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打赢了炎帝,为何我们还把炎帝排在黄帝前面,称“炎黄子孙”

如今我们经常听到“炎黄子孙”这个成语,那么这个成语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这个成语诞生于清朝末年。清朝末年,列强入侵,中华民族处在危难之际,遇到了千年来第一次巨变。

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为了呼吁大家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于是便有了炎黄子孙一词,中国四万万同胞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人,都是一家人,应该团结一致,抵御外敌。

团结力量是强大的,当四万万炎黄子孙团结在一起之后,产生了巨大的效应。

如今我们再重新审视炎黄子孙这个成语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明明是黄帝打败了炎帝,为啥炎帝排在了黄帝的前面,而不是皇帝排在炎帝的前面,叫做“黄炎子孙”呢?

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炎帝的部落比黄帝的部落要早很多,历史更悠久,后来炎帝部落变弱了,才被黄帝给打败了,炎黄二帝就合并成一个部落了。

第二的原因是炎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给黄帝更大。神农尝百草想必大家都知道,神农氏就是炎帝,他为了部落的生命安全,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亲自尝百草,看看哪些可以治病救人,哪些有毒害人,正是炎帝的付出,才让更多的人得到了生命。

炎帝还制作耒耜这种工具,用来种植庄稼,解决人们的粮食问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古人以前都是用树叶遮挡身体,没有衣服,后来炎帝发明了衣服,让人们开始穿衣服,更加的保暖,减少生病。

炎帝真是解决了一个人的基本问题——温饱问题,让人们有粮食吃,有衣服穿,他真是非常的伟大。

后来炎帝联合黄帝打败了蚩尤,统一了华夏部落,成为中国的人文始祖。

参考文献:《史记》、《吕氏春秋》、《汉书》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