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状病毒的源头到底在哪里?

422030539坚持到底


我认为新冠状肺炎病毒来自于大自然,经过多年与病毒打交道,病毒是由流感病毒经年前那些雷引起的,因为雷电具有很强大的电压,所以发出的射线如同宇宙中的太阳射线,足于破坏和穿透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而破坏它们基因链,致使流感病毒发生新的变异,而成为今天的新冠状病毒的,而且,它只发生在武汉,而且可发生于世界各地,这种病毒为了生存,所以就先选择了人类,因为人类在全球的脊椎类动物中是抗病毒最差的。所以,最先侵入人类。敬请更专业人事指正。


止脱生发395


野生动武身上携带病菌,可能以前不传染,后来病毒升级了变异而传染了人类。我记得小时候家里养的鸡得病了,现在叫鸡瘟,每年农村亲戚家都给我们家几只母鸡养着,就是为了吃鸡蛋养着,但是如果鸡得了病几只鸡都得死,那时候鸡瘟不传人。现在鸡得病了就传人了。禽流感。是不是这个道理?


小小百姓就是我


战斗还在进行,新冠病毒的来源至今还没有完全得到确认。

自然界中,最有可能携带大量冠状病毒的野生动物就是蝙蝠,根据武汉病毒所石正丽团队,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结果,新冠病毒的序列与某些蝙蝠所携病毒序列有着高达96%的一致性,这表明蝙蝠可能是携带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

当年的SARS爆发,病毒宿主也正是蝙蝠,蝙蝠身上的病毒转移到中间宿主果子狸身上,从而感染到人类。目前是冬季,蝙蝠正在冬眠,病毒很可能是从中间宿主传播到人类身上的,那么本次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是什么呢?

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显示,也许存在多个中间宿主,最近北大等研究单位的论文显示,蛇,水貂都有可能。最令人关注的是华南农大的结果,他们从穿山甲上分离到病毒毒株,与新冠病毒序列相似度高达99%,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冠状病毒颗粒结构。这样看来,多个中间宿主中,目前穿山甲的可能性较大。

按照目前武汉病毒所石正丽等人的研究结果,是从蝙蝠到中间宿主再到人群。但病毒的感染过程,至今还是迷一样,中间发生了什么,我们都在等待最终的结果和真相。


量子实验室



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是野生动物。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表面上只卖海产品。其实暗中收购、销售野生动物。


新型冠状病毒最先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爆发。最早感染的,也是海鲜店(实为野生动物店)老板。

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有人谣言,称此次疫情的死因是病毒武器泄露。这些人是电影看多了。想象力太丰富了。

我们洛阳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是洛宁县的一位30多岁男性。他曾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做搬运工。

目前,这名患者已经治愈出院。

通过这次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时:人类要自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招惹蝙蝠、穿山甲等野生动物。

原来的很多野生动物,如娃娃鱼、鳄鱼,都已经实现养殖了。这还满足不了我们的口腹之欲吗?

此次疫情之后,我们应引以为戒。不再捕食野生动物了。


杨朱学派


央视新闻网2月15日消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检测了585份华南海鲜市场及武汉多家生鲜市场环境标本及动物标本。



其中33份新冠病毒阳性,其中31份来自经营野生动物的西区,通过这样集中的数据提示此次疫情可能与野生动物交易有关。

重点是可能。当前的研究没有确切地说明是跟哪一种野生动物有关。

之前武汉病毒所通过对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的比对,显示出蝙蝠最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



根据华南农业大学公布的研究结果,穿山甲身上携带的一种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高度相似,其序列一致性高达99%。也有人说,穿山甲可能是中间宿主。

但不管怎么说,食物链一直存在,环境在变化,遗传变异的过程中,病毒也在不断升级,感染能力也在增强。

都说病从口入,是有道理的。

今后一定要遏制住,拒绝买卖,拒绝杀害。

少接触,自然少些风险。同时,也要警钟长鸣,不忘记教训,生命安全第一。


王千夜


源头目前还没有确定,现在大家的精力还是主要放在治疗上,根据新闻的报道,可以只能初步认定病毒应该是来自野生动物,具体是哪种动物,还是不能确定。之前怀疑是蝙蝠和穿山甲,但是最终也没有确认。

