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为何明军中会有蒙古人效力?

亘古怀念说史


其实明末也有蒙古人效力

这种现象很正常

古代并无家国观念,蒙古人也无种族观念,只效力部落首领或者他认为值得效力的人,而且当时至少在东亚的蒙古人并无明显的宗教观念,当蒙古人的严密组织被打败或分解时,自然会有蒙古人投奔强者

不同程度的汉化也有影响

俗话说有奶便是娘

元时蒙古人也有很多穷人,很穷很穷的,肯定不会有什么归属感

不过有必要指出,汉文化是有归属感的,没有国有朝,朝比国大。

明初效力明军的蒙古人有些立下大功,如蓝玉这次,如果没有蒙古人找到水源结果难言,但木土堡之变皇帝边上一个位置重要的蒙古人和女真人叛变,起了很坏的作用,到了明末,东北有很多坚城,本来女真人根本攻不下,结果当时文官为首,不愿将蒙古人赶出城,女真用蒙古人为内应,里应外合,轻易占城,无数军资均被女真轻易获得,又引发一系列重大后果,令人扼腕

回顾历史,对待蒙古人,是汉人友好,还是满清友好,不言而喻


大道至简T2


很正常啊,历朝历代都有胡人在中原当兵的,

战国时赵国就有胡人里招募的骑兵。

汉武帝时,招募北方游牧民族的人组成“胡骑”,招募熟悉南方越事的人组成“越骑”。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长水 校尉,掌 长水 宣曲 胡 骑。又有 胡 骑校尉,掌 池阳 胡 骑,不常置。”

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莫府奉 汉 威灵,折冲宇宙,长戟百万, 胡 骑千羣。”

东汉、曹操、袁绍、西晋都有中原都有胡人军队,

唐朝的将领中胡人比比皆是,比如名将李光弼、契苾何力、高仙芝、哥舒翰、屈突通、尉迟恭、李嗣业、仆固怀恩,胡人士兵就更多了。

北宋军队由禁军、厢兵、乡兵和蕃兵组成,禁军就是正规军,蕃兵就是胡人军队了。

明朝也有很多胡人军队,著名的朵颜三卫就是其中三支精锐骑兵。

招募胡人士兵对付胡人,从西周到清末都是这样做的,很正常的事,只是没人说而已,而且,雇佣兵自古以来就有,特别是唐朝。


南朝居士


明初,明军中有蒙古人效力不足为奇,最为著名的恐怕就是朵颜三卫了,这可是原先北元的一支精兵,在北元被驱逐后,归附了大明。

其实,除了像朵颜三卫这样的精兵整体归附外,蒙古人散兵游勇归附大明军队的人恐怕会更多,那么,为什么蒙古人会为明军效力呢?


一、朱元璋的民族政策很好,对蒙古人较为宽容。

虽然朱元璋起家的时候宣传要驱逐异族,但实际上朱元璋对于投降自己的蒙古人也是大为欢迎的。据说,在明初,很多地方都有蒙古人官员,那民间有蒙古人就更没有啥好稀奇的了,毕竟并不是所有的蒙古人都是坏人,并且能够被汉人接受,民间有蒙古人的存在,那么军队中出现蒙古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部分被汉文化同化的蒙人被动的选择了同化。

北元崩溃了,皇帝北逃了,可是别忘了还有大批的蒙古人已经在中原大地上生活了几十年了,皇帝可以舍弃一切逃跑,可他们中部分人已经适应了中原农耕生活,他们又能往里跑呢?

