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通讀江城武漢歷史


一分鐘通讀江城武漢歷史


武漢最早的傳說是關於大禹曾在此治水成功的故事,至今武漢漢陽江邊的禹功磯上建有禹王廟。在黃陂區發現的距今約3500年前的盤龍城遺址,是迄今中國極少數已發現並保存完整的商朝古城之一,被認為是“武漢城市之根”。

春秋戰國時代

武漢屬於楚國範疇,留下了一些遺蹟傳說。《列子·湯問》所記載的俞伯牙與鍾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就發生在這裡。武漢也因此被稱為“知音”故里。

一分鐘通讀江城武漢歷史


西 漢

武漢新洲地區文化昌盛,成為儒家重地之一。《論語》記載:“孔子周遊列國至楚國時,使‘子路問津’於長沮、桀溺”。

三 國

現代武漢的起源,是東漢末年江夏太守黃祖在今漢陽月湖附近所建的“卻月城”和東吳孫權於223年在今武昌蛇山所築的“夏口城”。孫權築夏口城時,在蛇山附近的城牆上修築了一座瞭望塔,這便是後來舉世聞名的黃鶴樓。

隋 唐

隋朝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武漢經濟文化逐步繁榮,成為文人墨客的匯聚之地。

宋 代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郡。南宋時期,武昌再次成為中國僅次於首都地區的第二大政治軍事據點,岳飛被朝廷封為“鄂王”駐防鄂州(今武昌)興師伐金,武漢也曾遍佈“嶽王廟”的遺蹟。南宋詩人陸游在經過武昌時,寫下“市邑雄富,列肆繁錯,城外南市亦數里,雖錢塘、建康不能過,隱然一大都會也”來描寫武昌的繁華。

元 代

元代的時候,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這是武漢第一次成為一級行政單位的治所,也是武漢正式成為中國中南地區政治、軍事、經濟中心的開始。

明 清

明太祖朱元璋的六子朱楨被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擴建,成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武昌繼續成為湖北乃至中部地區的政治中心。明代中後期,武漢的漢口崛起。

明末清前期,漢口與朱仙鎮、景德鎮、佛山鎮同稱天下“四大名鎮”,被世人稱為“楚中第一繁盛”,成為全中國水陸交通樞紐,享有“九省通衢”美譽,也因漢口扼長江、漢水兩大水道咽喉,成為天下商賈聚集之地,歷史上也被稱為三大茶市和天下四聚之一。

清代後期直至二十世紀初的武漢享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是中國第二大城市,也是中國經濟、金融、工業、交通、文化中心之一。

一分鐘通讀江城武漢歷史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圖為湖北軍政府成立。

中華民國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義於武昌爆發,革命成功後,起義軍宣佈脫離清朝,建立軍政府,成立中華民國,隨後中國各省響應,清朝被推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時代宣告結束。

隨著中國北伐戰爭的推進,1926年9月,北伐軍攻佔漢口。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1926年10月成立漢口市政府。1926年11月21日,國民政府遷都武漢,並決定將漢口、漢陽、武昌合併為一個城市,定名武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