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战:举国之力,决战时刻

武汉会战:举国之力,决战时刻

武汉会战:举国之力,决战时刻
武汉会战:举国之力,决战时刻

“三联新冠肺炎专刊”第二本——《武汉会战:举国之力,决战时刻》面世了。

本期专刊,仍秉持了三联一以贯之的新闻态度,不故作惊人之语,仅是客观、忠实地记录,并确信这“记录”本身的力量。

在这一期中,各位读者会看到前线六位记者带来的最新抗疫实情,隔离与救治,以及那些浪潮中的小人物,如何与自己的命运对抗——在方舱“围城”,在重症病房,在每一个可能生死攸关的日与夜。

武汉会战:举国之力,决战时刻武汉会战:举国之力,决战时刻

点击上图,可购本期电子刊(文字版+有声版)

为时代作传,为历史存真,这是我们的使命担当,也是价值所在。

正如本刊主编李鸿谷所说:“为历史而记录,不是轻易的自诩,而是真实的责任。”

“举国之力,决战时刻”,新刊《武汉会战》带你入场。

武汉会战

——务必记录,这决战时刻

保卫大武汉:决战时刻》(节选)

记者 黄子懿 王梓辉 李秀莉

“所有医生都很着急。”郑霞说,很多定点医院并没有相应的抢救条件。她印象最深的是,在武钢二院筛查时,一位天津医疗队的医生无奈地对她说:“我是一个ICU医生,我会用呼吸机,但这里没有这个设备

。”当时,这名医生有一个病人病情严重,却因未确诊而无法转院,医生着急地让郑霞留了电话,说一旦检测结果出来立马联系她,“看看能不能赶快帮他转到有条件的医院去”。

郑霞说,平日这些中小规模的医院不会有很多需要氧疗和呼吸机的重症病人,但在应急时期却不得已收治了很多。由于条件所限,这些病人的病程被拖长,积压院内,院外则有大量病人收不进来,滞留在家,“所以这些医院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武汉会战:举国之力,决战时刻

下午2点半,张继先主任才吃上午餐(远征 摄)

会师武汉:抢救重症患者》(节选)

记者 王珊(发自武汉)

我始终记得在雷神山的施工现场时,我的鼻子酸了一下,那时我已经到武汉好几天,采访了至少两家医院,了解到新冠肺炎患者住不进医院已经是普遍现象。但直到看见人潮涌动的雷神山施工现场,这种集体力量下的忙碌和努力横在眼前,我才意识到自己之前在医院所看到、听到的一切都发生在现实世界里

我收起的情绪和感知,好像在这里完成了一种印证。我的内心也生出了一些隐隐担心,这些施工工人许多没有戴口罩,有的即使戴了,也是我们常见的布口罩,吃饭也是在一起,会不会有风险

武汉会战:举国之力,决战时刻

1月24日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远征 摄)

方舱“围城”》(节选)

记者 驳静(发自武汉)

胡晓霜在方舱医院学会了打字。这话年轻人听来还觉得不可置信,胡晓霜这些年使微信,都是发语音,有的字一下子想不起来,心里发毛,一起急,血压上来了,脑子就发晕。陆久春就替她做决定,不打字了,就打电话,发语音。胡晓霜没有丈夫音讯,就想给他留言。她花半个小时,发出一条文字,她写道:“陆久春你好吗,你一定要坚强,我等你回家。”2月14日,情人节早上,胡晓霜发出第2条微信,比第一条长了一倍。她写道:“陆久春,你今天怎么样。我和晓于、晓月,我们三姐妹在一起,在方舱医院,我们都平安。小妹夫还在宾馆隔离,晓军在协和医院治疗,已经有好转。一切请放心。”

两条留言语气平淡,胡晓霜复述它们时泪眼婆娑。消息发出去如石沉大海

武汉会战:举国之力,决战时刻

舱内有这样的单人床,也有高低床(黄宇 摄)

医院与疾控,疫情时刻的角色再定位》(节选)

记者 张从志(发自武汉)

但在此次疫情中,疾控系统从上到下受到了层层质疑。作为一个流行病学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魏晟

最难以理解的是,疫情蔓延这么久,临床诊断病例才推出来

“仗肯定不是这个打法。临床诊断的病例应该很早就拿出来了,从一开始制定一个比较宽泛的临床定义,大量搜寻病人,才能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他认为,在此次疫情当中,喊话指挥的往往是临床的、病毒学的专家,公共卫生方面的专家声音却基本没有。这并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武汉会战:举国之力,决战时刻

1月底,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在运送病人(蔡小川 摄)

