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旺:穷年穷开心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忙走过了半个世纪,转眼到了知天命的年龄。经历的事情繁杂纷扰,很多过眼即逝,脑子里未留下多少痕迹。但唯有儿时村里过年的情景,深刻于脑海中,印象清晰,挥之不去。

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快,一年又一年。年却越过越简单无味了。人们对年的意识逐渐淡薄,生活条件虽好了,可让人越来越感觉不到年的味道了。

朔州文化圈 | 周旺:穷年穷开心

从我记事起,那时人们都很穷,物质匮乏。对大人们来说,过年成了一道难关。可对于每天扳着手指数着离过年还有几天,充满童真的孩子们来说,和大人们的心事正好相反。盼着算着,巴不得年早点到来。过年就是他(她)们最开心的时刻,能吃点好的,打打牙祭。穿点好的,换换行头。能买上一板一百响的浏阳鞭炮(大炮是不敢奢望的,因为那是大人们的专属)早早地压在铺着竹席的炕头上,以免发潮。每天时不时地撩起竹席看看,深怕让人抢去。条件稍好的家庭会给孩子们买上一副”梁山”牌扑克牌,那可牛了,就算平时没人缘的孩子,焉然一下变成孩子王了,后边总跟着一群用嘴时不时呵着冻的发红的小手,用袖口随时擦着鼻泣的孩子们。毕恭毕敬地讨好着,生怕人家一不高兴,让你永远见不上那印着宋江、卢俊义的大二王,玩不上”拉毛驴”、”争上油”、”推火车”…

一到农历腊月二十三,是送灶王爷上天”述职”的日子,名曰”送神,(这天大人们会提前叮嘱孩子们,好话多讲,赖话少说。只为灶王爷上天能在上苍面前多多美言)天还不亮,大人们就起来开始响大炮。下午,大人们抬出闲置一年的锣鼓大镲,马锣一敲,大人和孩子们像吃了兴奋剂一样,全都跑到年年固定的地方,聚集在一起,敲着锣,打着鼓,拍着镲,点燃炮竹,忘掉一年的不顺,扔掉一年的烦恼,在这隆隆锣鼓声中共同祈愿来年诸事顺利,家睦人兴。

朔州文化圈 | 周旺:穷年穷开心

一过二十三,各家开始为过年忙开了。首先是买红纸写对联。那时村里读书人少,大都不识字(提个笑话,有人竟把写着”六畜兴旺“的横批贴在自家住的门楣上)也不像现在卖对联的遍地是。人们只能买几张红纸,请村里唯一一个会写毛笔字的教书先生来写,可把那位先生忙的不亦乐乎,东家写完西家写,直到给全村所有住户写完为止。可他没一句怨言,乐此不疲,乐在其中。对联的内容如出一撤。”对面青山照,门前福水流”几乎是村里所有人大门上贴的对联。就连不识字的孩子们也能闭眼朗朗上口。

二十四五,家里的女人们开始做过年的美食了。蒸糜窝窝,起窝窝(那时村里一般人根本没有白面,只有有工作的细粮户才有几斤可以蒸白面馍)偶尔有家炸年糕或麻叶麻花的,那油香味一下就飘满整个山村,孩子们使尽吸着鼻子,就算把鼻梁吸塌,也会义无反顾,因为一年只有这几天的味觉享受。窝窝用糜子面或谷子面做成,里面包上扁豆曲的馅,冻了以后,吃到嘴里甜甜的,沙沙的,凉凉的。那种滋味至今让我无法忘怀(尤其是过年那天吃上,可以让你百病不侵)。

二十六,剃急溜(机灵)家里的男丁们都要理发剃头,男人们要剃掉一年的晦气,寓意一切好事都会全新的从头开始。孩子们会越来越机灵。女人们则忙着收拾家,用白泥刷墙,红泥抹炕,换窗纸,贴窗花,贴年画,让家里焕然一新,迎接年的到来……

朔州文化圈 | 周旺:穷年穷开心

孩子们的手指终于数完了,年也到了,大人们忙着打酱糊,贴对联。高兴的一夜未睡的孩子们早早也起来了,换上母亲早已给准备好的新衣服(其实就是扯上几尺花格布,做一件花棉袄花棉裤,根本没有外套,那也是父母省吃俭用,靠卖几个兔子,几颗鸡蛋换来的)拆上几个鞭炮,分上几个水果糖(水果糖一直舍不得吃,藏在兜里,直到包糖的纸扒不下来,最后才放在嘴里慢慢地享受这人间美味了)屁颠屁颠地飞跑着找小伙伴炫耀去了。

熬年夜算是过年最重耍的时刻了。天一黑,家家户户在院里都挂上马灯,家里有条件的人家,买几支红焟烛,每个屋都点上(当时没有电)孩子们则用墨水瓶做成煤油灯,用罐头瓶自制一个灯罩,个个手里提着开始跑大年,三五成群的孩子们你家出,我家进,每家每户跑个遍。东家玩会扑克,西家放几个鞭炮,恶作剧的男孩子点上一支八分钱一盒的”野牛”牌或”三环”牌的香烟(那几天是大人允许响炮用的)点燃一个小鞭炮,神不知鬼不觉地放在女孩子的后面,”啪”的一声响,吓的女孩子们尖叫着,拼命地往前跑。而男孩们则焉然”胜利者”的一阵哄笑……

朔州文化圈 | 周旺:穷年穷开心

一过十二点,人们开始陆续接神了,这也是最庄严的时刻,大人和孩子们都要回到自己家里,男人们换上新衣服开始点旺火,等旺火烧的旺时,洗了手虔诚地拿几枝草香点上插在装满五谷的香升中(一般没有香炉)烧几张黄裱纸,一家人对着香升鞠上几躬,心中默念着,祷告着,希望来年接尊好神,保佑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无事,添财纳福。仪式结束后,家家开始放炮竹,这时是孩子们最活跃的时候,还没等鞭炮响完,孩子们便一哄而上,抢着没响的哑炮,谁胆大谁手快谁抢的多,这时大人们则会在旁呵斥,深怕没响的鞭炮炸伤孩子们的手。等炮竹声渐渐结束后,母亲会煮几个攒了好长时间的鸡蛋,名曰”捞元宝”让全家人吃,寓意一年比一年日子过的好……第二天也就是除夕,全村男女老少赶上羊,牵上骡,组织上秧歌队敲锣打鼓地到方位是”喜神”的地方,由村里的长者跪拜祭祀天地,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村人健康平安……到这时,过年的序幕基本结束。

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过年时各种年货应有尽有,可在我心里,永远留恋着那儿时的穷年穷开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