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理蝗灾?

第七位天使吹号


蝗灾发生,漫天飞舞,飘忽不定。很难治理。如果想治理蝗灾必须在蝗虫成虫长出翅膀之前治理,最好时期是卵的形态时候就遏制住,可以挖卵也可以采用杀虫剂,但是蝗虫卵很深,很难一次清除,可以在幼虫若虫期,采用夜间挖沟生火的方式诱杀蝗虫。一旦蝗虫成群集结,它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除了食量大,成群的蝗虫飞翔能力很强,治理起来就相当困难了。






乡村探秘


鸡🐔鸭都可以很厉害👍以前新疆2000时候就是浙江飞机✈️运送过去了三万鸭子🦆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鸭子成“抗蝗”英雄

救灾场面很有看头

我国蝗灾治理主要通过蝗灾发生区的生态环境改造,消除适宜蝗虫发生的环境;同时,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种群数量,并利用化学药剂及时防治高密度的蝗虫发生区。

生物防治法中,有一种是“招引粉红椋鸟法”。上世纪80年代,新疆用人工堆放石巢、修建砖混鸟巢的办法,招引粉红椋鸟迁徙至此。2019年4月新疆多地发生蝗虫灾害,数以万计的粉红椋鸟发动“空袭”。一只粉红椋鸟一天能捕食120至180只蝗虫。

除了粉红椋鸟,鸡鸭鹅鹰也能食蝗于成灾之初。2000年媒体报道,浙江当时有3万只鸭子乘飞机赶往新疆吃蝗虫。

据钱江晚报报道,2000年5月,新疆北部发生了特大蝗灾,除采取化学药物外,由一群群牧鸡、牧鸭组成的“生物部队”也在新疆的“灭蝗大战”中大显身手。

当时,经省农科院的牵线搭桥,长兴县林城镇天平村养鸭大户杨大元所养的3万只“鸭兵”作为灭蝗“战士”分批登上飞机,空运至新疆灾区。

有浙江鸭参与的十万“鸭子大军”在新疆草原投入战斗后,效果明显。到当年8月底,新疆至少有100万亩优质草原上地毯般覆盖的蝗虫被鸭子彻底歼灭。鸭子成了新疆“抗蝗救灾”的英雄。 值得一提的是,据当地牧民们介绍,鸭子吃蝗虫的场面是很有看头的。草场上,鸭掌踏过之处,蝗虫纷纷跳起来,鸭子用它弹簧般灵活的脖颈在空中啄食,犹如武林高手用筷子夹苍蝇般弹无虚发。

“鸭子每天进食两次,早上四五点钟,天刚露明,鸭子们就自己出去吃蝗虫,几个的小时就到附近的小河沟里喝水、休息,下午7点多鸭子再次出动,直到晚上9点太阳落山时才回来。一只鸭子一口气能吃100多只蝗虫。第一次养鸭的牧民马永刚对鸭子的守纪律性深感惊奇,他说“鸭子太自觉了,我几乎不用费心,它们出去、回来全是分成几个纵队,每个队中鸭子一只跟着一只,真像训练有素的军人




90后宝妈雪婷


蝗灾 旱灾 水灾并称为人类三大自然灾害。

蝗虫真的是一个神奇的生物,虽然源起于东非,但是传播的速度极其快,不到几天的时间就越过了阿拉伯半岛进入印度并且逼近中国。

蝗虫究竟有多可怕?

此次蝗虫的规模达世界之最,规模有4000亿只,全球才51亿的人口,这个数目要比人类厉害,请注意这还只是东非跑过来的虫子,全世界加起来就不止了。

你要问我这4000亿只蝗虫是怎么算出来的?人们用飞行器来去观测,蝗虫形成了一个长约60公里 宽40公里的蝗虫群,覆盖面积高达2000平方公里,如果每公里可以容纳1.5亿只蝗虫的话,那么这个蝗虫群可达4000亿只。

蝗虫刚刚出生的时候是独居 温和 对环境危害不大的生物。一旦聚集起来成群的蝗虫就会由绿色变成黄色,性格也会发生变化,变得十分暴躁 富有攻击性,甚至开始积聚飞行威胁环境。

蝗虫的厉害之处就在于:飞行速度快,繁殖能力强,食量惊人。

蝗虫飞行的高度可达2000米的高空,可以轻而易举地越过普通的山地和高原,就连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原都有他的身影,比如我国著名的西藏蝗虫。

