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危重患者治愈背后的常德力量

昨日上午11时,新冠肺炎危重患者郑先生治愈出院,走出隔离区的他精神状态良好,不断地对医护人员表示感谢。今年53岁的郑先生是2月7日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截至目前,包括郑先生在内,我市累计报告危、重症患者7例,治愈出院5例。面对突发的新型传染病,我市取得如此成绩,是ICU专家团队协同作战、科学救治的结果,对此,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罗林深有感触。

1月27日上午8时许,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到通知,要建立新冠肺炎临时重症医学感染科,收治危、重患者。罗林和同事迅速行动起来,转移医院原有其他病人,搬运医疗器械,新建负压ICU病房……市第一人民医院也派来2名专家参与工作。基本准备就绪已到了当天下午4时,罗林等ICU医护人员还未来得及休息,下午5时,第一名重症患者入院了。

危、重患者不同于轻症患者,医生、护士要精神高度集中24小时进行监护,还要应对患者随时发生的突发情况。最初,新建ICU仅8名医生,20多名护士,每人每天两班连上,每班4小时,轮流看护危、重患者。这期间,防护服等全程不能脱掉,吃饭、上厕所、喝水等个人生理问题不好解决。每天,罗林和一帮同事最多只能休息5个小时左右。同时,新建ICU原为普通病房,没用中心供气系统。这一切都在考验着医护人员的素质,以及应对突发新型传染病的应急处理能力。

市第一人民医院ICU专家来援、市第一中医医院ICU专家来援、湘雅常德医院ICU专家来援、市第四人民医院ICU专家来援……行动之快,彰显了我市科学有效的医疗资源统筹调度能力和应对能力。在增援的医护人员名单中,医生无一不是我市各大医院的ICU骨干力量,护士也必须有过ICU工作经历。最高峰时,我市应对新冠肺炎的ICU团队达到50余人(骨干医生14人,专业护士40余名)。这个团队经验丰富,且平均年龄小,精力充沛,这为与时间赛跑的危、重患者抢救提供了技术力量。1月29日起,3台崭新的呼吸机先后运抵市第二人民医院,又为危、重患者抢救提供了硬件保障。三班倒、四班倒,到五班倒,随着硬、软件迅速到位,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医治。

每一例危、重患者都有其特殊性,不能一概而论。以昨日出院的郑先生为例, 2月7日深夜12时转入ICU时,氧合指数不到80,血氧分压低于60,肺部全白,呼吸严重衰竭,还患有糖尿病。准备休息的罗林当晚从医护人员定点酒店火速赶到医院,对郑先生进行了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罗林和ICU工作团队一夜无眠,将郑先生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第二天上午,罗林又和专家团队商量,克服了插管时患者组织液喷溅感染医护人员等风险,采取“俯卧位通气”治疗方法,终于使郑先生挺过危险,治愈出院。

5例危、重患者治愈出院,保证了我市目前新冠肺炎的零死亡率。在抢救危、重患者过程中,我市在全省率先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方法。在每日向省里上报疫情治疗情况时,我市抢救危、重患者的方案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褒奖与肯定,这是全市ICU骨干、专家协同合作的结果,彰显了常德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