漠北草原冰天雪地,茫茫雪原和无尽的荒原,让这些养尊处优的蒙古人望而却步。因此,必然会有大量的蒙古人选择留下来。在这些人中不乏有一些有才能之人选择了归化,这也是明初民间蒙古人仍然活跃的原因。


三、北元已经失势,并且在大明将领常遇春、徐达、蓝玉等人的攻击下,北元其实早已崩溃。

明初,在大明将领常遇春、徐达、蓝玉等人的屡屡打击下,北元一败再败。除了大批蒙古人战士被俘虏外,北元自身难保,对将士们许下的承诺更是无法实现,相比之下,明兵招募蒙古人,给钱给粮。在这样的情势下,大量蒙古人选择归附大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史海钩沉


朱元璋手中的蒙古骑兵愿意去打自己的国家大概有三点原因。

第一点原因 --- 血缘关系以及地缘关系

朱元璋破灭了元朝后,没有下令大肆迫害蒙古族人,反而下了一道命令:只要在明朝的蒙古人通通都要学习写汉字,穿汉服,说汉。更是在婚姻上明确规定,蒙古的女人只可以与汉人通婚。更是有相关规定,若是蒙古人没有遵守这些规矩,全家就会被贬为奴隶。

由于长期生活在一起,并且他们之间的通婚也是十分的频繁,蒙古人的生活习性等等都已经被汉化,大概的达成了蒙古族与汉族的血缘关系了。

第二点原因 --- 蒙古腐朽残酷的奴隶制度

蒙古牧民在元朝统治阶级的剥削下日益贫困化,一遇出征或应站役,为马匹和器械甚至出卖妻子儿女。粗放的畜牧业经济逐水草游牧,完全依赖自然,很不稳定,一遇干旱和风雪灾害,牲畜大量倒毙,许多牧民流离失所,往往大量迁徙和林、漠南以及中原地区求生。以至蒙古子女被卖为回回、汉人、南人的驱奴,甚至被贩往波斯地区。元朝的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很低,也就没有那么的想要拥护自己的国家了,反而是想要推翻它,让更好的人登上皇位,汉人不像蒙古人那样动不动就动刀动枪,做汉人奴隶,也好过做蒙古人的奴隶,主人一不开心,就把自己杀了

第三点原因 --- 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蒙古人更加了解蒙古人的作战方式,可以为明朝的军队带来大量的情报。

明朝有一支部队叫朵颜三卫,他们全部由蒙古人组成,朱元璋曾经给这些蒙古人许诺,要是他们愿意给明朝打工,将会给他们荣华富贵。这个承诺对于很多蒙古骑兵来说,是一个令人心动的条件,毕竟荣华富贵是许多蒙古骑兵梦寐以求的生活。朱元璋是一个比较抠门的人,他也是付出了蛮多的代价,才让这些人甘愿为他打工的。

总结

太祖朱元璋虽然有一定的民族情绪,但是敢于任用肯出仕明朝的蒙古人才的。综言之,太祖皇帝没有对蒙古人这一群体实施过什么不好的政策。朱元璋对蒙古人是加以区别对待的,但政策的出发点,是把蒙古人和汉人一样,变为顺服的明朝臣民。


花奈


首先要纠正一下不是蒙古人作为明代边军的一员不是单明初时期,而是贯穿整个明朝史都有着蒙古族的身影。从洪武到崇祯乃至南明,从不曾消失,在明军中也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的。而这些蒙古族士兵也是在国破家亡的时候和汉族勇士一般,死战到最后一刻。

明朝和蒙古是不折不扣的死敌,朱元璋就是踩在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上建立了明朝。从此两个民族争斗了三百多年,最后,蒙古还被女真征服,成为了满清的军事力量参与了对明作战。

那么明初正式成立蒙古人军队是在什么时候呢

明成祖朱棣是一位马上皇帝,靖难起家之后,仍然常年征战。他曾经派人画了一副《四骏图》,就是为了纪念自己所骑的战马。在这副图中,除了战马,还画有四位牵马将领,他们分别是丑丑,亚失帖木,脱火赤,鸡儿。他们都是蒙古人,朱棣身边的骑军劲旅“朵颜三卫”。他们基本都是蒙古人构成,对朱棣的大明朝忠心耿耿。后来朱棣又以他们为班底建立了三千营,从此这支蒙古骑兵就成了明朝的常备军。

为什么明朝灭了他们的国家,还是有人为明朝效忠卖命呢。

首先,元朝建立以前蒙古人的生活环境,蒙古人都是游牧民族,他们大多数生活在草原或者荒凉的大漠,生活水平是非常差的。而中原地大物博,物资丰富,没有漫天黄沙,也没有那么恶劣的天气。他们早就垂涎欲滴了,这也是蒙古人侵犯劫掠中原的动力。

