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关在家里一个月,有读书的吗?读的什么书?

谢洪波沔阳


有的,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读过《了不起的盖茨比》《穷爸爸富爸爸》《小狗钱钱》,还听了一些,写了些书评,收获了一些感悟和体会!


平常心涵宝贝


过年放假到现在,共读了十二本书,有漫画,有小说,有育儿,有纪实,还有功能类的书,推荐三本。

1、《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用逗趣的漫画和轻松诙谐的语言,讲述中国历史。对于被应试教育“荼毒”,对历史丧失兴趣的我来说,是普及历史很好的一套书。可以从时间线和大的事件上对历史有宏观的了解,作者二混子,痞痞的形象和语言,让我们像听一个博学幽默的朋友在为我们讲述,五千年的浮浮沉沉。

2、《被讨厌的勇气》

这本书由研究阿德勒心理学的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以及学习阿德勒心理学的日本作家古贺史健共同编写。整本书共两个人物,一个是初入社会,迷茫如你我的青年人,另一个是精通阿德勒心理学的哲人,他们之间五个晚上的对话及辩论,在你来我往的言语交锋间,向我们阐述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书的魔力会很大,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这本书可能见仁见智,但它绝对是一本有魔力的书。

3、《如父如子》

生了儿子以后,我的队友跟我说过,儿子与爸爸的关系总是很微妙,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横亘在两个人之间,很无力。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去读这本书,当然没有获得答案,但是是枝裕和这个心细如发的男人,总能找到你内心最脆弱的部分,那些纠缠,那些挣扎,那些你不肯承认、不敢面对的人性,那些你最终会缴械投降的自己。

夜深的时候读这本小说,哭成泪人。


夕屿Nicole


过年宅家读过的书目

书籍的选择体现的是内心的渴求。去年一整年读的十几本书都是跟心理方面相关的,然而到了年底,突然间有了重阅经典的念头。这跟个人的内在成长关系很深。当自己内心安定,与每本书的作者灵魂沟通,你会从每个人物身上映照出自己的性格,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这是经典书籍的魅力。而且,读得越多,你会发现共性越多,生命有限,然,精神不灭。

以下是这段时间的阅读

1.《老人与海》讲述的是一位老渔夫一人架着小船出海捕鱼的故事。渔夫在经历了重重困难和考验之后,利用智慧与大鱼周旋,最终将它捕获。然而在将大鱼带回岸山的过程却遭到其它肉食鱼类的抢食,老人为护住大鱼而不断进行的搏斗。最终,回到岸边的只剩一副鱼骨架,和身心俱疲的老人。我想起中国古人说的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依。人生的过程就是这样,当你认为是好事,未必就会是好的结局。无论经历什么,惟有希望不灭,再坚持一会,也许胜利就在前方。这短中篇小说有利于培养孩子坚韧的品格,十分荐读。

2.《安的种子》这是一本绘本,看了五六次了。与其说是儿童读物,我更推荐大人去看,去领悟。只有大人明白了顺其自然的道理,才不会像对古莲种子那样对待孩子。才会专注于自己的生活,静待花开。

3.《红楼梦》这是我每一年都要重读的经典。作为中国人无人不知的名著,然而能从中看到什么,反映的是读者自身的修养。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亭台楼阁,饮食养身……这一琳琅满目的百科全书,我在一遍遍的阅读中,也只能观望到人物性格与命运的联系。对于人物,不再是爱憎分明,而是明白,各安天命,世人各有自己的福,自己的苦。看完他们的人生,感叹一声,回头来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罢了。

好的书籍值得一遍遍去细细品味,你在其中想要得到的,只是确认自己到达哪个层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更多内容,可关注“净沙智慧心理”


净沙智慧心理


特殊的日子里,宅在家中出门都成为了一种奢望,但探索世界却可以从阅读开始。

读书和旅行一样,都是个人的事,身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

分享一下这几天中,我读过的几本书。

01

《在漫长的旅途中》

这是日本著名的极地摄影家星野道夫的最后遗作。

他旅居阿拉斯加二十年,长期只身旅行于酷寒的极北大地。

对于生活在严苛自然环境中的人与动植物,以镜头和执着投注关怀的目光。

同时也以无尽的温柔笔触,诉说重新省思所谓“丰富人生”与“幸福”定义的静谧话语。

透过书中真切质朴与撼动心灵的叙事构图,可以跟随星野道夫深印在大地上的足迹,沿着一幅幅的照片,将眼光延伸到清澈深沉的极北大地,进行一场回归自然的心灵之旅。

02

《远方的鼓声》

这本书是村上春树在1986-1989年游历欧洲时的游记,主要写的是在希腊、意大利两个国家时的所见所闻。

准确来说,这是一本村上春树在欧洲的生活随笔,书里边几乎没有介绍众人所熟知的名胜古迹,更多的是融入当地普通居民。

从最普通的生活开始,用细微如理的笔触,记录在这个异国他乡的点点滴滴中的不同和相似。

流畅略带幽默的文书里,总是能感觉到作者对生活淡然和顺的态度,字里行间,处处可见对生活细节的描述。

这些都让人心生安宁,也让人明白,旅行抛开最初的新奇和激动,平静下来后也无非就是生活。

03

《旅行者的早餐》

作者米原万里追随难以满足的味蕾,游走饮食文化的地图上,食物既能满足饥肠辘辘的肠胃,也抚慰了漂泊不定的心灵,并用搞笑风趣的文笔记录这些由美食引发的故事。

米原万里说,“很多人喜欢按血型将人进行分类,而我会先把人分成“为活着而吃饭”和”为吃饭而活着”。

前者多为喜欢空想的悲观主义哲学家,后者多为乐天讴歌人生型的现实主义者。

生活在别处,灵魂向远方。

也许我们不能用一本书轻易地读懂一个地方,但一定程度上,却能满足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

