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一场关于自我的审判

卡夫卡是奥地利小说家,生前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说天才,但死后他的声名在世界各地激起一阵阵的“卡夫卡热”。也引来了世界各国评论家和作家的高度评价,美国诗人和剧作家W·H·奥登曾说:“就作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卡夫卡称写作为“祈祷”,他通过作品来理解生活、探索人生与揭露变形、异化的社会本质。他在作品中一再重复同一主题:“孤独的人在各种异己力量的控制下不断挣扎,试图去达到某种不甚清楚的目的,但结果却是自己进一步非人化,甚至分裂、变形、死亡。”

长篇小说《审判》是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主人公K无缘无故被捕了,可是K到底犯了什么罪?无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因为就连律师也说:“一个人的定罪,往往出乎意料地取决于随便哪个人偶尔讲过的一句话”,而为了澄清自己的罪行,K四处走访求助,但一年的奔波辩护并未为自己的案子带来任何的效果,最终K被带到郊外处死了。

从小说中我们看到了法的无处不在,也看到了法的矛盾:法总是挑选反抗性强的个体来体现自己,法怂恿罪行的存在,但最后又处罚罪行,甚至消灭这样的个体。

《审判》:一场关于自我的审判

法与罪的抗衡

法律为罪行所吸引,罪行滋养着法的存活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K无缘无故地被捕了。K到底犯了什么罪?小说中并未明确的说明,甚至是法都是以模棱两可的态度存在,但是通读小说后我们又看到了无处不在的法和K时刻都犯下的罪行。

尽管K一直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罪,更不愿意屈服于法,但是从被捕的那天开始,表面上他是在东奔西走走访求助为自己的清白申诉,也坚决地站在法的对立面反抗法,但实际上他时时刻刻都在犯罪,也一步步走进了法的圈套。

K最开始是对房东太太做了一番交代,但是我们从小说中得知,房东太太对他的被捕事件并不在意,重要的是K认为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但是为何他要在房东太太面前辩解呢?

事实是,K的这一动机显然透露出他内心默认了法的存在,甚至潜意识中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所以他才鬼使神差地趁晚上只有房东太太一人的时候主动找她讨论自己早上的遭遇,但是当交谈过程中房东太太大肆诽谤毕小姐时,K又装好人对房东太太大发脾气并把她关在了门外,毫无疑问,K的这一举动又再次证实了他的罪行,因为他本意是来忏悔的,但当他们谈论到毕斯特纳小姐时,他却惊慌失措,丧失了理智,可见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罪行并为此恐慌,同时他也再次被法牢牢困住。在这之后,K的罪行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愈发增多。

一、他在毕斯特纳小姐面前表演了一出拙劣的演出,以此来洗白自己的“冤屈”,但是适得其反,演出的效果不但糟糕还更加让自己心里没底,并且在毕小姐的诱惑下,K昏头昏脑地扑进她的怀里冒犯了她,这也就为自己的罪行提供了有力证据。

《审判》:一场关于自我的审判

二、在法庭上,K为自己的清白和执法人员的卑鄙与荒谬做了一番激烈的辩护,但事实上他的辩解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并且他的无知与蔑视已经严重触犯了法,再次犯下了不可挽救的罪行:“今天你放弃了一次审讯将对被捕者肯定会带来的全部好处”。

三、K在叔叔的助攻下找到了律师,睿智的霍尔德先生明白这场官司中的个中底细,他也乐意帮助K把这个案子长久地拖下去让他不受处罚地活着,但是执迷不悟沉迷于欲望的K却只忙着和律师的女看护鬼混,从而怠慢了能为自己案件起很大作用的法官和律师。众所周知,律师是法的代表,法离不开律师,在整个过程中,律师也不厌其烦地提醒、引导过K,也自愿地陪K一道默默等待,但无奈于K误解了律师的好意,还迁怒于律师,从而走上了单枪匹马的绝路。

四、小说中出现的女人都是懂法的,但这些女人也是引诱K犯罪的罪魁祸首,她们一方面暗示K她们可以帮助K得到法的宽恕,但另一方面却引诱K在欲望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而K对欲望的放纵也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加重自己的罪行。这些女人们在法的主宰下促使K意识到了法的同时又不自主的犯罪,致使K在法的陷阱中不断地沦陷。

法离不开罪,如同鱼离不开水。法并不阻止犯罪,甚至还怂恿犯罪。所以从法找上K的那个早晨开始,法就无处不在,并且还虚张声势,法看似面目冷酷、威严严厉,实则它一直在纵容K犯罪,并对K的取闹、谩骂袖手旁观,甚至还配合K的表演并鼓励他继续犯罪,但是当K的罪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法也就达成了诱敌深入的目的,也露出了自己的狰狞的面目,并派来了刽子手对K执行了死亡。

《审判》:一场关于自我的审判

理性与欲望的斗争

理性只是一时兴起,欲望却是生活的主宰

纵观整部小说,我们看到K除了银行里的工作,生活的主要部分就是与不同的女人的调情,此外,当他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想到去求得女人的帮助,但是每次美名其曰的帮助并未给他的案子带来任何的实效,相反他每次都在欲望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尽管K一直都不愿意承认自己被捕这件事的存在,他也试图将案子暂时忘却,但是经不住火急火燎的叔叔不断的提醒,K开始重视案子,并打起精神寻找办法来化解案子,从小说中我们得知在叔叔的建议下K开始谨慎地分析自己的案子,并耐心地将案子的前后经过叙述了一遍,且心甘情愿地跟随叔叔找到律师霍尔德先生,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K还是理性明智的,但是当K在律师家见到女仆后,所谓的理性瞬间瓦解:“K伸出两臂抱住她,把她搂到胸前,她默默地把头枕在他肩上。”

