。至于在奉系的一系列争霸天下的过程中,都有杨宇霆密切参与的身影。

但是,杨宇霆虽然对于奉系十分重要,但是,他也只是一个参谋式的军师。在“有枪才是草头王”的军阀混战时期,无论杨宇霆如何足智多谋,没有拥有自己军队的诸葛亮,是不可能反抗自己的谋主的。

少帅张学良

其次,杨宇霆在奉系之中重要性虽高,但资历却并不大。杨宇霆是直到1913年担任东三省都督府军械科长兼军械厂厂长时,才被张作霖赏识并重用的,而此时,张作霖已经担任了奉天省督军兼第27师师长。

此时张作霖起家的老兄弟,他的8个把兄弟都已位高权重。刚刚加入张作霖幕僚的杨宇霆,充其量只能算一个参谋,面对张作相、汤玉麟等早在十几年前就与张作霖拜把子的老兄弟而言,杨宇霆的资历远远不如。

而在军阀部队中,资历永远是一个迈不过去的坎儿,资历浅薄、也在奉系之中没有什么根基的杨宇霆,根本不可能反抗白手起家的枭雄张作霖。

杨宇霆剧照

再次,杨宇霆才华虽显,但是,为人却嚣张跋扈、心胸狭隘,在奉系之中人缘儿并不好,更难以服众。想要如同司马懿一样韬光养晦,最终鸠占鹊巢,不但需要超高的谋略,也需要忍辱负重、宽阔的心胸和良好的人缘儿。而很遗憾,虽然才华卓越,但是杨宇霆与这几点都不相干。

随着杨宇霆在奉系之中屡立功勋,杨宇霆的脾气和跋扈也与日俱增。他不但看不起绿林出身的张作霖老兄弟,对于韩麟春、郭松龄等新派人士,矛盾也十分尖锐,尤其是与郭松龄更是势同水火。在奉系之中,位高权重的老派和新崛起的新派都与杨宇霆关系不佳,杨宇霆又有何可能笼络人心、反抗张作霖呢。

杨宇霆剧照

最后,杨宇霆对于奉系虽然重要,但却并非缺一不可,杨宇霆的才华也没有显著到可以掌控奉系的地步。杨宇霆在张作霖的麾下,的确屡立功勋,也为奉系的发展壮大立下汗马功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杨宇霆就如诸葛亮一般是军政全才

相反,杨宇霆的缺点比比皆是。例如,杨宇霆十分迷信,在家中养着四个所谓的神仙,所有事情都要与“神仙”商量。又如,第2次直奉战争奉系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奉系的势力直达长江,而杨宇霆也被任命为一省诸侯——江苏军务督办。

杨宇霆被杀剧照

心比天高的小诸葛杨宇霆终于迎来了自己独当一面的时刻,然而,杨宇霆在江苏的表现却令人瞠目结舌:到达江苏之后,杨宇霆先是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短短时间内就将江苏上下得罪个遍。

随后,在应对孙传芳的挑战时又应对失措,错招频出,最终,杨宇霆只在南京呆了一个月,就被孙传芳的五省联军击败,最终灰头土脸的落荒而逃。

因此,杨宇霆是一个优秀的参谋,但她也只是一个幕僚式人才,他并不具备独当一面的才华和能力。所以,对于白手起家的东北王张作霖而言,杨宇霆根本没有能力跳反,张作霖镇不住杨宇霆,才是咄咄怪事。

张学良

而少帅张学良却完全相反。作为民国最大的富二代和官二代,含着金钥匙出身的张学良跟白手起家的张作霖完全无法相比。无论是手腕儿、权谋、资历还是功绩,张学良都没有可比性,即使跟杨宇霆相比也相差甚远。自然,素来桀骜不驯、心胸也不宽广的杨宇霆,又如果能服气这个吃喝嫖赌抽样样俱全的公子哥呢?


