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傳統文化成為心靈加油站

让传统文化成为心灵加油站

郭莽園 《庚子大吉》

让传统文化成为心灵加油站

郭青 《春望》《八陣圖》詩意

著名書畫家郭莽園這段時間創作了畫作《和平》和書作《宅家吉祥》,來寄託他在這場戰“疫”中的心境;郭老的兒子、廣州水墨村村長郭青,則以詩作畫,還以水墨日記的方式,來記錄自己的感受,溫暖身邊人;郭莽園的孫女、郭青的女兒郭伊嵐也拿起畫筆創作,並選擇了一個別人此前大約都未曾想過的題材——將中藥入畫,想“讓更多人喜歡中醫……”

這祖孫三代以畫筆抗疫的“成果”,讓人深切感受到,在特殊的日子裡,藝術、傳統文化可以成為心靈的加油站、親子關係的潤滑劑。

詩與畫皆可慰藉人生

回到汕頭過春節的郭莽園,正月開筆,不僅畫了和平鴿,還畫了一張《庚子大吉》——一盞寫意的油燈下面,一隻老鼠在孜孜不倦地夜讀。大概,一生手不釋卷的郭老,覺得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宅家多看看書,更不失為一條安心之道。

而兒子郭青一家就是這麼踐行的。為了激勵女兒郭伊嵐多背古詩,郭青向她承諾,每天她背的詩詞,自己都會抄一遍。“為了讓她知道做事得認真,我也坐下來一筆一劃慢慢地寫,並開始補上兩筆畫,漸漸地,就想著應該把詩文意境畫出來又不落俗套,就越畫越當真。”於是,從正月初六開始,郭青創作當代藝術版的唐詩宋詞。現在,郭青積累的“詩畫”已近二十幅,每一幅都別開生面,和女兒可謂“雙贏”。

一直有畫水墨筆記習慣的郭青,自2月2日起,還開始用簡約的畫面和精煉的語言,來記錄與抗疫有關的體會。第一天為《生活本是一劑良藥》,第二天為《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到2月4日的《立春,等那時花開》,他正式以“如果藝術可以抗疫”來命名這一系列。郭青表示:“我更喜歡用普通人的視角來作畫,一天一張,如同新聞式記錄。將聽到、看到、感受到的化成一句話,一張畫,讓身邊的人能會心一笑,在逆境中多一份溫暖。”的確,這些作品很簡單,簡單到畫面上可能就是幾個字、一道彩虹……但你看了會莫名感動。

畫了一些日子,郭青又想到要發動大家投稿,收集城市裡溫暖的抗疫小故事,讓水墨日記更接地氣。2月20日,他畫了一幅《贈人玫瑰》,記錄的就是越秀市民送愛心盒飯給志願工作者的暖人故事。投稿的是他的朋友王東亮。在來稿中,王東亮寫道:2月15日上午,正值大暴雨,我和大家一邊忙著給過往的行人及車主監測體溫,一邊徒手清除帳篷上的積水,突然兩位女士手提盒飯和礦泉水出現在我們面前,不知所措的我連忙說:“我們沒有訂餐呀。”她們笑著說:“這是我們送給你們的,辛苦了。”還沒來得及好好說聲“謝謝”,兩位女士已轉身離開,雖然沒有拍下她們美麗的身影,但她們的舉動溫暖了我們值守同志的心田。

的確,這些散佈在城市各個角落的溫暖片段,同樣很值得記取。

我願天地爐 多銜扁鵲身

郭青十歲的女兒郭伊嵐,不僅喜歡背古詩詞,從小也頗有畫畫天賦,人稱“大師郭寶寶”。因此,初十前後,郭青建議郭伊嵐也畫點跟時事相關的畫作。“大師郭寶寶”於是拋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沒有人畫中藥抗疫?郭青略一沉思,說:“這個真不好畫。”郭伊嵐竟回答道:“我喜歡喝中藥,中藥對身體好,我要畫中藥抗疫。”之後她自己上網查資料,還找了相關的古詩。就記者目前所見,“大師郭寶寶”還真是第一個畫中藥的小畫家。

郭青表示,潮汕人一直都是比較信任中醫的,從小就習慣喝中藥的郭伊嵐,不僅認得北芪、當歸等日常的藥材,還會幫爸爸媽媽煎中藥,加多少水、熬多久,她都一清二楚。

“‘我願天地爐,多銜扁鵲身。’希望能多一些像扁鵲和鍾南山一樣醫術高強的人,讓疫情早些過去!”小伊嵐的心聲,正是我們所有人的心聲。

(文、圖 記者 江粵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