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雲中記》人物形象:生命脆弱,愛是我們唯一的聯結


淺析《雲中記》人物形象:生命脆弱,愛是我們唯一的聯結


讀完阿來的《雲中記》,不禁掩卷沉思,生命、死亡、選擇、親情,這些字眼都是留在內心深處的關鍵詞,一部好的作品讀完總是能讓人餘味未盡,讓你在心裡還要咂摸好久好久。

其實,2019年早一些的時候,就知道這本小說了,知道它是為紀念汶川地震而寫的一部書。阿來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作家,《塵埃落定》的閱讀體驗曾一度讓我如痴如醉。

2020年的這個春節,新冠疫情突然開始嚴重起來,春節所有的出行計劃都不得不擱淺。每天除了關注疫情防控的新聞外,閱讀《雲中記》成了我的一項例行活動。現實的世界裡每天都在死人,讓人心痛,而書裡的世界是對死去之人的祭奠,這讓我產生了恍惚進入了一種魔幻的境界。人類的生存是不容易的,人的生命是脆弱的,我們朝前的每一步都是艱難的,需要抓緊彼此。苦難讓我們明白,健康即福分,那些稀鬆普通的日子其實都是值得珍惜的。

前後不到一週的時間,看完這了部書。阿來以沉鬱細膩的筆調,滿含深情,描繪了這個虛擬的雲中村在震前、震中、震後的樣貌,深刻突顯了阿巴這個主人公對祭祀與亡魂的執著。地震發生五年後,他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遷移到的村子,帶著雲中村活下來的人的寄託,回到了雲中村,開始了一場對地震亡魂的祭奠。整部小說是一場對已逝之人的安魂曲,是活著人的對逝去之人的思念、問候、交代和安慰。

這部小說中的人物不多,真正直接描寫的,也就五六個人,其他的都是透過阿巴這個主人公的回憶表現出來的。但是書中每個人物遵循內心自我價值,承擔個人職責,用愛去關愛世界的選擇都是值得提煉和挖掘的。我想從阿巴、仁欽、雲丹這三個人的角色出發,淺析這幾個重要人物堅守內心價值,選擇各自的道路的心路歷程。這些人物的活動,對於我們有哪些啟示,作為沒有經受過那麼大災難的我們該怎麼面對自己的生活,從而真正享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生活的幸福。

一、 阿巴:祭師,堅守內心的價值,與亡靈站在一起的人

這部小說中,阿巴無疑是中心的人物,所有的敘述都是由他而引發。他不顧鄉長外甥仁欽的阻攔,執意回到雲中村,照顧那些靈魂,哪怕這樣做的結果是他的外甥丟掉官職也不肯回頭。他這一去,真的就是不再回頭。阿巴之前並不認為自己是祭師,雖然他的父親、爺爺都是村中村的祭師,但他不是。他只在夜晚暗淡的光線裡看過父親手舞足蹈的樣子,但是真正的祭師是要怎麼做,要怎麼和亡靈溝通,怎麼安慰他們的痛苦,他一無所知。當地震發生後,他親眼看到了那麼多的生命,剎那間血肉模糊,剎那間消失,他內心遭受了巨大的震動。人們認為他可以拯救那些傷者的痛苦,拯救那些在痛苦中死去的人們的靈魂。這個時候,阿巴的內心發生急劇的轉變。是命運選擇了他。他堅定了一顆心,要去做這件事。

活著的人走出了那個村子,但是死人還留在原地,活人有政府管,死人呢,就得由他來管了。

回到雲中村的阿巴,認真地細心地為亡魂做著各種祭祀的活動,生怕漏掉任何一個人。他起初是不相信人有靈魂的,因為他從來沒見過鬼魂。現在他相信有鬼魂了,但他還是沒有見到,他一邊擔心看到鬼魂一邊又無比渴望看到,因為只有親眼所見,他才能真正確定自己的所做所為是有價值的,之前那些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現在去了另一個世界的人才能得到安慰。

但直到最後,阿巴隨著雲中村一起消失的時候,他都沒看到鬼魂。但到那時,作為讀者,我認為阿巴心中已經沒有這個疑問了,即使沒看到,他也相信,這些亡魂是存在的,他們通過他拋灑的那些穀物、花和旗子之類的東西得到了安慰,得到了活在這個世上的人的關注,他們安息了。

雲中村要毀滅,阿巴不明白為何會這樣,當初他們的祖先是經歷了多少艱難磨難才來到這裡,還滅了矮腳人,才有了雲中村,現在大地卻要毀滅它。

阿巴說:雲中村沒了,世界就沒了。

從這裡看出,阿巴的出場其實就是最後的雲中村的見證人和殉道者。雲中村在他就是一種信仰,就是一種不可割捨的原始的願望,是生命的本源。那些人寂滅在村裡,現在連村子也要毀滅了。作為一個祭師,阿巴必須在場,一個祭師難道不是應該就是這樣的角色嗎?和苦難在一起,和亡靈在一起,和毀滅在一起。這是他從那次清醒之後就奔向的命中註定的選擇。他總是說不清那個非物質文化傳承人,但是他卻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他承擔了自己責任,相信自己的使命,堅守著內心為亡魂祭祀的善良,以最寬廣的愛的精神,最後和這個村子一起消失,他的價值得到彰顯。

