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芯,脫繮野馬的絕路狂奔

小米在造芯路上已經迷茫了五年。

回顧自2014年起的這五年多時間,小米造芯高開低走。

澎湃慘淡收場,手機處理器後繼無人

2014年10月16日,小米和聯芯合力靜悄悄地開了一家全資子公司,叫松果電子;2015年7月6日,完成芯片硬件設計,第一次流片,9月芯片樣品回片,9月24日凌晨1點48,小米松果芯片第一次撥通電話。

這是澎湃S1首次問世,並應用在了小米5C上。然而,由於手機的定位過於平庸,和小米已有產品線產生衝突,小米5C成為了給一代神機小米6和千元機殺手的紅米4X讓路的犧牲品。澎湃S1較低的集成度也帶來了信號頻段過窄 的問題,註定小米首次造芯無法一鳴驚人。


小米造芯,脫韁野馬的絕路狂奔

澎湃S1之後,下一代迭代產品遲遲沒有消息。澎湃 S2 在2018年11月傳出連續五次流片失敗的消息。

據傳後期小米造芯團隊一分為二,一部分人堅持下去,重新設計,新設計保守估計也要再進行4次流片,但是這樣即使造出來也是虧本的。而且推遲兩年,小米只能裝千元機了。但是這樣至少鍛鍊了隊伍。另外一部分人推倒重新設計,靠ARM的新設計重新設計芯片,這樣能保證性能能跟上,這也是當時一度傳言澎湃S2比肩驍龍845的緣由。但是工程師隊伍之前沒有亮片的問題沒有解決,不能保證新的芯片沒有問題。

然而,這次“分家”直接造成澎湃團隊元氣大傷,受困於分家造成的資源分散,松果在2018年僅進行了一次流片。

小米一度對松果失去耐心,將真金白銀用於其他半導體企業投資

造芯片和做軟件不一樣,有大量的坑需要填,在填坑過程中投入的海量資本和人力最終會構築成為芯片企業的護城河。

華為海思從賣給山寨機都不要的k3v1,坑了自己的k3v2,終於在14年弄出了能用的麒麟910。等到推出可以和高通主流處理器打擂臺賽時已經是2018年。海思在芯片上十年如一日的巨量投入支撐起了華為自有芯片的發展。

小米顯然沒有這個耐心。

在松果受挫的2018年,小米沒有堅持對自有芯片企業的投入,反而參與了對芯原微電子、晶晨半導體、樂鑫等企業的投資。


小米造芯,脫韁野馬的絕路狂奔

在2019年,呈現出了自有松果半導體無奈拆分為大魚半導體更改賽道發力物聯網,同時小米投資的半導體企業業績喜人的魔幻場景。

大魚半導體選擇了一條看似省力的路

大魚半導體選擇了對軟硬件配合已經團隊協作複雜性沒有那麼高的物聯網領域,配合現在大火的AI,借到了AIOT的東風。

小米造芯,脫韁野馬的絕路狂奔

2019世界半導體大會上,大魚半導體攜手平頭哥推出面向物聯網領域的全球首顆內置 GPS /北斗的NB-IoT雙模芯片大魚U1。大魚半導體在一顆 Die上同時集成了 GPS和PA。

同時,大魚半導體還開闢了圖傳專用芯片,用於無人機的高清圖像處理。

IOT芯片是一條看似簡單的難行路。以樂鑫的EP系列WiFi芯片為例,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家終端企業能夠獨立消化樂鑫的產能,也就是說,作為IOT半導體企業,永遠無法復刻海思的跳躍發展路徑,由華為為海思產品提供保底的應用場景,並在華為的產品閉環中不斷打磨。在IOT領域,大魚半導體的母公司小米無法擁有對整個行業市場的話語權,小米自有產品線也無法消化一個物聯網芯片企業的產能,供養大魚發展壯大。

大魚半導體切入了一個熱點領域,但這個熱點領域的利潤率決定了只能採用傳統半導體企業的商業模式。這對於繼承自松果半導體團隊的大魚半導體來說,相當於進入了一個強手如林的新領域。

小米造芯的路,正在越走越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