蝗虫的飞行速度还特别快,每天可以飞行200公里,也就是从一个市区到另外一个市区可以用一天的行程。蝗虫飞的那么快,还和风向有关,而且蝗虫比较喜欢群居,一个沙漠蝗群每平方公里就容纳1.5亿只,如果风速够快,这些蝗虫也就能够飞到100到200多公里也不奇怪。

蝗虫的繁殖能力强,生命周期达到了3到6个月的时间,不少的蝗虫甚至在迁徙的时候就生下了两代人。蝗虫在繁殖的时候就把卵种在土壤里面,土壤的安全性比较高,可以有效避开天敌。一支成年的蝗虫可以3个月可以产下80到120只卵,真正成功的也许就十几个,但是繁殖的能力依旧惊人。如果地面足够松软的话,蝗虫可以在每平方米的土中产卵4000到5000个,每个卵块有50到80个卵粒。

根据数据显示,东非沙漠里面还有不少的蝗虫卵,如果这些蝗虫卵能够顺利孵化的话,蝗虫的数量可能达到200万亿只,200万亿只?这也太可怕了吧。

蝗虫的食量还特别惊人,除了稻谷之外,蝗虫几乎是不挑食的,一只普通的蝗虫可以吃掉比自己大的经济作物。平均一只蝗虫的体重是2克,4000亿就是80万吨,平均一天可以吃掉2700人的口粮,这食量可不可怕?

根据历史记载,1958年的索马里,有4亿只蝗虫肆虐索马里。这些蝗虫一天就能够吃掉8万吨的口粮,这相当于40万人一年的口粮,可见蝗虫有多么能吃?

这次蝗虫大规模的出现还是得益于气候的剧烈变化,首先一场大雨导致沙漠的植被大批量生长,土壤下的蝗虫卵得到了水分可以有效地孵化。

东非草原是撒哈拉沙漠和苏非高原的交汇处,这里非常干旱容易产生蝗虫。而气候的干旱又是来自于全球变暖,蝗虫出现之后还大肆啃掉了不少非洲的植被,植被丧失会导致蝗虫的天敌消失。天敌消失还离不开人类的随意捕杀,在草原上百灵鸟是蝗虫的天敌,人类大规模的捕杀百灵鸟,使得蝗虫在草原上的数量急剧增加。

1875年,美国西部掀起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蝗虫灾害,大概有1万亿左右的蝗虫席卷美国西部,覆盖面积几乎达到了整个加利福尼亚州,这次蝗灾还被纳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

中国历史上也有不少的蝗灾,比如秦汉时期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是1.6年,明清时期是2.8年,就连建国初期也出现了严重的蝗灾。

中国人治理蝗灾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门。

第一招就是天敌法,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用人工堆成的巢穴去吸引粉红惊鸟,让粉红惊鸟去捕食蝗虫,平均一只鸟可以有效捕食120到180只蝗虫。

第二招就是喷洒农药。

1951年,为了治理蝗虫,朱德元帅批准了人民空军进行喷洒农药的命令。当时治理蝗虫的口号变成了“:依靠群众,勤俭治蝗,改治并举,根治蝗虫。”截止1966年,全国不少的蝗区变成了“鱼米之乡”。

不过喷洒农药是有副作用的,这种农药被称之为机磷农药,喷洒农药的同时也顺带将蝗虫的天敌一起杀死,破坏了陆地上的生物链。而且蝗虫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特别耐药。随着用药量的不算增加,蝗虫体内的抗体一次比一次强,残存在蝗虫尸体内的毒药还有可能污染环境。

第三招就是吃蝗虫。个人觉得这个招数比较难,中国人什么都敢吃?什么虫子也包括在内,中国不少的地方就有吃蝗虫的习惯。

中国人吃蝗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大人物吃蝗虫的是唐玄宗。唐朝中年,蝗虫在中原大地上“飞舞”,造成老百姓的庄稼颗粒无收。唐玄宗是一位爱民如子的皇帝,他见到自己的子民被蝗虫肆虐,十分心痛。在视察前线的时候,唐玄宗抓起了一只蝗虫并说道“:你吃百姓的食物,就好像吃我的心肝脾肺肾。”唐玄宗立马把蝗虫放在嘴里给吃掉了,不少老百姓纷纷仿效唐玄宗,吃蝗虫就是从那个时候·流行开来的。

蝗虫的营养还是比较高的,肉质也非常鲜美,被人誉为“飞虾”,从营养学的角度,蝗虫体内也是有非常高的蛋白质,连中医也承认蝗虫有较高的要用价值,还有人在户外人工饲养蝗虫。

