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分两地情同一心,中国的作业日本能看懂多少

疫情支援中,来自日本的一波波小礼物,写的句子那么走心,寥寥数语,沁人心脾。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国近期又开始为日本提供各种援助,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盛唐时期,日本派专人到中国学习佛法,为表达诚意,他们带了一千张绣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的袈裟赠与大唐高僧。

人分两地情同一心,中国的作业日本能看懂多少

鉴真大师深受感动,六次东渡,最终成行。此后鉴真大师留在了日本,在日本不仅传播佛法,还有医学、建筑、文学等方面的唐文化。现在的奈良,还保存着鉴真大师设计的唐招提寺,成为中日友好交流见证。

这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诗句,至今镌刻在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前。

日本捐赠物资上还写着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诗句,这句话出自《诗经》,最早是陕中、甘东地区的军中战歌,记录了当时人们抗击入侵者的悲壮历史。

几句暖心的诗意,装帧着捐赠物资,折射着跨越国界和种族的关爱,让人不仅看到了诗词的美,还感受到了人性的善。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千年前就开始友好交往。唐代时的关系尤为密切,日本经常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中国也常有人员去日本传播文化。王维、李白等与日本友人晁衡的情谊,更是唐代诗坛佳话。

中国的书法艺术隋唐时期就传入日本 。日本书法家在中国书法艺术基础上,创造出“书道” 艺术。

现在中日韩三国经常举办书法比赛,当前日本书法严格遵循了中国书法的章法,大开大合,雄浑跌宕,率真苍茫,线条以中锋用笔为主,运笔时参差变锋,墨随笔落,气质浑然天成。

佛学上普照众生,文化上杂花生树。但这不能掩盖千年历史上的兵戎相见,我们历史上除了宋朝,几乎每个朝代都与日本发生过不愉快。

人分两地情同一心,中国的作业日本能看懂多少

说到唐代的你来我往,总给人以文化的、和平的印象。然而,事实上唐朝曾出兵救援新罗,在朝鲜半岛上与日军海战,最终把日军打得落花流水。此后日本才遣唐修好,目的是取经图强。

接着蒙古大军要让镰仓幕府前来朝贺,结果日本没来,双方结下梁子。忽必烈时期再度出兵,不巧遭遇一场台风,元军铩羽而归。日本从此迷信神风,历史上曾长期借助“神风”名号组建精锐部队。

明朝时候,沿海地区倭寇盛行,就是丰臣秀吉想占据宁波,振兴贸易。几次偷袭不成,后来还绕道朝鲜准备转过来,1592年明军入朝参战,与日军展开交锋。结果丰臣很快病亡,这场战争不了了之。

再后来就是大家都熟悉的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此后破冰融冰,时有交往阴影,也有相逢一笑。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史学家郭沫若用如椽之笔写一首《沁园春》,祝中日恢复邦交。赤县扶桑,一衣带水,一苇可航。昔鉴真盲目,浮桴东海,晁衡负笈,埋骨盛唐。情比肺肝,形同唇齿,文化交流有耿光。堪回想,两千年友谊,不等寻常。岂容战犯猖狂,八十载风雷激大洋,喜雾霁云开,渠成水到,秋高气爽,菊茂花香;公报飞传,邦交恢复,一片欢声起四方。从今后,望言行信果。和睦万邦。

郭老一首词,笔走千年,前瞻后望,有感慨有期盼。

人分两地情同一心,中国的作业日本能看懂多少

70年代后期,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准备建设一座将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洋医学相结合的新医院,提出希望日本政府帮助。在日本政府提供无偿资金援助下,在北京市修建中日友好医院。

1984年中日友好医院开业。日本成立中日友好医院的国内支援委员会,日本医生和护士轮流到中日友好医院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合作持续了12年,其间日本派出专家人数166人,在日本接受研修中国人员234人。

作为中日友好的象征,现在的中日友好医院为北京“医院10强”、全国“医院100强”。

2003年,在抗击SARS中,医院为国担当,成为集中收治SARS患者的专科医院;2005年,参与了印尼海啸救援等国际医疗救援;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日友好医院会加入紧急医疗派遣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支援湖北抗疫,中日友好医院也是大年初一首批出征的医疗队之一。

个中滋味万千,不太好完整呈现。最后,以王维的《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结尾。其诗曰:“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