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谈论一下启功的书法水平,你认为真的是当代高手吗?

书法影响力


理性谈论很好,可客观标准却是没有。文艺评价,这是个眼界问题,心志学问的问题,与对书法和书法史的浸淫理解相接,立场与感受不同,说出来的“道理”也就相异。这是艺术评论的“宿命”,习惯了就好。

启功先生书法的强项在行草,特别是行书,晚年面目一望而知。学启功的人很多,仿冒者不少,皆因先生的名望越过了高校院墙,而其书作又符合普罗大众的想象心理。说他是中国传统书法最后一个杠把子的人,估计没有多少人反对——当然,我心里其实还有一人,只是名气不及启功,就是饶宗颐。饶氏走的是与启老相反的路线:只与传统对话,与艺境对话,不问大众喜好。

启功先生始终以“帖学”为准的,二王是安身立命之处。成熟的启功风格,用笔外圆内方,酣畅深情,结体以正带倚,节奏轻重大小对比鲜明又整体平稳顺畅,老成之境以润嫩之韵奏之,天籁徐来,烂漫花开,而根砥分明,“从心所欲不越规矩”。少年学问老始成,读书人的诗心理想、行止之力,在启老笔下噏然风范。他是能把中国书法依存和表现的传统土壤守到最后的著名人物,诗书礼乐下的人生,学问是核心,书画金石为余业,这才是他最大闪光点,后人难于企及之处。社会上众多学习者乃至仿冒者,得其之形不难,得其神甚难,是否启功亲笔,一般来说,很容易分别,究其原因,习其面目者无其心性之修行。

那么,启功先生算不算一代大家,书史上能比肩超一流巨匠大师呢?鄙人同样认为,难,有点难。启功书法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

一、定位不算高。启功先生的字,没有多少学者风范,倒象是在写诗,盛唐之风、宋词之韵,流丽光彩,珠光宝气。珠宝气重,意味着考虑普通人审美观的成分更多。这或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更与大时代的文化走向和尺度有关。我们留意一下,这几十年间成长成熟起来的文化人,其创作、其对传统的态度,均与民国时期有明显区别,更加与两千年历史有区别。“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这是通过大时代的浪潮冲刷深深地刻入了那一代知识分子心灵的东西,成为他们自我审查、自我设计的边界。启功先生的书法,出入名家众多,而来去之间,体现出来的吸收消化,并不算丰富,主元素一直占压倒性位置。个人认为,这是个定位问题,先生心里始终装载的不是前人,而是今人,准确些说是普罗大众,因而其作品被社会广泛接受也就很自然的事了。同样,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九十年代之后,凡是流丽漂亮的作品都会容易被捧高,因为这是大众的审美尺度。

二、创新性不强。启功先生自家面目鲜明,但这个自家面目没有超强的突破前人姿态,他是把主流元素再组合一下,四两拨千斤。我们看不到他能把书史上边缘的东西、遗漏的东西发挥成主流的那种创造力,这点他的确不及清代中叶以来的碑派背景的几位大家,所以在书史上,他就不能成为继往开来、“通变古今”的巨匠大师。原因我以为还是上面说的,审美观和自我尺度的定位所导致。这也是帖学在宋元之后长期未能解决好的问题。启功先生想纠正“碑学”野性难驯之弊,可惜说服力不强,把他与于右任、沙孟海、林散之几位放在一起,是无力抗衡的,更不要说与古人比了。

打个比方吧,启功先生在书史上的地位,就如同《灵飞经》《汲黯传》在历代小楷中的位置那样,精美名作,功力老到,雅俗共赏,但还是未到“一览众山小”的巅峰。个人崇敬他的是,在书法传统走向式微的时刻,他是最后一位完整地坚守书艺传统的杰出“守夜人”。

 