张利,独自担责》(节选)

记者 王海燕(发自武汉)

2月15日把老人送到医院去那天,武汉的大雪一整天都没停,转运查血和拍肺部CT的时候,没人能空出手来撑伞,硕大的雪片落在老人脸上时,她的眼睑会微微动一动,但不知道她能不能看见,又能不能理解眼前的一切。那天晚上,所有手续都办好后,护士突然跟张利说,她必须在医院24小时陪护,一整天没吃饭的张利“哇”就哭出来了。

最终,她跟护士商量,每天饭点到医院给老人收拾吃喝拉撒。护士希望她明白,老人状态不好,如果出现意外,他们无法负责。张利说,她明白。

后来,她对我说,她知道那天的一切,都是在让老人受罪,但她必须得做点什么,否则她无法心安她说这个的时候,我想起,在等待老人肺部CT结果时,张利做过一个危险动作

当时,老人躺在阴冷的医院大厅里,一直呻吟不止,张利俯下身去,很近很近地靠着母亲的脸,说:“妈妈,别怕,别怕。”

武汉会战:举国之力,决战时刻

轮椅的脚踏板坏了一个,老人的脚抬不起来,必须有个人提着,才能顺利推动轮椅,就是这样的微小细节,在过去将近9天里,难倒了平时爽朗利落的张利(黄宇 摄)

“大流行”的全球史》(节选)

文 刘怡

中国从来都不是“大流行”历史的局外人。就在欧洲爆发“安东尼大瘟疫”之后不久,流行性斑丘伤寒同样在东汉末年的中国引起了“建安大瘟疫”。而元朝末年爆发于淮河流域、造成全国人口几近腰斩的大规模鼠疫,显然与蒙古骑兵传播到欧洲的“黑死病”属于同一病种。

进入近代,中国在多次全球性“大流行”中已然成为重要爆发点:无论是1910~1911年造成超过6万人死亡的东北鼠疫,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亚洲流感”和“香港流感”,乃至进入21世纪后的“非典”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人能独善其身

武汉会战:举国之力,决战时刻

2019年1月30日,印度拉贾斯坦邦城市阿杰梅尔的小学生在课间戴上口罩,以预防能随飞沫传播的甲型H1N1流感。自20世纪初开始,流感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致死人数最多的主要流行病

篇幅所限,上面仅摘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片段和图片(下拉可浏览本期目录),以便读者朋友先睹为快。

为了能让读者第一时间读到专刊的全部内容,也考虑到特殊时期收快递不便,我们特推出了《武汉会战:举国之力,决战时刻》电子刊(附音频,可听)购买后可永久畅读、畅听

特殊时期,“宅”也是种责任。欢迎广大读者购入电子刊,安全地获取真相与知识。

即日起,您可在购买后登录三联官方线上平台——中读APP

,阅读、收听此电子刊。支付后即刻生效,一秒开启沉浸式听读。

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购入

武汉会战:举国之力,决战时刻武汉会战:举国之力,决战时刻

扫码获取电子刊(文字版+有声版)

提示:凡通过天猫“三联生活周刊旗舰店”、微信“三联生活周刊书店”及《三联生活周刊》官方线上其他店铺购买本期纸刊的用户及全年订户,均可在收到赠送短信后,通过三联官方APP“中读”或官方链接免费领取电子刊。

本期目录

  • 保卫大武汉:决战时刻(黄子懿 王梓辉 李秀莉)

  • 会师武汉:抢救重症患者(王珊)

  • 方舱“围城”(驳静)

  • 医院与疾控,疫情时刻的角色再定位(张从志)

  • 张利,独自担责(王海燕)

  • “大流行”的全球史(刘怡)

  • 热点:“钻石公主号”海上之困(张洁琼 李晓洁)

  • 调查:谢幕的垃圾填埋场(刘畅)
  • 市场分析:疫情结束后,会有更多的人去买房吗?(谢九)
  • 电影:韩国电影,从“忠武路”到好莱坞(宋诗婷)

  • 电影:奉俊昊:奥斯卡的闯入者(宋诗婷)

  • 电影:那些把韩国电影推向世界的导演(张佳婧)

  • 书与人:路内:有时候,小说太乐观(孙若茜)
  • 邢海洋:新加坡模式可以借鉴吗?

  • 苗千:量子力学与概率

  • 袁越:非常时期的阴谋论

  • 卜键:《中俄天津条约》的抢签

  • 张斌:曾经消逝的东京奥运会

  • 宋晓军:“5G共识”与“中国优先”

武汉会战:举国之力,决战时刻

内容及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