蝗虫的繁殖能力是非常强大的,根据新闻报道现如今蝗虫的数量是在3600亿只左右,6月份的话就增加到500倍,全球的人口只有51亿,一人一天吃一只的话也要2400天才能够吃完,何况是所有人都有吃蝗虫的习惯。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在蝗虫大面积交配的季节,用诱杀雄性来去绝种,这种方法用在很多动物的身上也许比较耐用,用在蝗虫的身上就大打折扣了。科学研究发现,一些蝗虫的身上有单个雌性繁殖的现象,也就是说雌性不去交配的时候,也能够繁殖后代。






欧好先生


治理蝗灾方法 :

第一: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主要方法可以归结为三种:

1、减少蝗虫的食物来源。

2、减少蝗虫的生存地。

3、减少蝗虫的产卵地。

第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三种:

(1)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控制蝗虫;(2)采用生物农药防治蝗虫;

(3)牧鸡和牧鸭防治蝗虫。

  






三峡表哥


我很荣幸可以回答“如何治理蝗灾”这个问题。蝗灾的发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也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部分是人为因素。如果我们的土地都是山清水秀的,没有那么多裸露的土地,也就没有了蝗虫的生存空间了。

要治理蝗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农业防治:我们可以减少蝗虫的食物源,很多蝗虫都吃玉米、小麦、谷子等农作物,而蝗虫却不吃大豆、苜蓿、果树等,因此我们可以在蝗灾的多发地多种一些蝗虫不吃的农作物,从而防治蝗灾的发生。

2.我们可以利用蝗虫的天敌来消灭蝗虫。蝗虫的天敌有许多,包括青蛙、蜥蜴、鸟类它们大多以蝗虫为食,自然界中鸟类吃蝗虫是最为普遍的,在中国古代就有鸟吃蝗虫的记载,比如唐代就有千万白鸟取食蝗虫,一晚上就将蝗虫吃尽,庄稼免受其害的记载。我国吃蝗虫的鸟有海鸥、灰鹊、喜鹊、椋鸟等18种鸟类。这些蝗虫的天敌可以消灭很大一部分的蝗虫,因些保护这些小动物和鸟类,对控制蝗虫也有重要的作用。

3.农药防治,目前用于防治蝗虫的生物农药有蝗虫微孢子虫和绿僵菌。蝗虫吃了有微孢子虫的食物,就会行动迟缓、不能飞行、产卵下降甚至死亡,这种病还有传染作用,而且会长时间流传于蝗虫之间,从根本上扼杀了蝗虫的数量,减少我们的损失。

我相信随着祖国的不断强大,祖国的农业和科技的发展,我们一定可以战胜蝗灾。






农人小涛子


1、环境保护

蝗灾的发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因素。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如果一个地方山清水秀,没有裸露的土地,蝗虫就无法繁衍。

现在有些地方的生态意识不强,有的单纯认为治理污染才是保护环境,而对于改善蝗虫适生区的植被、土壤和小气候等工作,由于短期内看不到效益,并不重视。

2、药剂防治

建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如5%锐劲特悬浮剂,每亩用20—3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施。

也可以在蝗蝻(蝗虫若虫)出土10日内,用敌百虫粉撒于小竹、杂草上,或用敌敌畏烟剂熏杀。施药后还要加强监测,在一周内迅速检查防治效果,对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时补施药一次。

还可使用诱杀法:将稻草切成四五寸长,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湿性敌百虫0.05-0.l公斤配制的药液中,浸没8小时,于晴天早晨分散堆放于蝗虫多处。

目前,最有效的灭杀蝗虫办法是用飞机喷洒农药,该法杀虫率高、灭杀范围广,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应一时之需,不能保证长治久安。

3、天敌防治

从长远看,要有效防治蝗灾,必须着眼于生态建设,要实行植物保护、生物保护、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四结合。特别是要确保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好蝗虫的天敌。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8种蝗虫的天敌,包括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对控制蝗虫的数量具有重要作用。



影视艺术库


第一、农业防治:农业防治主要方法可以归结为三种:

1、减少蝗虫的食物源。很多种蝗虫都吃玉米、小麦、高粱、水稻、谷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树等。因此在蝗虫发生地尽量多种植大豆、苜蓿、果树和其它林木,则可以防治蝗虫;

2、减少蝗虫的生存地。有些蝗虫发生地地势较低,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地块改造成池塘,养鱼、养虾,这样可以使蝗虫的生存地大大减少,也会较好地防治蝗虫;

3、减少蝗虫的产卵地。有些种类的蝗虫,如东亚飞蝗,它喜欢在干燥裸露的地块产卵,我们要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增加植物的数量,使植物覆盖度达到70%以上,这样的地块就不适于蝗虫产卵了,也就可以减轻蝗虫的危害。