根据现有报道的新闻能确定的是此次病毒一定是由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传出,等疫情控制后,主要应该还是会从这个地方开始查起。那些暗中进行的野生动物交易一定会被披露出来。

个人感觉之后要确定具体的源头应该难度很大,因为之前的非典病毒,最初也是认为是由野生动物果子狸传染给的人类,后来调查发现,果子狸只是中间宿主,源头是某山洞中的菊头蝠。

不管病毒的源头到底是什么,那一定是野生动物无疑了。这次病毒过后,管住自己的嘴,一定是没错的。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老话,一定没错。


佚名vs惊人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最初的源头肯定是蝙蝠病毒,但从蝙蝠病毒变成人类病毒的中间环节目前还不清楚,这一点是很关键的。

SARS也是同样的问题,找到了原始宿主,但中间宿主始终没有确认,果子狸很可疑,但目前无法确定是果子狸传给人,还是人传给果子狸。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可以有蛇、也可能是其他动物,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从蝙蝠病毒直接到人类病毒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很低。

这是从病毒本身而言。

从流行病学上谈,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最初的出现地目前也不清楚,华南海鲜市场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这种病毒最早出现在武汉的可能性最大,也不排除出现在其他地区的可能性,进入武汉成了气候。

从时间上,2019年12月1日不是始点,应该更早,甚至在武汉低水平流行了一段时间,由于某种原因而再次变异或者毒性增强而成了气候。一种可能是人身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了华南海鲜市场的野生动物,病毒在动物体内变异,再传回人,就变得感染性很强。

是否实验室泄漏,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也不能排除,特别是实验室的蝙蝠病毒借助华南市场的野生动物,再传给人的可能性。

生物武器之说是最无可能的一种猜测


京虎子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中外专家都在努力寻找新型冠状病毒的动物源头。识别动物源头可以帮助今后避免类似的疫情暴发,并解释“2019冠状病毒”最初在武汉地区的扩散。“由于武汉冠状病毒的进化邻居和外类群都在各类蝙蝠中有发现,推测武汉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如同导致2002年‘非典’的SARS冠状病毒一样,武汉冠状病毒在从蝙蝠到人的传染过程中很可能存在未知的中间宿主媒介。”而今日发布会则对野生动物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予以确认。。




啊威的vlog


这个问题要分开来看,单纯病毒来说,已经在自然界存在了亿万年,它的宿主包括但不限于蝙蝠在内的脊椎动物,所以现在就各种来源蝙蝠,穿山甲,果子狸……都只是不能确定的。比如,说蝙蝠,中华菊头蝙蝠是在云南,云南为什么没首发?捕捉蝙蝠,运输蝙蝠,这一路为什么没有先感染相关人员?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无菌世界,各种细菌病毒与人类发展史共存了以百万年计。

病毒要跨物种传播,就得一个进化变异,而这个进化变异是需要刺激的,比如,一个细菌病毒,要有抗抗生素的特异性,那么就是由低微量到常规量慢慢的耐药提高,这也就是经常输液治感冒的人,为什么抗药性越来越高,用药越来越高级的原因。病毒跨物种传播一样,一个病毒从一种生物体转移到另一物种,两物种本身的免疫系统就存在重大差异,小量感染并不一定能跨种成功,跨种成功需要它变异适应新物种,再与新物种慢慢融合。

2003SARS至今也不能确定就是果子狸,果子狸只是宿主中的一种而已。毕竟无论SARS还是新冠病毒本身的体外存活能力并不高,至于其他的什么原因导致跨物种传播成功,并对人类产生了巨大威胁,请看我以前的帖子,谢谢大家,如果您觉得我说的有道理,欢迎关注我!


