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我们耶律氏姓刘,也是“炎黄子孙”,与汉族平起平坐


契丹:我们耶律氏姓刘,也是“炎黄子孙”,与汉族平起平坐

契丹人

契丹人,是中国古代一个游牧民族,生活着蒙古草原及东北地区,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八部,建立“大契丹国”,后改称“辽”。

契丹人建立的辽朝,曾雄踞中国北方长达200年之久,与北宋王朝、西夏政权呈现三足鼎立之势。辽王朝灭亡后,一支西迁的契丹人又在中亚建立了西辽政权,存续时间也长达90多年。乃至西方人曾一度将中国称之为“契丹”,如俄罗斯人称中国为Kitan(契丹),穆斯林文献中也把中国北方称之为Khata(契丹),从欧洲中世纪开始,一直将中国统称为“契丹”。由此可见,契丹族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少数民族。不过,有意思的是,辽朝的契丹族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并将“黄帝”视为其始祖。

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旧五代史·契丹传》记载“契丹者,古匈奴之种也。”宋朝《册府元龟》和《宋会要辑稿》也认可此说法。其实不然,史学家之所以误认为契丹是匈奴的后裔,一方面是,东汉时期,北匈奴被汉将耿夔击败后逃走,而鲜卑人就进入了匈奴的故地,“有十余万落”未逃走的匈奴人就加入了鲜卑。另一方面是,契丹族曾属于鲜卑宇文部,而宇文鲜卑的先祖

宇文莫槐是匈奴南单于远属,《魏书》称他为匈奴人,“出于辽东塞外,其先南单于远属也,世为东部大人。”鲜卑东部大人统管十二部属,其中就包括了契丹族。但契丹人并不是匈奴的后裔,而是出自东胡的分支鲜卑。

东晋时期,宇文鲜卑被前燕慕容皝击败之后,契丹人就从宇文鲜卑部落中脱离出来,独立成部。契丹出自东胡鲜卑,许多文献都有明确的记载。如《新唐书·契丹传》:“契丹,本东胡种。”《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也认为契丹“为鲜卑之遗种”。

契丹传说中的先祖为奇首可汗,生有八子,繁衍为八个部落。不过,关于契丹族的始祖,有炎帝和黄帝两种说法。据《辽史·太祖纪赞》记载:“辽之先,出自炎帝,世为审吉国,其可知者盖自奇首云。”而辽代的耶律俨修史之时,主张认为契丹是黄帝之后裔,这个观点可以从一些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得到佐证。

契丹:我们耶律氏姓刘,也是“炎黄子孙”,与汉族平起平坐

轩辕黄帝

因为,从出土的一些辽代石刻资料来看,辽朝宗室耶律氏多以漆水为郡望封爵,辽代耶律宗室的男性成员一般被封为漆水郡王、漆水郡公、漆水郡侯、漆水郡伯,如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侄孙耶律琮封爵为“漆水郡开国公”,辽景宗之孙耶律宗政封爵为“漆水郡开国伯”,甚至连元朝耶律楚材父子也是以漆水为郡望,如《湛然居士集》卷八《题恒岳飞来石》中的耶律楚材的落款是“湛然居士漆水耶律楚材晋卿题”。辽朝宗室以漆水为郡望,恰恰是他们认为自己与黄帝有关系。

“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而“漆水”又是指的哪里呢?契丹人崛起于辽河上游的西拉木伦河流域,有人说“漆水”指的是西拉木伦河或老哈河,但这说法完全是猜测,没有任何依据,因为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资料将这两条河流称之为漆水。

其实,这里的漆水,指的是周王朝的龙兴之地“漆水”。据《史记·周本纪》载周王室先祖后稷之裔

公刘“自漆、沮渡渭取材用。”公刘,姓姬,名刘,“公”为尊称,是古代周部落杰出的首领。公刘虽生活在戎狄地区,但致力于耕种,在豳地建立部落国家,从漆水、沮水渡过渭水,伐取木材以供应用。唐太宗嫡次子魏王李泰《括地志》记载:“豳州新平县即漆水县,诗经豳国,公刘所道之地。”也就是说,漆水,就是周王朝龙脉之地“豳国”。漆水是渭河的一条支流,在今陕西岐山县附近。

据《辽史·后妃传序》记载:“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辽太祖阿保机非常仰慕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因此耶律的汉姓为“刘氏”。

汉高祖刘邦自称是唐尧的后裔刘累之后,同时,北魏刘贤墓志记载,“君讳贤,字洛侯,朔方人也。其先出自轩辕黄帝,下及刘累,豢龙孔甲,受爵于刘,因土命氏。”这里明确说明刘氏是轩辕黄帝后裔。