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但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

伯特蘭·羅素在《我為什麼而活著》中如是說,阿巴就是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的典型例證,他完全做到了。

淺析《雲中記》人物形象:生命脆弱,愛是我們唯一的聯結


二、仁欽:地方政府官員,地震來了,他衝在了第一線

小說裡描寫地震那刻的到來,仁欽作為鄉里官員,他安排完任務後,一個人第一時間衝到了雲中村這個災區。去的路上,他被餘震下來的石塊砸傷了頭,在毫無停歇的救災中,那些熟悉他的人都沒有認出他,他的頭上裹著包裹。生死攸關的時刻,救人第一,他沒有時間過問已然在地震中死去的母親,眼前都是需要救援的傷員,他來不及休息。最後他喊阿巴舅舅的時候,人們才發現了他是鄉上的領導。

他是一個年輕的幹部,但是人們都能感覺出來他日後是能成大器的。從他在救援中的勇敢和鎮定當中,從他到達現場不是首先去看查看自己的母親是否安好,而是全力投入到救援傷員中,我們可以看到仁欽的價值取向,那種大愛,那種舍自身而為大家的幹部,這是好公僕。好乾部。而且在後面的所有行為活動中,仁欽幫助移民村恢復旅遊聲譽,對其一心和他作斗的官員的態度等等,我們都可以窺見,仁欽的內心價值模式,他從內心深處想著人民的,是幹事的人,是務實的人。從這些行為模式中,我們不難猜出,他最後對待自己舅舅阿巴的選擇的默認。阿巴選擇了自己的人生,他也只能選擇自己的人生,雖然他知道舅舅走得是一條毀滅自己的道路。但這是阿巴舅舅的選擇,這和他選擇的一樣,都是他們的內心所向。

仁欽的人生價值是投在生的點上的,他認為死去的人重要,但更要為活著的人做好服務,讓他們在塵世生活好。他的母親在地震中喪生,他把對母親的思念投射在鳶尾花上,他也思念親人,但另一方面,他積極入世,全力以赴,敢作敢為,作為政府官員,他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證鄉民的生命安全。仁欽是一個非常正面,也非常接地氣的人物形象。

三、雲丹:給阿巴送補給的人 和阿巴告別的人

淺析《雲中記》人物形象:生命脆弱,愛是我們唯一的聯結


雲丹這個人物作者用的筆墨不是很多,可以說很有限。但是在小說結尾,卻給了他一大段的生動的描述。雲丹知道這是最後一次見阿巴了,知道在這次離去之後,他和阿巴就是生死兩界了,所以他內心的傷痛可想而知。他是唯一瞭解阿巴在雲中村的所作所為的人,是阿巴和外界的中介人。在前前後後為阿巴送補給的過程中,他和阿巴之間心與心的溝通越來越深,他們建立了一種特殊的關係,這是平常人之間沒有的關係。一個人在祭祀亡魂,一個人送去補給。這本身就構成了一種非常戲劇性的關係。雲丹剛開始對阿巴的行為不是那麼認同,當他回到雲中村,聽到阿巴對他講述的一切,他便相信了,他們的友誼得到了昇華。

雲丹最後那一段下山路,異常艱辛,不斷的跌倒,磕破流血。這是他內心的哀痛的現實反映,他明白,阿巴個選擇了那個常人無法選擇的,他明白自己的那些勸說是無論如何都不起作用的,而那麼好的一個人,你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去毀滅,而他的魂滅方式又是那麼的可親可敬,可悲可嘆。雲丹不是祭師,但或許他也明白,那個毀滅的選擇,是一位祭師,一個和這個村子真正聯結在一起的人的不可更改的方向。面對這些,他所做的只能是下山,除此之外,不能有其他任何舉動。他的使命隨著下山也結束了,作為一個和主人公的最具聯結的人物,此後,他也失去了這個角色所賦予他的意義。但往後,雲丹卻可以是阿巴價值的見證者和傳播者。他會對那些活著的人講述,阿巴這個為亡魂服務的人的故事。這樣的人能讓我們記住英雄人物,記住歷史,記住我們現在的生活的另一面。

綜上,阿巴、仁欽、雲丹,都是通過地震這個災難,從而發現、找到自己的使命、道路。他們身上都閃耀著各自的光芒,執著、善良、堅守、當然最強烈的莫過於愛,是愛聯結他們,也讓他們聯結了這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