新星追梦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14日,宣布疫情仅25天时间,中国大陆确诊新冠肺炎56873例,死亡1523例。2002年12月至2003年8月8个月的非典(SARS)疫情这两个数字分别是5327例和349例。从传染规模看,新冠肺炎是非典的10.7倍;从致死人数看,新冠肺炎是非典的4.4倍。

这次疫情来势如此凶猛,颠覆了很多专家的判断。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后,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称,2019冠状病毒传染性没有SARS那么强,不会重复SARS疫情。1月28日,钟南山接受新华社专访时仍认为,疫情应该在1周或10天左右达到高峰,10天至14天的潜伏期就过去了,不会因春运全国性爆发。香港大学传染病实验室主任管轶的预测比较高普,他1月23日接受采访说:“保守估计,此次感染规模最终可能会是SARS的10倍起跳。”

连日来,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病毒,那么,病毒究竟是如何侵入人体细胞复制繁殖并让人发病的呢?

  关于2019年年底暴发的冠状病毒命名问题,笔者在2月6日发表的《病毒究竟是什么东西》一文认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叫法并不科学,因为人类在不断发现新的冠状病毒,这样,每发现一种冠状病毒就叫“新型冠状病毒”,将来就无法区别这些病毒了。

  实际上,河北省在2012年就发现了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事件,表现为严重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程度类似SARS。2012年9月28日,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防治所所长齐顺祥对媒体讲:“该病毒传播能力似乎非常有限。感染来源目前尚不明确,无证据表明该病为人畜共患病。新型冠状病毒尚无人传人证据,大家不要恐慌和害怕。”

  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最近暴发的冠状病毒正式命名为“Covid-19”,“co”是“corona”(王冠)的缩写,“vi”是“virus”(病毒)的缩写,“d”是“disease”(疾病)的缩写,“19”是“2019年”的缩写,翻译成汉语就是“2019年暴发的冠状病毒疾病”,简称“2019冠状病毒”。为此,本文提到这一病毒均依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命名用“2019冠状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2019冠状病毒全球研究论坛”2月11日在瑞士日内瓦开幕,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目前对2019冠状病毒的了解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既没有疫苗,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谭德塞警告说:“2019冠状病毒对全球构成严重威胁,其后果可能比任何恐怖主义行动更严重。如果全球不把这种病毒视为头号公敌,我们就不会从中吸取教训。”谭德塞敦促有关研究人员分享病毒样本,加速针对这种病毒的疫苗和药物研发。他提醒研究人员,当前发表期刊论文、申请专利或谋取利益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遏制疫情,挽救生命。

  美国微生物化学家温德尔·梅雷迪斯·斯坦利1935年分离出烟草花叶病毒至今,对病毒的研究仅有85年的历史,人类对病毒的认识远远滞后于对细菌的认识。这85年期间暴发了多次病毒传染疫情,有的是地区性的,有的是全球性的,但每次疫情都很难追踪病毒传染路径的源头。

  埃博拉病毒疫情1976年首次暴发于非洲埃博拉河流域,迄今暴发过多次,但一直没有追踪到这种病毒的源头,有人认为果蝠是埃博拉病毒传染的源头,但这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SARS病毒疫情,很多专家认为该病毒来自果子狸,这在当时已办成“铁案”。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历时15年,通过从全国28个省市采集的蝙蝠样本研究发现,云南一处山洞里的蝙蝠身上携带的一种病毒与非典病毒相似率达97%以上,认为SARS病毒源于蝙蝠,并于2017年发布了该研究成果,武汉病毒所“中国蝙蝠携带重要病毒研究”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9冠状病毒疫情暴发后,专家对该病毒源头也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来自竹鼠,有的认为来自獾,有的认为来自蛇,有的认为来自穿山甲,有的认为来自蝙蝠。

  对病毒疫情的源头大都是推测,并没有找到可靠的证据。人被一种新的病毒感染,就满世界找动物,因为植物病毒不会感染动物,只有动物间的病毒可以互相找宿主。专家们找到哪种动物携带这种病毒,就推测这种动物是该病毒疫情的源头。这种逻辑恰似找小偷,某人发现自己的手表丢了,就到处找戴同样手表的人,发现谁戴的手表和自己丢的手表的款式相同,就认为谁偷了自己的手表。

  截至2020年2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对2019冠状病毒传染给人的路径仍不清楚,目前只是猜测有某种中间宿主动物将病毒传染给人,“中间宿主动物”是哪种动物并未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