第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三种:(1)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控制蝗虫;(2)采用生物农药防治蝗虫;(3)牧鸡和牧鸭防治蝗虫。

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 蝗虫的天敌很多,包括青蛙、蜥蜴、鸟、真菌、病毒、线虫、捕食性的甲虫、寄生性的蜂类、寄生蝇类等。很多种青蛙或蛤蟆都可以吃蝗虫,如泽蛙、金线蛙、林蛙、黑斑蛙还有黑眶蛤蟆、中华大蛤蟆等;黑斑蛙每天可以捕食蝗蝻135只以上。泽蛙每天可以捕食122多头蝗蝻。蛤蟆每天可以捕食167头蝗蝻。在自然界鸟吃虫是普遍的常识。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鸟吃蝗虫记载,如在唐代就记载有数千万白鸟取食蝗虫,一晚上就将蝗虫吃尽,庄稼免于受害。我国记载吃蝗虫的鸟有18种,包括海鸥、伯劳、灰喜鹊、喜鹊、草鹭、椋鸟等。我曾经在天津大港水库东亚飞蝗发生基地,观察到有大批海鸥飞到发生程度高的地块捕食蝗虫的情形。蚂蚁、步甲、芫青、雏蜂虻、食虫虻等都是蝗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在蝗虫的发生地可以常见到它们捕食蝗虫的情况。而蝗虫的寄生蜂等又是蝗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

在自然界中他们可以消灭很大一部分蝗虫,一般可以有效的控制蝗灾的爆发,除非由于某些原因,蝗虫的天敌没有能力控制下蝗虫则大爆发。因此保护和利用好当地的蝗虫天敌,对于控制蝗虫有重要作用。

种植可以招引天敌的植物,如中华雏蜂虻和芫青的幼虫捕食蝗虫的卵,成虫取食花蜜或花,因此可以在蝗虫发生地种植开花植物,为天敌成虫提供补充食物,提高天敌的数量,控制蝗虫;

第三、农药防治:目前用于防治蝗虫的生物农药有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和印楝素。蝗虫微孢子虫是蝗虫专性的、只有单个细胞的原生动物。

蝗虫取食了有微孢子虫的食物后,就可以引起蝗虫得微孢


阿眯散人


一。东方飞蝗。重点控制区为环渤海湾蝗灾区、黄河中下游部分滩涂区、华北和黄淮水库区、华南和海南部分蝗灾区。

2。亚洲飞蝗。重点防治区为新疆阿勒泰、塔城、伊犁、阿克苏地区,黑龙江、吉林威塘湿地,中哈边境地区。

三。藏槐。重点防治区域包括金沙江、雅砻江、雅鲁藏布江等川藏青河谷。

四。蚱蜢。重点防控区有内蒙古、新疆南部和西部天山、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吉林东部和辽宁、黑龙江西部、湖南和广东南部。

(2) 防治指数和适宜期为0.5头m2,土壤防治指数为5头m2,适宜期为3-4龄高峰期。

(3) 主要技术措施

1。生态防治技术:沿海蝗区采用蓄水、竹子栽培,种植苜蓿、刺槐、刺槐、棉花、冬枣等蝗虫非饲用植物,改造蝗虫孳生地,压缩发生面积;湖滨、涝蝗区,结合水采取分级整治、建塘养鱼、果蔬养鱼等措施,改造生态环境,抑制蝗虫的发生;在江河蝗灾区,要实施沟、路、林网络,改善滩区生产条件,搞好开垦集约化种植,利用滩涂草地资源,发展牧草种植和畜牧业,减少蝗虫孳生环境,减少蝗虫暴发频率;在川藏蝗灾发生区,可以种植沙棘用以改善蝗虫的繁殖环境。在蝗虫常年重复发生的地区,采取开垦种植、减少荒地面积、春秋深耕细耙等措施,可以破坏蝗虫产卵的适宜环境,减少虫源基数,降低发生程度。

2。生物防治技术:以之中、高密度区(蝗虫密度5m2下列,蝗虫密度20m2下列)和生态敏感区(包括湖泊、水库、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禁止、限制使用化学农药的区域)为重点利用蝗虫微孢子虫、蓝僵菌等微生物农药,恰当使用煎熬参碱和印楝素等植物农药,可用于新疆等地区的病害防治。生态敏感区可在3龄后降低防治指标,采取生物防治措施。适当时,应在四周设置隔离带进行化学封锁。