2019.4.2





南山阳


理性地说,把启功(1912年——2005年)先生放到整个20世纪书法圈,他还算不上大师级书法家。

在评判一位书法家是否大师时,主要从两个层面来考量。一是是否具有鲜明,完美,丰富的书写形态。



启功的书法是“贴学”书法的代表,他是从传统字贴中吸收营养并建构自己的书法面貌,可以说,他把传统文化属性里那种平正,纤细,清雅,散淡,沉静的审美趣味在书法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得不说,他的字体很标准,也很漂亮,每个字犹如标准美女,在笔划和结构上是无可挑剔的。



但恰恰是这种无可挑剔的结构,让他的字丧失了个性,以及宽博厚重的审美特征,被一些人贴上了“现代馆阁体”的标签。

如果把启功的字放大,或者在大尺寸的宣纸上书写,或者用来题写牌匾,就能发现,启功的字相当“小气”,缺乏雍容大气的雄壮之美,以及庄严崇高的庙堂之气。



另一个评判准则是,书法线条中是否饱含强烈的情感,以及高深的学养。

在这一点上,启功欠缺的更明显,只因为他的书法线条中规中矩,缺乏在法度之内的节奏变化,横划,坚划的粗细基本一样,宛如大小一样的木棍组合起来的字,在起笔和收笔上的变化也不大,这跟书法精神不太相符。

在书写状态上,理性大于感性,是启功一直以来的风格,因此,观者很难通过字体窥探到他的心理活动和学养动态。


鸿鹄迎罡


每一个人的书法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单就启功先生先生的书法来说肯定是有点多于缺点的,他的书法当然也是当代的高手。

不记得是田英章还是田蕴章说过,他说启功先生的书法要是放在民国根本就排不上号,我并不赞同他的这个说法,我觉得启功先生的这种书法风格,即使在民国也能够排在前列,他的书法无论在风格还是技法上都具有很强的风格性,尤其是启功先生的行书和楷书,更是帖学风格的一种创新。


启功先生的书法,能够从二王的书法体系里脱颖而出,写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显然对于二王的书法下了很大的功夫,最少在对二王书法的理解上是异于常人的,能够从二王的书法里面,提取出自己的艺术语言,这本身就是一种水平,相比于当今的书法家要高出很多。

在这种风格的基础上,启功先生又有深厚的文学和艺术的修养,逐渐形成他的这种温温尔雅的艺术风格。有人说启功的这种书法风格太俗,但即使是这样,当代也少有人能比。

这种风格的出现并不是偶然,深厚的临帖功夫、对于二王书法的独特见解、扎实的人文艺术素养共同促进了它的形成。


不二斋


"理性"的谈,当然应该,也很需要。不理性,凭个人情绪,往往偏颇不公,社会影响效果不好。

“启功的书法水平″,"真的是当代高手吗″?

我反问一句,时至今天,冷静想想,社会上有没有对启功书法的炒作现象?我可以理性的说,启功书法,从始至今(以至后世),都是社会人对他的自然认可。他在世时没有个人或机构对其专门热炒,过世后更不会出现导向性的专门吹捧。面对几乎社会整体的认可局势,倒是时不时出现某种类乎吹毛求疵的贬损,比如说他是"馆阁体",实际就是一种概念错误。说他的字体笔划无变化丶无个性,实则也是不公之论,也可以说並不"理性“。

可以讲启功书法与"馆阁体"並不沾边,启功本人温文尔雅,但並非无独特个性及犀利思想,所以他的字体风格神韵之形成也决非邯郸学步者类。首先说他的字体是雅致的,本正源清,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书学主流思想精神。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来说,书法的镣铐梜锁是很沉重的,在几千年的传统积淀中,再想出新面目,哪怕稍异于古代大师,那都是不容易的。然而,启功完成了个人的历史使命,当你一眼会看出是启功的字体,当你一看便知某某人学的是启功体,這就说明启功创建了自己的"专利"。从历史的基因成型个人的书体,並为社会大多数人自然肯定认可,自今倒推,历史长河中浮现了几人?可以讲,论草书行书不足与二王比,论楷书不足与颜柳欧赵比,但说是清未民国以来的皎皎者,可与匹敌者为数不多,总不算过誉的评价吧!与当代的名家比论,這个也是大师那个也是泰斗,"理性"丶冷静地说,大师丶泰斗的帽子先给启功老先生戴上,才能轮到别人头上才对。至于说书法史上能不能留一笔,依我说這是一个基本注定了的问题。怎么讲?对启功书法的评价,正面负面的争议是没办法消弥的事实,但是启功在新中国历史阶段中存在的客观价值也是剔除不掉的。后人写书法史除非隔开這个时间段不写,否则,有舒同不能没启功,有沈鹏不能沒启功。

