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家具最常见的十五条“线”

中国古典家具最常见的十五条“线”


  在家具造型中起重要作用的各种“面”和“线”,见于文献及流传在匠师们口语中有不少专门术语,但缺少概括的统称,今名之曰“线脚”是借用近代建筑用语,相当于英文所谓的Moulding,它对家具装饰有特殊的意义。


中国古典家具最常见的十五条“线”


  线脚是古典家具中最基本的修饰手段,有着引导视觉方向的作用。明式家具虽然雕刻比较少,但线脚样式却有无数。因为这些线条的存在,才使得明式家具看起来更为流畅,而不显单调。清代家具中的线脚样式也非常多,但是清代家具将人的注意引到繁杂的雕刻上去,而忽视了线脚的存在。中国古典家具最常见的十五条“线”如下:


阳线

阳线指高出平面,或浑面凸起的线形。


中国古典家具最常见的十五条“线”


凹线

凹线指凹入平面的线形。


中国古典家具最常见的十五条“线”


线香线

线香线是所起阳线的一种样式,线形挺直,圆曲率比一般阳线大,在家具的线感比较强烈。


中国古典家具最常见的十五条“线”


灯草线

这种细小的圆线因为形似灯草而得名。明式家具中的灯草线有两种,一种是在平面板材上铲地留出灯草线,牙板板壁光洁平整,灯草线高于板壁且肥满圆润,整体给人一种流畅洗练的通透感;另一种是牙板铲地做斜坡,类似指甲圆,然后再起灯草线,线条与板壁高点一致,因为它与“碗口线”在形态上有些相似,容易被误。


中国古典家具最常见的十五条“线”


皮带线

指一种比较平扁但又较宽的阳线,因为像马车上使用的皮条而得名。较窄的叫皮条线。

中国古典家具最常见的十五条“线”


剑棱线

亦名“剑脊棱线”,《鲁班经》称其为“剑脊线”。指两面斜仄中间隆起之一种线形,因其状似实剑剑背之棱脊而得名。是椅、凳、桌等家具的管脚枨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线脚。


中国古典家具最常见的十五条“线”


弄洞线

指两边高起,中间凹进的一种线形。


中国古典家具最常见的十五条“线”


拦水线

指沿着桌面边沿起出一条凸起的阳线,因为它的作用就是拦住酒水,不让酒水沿桌面流下。


中国古典家具最常见的十五条“线”


天盘线

与拦水线相似。但位置在不边沿,而在面框的内沿,常见于茶几、花几之类面框较小的家具面上。


中国古典家具最常见的十五条“线”


瓜棱线

明代家具中的桌子、柜子的腿足通常用料较粗,一般要做成起棱分瓣一类的线脚,通称为甜瓜棱。在“一腿三牙式”桌、“圆角柜”等家具的腿足上多用瓜棱线脚。

中国古典家具最常见的十五条“线”

芝麻梗

指用两条洼线(内凹弧线)组成的线脚,因为形状像芝麻秆一样而得名。


中国古典家具最常见的十五条“线”


改竹圆

一种像鼓圆凸起的线脚。


中国古典家具最常见的十五条“线”


捏角线

指方形材或长方形材在边棱上打折的线形。


中国古典家具最常见的十五条“线”


竹片浑

指像竹片那样圆弧形的浑面。


中国古典家具最常见的十五条“线”


文武线

指由一浑(外凸)一洼(内凹)两种线形组成。


中国古典家具最常见的十五条“线”


  线脚的语言近乎成了明清家具造型的本质性要素之一,家具的精致或粗陋,简练或复杂,高风亮节或暗淡失色,往往在线脚的一进一出,一鼓一洼,一松一紧,一宽一窄,一肥一瘦之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