三。化学防治技术:化学应急防治主要用于低密度地区(蝗虫密度大于5m2,蝗虫密度大于20m2)。可选用马拉硫磷、高氯马、三唑磷、吡虫啉等农药。在500公顷超过的集中区域,建议开展飞机防控,推广GPS飞机导航准确应用技术和航空喷涂作业监控测量系统,监控作业质量,确保防控效果。在分散面积缺乏500公顷的地区,可以组织植保专业防治机构,利用大型喷药机进行防治。重点推广超低流量喷雾技术。在芦苇、甘蔗、玉米等高秆作物和环境简单地区推广烟雾防治机。我们应该选择早晨还是晚上。在化学防治之中,应考虑条带栋隔施用,并预留恰当的生物天敌避难区。

04

安全性措施

(一)防止农药中毒。灭蝗前夕正值寒冷季节,应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性防护,防止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

(2) 规范用药。标准化工应用机械的操作,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严苛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航空器航行标准,禁止强行操作。

(3) 立即警告。对飞机灭蝗作业提前进行作业区调查,清楚飞行障碍物和地面避让地点;飞行作业后10日发布飞行控制作业通知,说明作业期、作业区域和农药品种使用情况,提醒和指导放蜂、放牧等复杂行业的安全性转移。





沪联永相伴


成虫是主要危害对象,主要危害叶片花蕾,啃食后会出现残缺、空洞现象,严重时会啃食完叶片,花蕾,只剩光杆。而东亚飞蝗只吃禾本科的植物,会造成这类作物被吃光,危害严重。还有一些只为摄取水分的贪食类,就会吃下更多植株,然后排泄污染。危害最严重成虫是主要危害对象,主要危害叶片花蕾,啃食后会出现残缺、空洞现象,严重时会啃食完叶片,花蕾,只剩光杆。而东亚飞蝗只吃禾本科的植物,会造成这类作物被吃光,危害严重。还有一些只为摄取水分的贪食类,就会吃下更多植株,然后排泄污染。危害最严重。先是控制虫子数量,防治大面积发生,如果没控制住就要赶紧用药剂毒杀,消灭成虫。可以冬季灌深水保持一个冬天,然后就可以在消灭越冬虫卵,减少危害虫源。找到蝗虫的天敌,然后保护天敌,可以消灭大量虫子。可以选择荒地开垦种植,这样创造不适合蝗虫生活的环境就可以趋避蝗虫危害。也可以在种植粮食地周围种上蝗虫不食用的大豆、水果之类的来隔绝蝗虫危害。在蝗虫孵化出土前就要用马拉硫磷原油拌细土撒施,毒杀刚和孵化出土的幼虫,容易杀死。或是用马拉硫磷添加锐劲特喷雾灭杀。也可以在傍晚使用毒饵诱杀,诱杀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控制成虫数量。用药也要注意保护青蛙、一些扑食性甲虫天敌,还可以使用绿僵菌消灭成虫蝗虫危害由来已久,多年来人们也总结了许多的预防防治经验,所以,发现蝗虫危害不要慌张,先要控制发生数量吗,只要不大面积发生,那么危害性不那么强,只需要做好防治用药及后期灭杀用药就可以解决蝗虫危害。





沉默的yiran天使


我觉得这里蝗灾做到以下几点基本上能控:

1、环境保护

蝗灾的发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因素。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如果一个地方山清水秀,没有裸露的土地,蝗虫就无法繁衍。

现在有些地方的生态意识不强,有的单纯认为治理污染才是保护环境,而对于改善蝗虫适生区的植被、土壤和小气候等工作,由于短期内看不到效益,并不重视。

2、药剂防治

建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如5%锐劲特悬浮剂,每亩用20—3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施。

也可以在蝗蝻(蝗虫若虫)出土10日内,用敌百虫粉撒于小竹、杂草上,或用敌敌畏烟剂熏杀。施药后还要加强监测,在一周内迅速检查防治效果,对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时补施药一次。

还可使用诱杀法:将稻草切成四五寸长,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湿性敌百虫0.05-0.l公斤配制的药液中,浸没8小时,于晴天早晨分散堆放于蝗虫多处。

目前,最有效的灭杀蝗虫办法是用飞机喷洒农药,该法杀虫率高、灭杀范围广,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应一时之需,不能保证长治久安。

3、天敌防治

从长远看,要有效防治蝗灾,必须着眼于生态建设,要实行植物保护、生物保护、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四结合。特别是要确保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好蝗虫的天敌。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8种蝗虫的天敌,包括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对控制蝗虫的数量具有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