有些褒贬启功书法的不完美性的意见,理性的看,未必应该。如果按某些人的意见对启功体予以修正的话,那肯定就不是启功体了。书法是个性化的艺术,书圣王羲之的字,可以评说是"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也可以评说为"有女儿態无丈夫气"。所以个人意见,符合客观主流便是"理性″恰当的,否则只是说说而已。

有人说启功体容易学,还说学启功容易俗,等等。其实都是似是而非的主观臆断。所谓容易,不深钻细研,学哪个名家,上手功夫都不难,皮毛而已。俗,是个人问题,没有大师的修养,当然体现不了大师的高雅。







真空妙有无量寿


勿容置疑,启功是当代杰出的书法大家。

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率直刚正、儒雅大方、为人谦和,艺德高尚,成就斐然,享誉中外,受人尊敬。

他的书法结构严谨、精谨秀劲,直追唐晋,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启功为清雍正皇帝八世孙,自幼喜欢书法、诗文、绘画,启蒙老师为戴姜福先生,学文史辞章。15岁时,又拜博通画史的贾羲民学画。后又拜著名画家吴镜汀先生为师。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启功学习书法非常刻苦,从欧阳询、赵孟頫等名家学起,揣摩楷字的结字规律,熟记于心,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在启功的作品中几乎看不到一个败笔残笔;后又学习董其昌、米芾的行书,注重线条的质感,追求俊秀婀娜的韵致,尤其对智永的真草《千字文》用功最多,用时最长。

启功先生是当代独树一帜的书法宗师。他的书法集百家之长,融会贯通,独树一帜,自成一派,被誉为“启体”,字体被方正公司制成电脑使用的“启功体”,几乎家喻户晓。书法界评论他的作品“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它渊雅而具古韵,饶有书卷气息;它隽永而洒脱,使观赏者觉得余味无穷。” 启功的书法,正如其人品、学问一样,才气横溢,刚健有力,秀丽博雅,清逸洒脱,风神骏骨。

启功的作品中,行书为最多。具体而言,启功行书的主要风格特点是:

一、清逸、雅致。先生的书法是典型的文人之书、学者之书,温润流美,清雅俊健。“清、雅”是启功书法的基本特质。因“清”而澄明、幽静,意境深远;因“雅”而淳古、高标,超逸出尘。

二、端庄、灵动。不仅重视点画技法,更重视结构技法。先生认为,字态美,关键在结构美,在书法理论上开创了“书法以结构为上”的学说。恢复和光大了“二王”传统,将汉字书写的规范和美化推到极致。启功崇尚法度,自觉而为,遵循黄金规律的结字法则。启功在结字上别开生面:字体修长,字势挺拔,结构严密,骨法洞达,中宫收紧,四面放开,伸张变化,聚合有度,使字的内部结构松紧、长短、宽窄方面对比明显,和谐统一。即使笔画极少的字,先生都能匠心独具,精巧架构,将其写得美轮美奂。

三、瘦劲、纯净。“书贵瘦硬方通神”。启功书法用笔的瘦劲、舒朗的风格,让人印象深刻、持久。用笔极为精细入围,纯净利索,神气完足,真力饱满,骨肉停匀。在使转上不激不厉,张弛有度,俊秀飘逸。笔下的线条粗细交替,变化丰富,粗则温润雅致,雄厚磅礴,极具张力;细则力道内敛,爽利俊朗。

 