元朝建立以后,蒙古人迁移到了中原城市。直至元朝灭亡,明朝建立蒙古人已经习惯了舒适奢侈的生活。早已不是当时骁勇善战,无所不惧的战斗民族了。如果当时他们不选择归顺,那么只有被杀或者逃回草原继续过着以前那种苦哈哈的日子了。

其次朱元璋曾经给蒙古贵族许诺,只要他们对明朝效忠,将会给他们荣华富贵,可以继续让他们享受贵族生活。而那些投降或者俘虏的蒙古兵他们的将领都已经投降了,他们也只能选择效忠明朝了。然后经历了朱元璋的安抚优待,朱棣的战功赫赫,绝大多数归顺的蒙古军开始对大明朝忠心耿耿,才有了以后的朵颜三卫。

总结

在我看来之所以明初会有蒙古骑兵效力于明朝,并不是他们对明朝多么的忠心,也不是对明朝有多么的信服。他们完全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才愿意归顺明朝,听从指挥。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朵颜三卫经常在明朝和鞑靼,瓦刺之间摇摆不定,谁给的利益大就摆向谁。


豪戏说历史


在元朝末年的时候,政治腐败,贵族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不顾子民们是否安居,因此造成了很多百姓的不满。元朝的腐败导致许多人起义,当时的起义军有很多,而朱元璋就是器重的医院,朱元璋现实自立为王,号称西吴政权,之后他才开始讨伐元朝的。事实上朱元璋手中的蒙古骑兵愿意去打自己的国家是有原因的,大概有三点。

第一,血缘关系以及地缘关系。当时蒙古族中有一部分的人是跟汉族人聚居在一起的,他们长期跟汉族人生活在一起,他们的生活习性等等都已经被汉化了,而且由于长期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的通婚也是十分的频繁,大概的达成了蒙古族与汉族的血缘关系了,还有就是地缘关系,经过数十年的烟花,他们虽然是蒙古人,但是在他们接受的文化,以及接触的人都是汉族,因此形成了地缘关系。

第二,朱元璋的大气。众所周知,在元朝,是一个维护冯家贵族的利益的一个王朝,经常会有很多蒙古人被贩卖最终沦为奴隶,或者说是为了打仗导致家破人亡,这就导致元朝的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很低,也就没有那么的想要拥护自己的国家了,反而是想要推翻它,让更好的人登上皇位。朱元璋就是李永乐这一点,对待他们十分的大气,丝毫不吝啬,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来达到让他们为他效力的目的。

第三,那就是身为蒙古人更加了解蒙古人的作战方式等等,可以为明朝的军队带来大量的情报,大刀所谓的知己知彼。事实上这些常年遭受压迫的蒙古人没有看错朱元璋,朱元璋对待他们确实是比之前的蒙古王朝更加的宽容。随着追随朱元璋的蒙古人越来越多,导致更多的蒙古人愿意投靠到朱元璋那里,来推翻自己的国家。

洪武二年(1369)九月,明军扫荡甘青、燕山和阴山地区的故元势力时,将归降的巩昌守将汪灵真宝、达鲁花赤张虎都帖木儿的军队,以及元豫王属众七千人,送到北京安置。洪武三年(1370)开始,随着明、元战场的北移,明朝发现北伐消灭蒙古,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故而决定采取招抚政策,收编残元势力。随后,不断有蒙古人归附明朝。

元朝最大的优势就是骑兵,所以当年在蒙古灭亡南宋之后,为了能够稳固他们在南方的统治,从忽必烈开始,元朝就在南方水草丰美的土地上建设了不少的南方天然牧场,人为的将良田改成草原,蓄养了大量的牛马。而朱元璋最早起家的淮右地区,就有着当时南方最好的马场“庐州马场”,但有马场并不代表这些人愿意跟着朱元璋一起混,是吧!