鸢飞九天2018


很简单,如果把奉系整体比作一个集团公司,那么张作霖就是创始人,是老板,而杨宇霆只是一个空降的职业经理人。

杨宇霆固然有本事,但需要平台。没有平台,他啥都不是。张作霖欣赏他的能耐,他给了杨宇霆施展能耐的平台,同时,他也给了杨宇霆极高的地位。

于是,杨宇霆甘愿为张作霖效力。

相比而言,老板张作霖对职业经理人杨宇霆的依赖,要远远小于杨宇霆对张作霖的依赖。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找。杨宇霆能够遇上赏识自己的伯乐,自然会好好干活。

当然,作为老板的张作霖,也不可能一点权术不用。他对杨宇霆,必然要保持一种压力,让他不敢造次。

毕竟,杨宇霆在张作霖的重用下,在奉系内部春风得意,并且以毕业于日本陆军军官学校的同学、校友为纽带,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士官派。

士官派是奉系的少壮派,有能力,有干劲,能量巨大。

张作霖要想奉系安宁,必须能够驾驭这个少壮派。

张作霖是如何做的呢?

第一,张作霖一直重用当年的那些老弟兄。由这些老功臣对抗少壮派。

作为当年陪伴张作霖创办奉系基业的老兄弟们,张作相等人是张作霖最信任的人。这些人形成了奉系的另一个派系:老派。

其实,张作相等人的能力到底如何,张作霖心知肚明。但是,张作霖并没有因为奉系做大做强了,就把能力已经跟不上奉系发展的老兄弟们都清理掉。相反,他仍然倚重他们,并且给与他们优待。

杨宇霆等少壮派是干活的,但张作相等人却是奉系稳固的根基。一直到死,张作霖都坚持这个策略。

有了张作相等人的牵制,杨宇霆不敢翻天。

第二,积极培养少帅,形成少帅派。

送张学良进入奉天讲武堂,是老帅下的一盘大棋。看似是让少帅去学习的,其实是让他进去拉队伍的。

果然,随着少帅毕业,他的一大帮同学老师,跟随少帅离开了讲武堂,围绕在他身边,形成了极有能量的少帅派。

如此一来,前面有张作相等老家伙顶着,后面又有少帅派盯着,老谋深算的张作霖自然能镇住杨宇霆。


趣谈国史


杨宇霆是张作霖的左右手,奉系安国军的总参议,其人脾气很大,甚至敢在人前公开叫张学良:张阿斗。

秀才出身,又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这样的学历在张作霖队伍中妥妥的高文凭。

当然,文凭只是敲门砖,更令张作霖满意的是他办事干脆、利落!

为了收服这个傲气的杨宇霆,张作霖可是颇用了一番手段,让人看后,直呼“姜还是老的辣”。

1、用超过别人心理预期的好处,收买对方

我们有句老话“士为知己者死”,像杨宇霆这样的人,脾气上越是傲气,野心方面也越大,简单说来就是不甘心屈于人下。

张作霖一生阅人无数,对于这种人的心态一摸一个准,他深知,对于比较高傲的人才,一定要让对方感到被“重视”了。

但光重视,还是无法满足对方的野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对方成为“创业合伙人”,直接与对方分享自己的事业!

故而,张作霖任师长时,立马把杨宇霆提拔为师参谋长;张作霖任奉天督军兼省长,杨宇霆就是奉天督军署参谋长。

等同于,张作霖直接告诉他:兄弟,一起吃肉!

2、打了巴掌,一定要给甜枣

当然,过度娇惯,肯定会滋长对方的野心,让对方分不清主次,这种时候,适当的敲打肯定是免不了的!

1918年,杨宇霆冒领军部拨款370万元,发展个人势力的事情被张作霖知道后,立马以“勾结外援、内树党羽”的罪名将他撤职查办。

不过,一名合格的领导者,最基础的技术就是要让看重的人才,在被责罚之后,还能明白:我是为了你好。

如果做不到这点,那很可能责罚结束后,人才也转投别处了。

张作霖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他打了杨宇霆一巴掌后,用撤职这种方式告诉你:本来我应该要枪毙你的,但我很欣赏你,决定放你一马。

对于“小诸葛”杨宇霆这样的人,光是放还不行,因为恩情在他这种有野心的人面前,完全比不上权利的诱惑。

张作霖给了双方一个缓冲的时间,距离撤职两年多,张作霖便重新重用了他,并让他负责东三省兵工厂的管理。

张作霖就是凭借这些驭人之术,向杨宇霆提供了别人无法提供的条件,成功收复了杨宇霆。

当然,换一个人遇到杨宇霆这种用几百万,发展个人势力的副手,早就枪毙他了,所以对杨宇霆而言,张作霖也是他最好的选择。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