另外,据《史记·五帝本纪》和《史记·周本纪》记载,周祖后稷和唐尧是兄弟,二人同为五帝之一的帝喾高辛氏之子,帝喾是轩轩黄帝的曾孙。辽朝耶律宗室以漆水为郡望封爵,并改汉姓为刘氏,以表明自己与周朝先祖

后稷、汉朝先祖唐尧共祖先,与周朝、汉朝是一脉相承。关于这一点,可以从辽代陵墓发现的《圣宗钦哀皇后哀册》得到佐证,“周室德业,文母为先。汉朝仪范,马后称贤。致延祚于七百载,克流芳于二百年。伊彼往矣,其谁继焉。”周朝道德模范,无疑是周文王的母亲太任;汉朝贤明的模范,是汉明帝的皇后马氏。圣宗认为自己的贤明皇后去世了,以后谁来继承太任和马皇后的光荣传统。这恰恰说明在辽朝统治者的意识里,辽朝与周朝、汉朝在思想和文化上是一脉相承的。

契丹:我们耶律氏姓刘,也是“炎黄子孙”,与汉族平起平坐

辽国疆域图

刘姓,出自于刘累,刘姓郡望为彭城,既然辽朝耶律氏的汉姓为刘氏,其郡望为何选择“漆水”而不是彭城?

首先,契丹人占领广大的汉地之后,就必然会接触到一些汉人历史典故,漆水是周人的龙兴之地,以漆水为郡望,是为了强调自己与周人同祖,皆为黄帝的后裔。而汉朝宗室刘氏是以彭城为郡望,如果也跟汉朝一样,就会让外界产生一种错觉,即契丹是起源于汉族,这是契丹人不能接受的。为什么可以接受黄帝之后裔,而不能接受汉族之后裔?关于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就好比韩国人坚决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后裔,但他们可以承认与中国人共同的祖先是来自于非洲。很显然,契丹人不以彭城刘氏为郡望,而以漆水为郡望,明显是担心自己的民族在政治地位上被矮化。因为辽朝与宋朝一样,也是一个大国,当辽朝的统治了广大的汉族聚居地,必然会受到一些汉族思想的影响,认为自己也是中央之国,既然与汉族一样,都是炎黄子孙,自然也有资格代表中国正统。

第二,辽国耶律氏认为自己是轩辕黄帝的后裔,以“刘”作为自己对应的汉姓,是因为辽国宗室非常仰慕刘邦,而刘邦恰好也是轩辕黄帝的后裔,反正都是自家人,借用一下姓氏也不为过,至于是不是真是刘姓后裔,这并不重要。

第三,契丹以漆水河流为郡望,这方面自成一脉,是为了与汉族区分开来。因为汉族的名门望族,一般是以行政建制为郡望的,如彭城刘氏、弘农杨氏,清河张氏,琅邪王氏,陇西李氏等,而从不以河流名称为郡望。

第四,漆水本是周人的兴起之地,是渭水流域的支流,而渭水流域与传说中的黄帝部落密切相关,被认为是轩辕黄帝的起源之地。辽代耶律氏将远祖追溯到了轩辕黄帝身上,这是为了特别强调自己对“炎黄子孙”的一种心理认同。

其实,辽朝契丹族认同黄帝为其远祖,与汉族攀亲戚,也并非完全毫无根据。据《山海经》记载,“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而且《晋书》也记载,慕容鲜卑“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号曰东胡。”这里的有熊即黄帝,鲜卑人出自于黄帝之说,也见于《魏书》“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侯,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当年黄帝生了二十五个儿子,有的被封为一方诸侯,也有的被分封到了荒蛮之地。二儿子昌意分封的国家在北方荒蛮之地,国内有个鲜卑山,其后人就以鲜卑为族名。而契丹恰恰是出自于东胡鲜卑,这说明,北方少数民族与黄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视黄帝为远祖,也并非无根之言。

契丹:我们耶律氏姓刘,也是“炎黄子孙”,与汉族平起平坐

虽然辽朝契丹族自称是黄帝后裔,并不能拿出直接的证据如族谱来证明,但是,“炎黄子孙”这一界定并不是以血统为准,而是以文化的认同为准。况且,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黄帝一直被视为中华诸民族的人文始祖,契丹强烈认为自己是黄帝后裔,等于就是对“炎黄子孙”这种概念的一种心理上的文化认同。

辽朝灭亡后,契丹族除了一部分西迁,其余的就逐渐融入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中,元代以后,契丹族在各种文献资料中就基本消失了,契丹作为一个完整的民族已不复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