K是这个案子的当事人,但是当他尽力奔走的叔叔和小心翼翼的律师与法院书记官商量对策帮助他时,K却明目张胆地任由自己放纵欲望,全然不顾众人的看法,致使自己成为了一个失去理性,在法面前赤裸裸的发泄欲望的无耻之徒。

在K的眼里,女人就是尤物,都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他也乐于从她们身上获得帮助和安慰,所以当他遇见门房女人时,再次心安理得地接受了门房女人的诱惑:“那女人确实把他吸引住了,他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可以向这种诱惑屈服,没有什么站得住脚的理由不能这样做”。

《审判》:一场关于自我的审判

但是除了诱惑,门房女人还将法的肮脏的内情全展示给了他,然而K却对这些内幕和自己此行的目的置之不理,只是想着和这个女人鬼混来满足私欲,可笑的是他还打着“从法官手中争夺女人”的幌子来自欺。

总之每次遇到女人,K总是身不由己,为此沉溺于欲望的K离自己理性的目标越来越远,尽管每次他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但是他的现状仍旧没有任何的改观,而一边总结,一边重犯的矛盾挣扎让他的理性意识最终败于欲望的下风。此外,K在欲望的主宰下,逐渐做起了白日梦:他认为拥有了这些属于法的女人,自己就能抗拒、报复法。但是无形中他与法的对抗变成了与自己理性的对抗,变成了一系列的闹剧,最终他对法的对抗变成了与法的妥协统一。

自省与自欺的冲突

自欺是与法的对抗,自省让他妥协于法

在法的面前,人的挣扎总是幼稚可笑的,而K的错误就在于他用一些不堪一击的世俗材料来对抗法,甚至从始至终都在以自欺的方式对抗法。

你的审讯是卑鄙的,两个粗暴的看守强占了我隔壁的房间。此外,这两个看守是道德败坏的流氓,他们喋喋不休,震聋了我的耳朵,诱使我向他们行贿,企图用卑劣的借口骗走我的外衣和内衣,他们到处散布我已被捕的消息,以便诋毁我的名誉,特别是动摇我在银行的地位。

《审判》:一场关于自我的审判

这是K在法庭上对法官和执法人员的口无遮拦的攻击,当然也是在为自己的无罪做强有力的辩护,但是K的辩护是多么的软弱苍白,所举的例子又是多么幼稚可笑,他那拙劣的长篇大论不仅让他当众出丑,还是自毁前途的自欺之举。

把这个女人从预审法官和他的下属手中夺走归自己所有,也许是对他们最合适的报复。

这是K为了和女人鬼混给自己找的理由,在K看来,把为法办事的女人占为己有就是变相的打败了法,也可以以此来钻法的漏洞来揭露法的腐败和荒唐,但我们都清楚这只是K的白日梦和自欺的借口。

那人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使K感到莫名其妙的愤怒,K便使出两个手指,掐住那人的胳膊,像是要逼着那人相信他的话。这种可笑的叫嚷使K不能忍受,K和那人分手时,狠狠捏了他一下,把他推回到长凳上。

看到谦恭等待审判的被告,K愤怒地对他们羞辱推嚷,他试图用自己的案例来为被告灌输法的荒谬和不可信,从而抹杀法的存在,但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徒劳,只是令人发笑的自欺行为。

K从始至终的自欺只是为了揭露法的腐败,以便有一天能推翻自己所受的指控,战胜法。而法也是在时刻促使K揭开自欺的面罩,但是直到小说的最后,两个刽子送K去处决的路上时,布尔斯特纳小姐的出现才让K彻底地完成了自省,此时的他才意识到自欺的活法不值得再继续下去了,他也最终意识到了自己所有犯下的罪行,意识到自己的一生就是一个错误,结束生命才是必然的结果:

重要的是他突然明白了,反抗是毫无用处的,他即使反抗,给他的同行者制造些困难,靠搏斗来夺取生命的最后一刻,也称不上是英雄。


他对自己说:“我唯一可以接着做的事是,自始至终保持理智、镇静和富有分析能力,我总是想用二十只手来攥取世界,我的动机也并非十分值得称赞。

《审判》:一场关于自我的审判

自欺是人的本能,在K的思想斗争中,自欺一直占上风,直到同死亡晤面的瞬间,K还朝空中举起双手,发出一连串的提问。最终K带着冷静和尊严妥协了法,K死了,但他的死留给我们的拷问是该如何活,因为法并不是非要置人于死地,而是让我们意识到灵魂深处的那个不可见人的黑洞。

结语:

读完全书,我们对法和K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实法和K代表着我们的两种意志:法代表我们内在的我,而K则代表着外在的我,内在的我总是遵循逻辑,理性行事,而外在的我则是欲望泛滥,无视规定,非理性行事。因为有了两种意志的分裂与较量,一场审判自我的内审也就相应而生。

但内审是一场严肃、持久的审判。小说中神父说过:“法院是不会向他提要求的,K来,法院就接待他;K去,法院也不留他”。因为法只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如果对它忽略不计的话,外在的我就会不断的犯罪,而犯的法越多,最后的处罚也就越重,所以内审的过程中,只有做到不断的反省,揭开自欺的面具,抛开世俗的享乐,才能意识到法的存在和威严,才能与法融为一体,最终实现灵魂的纯粹与升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