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自己读过哪些书感到庆幸?

建贤看世界


你为自己读过哪些书感到庆幸?

开门见山回答: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其实我们一生中会读很多本书。我们读的每一本书都是一种收获。然而印象最深的,对我们自己影响最大的也就是我们能感到庆幸读过这本书的书并不会很多。

当我看到这个问答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为什么呢?原因有三点:

第一,《平凡的世界》是我人生中接触的第一本现实主义纯文学。读完了这本书,正式打开了我通往文学的梦。这本书让我彻底开始喜欢上了文学,喜欢上了小说,以至让我喜欢上了写文(写作)。

第二,《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包括书中其他人物多多少少都会对我都形成了一些自己都不曾觉察的影响。孙少安的集体荣誉感,助人为乐,精神的领袖,开砖厂体现了他的敢于创新。

孙少平,始终怀揣梦想,不断的通过学习提升自己,从不因环境的影响而改变。精神永远指向着前方,不畏艰辛,正直正义,打抱不平。这些都影响着我。

第三,读了《平凡的世界》以后,我找到了文学上的精神榜样,也是我的偶像——路遥。他必将影响着我的整个文学之路。

最重要的就大概就以上三点吧。


待花解语


我读过很多的书。专业的和非专业的,课内的和课外的读物。

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整好赶上文化大革命,那时候受多种因素影响,想读书,但是能接触到的书却是少之又少。记得上三年级的时候,我从同学的手里偶尔碰到两本书,一本是《古代诗歌选》,一本是《革命烈士诗抄》。

当时因时间紧,同学有着急让还书,我只能是连夜点灯熬油,用钢笔一点点抄写在本子上,后来因为喜欢,就背诵了不少的诗歌。

这只能是算作我爱好诗歌的启蒙。

后来慢慢的对文学作品的管制就放开了,我又预定了《诗刊》和《人民文学》等多种刊物。当时,是每月一期,在等待和渴盼里,看到邮递员从远处推着自行车走来,将飘有墨迹香味的杂志递到我的手上,甭提有多开心了。

当时,我可是远近闻名的文化人。

后来,上大学;后来的后来,我在单位的机关从事文秘工作。

闲暇时,写一些诗歌和散文,发表在本市的报纸上,心情也是很愉悦的。

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必须从小时候培养,最终养成习惯,一生都会受益匪浅的。

我希望所有的朋友,必须从小做起。

至今我还依稀记得《古代诗歌选》

和《革命烈士诗抄》的样子

袖珍的本子,比十六开的本子略小。但是,我永远不能忘怀,我的“小老师”,是她带领我,走上诗歌爱好者的道路。


天空中的鱼18


最庆幸读过的书是余华的《活着》。其实很久之前,就听说过这本书,但是一直都没有找时间去看。直到有一天,我花了一个下午和晚上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以主人公福贵悲惨的一生来进行讲述,他原本是地主家的阔少爷,因为嗜赌,败光家产,父亲被他气死,母亲因贫困得了病,福贵在给母亲买药的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壮丁。好不容易回到家里,母亲已经去世,而后妻子、孩子、孙子都相继去世,只留下他和一头老牛作伴。

看完之后,我整颗心都是沉重的,压抑的,却又被生命的倔强和不屈感动着,也是这个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作者给这本书取名叫做《活着》。

活着,多么容易又多么不容易的两个字啊。以前我也会想,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了,但好像我浅薄的阅历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看完了这本书之后,我也会想,这么悲惨的人生,福贵为什么还要活着呢?作为一个旁观者,我都觉得这样的日子绝望得让人没有一点生存下去的勇气,可是他还好好地活着,甚至看不到他对命运不公的不满。

我想这个问题,作者在书中给我们做出了回答。“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换而言之,生命本身就是活着的意义。

有许多人经常说“活着好累”、“不想活了”、“活不下去了”……诚然,活着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想要活得好,活得有意义,就更难了,但是活着却仍然是一件值得高兴且值得庆贺的事情,生命的本身就值得高兴。

我想,在以后的人生,我必然也会遇到很多让我觉得很难跨过去的坎,但我想,我会在这本书里汲取到一些力量。我想我会永远记得余华说过的,“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下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啊!”“活着本身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