朱元璋在消灭陈友谅、张士诚之后,准备北伐残元。出兵之前的吴元年的十月,朱元璋发布了一份檄文,告谕北方兵民,他的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他特别指出,不论你是汉人、蒙古人、色目人,只要归顺明军,一律同等对待:“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广大的蒙古族官兵从明初到明末积极参与到维护明朝的军事斗争当中去,有力的维护了明朝统治,对于这一历史现象应该给予客观的描述。




H说扒道


在明朝的边军当中,那些黄帽子弓骑都是依附明朝的蒙古部落和元朝灭亡的时候陷落在中原的蒙古人,把都帖木儿、把台、吴克忠、李贤、满桂、哈铭等等都是明朝出名的蒙古高级军官。在土木堡战役中,明军先头部队其实也是明军当中的蒙古弓骑,而在战场和战俘营陪伴明英宗的锦衣卫指挥使哈铭也是蒙古人。《明史》有云:“明军百万,锐在关宁”,关宁军的精锐则是关宁铁骑,夷丁突骑便是关宁铁骑精锐中的精锐。因此,吴三桂四万关宁军当中,就有数千蒙古人组成的夷丁突骑,如果加上在锦州,沈阳等地陷落的关宁军当中的蒙古弓骑,关宁军当中的蒙古人起码在1万-1.5万人。就8万关宁军总兵力来说比例还是很高的。当年北京城下,袁崇焕之所以能以九千大胜莽尔古泰四万八旗骑兵,就是重甲夷丁突骑在首轮冲锋当中顶住了对手,让八旗军很诧异。这些明军当中的蒙古骑兵往北最远打到外蒙古,往南打到越南,往西南平息四川广西各种土司大规模叛乱,往东则跟随李如松进入抗日援朝,往西北在甘肃河套宁夏备战。



80后的历史爱好者


历史上,虽然明朝推翻了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但他们特别热衷于招收蒙古人加入自己的军队。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对蒙古人采取了人尽其用的政策,蒙古人的他特别看中的骑兵后备军。加入明军的蒙古人被称作“降夷”,是明朝骑兵的重要成分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不假,但并不是每一个蒙古人都可以享受高等人的待遇,蒙古汗国和元朝都规定蒙古士兵要自带干粮好装备远征,在蒙古大杀四方的背后,往往是要蒙古士兵买儿卖女凑够远征的花销。元朝皇帝只对权臣、贵族和大地主慷慨,普通蒙古人民的生活皇帝并不关心,因此大量的蒙古人在元朝灭亡时并没有和政权共存亡,他们争先恐后地加入的明军。

在明朝初年的战争中,经常有身着明军铠甲的蒙古骑兵在与同胞作战。明军京师的三大营中的三千营,就是由蒙古人组成的,并因为最早成员有3000人而得名。






风雨战士20


当时的蒙古人并不是所有的都是希望侵略中原,大多都是渴望向往安定和平的生活,与明朝汉人进行贸易,用马匹牛羊换取生活必须日用品,一些蒙古人在与明朝对战争中被俘后,明朝人花钱“聘请”他们训练马匹,组建骑兵,因为属于明朝花钱雇佣,所以他们也会愿意,比如明成祖朱棣当时在靖难之役时就借用了宁王朱权手下的“朵颜三卫”,就是明朝用蒙古人组建的骑兵。


霁why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各朝各代都会有这种现象。不要说是明朝有蒙古人效力,往前唐朝有鲜卑人为官,有安禄山这样的突厥人为节度使,往后说不还有很多汉人在清朝为官,清末还有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这样的晚清四杰。所以,不要对蒙古人在明军效力大惊小怪。

像这种蒙古人效力于明军的现象,从小的方面说,“良禽择木而栖”,为了活下去,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毕竟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特别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而言,在明军效力,不仅仅意味着能够活下去,更可以活的更好。读书人都有种说法,“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又有什么不可接受。而对于当时的明军而言,尽管明军推翻了元朝,但是也要看到,元朝的军事力量更多的是逃往草原,有生力量并未完全消灭,需要分化蒙古人的力量,明朝也需要树立典型,减轻蒙古人对明朝的敌视,也因此就会存在蒙古人在军中效力,更有很多的蒙古部族受到明朝的册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