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为何执意废后?父母之命、皇祖之选终究抵不过我愿意


朱瞻基为何执意废后?父母之命、皇祖之选终究抵不过我愿意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永乐九年(1411年)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成祖征讨。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年号宣德,成为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听从阁臣杨士奇、杨荣等建议,停止对交阯用兵,与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朱瞻基为何执意废后?父母之命、皇祖之选终究抵不过我愿意

明宣宗身为“仁宣之治”的重要完成者,无疑是颇有建树的“守成之君”,论治国、论用人、论军事、论经济都可圈可点,何以会干出反祖训、违伦理的废后之事呢?


朱瞻基为何执意废后?父母之命、皇祖之选终究抵不过我愿意

胡皇后与朱瞻基的宠妃孙氏,是同时被册封的,当时胡善祥为皇太孙妃,而孙氏为皇太孙嫔。朱瞻基与孙氏感情深厚,一直想娶她为正妃,可是朱棣以及朱瞻基生母张氏都不同意。


朱瞻基为何执意废后?父母之命、皇祖之选终究抵不过我愿意

朱瞻基与胡善祥没有感情,加上祖父强行插手婚事,这让朱瞻基起了叛逆心理,废掉胡皇后,就成为他发泄不满的一个点。

不过古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朱瞻基贵为皇孙,本就无权做主自己的婚事。就好比朱棣与徐皇后的婚事,就是由朱元璋定的,可二人仍然十分恩爱,徐皇后也成为贤后的典范。


朱瞻基为何执意废后?父母之命、皇祖之选终究抵不过我愿意

虽然依照明成祖旨意,宣宗的正妻为胡氏,可朱瞻基更喜欢贵妃孙氏,故胡氏一直被冷落。当胡氏婚后不久明白了所有的前因后果,自然成天抑郁寡欢,并因此久病难愈。


朱瞻基为何执意废后?父母之命、皇祖之选终究抵不过我愿意

宣宗1426年即位后,胡氏贞静端淑,又为成祖选定,虽身体病弱、未能生育,为宣宗不喜,仍册立胡氏为皇后;孙氏虽亦无子,因饶有美色,虽仅为贵妃,却得宣宗皇帝所宠爱。当年册立后妃,按祖宗制度,皇后册立之时有宝(即金玺)有册(即写有皇帝封赐命令的金册),贵妃则有册无宝,但宣宗特命制金宝赐予孙贵妃,贵妃有宝自孙氏始,可见宣宗对她的宠爱程度绝非一般。


朱瞻基为何执意废后?父母之命、皇祖之选终究抵不过我愿意

宣宗一直不喜欢胡皇后,早想更立孙贵妃为皇后,只是由于母亲皇太后反对,加上胡皇后贤明没有过错,找不到合适的借口,迟迟无法废后。

宣德二年(1427)十一月,孙贵妃生朱祁镇,使宣宗更立皇后的想法更加强烈。在朱祁镇出生不久,就有大臣上表请求立他为皇太子。胡皇后很贤惠通达,也主动表示早定国本。其实,立皇太子事关重大,焉能草率?按照明朝皇位传承的嫡长子继承制,皇后亲生的儿子才是最佳人选。因而,此时虽然胡皇后没有子嗣,但毕竟年轻,或许日后会有皇子。马上立朱祁镇为皇太子,明显有些操之过急。孙贵妃自然明白个中道理,只能假意推辞,说等皇后身体恢复后定会有儿子,自己的儿子不敢先于皇后之子成为太子,然而宣宗却不愿意再等。于次年二月,宣宗便册立朱祁镇为皇太子,当时他尚不满三个月,是明代册立太子时年龄最小的。


朱瞻基为何执意废后?父母之命、皇祖之选终究抵不过我愿意

宣宗之所以急于册立太子,是为更立皇后做准备。母以子贵,朱祁镇成为太子,他的生母孙贵妃自然地位水涨船高。即便如此,宣宗要更立皇后也颇费了一番周折。他先是召见了大臣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等人商议更立皇后之事,但诸位大臣们基本都认为胡皇后没有过错,不应废去。宣宗也没有办法。后来又多次宣召大臣商议,还是没有结果。


朱瞻基为何执意废后?父母之命、皇祖之选终究抵不过我愿意

见宣宗心意已决,即使是百般同情胡氏的杨士奇也知道,废后之事已无可挽回,列位大臣再坚持也枉然。当宣宗再一次单独向他询问废后事宜时,他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希望对“无过而废”的胡后,仍然能够在宫中享有不亚于从前的待遇。毕竟她与其它失宠妃嫔不同,皇帝和新皇后应该对她加以礼遇。二是建议宣宗好言开导胡皇后,让她自己上表请求辞去中宫,这样更合乎礼仪。这一办法果然高明,当即得到明宣宗首肯。果然,胡皇后知大势已去,便应允辞去中宫,只是张太后不同意。宣宗保证以后对两宫一视同仁,不分薄厚,最终张太后才勉强答应。宣德三年(1428 )三月,宣宗发布敕书,废胡皇后,立孙贵妃为皇后。


朱瞻基为何执意废后?父母之命、皇祖之选终究抵不过我愿意

胡皇后被废后,仿照宋仁宗废郭皇后为仙妃事例,号静慈仙师,退居长安宫。张太后十分同情胡氏无故被废,又欣赏她的贤惠,因此经常将她召到清宁宫中,和自己一同居住。有时内廷设宴,她命胡氏坐在孙皇后上座,孙皇后经常因此怏怏不乐。到正统七年(1442)十月,张太后病逝,胡氏非常悲伤,没过一年也去世了。

宣宗晚年也为此悔过,说是少年冲动(《明史 后妃列传一》“后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宣宗后亦悔。尝自解曰:“此朕少年事”)。

一场发生在明宣宗时期的废后事件,就这样惊心动魄而又无可奈何、充满悲剧色彩地开场和落幕了。公元1435年1月31日(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明宣宗朱瞻基意外死亡,终年38岁。至此,为期大概仅十一年的“仁宣之治”告一段落。综观明宣宗朱瞻基的一生,虽然有功有过,但总的来说功大于过,仍不失为一个“有道的守成之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