先生用笔,从不草率敷衍,极尽用心,一贯以之。中年之时,就享有“启字无败笔”之美誉。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先生驾驭笔画和线条的能力炉火纯青。笔法灵动、笔形纯净、笔位妥帖、笔势利落,形成了神清气爽的气韵。结体内部点、画密集处,以游丝映带、妙笔穿插而形成精致、绝妙、奇巧的布白,使得密处响亮而空灵,小处精微而神行,到达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综观启功之书法,尽显紧凑而舒展、俊秀而洒脱、端庄而灵动之风姿,形成了卓然出世、举世公认的“启功体”。







伟能兰德将军


启功先生精通书法、中国画、诗词、文物鉴定等。是位多才多艺的高水平的大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在当今社会影响巨大,学书者甚多。


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平和自然、清秀雅致、刚柔相济的风格特征。

在学习书法方面,他主张"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画顾盼不呆板″。


对于结字和用笔的关系,他说:"运笔要看墨迹,结字要看碑志,不见运笔之结字,无从知其来去呼应之致,结字不严之运笔,则见笔不见字。无恰当位置之笔,自觉其龙飞凤舞,人见其杂乱无章″。

启功先生临帖采取的是临意不临形,有不少作品是用自己已形成的风格去借鉴融合其它字帖。


我们来欣赏一下启功先生临帖作品:(一),启功临《竹山堂连句》。

(二),启功临怀素《自叙帖》。


(三),启功临《苏轼诗文帖》。

(四),启功临《兰亭序》。


(五),启功临《千字文》。

(六),启功临《米芾苕溪帖》。


(七),启功临《十七帖》。


神韵轩书法


我认为启功先生在当代,绝对是书法高手!

其字势挺拔,笔法爽朗,章法精谨,欣赏他的书法作品,让人心旷神怡。温润雅致之书风,流转自如之运笔姿态,真可谓独得晋唐妙悟!世人常云:字如其人。他的书法正如先生的品行和人格魅力:正直宽容、谦虚豁达、至清至淳。启功书法深蕴儒家之中和、道家之自然、佛家之顿悟,以深厚扎实的柳字根底及融汇采益众长的高超表现“书卷”技巧,使其书作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高雅清逸的气息。他书作崇尚法度,结体精严,端庄中正;用笔爽利纯净、瘦劲和畅,纯乎天然,极富流美!曾一度被人誉为“启体”。启体渊雅高古,饶富书卷气息。隽永洒脱的作品常让观赏者深感馀味无穷。他认为:“用笔与结字是辩证关系,但从书法艺术上学习的深浅阶段来讲,则应以结字为上”。他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字的重心聚集处并不是在传统的米字格的中心点,而是在距离中心不远的四角处,并推算出汉字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正符合“黄金分割率”的规律。有诗为证:

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

一从证得黄金律,顿觉全牛骨隙宽。

启老所总结论证的“结字黄金律”,对我们学习书法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2000年文化部为了表彰启老在书法方面的卓越成就,给他颁发了“兰亭终身成就奖”。2002年又给他颁发了“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

欣赏启功先生的书作,可以深刻感受到书法的形态美和其人品德美的高度统一,从中可见先生为人、治学、从艺的风范德泽。


阿燚黄南开


我是一个书法爱好好者,从书20年。书法水平不是很髙但也能算上一个善书者,象我这样的人占书法领域里的大多数,假若有人说我你还没有评论启功大师的资格,我决不反击。但我还是想以一个大多数人的资格谈谈我对启功大师的评价。

启功各体皆通,从教70余载。他的书法特点:结构严谨,下笔细腻,柔中有钢,功力颇深。给人以温文而雅的感觉。确实有点字如其人。他在书法界里威信很高,德高望重,几无诽闻。不管是书法造意上面和为人品格上都称得上是高手。

人无完人,启功先生也一样,我认为他在书法方面也有不足之处的。这主要表现在过于尊法守道,给人以拘谨的感觉。在创新方面有些欠缺。做为书法界的领头人,继承传统固然重要,但改革创新同样重要。这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这是我个人的观点,虽属大多数人中的一员,但不敢称其为代表,但愿能有与我有同感者。谢谢!