当然,如果这些旅行书激发了你对远方的渴望,许自己一个约定吧,等一切都好起来之后,来一次逐梦之旅。





一只旅行宅


最近读了蔡崇达的《皮囊》,书中描述了最真实的人物,最真实的成长历程和最真实的喜怒哀乐。

虽无华丽词藻,却毫无防备的触及内心。

阿太关于皮囊的箴言,母亲那说不出口的爱情,张美丽落幕时的惋惜,香港阿小关于城市的感悟,天才文展策划的人生历程,厚朴追求的自由和想象的世界,无一不在讲述着那些刻在骨头里的故事,那些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胡云舒


腊月三十的早上,把老婆孩子的衣服装了几大包,送到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旁边的一个小村子,自己是准备初一的早晨去看看父母,然后回仙桃的。结果,没走了,一直待到了今天。

没打算住长的,也就没带什么东西——包括书。实在无聊了,在车上到处找,居然找到了这本《茶经述评》。

这本书是新中国茶叶试验,研究,检验,产业化的先驱,茶叶专业教育的开创者吴觉农组织编写的。1987年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一版。参加编写的有钱梁、张堂恒、陈君鹏、陈舜年、冯金炜、惲霞表。

茶是中国人开门七件事之一。古代写茶的书不少,但是,从影响力来说,没有能超过唐朝陆羽的《茶经》的。从书名我们能看出陆羽的自负,也可以想见他对自己的著作在茶叶领域的重要性的推崇。因为,我们的祖先对书的名字是很讲究的。尤其是这个“经”字,敢于用来给自己的著作命名的,孔子以后,大略只有这个陆羽。与陆羽差不多同时代的有一本《六祖坛经》,但那不是慧能和尚自己命名的,是后学对他的推崇。

陆羽之后,无论是中国,还是同样痴迷于茶道的日本、朝鲜,写茶的书都不少,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脱离了《茶经》的窠臼。

近代,随着科技的发展,茶,从文人贵族的书房走向了实验田、研究所,写茶论茶的书可以说汗牛充栋。但是,如果要找一本雅俗共赏,专业学习和日常爱好者都可以奉为经典的,首推这本《茶经述评》。

从体例上看,这本书的十章,每章对应《茶经》的一节。每一章又分为对《茶经》原文的译注和述评两个部分。

译注部分不是简单的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而是很下了些功夫,基本上做到了“集注”的程度,也就是说,基本上我们能找到古人对《茶经》的解读、古人有关茶叶领域的研究,在译注部分都有选择的做了说明。事实上,读这本书的译注部分,我们基本上能大略的了解古代中国、日本、朝鲜的茶文化。

述评部分是本书的重点。由于编著者都是我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茶领域的权威,所以,对于这三、四十年国际国内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成果,新技术,以及未来的趋势,都有很详细的论述。

更加可贵的是,这本书的编著者真正做到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自己不确定的事情和问题,很诚恳的留下了疑问!

这,应该就是这本书出版三十年来无人可以超越的原因吧!



谢洪波沔阳


我读了几本书。

刘墉《我不是教你诈》

傅雷《傅雷家书》

《古文观止》

《王阳明全集》


快乐K线图


大明1617

民国谍影











大地软陶陈老师


1、《道德经》,麻烦你们不要笑,因为刷抖音白岩松说是他的生命之书,刚好家里又有可能版本和他说的不一样,我就拿来看了。到现在看到第八章上善若水,讲一下整体的感受吧,初看时,原来这句名言是出自道德经啊,再看时原来这句话还有这个意思啊,三遍后,古人真的太有智慧了,原来他们早就告诉我们很多心存疑问的事情,以前对这句话的理解太浅薄了。里面的很多话说的很有感悟,似曾相识,自己以前在工作中也有过类似的想法和经历。比如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 其私”。我开始负责一个团队的时候发现如果你真正的把团队的利益摆在最前面,真的忘我的投入和付出,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只关注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最后大家有什么好处都会第一个想到你。不过看这本书得静下心来看,现在的环境不管是社会、工作场所、还是家庭聚会都充斥着浮躁,能沉下来真的不容易,值得一看,不管你处在什么年龄段。



2、《明朝那些事》,是的看过这本书的人太多了,但是这本书我太喜欢了,当时花了两百多在书店买了全套一共七本。这本书初看是写历史、写明朝、写故事,但细看是写人事、写人心、写人性。当小说翻开看它,当史书细心品它,但更多的是给自己带来的启发。幽默的风格让你了解了明朝,严谨的态度让你不容质疑。因为这本书我摩拜王守仁、徐霞客、李时珍,敬佩于谦、海瑞、戚继光,理解徐阶、吴宗宪、崇祯,记住了朱元璋、张居正、孙承宗。“很多人问,为什么看历史,很多人回答,以史为鉴。 现在我来告诉你,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出自《明朝那些事》。如果心动了再看看这本书吧!



好了能看完这两本书疫情应该也结束了,好的书肯定还有很多,我只推荐我看过的认为有意义的。


经典影视推送80后


您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1、原来一直想通读一下《毛泽东选集》,正好待在家出不去,现在已经读到第四卷了。读书还是读名著,感觉原来想不到的道理,忽然就通了。

2、同时也列了一个数目,一年要读一遍六十本名著。有了书目读书也有方向和进度计划了,不像原来读书读到哪里就是哪里。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对您有帮助。

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