我也愿,在你遇到人生困境的时候,这两句话,也能给你一些力量。


墨缘晨曦


觉悟人生指路明,雷锋日记伴我行。

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载体,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一个人要想成功和进步,一定离不开我们的良师益友——书籍。

《雷锋日记》就是这样一本书,一直陪伴着我学习,引导着我去努力。我为身边能够有这样一本书而暗自庆幸,我为生活中能够遇到这样一位真心而伟大的朋友而自豪不已,激动不已。一想到这些,那可真的是庆幸有加,庆幸非常的了。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虽然只走过了短短二十多岁的人生道路,却给我们留下了光芒万丈、弥足珍贵的雷锋精神。仅仅从一本朴实无华,热情似火的《雷锋日记》,我们就能真切的感受到他永不磨灭的光辉和伟大之处。

我们仅仅从目录上就能看到雷锋身上到底有哪些伟大的精神。一是对党和人民的无限感恩和无限忠诚。开篇就是《感谢党和毛主席》、《抨击旧社会,消灭反动派》、《尊崇革命英雄》。二是刻苦钻研学习,在思想上能够不断思想改造自己。我们看一下日记的标题,一看便知。《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三是《不记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能够称得起伟大二字,也许就这三条就足够了。就是我们能做到其中的一条,也就非常了不起了。可是雷锋不仅说到做到了,还比这些做得更多更精彩,学习得更多更全面,思考得更多更深刻。

我们再随便看看雷锋日记的内容。第一篇日记的第一句话,自从由鞍山转到弓长岭以后,自己就抱定决心:一定要很好地工作、学习,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最后,一篇日记,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看看这是一个怎样光辉灿烂而豪迈伟大的人生啊?

《雷锋日记》每一篇都是人生积极的觉悟,都是人生进步的乐章。但是,如此伟大的乐章,篇幅都不很长的,最短的日记就是最短的两句话:“世间上最光荣的事——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劳动者。”从这两句简短的话语中,我们就能感受到雷锋对待劳动和劳动者的无比深切而厚重的感情,难怪他要那么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我看到这本书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我一看到这本书,就立刻要求学生学习写作《雷锋日记》,要求学生每天都做一件好事。为了怕他们忘记,我把这些要求长期写在黑板上,让每个学生都写成座右铭,贴在桌子上。这样下来,我好像每天都能看到学生的进步成长了。

《雷锋日记》到现在,我也没有很好的学习,全面的学习。仅仅对照一下开始的目录,我就觉得自己还有非常巨大的差距,也许这就是我至今为止,还没有一鸣惊人,真正地成长起来的原因吧。行者也时常在问自己,雷锋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严格做到的事,现在我还能做到其中的几分呀?如此伟大闪光的雷锋精神,现在又还有多少人在学习在歌颂呢?

觉悟人生指路明,雷锋日记伴我行。

雷锋生活的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雷锋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进步,鼓舞着我们成长。

希望问天行者的回答能像《雷锋日记》一样,给家人一些有益的帮助。欢迎朋友们在下面留言交流。

——问天行者于二零二零年二月二十三日


真知家园


《红星照耀中国》

这本书的原名叫《西行漫记》,内容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纯粹枯燥地讲革命。

作者埃德加•斯诺,不仅是一位美国记者,还是一位精通中国历史、文笔斐然的文学家。在他的笔下,中国西北方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跃然纸上。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看中国,一切都重新焕发出异样的光彩与活力。他的语言时而犀利尖刻,引人深思,时而充满西方式的幽默活泼,读得人哑然失笑。

斯诺像一个饶有兴致的探险者,对中国红区充满了好奇,跟着他的笔墨,你会认识一个个鲜活的红军人物,一位位可亲可敬的中国革命者。他的笔,会穿过战火硝烟,撩开历史的层层帘幕,带你走近那些伟大的人物,触碰到他们高尚的灵魂。他会带领你站在宏大的国际视角去审视这段让中国人刻骨铭心的历史。

读《红星照耀中国》,了解旧社会人民生活的苦难,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现在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懂得珍惜。

《红星照耀中国》里的红军精神,会给你的身体里注入一股力量,一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的精神,一种对理想坚定执着的信念。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可以净化、提炼人的思想,强健人的精神筋骨的好书。


心里梦里


第一:

四大名著。

第二:

《中国历史》。

第三:

中国的古诗词。

第四:

《泰戈尔诗选》。

第五:

《新华字典》。

第六:

《现代汉语词典》。

第七:

凡是喜欢的书,

多读多看多思考。

第八:

读书要深入。

读书要原则。




孤独寒梅697


鲁迅的所有作品。

尤其是《朝花夕拾》。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书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视为鲁迅的杂文笔法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使其中的韵味更加丰厚,而且显示了鲁迅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真正的鲁迅。这本书确实非常好看。有一句话说,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到过的人,就是你的人生格局。

很庆幸的是,我的父母都是有名的“书虫”。所以环境对我影响很大。

始终觉得,如果一个人喜欢阅读,并把阅读当成习惯,对他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阅读无论是对一个孩子,还是对一个成人,都是受益终身的。还有,

阅读很重要,做阅读笔记很重要。希望大家都能爱上阅读。





海棠花开2016


沈从文《从文自传》

想起离家前写在本子上的话:“沈从文的书是必带的。他从小都是在大自然中长大,这也增添了一个孩子对自然神性的向往。他那流浪式的行伍生涯以及后来以一个“乡下人”的身份走入城市,更是在嘈杂与匆忙中多了一份稚朴。他一直说社会这所大学校让他学到的远多于课堂的知识。而那些真切而鲜活的关于湘西的记忆更是使他走向成长的原因。当那次他大病四十多天初愈,他的一位好友溺水而亡,他开始思索生命这个沉重的问题。生命在意外面前的脆弱敲击着他,他不能设想自己对外面的世界尚且一无所知就病死或淹死。这样他毅然离开,独自来到北平。那末,做自己想做而没能做的事,去想去而没能去的地方。”对于漂泊的我是一种熨贴,心里温暖且润湿着。


大溪小水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在谈话。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更可以历练自己的灵魂。我最庆幸的是能读到余华的《活着》。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仅来自于喊叫,也不仅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那么难那么苦,但还是得带着希望去期待。

书中的主人公富贵曾经是地主少爷享受过骄奢淫逸的生活,但因为自己嗜赌成性,败光了所有的家产,我们以为只是写一个少爷,因家道中落过上了贫困的生活,但现实往往更残酷。因为生活在社会的变革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后来又被解放军俘虏,回到家中,准备好好过自己小日子的时候,才发现悲剧苦难的生活才正式开始。

儿子因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死。

女儿与城里的偏头二喜结婚,但因为生孩子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

女孩儿死后妻子家珍也相继离去。女婿二喜因工作被水泥板夹死。那年头没什么吃的,外孙因为吃豆子被撑死。

家里的亲人一个一个的离去,生命里的温暖一点一点的减少,每次觉得生活变得快好时,就要发生一件痛心的事情,最后只有那老牛陪着福贵。富贵在一次次的打击中变得愈发坚强,虽然生活很苦,但还是在努力的活着,很难想象是什么信念在支撑着富贵带着希望的生活,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只剩孤独无望的自己。

也许正如余华在书中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来到这个世界,你只能承受苦难乐观的活着。

我们不能决定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不管是富贵也好,贫穷也罢,只能承受生活的磨难,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发生的事情。

当觉得生活很苦过不下去的时候,就看看余华的活着吧,人们来到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信念在支撑人们心怀期待的往前走,也许除了努力活着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在苦难中人们才能得到快速的成长,要想让自己的内心变得非常强大,就不要害怕困难,往前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才能看到心中所期待的东西。

很庆幸能读到余华的活着,让我明白人到底为什么活着。为了希望,希望让我们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止。

你不能改变出身,但可以改变自己。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左右心情。

你不能事事顺心,但可以事事努力!

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

活着,好好地活着,好好努力的活着。平凡的坚持就铸就了伟大!!!




阿彧说


越长大越明白的十二个真理:

1.有了钱 说话真的会硬气

2.不努力真的养不起家

3.读书真的有用 时间过的真快

4.早睡早起身体真的好

5.长得好看真的有VIP待遇

6.教养真的不是装出来的

7.成人的世界 不回应就是拒绝

8.有的人错过了 真的没有办法再挽回

9.你尽管努力奔跑 爱的人迟早会追上来

10.有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终究不会属于自己

11.不学习的人 三观都只能从亲戚好友那里获得

12.原生家庭的影响真的很重要 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