40后17


“用笔千古不易,结体因时而变”,自赵子昂以来,七百年,无人做到了”结体因时而变”。或有变,但没有公众说服力。恰恰是这一点,启功做到了,有了“启体”。就凭这一点,说宅七百年来无人能及,毫不过分。

  启功之差,差在笔法,甚至现在不少二流三流书家的笔法,都在启功之上。因为这一点,惹得这些二流三流书家一见启功书法居然得大名,立即心潮澎湃,忿忿不平,以为自己独具惠眼,以为别人都是书盲蠢夫,都是门外汉,迫不及待的贬低启功,要给别人廓清迷雾。但个人认为,瑕不掩渝。启功七百年来无人能及,毫不过分。其余碌碌之辈,追了一辈子晋唐,学了一辈子“古意”,终身就在古人笔法圈子里转悠,一股匠气到头,却自以为是,却始终没想到历史上几个最主要的、坐标式的书法家,成功之处都在“某体”,而不在“某笔法”....

不知民国以来上百数名家,谁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并且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并效法推广的什么体? 大不了就在笔法功底上比启功强点,争长道短,数黑论黄之辈,说到底资质平平原因……

还是那两个关键字:“某体”!会使它屹立不倒,不管受到什么攻击。

有的说启功写不来大字,把它作为攻击启功的理由之一,搞笑,王羲之似乎也没写过大字?

还有人在说启体没个性!! 说这种话的人也在攻击启功!

还有人攻击启功学的清朝某无名氏,千人学二王没人说,学得千人一貌没人说,启功学无名氏则有问题,什么逻辑?

总之,启体已自然而然的(注意是自然而然)的渗入到了各类报到、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成为教材使用字,不知民国以来,二百年来,三百年来,除了启功谁个做到了?


hewei704


对于这个问题,我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观点,我们共同来讨论!

“抛开名人效应,启功先生的书法水平在当代属于大家吗?”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就算抛开启功先生的名气,他也是一位实打实的书法家大家,在当代来说还是一流的水平!


这是这一点,可以做明确的回答,那么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启功先生的学识

古代的书法家必定是文学家,而古代的文学家也必然是书法家,这是大家都公认的,所以才出现了我们灿烂辉煌的书法史!而现在某些“书法家”不要说什么文学家了,就连自己的本职“书法家”都没有做好,从这一点来看,启功先生先生是当代书法家中的佼佼者,他虽未上过很多学,但是他却广揽博收,在学识上也是一代大家,他精通诗词,红学,收藏,鉴赏,书法就更不用说说了,可以说,启功先生是一个全才,在当代虽不说罕见,但是也是宝贵的!


第二,启功先生的人品

启功先生一生为人和善,风趣幽默,不拘小节,深受广大中青年书法爱好者的爱戴和敬畏,启功先生对于上门求字者,总是来者不拒,对于有困难的人向他求助,他更是不余遗力地帮助,所以这也导致了他经常“上当受骗”有些人利用启功先生的人品来骗取字画。

启功先生对于街边那些卖他假字画的人也是格外大度,他曾经给他的学生说“要给他们留一碗饭吃”,且不说启功先生这样的做法会带来什么不好的结果,但是启功先生体现的是一颗善心!


启功先生虽然书法得到公认,但是他自己却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他一直秉承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理念!

第三,启功先生的书法水平

启功先生的书法在当代来说,是公认的好!就连一向批评人不留情的田蕴章先生都说启功先生的书法在当代是一流的水平,甚至是超一流的水平,启功先生的书法水平我想我们就不用多说了,大家也都见了很多了,启功先生的学生曾经说过,启功先生的字每一个笔画都不能随意移动位置,只要移动了就不是启功先生的书法了,就不好看了,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启功先生的书法功底!


所以,有了这三个方面,我想抛开名人效应,启功先生的书法也是当代一流水平。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我是铁匠论书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