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如何看待楚汉争霸的关键战役——彭城之战?

今夕何夕960611


你好我是走走(纯手打 感谢支持)

项羽戏下分封,因为利益不均,各国新老贵族的矛盾更加严重,刀兵再起是必然。

项羽离开咸阳返回彭城的路上,田荣灭三齐,后来与彭越勾结并封彭越为侯,这就挑战了项羽的权威,齐国最近,于是项羽先进攻齐国,西楚军击败了田荣,田荣被地方武装杀掉,项羽又立了贵族田假做新齐王,这本来已经控制了局面,但是由于齐国是最富足的,除菌四处劫掠,几个月下来田荣的弟弟田横又反了,并立田荣儿子田广做齐王。齐国各地暴乱不断,西楚军开始各地平叛,楚军焦头烂额。

项羽封诸侯们都很害怕项羽,这是看到项羽的不顺也就发现项羽并非不可战胜,人心思变,开始支持刘邦,此时张良从项羽那跑了回来,带回一个消息:彭城空虚。刘邦决定举大旗进攻彭城。

半年前项羽派人杀死了楚王,诸侯们置若罔闻,根本不关心真是人心不古,军阀割据的时代有兵就有地盘,一切都是靠实力说话,谁在乎谁是天子呢。

刘邦一路进攻,各路诸侯纷纷反叛项羽,加入刘邦的联军,联军到了荥阳,刘邦出一奇招:分兵,项羽有两个粮仓,定陶和彭城,刘邦派曹参带领主力越过黄河围困定陶,刘邦和张良带领联军急奔彭城,项羽得到消息后已经晚了,肯定刘邦先到彭城,结果刘邦联军攻入彭城,并派樊哙阻挡项羽归来的路,项羽领三万骑兵奔袭彭城,大败樊哙后就打到了彭城,此时樊哙战败的消息还没传到城中,因为项羽路熟走的小道,突袭彭城一击得手,刘邦的联军本来就是随风倒,刘邦的主力不在身边,只能只身逃跑。

听说刘邦战败,之前投降的诸侯又都反了刘邦,韩信大败三秦,刘邦回到秦地,某图再战


请不要跟我比正能量


引言:

公元前205年的四月,徐州附近一处荒凉的驰道上,一辆马车正飞也似地向前奔驰,马车夫不停的抽打着马匹,丝毫不在意马儿的哀嚎。马车内,一个中年男子不时的探出头来向后张望,不远处还可以听到喊杀声和士兵们的惨叫。突然,马车停了下来,车夫从路边抱上来一对孩子,男子一看竟然是自己的一双儿女,可这一停,后方的追兵已经肉眼可见了。“夏侯婴!你他妈快点!追兵要过来了!”男子忍不住的痛骂车夫。可多了两个孩子马车的速度也慢了下来,眼看着追兵越来越近,男子一脚把儿女踹下了马车,车夫见状,赶紧下车抱起孩子,这样来来回回十几次,“夏侯婴,这都什么时候了,还管他们!赶紧赶路,敌军追上来,我们都没有活路!”男子继续催促着车夫,最终,经过了长时间的奔逃,一行四人到达了安全地带,而历史,也因为男子的脱困而开始了新的一幕。

汉高祖刘邦剧照

他,就是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刚刚的那个故事,发生在楚汉相争的初期彭城之战中,刘邦召集了五路诸侯国共计五十六万大军一鼓作气拿下了项羽的首都彭城,却没想到在短短几天后被项羽的三万士兵打的一败涂地,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而彭城之战,也成为楚汉争霸的一个拐点,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这场关键的彭城之战呢?

一.彭城之战的背景——天时地利人和

公元前206年,随着项羽在阿房宫的一把大火,轰轰烈烈的反秦斗争落下了帷幕,项羽主持了分封大会后诸侯们各自就国,但因为分封不均天下很快又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被项羽打法去了巴蜀的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趁机走出了蜀地,还定三秦,刘邦联合了五个诸侯国,带着五十六万大军一举拿下项羽的首都彭城,连刘邦也没有想到会这么顺利,这其中,是刘邦对天时地利人和的巧妙利用。

1.天时——分封诸侯,天下大乱

在秦灭六国之后推行了郡县制,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项羽倒行逆施,在天下百姓都谋求和平的愿望下开了历史的倒车,选择进行分封制,但由于分封不均,燕王臧荼与辽东王韩广火并,代王赵歇赶走了常山王张耳,齐将田荣更是把齐地搅成了一锅粥,项羽无奈之下只得亲自率兵去齐国平叛。

项羽分封诸侯国地图

趁着天下各地重燃战火,而项羽又深陷齐地,刘邦任用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顺利拿下关中,随后组成五个诸侯国反楚联盟,得以拿下彭城。

2.地利——选都失败,彭城易攻难守

项羽灭秦之后,选择彭城作为西楚的首都,彭城交通便利,承东启西,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但彭城地处华北平原的南部,地势平坦宽广,根本无险可守,这才让刘邦顺利拿下彭城。

3.人和——杀害义帝,正义联盟

自古出师从不出无名之师,只有站在正义的一方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刘邦对这个道理是在明白不过了,为了使自己出师有名,刘邦以项羽杀害义帝为由让自己的军队成为正义之师来获取民心。在刘邦的大肆宣传下,反楚联盟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得到了民心。

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史记.高祖本纪》

正是靠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巧妙利用,刘邦在项羽远离彭城之际顺利占领彭城,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更是刘邦战略上的胜利。

二.军事史上的奇迹——三万击败五十六万

当身处齐地的项羽知道刘邦已经占领了彭城之后非常愤怒,在与齐国达成暂时性的和解后,项羽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星夜赶回彭城。但项羽只有三万人马,可刘邦手上却有多达五十六万人马,可结局却是刘邦惨败,五十六万部队损失殆尽,这个结果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

彭城之战示意图

项羽不愧是军事的奇才,按理说,从山东回到江苏应该是从北向南(齐地属于山东,而彭城即徐州,属江苏),但项羽却一改此路线,选择绕过徐州转而到达地处徐州西南的萧县(即安徽宿州萧县),当刘邦把所有的主力都忙着防守可能在北方出现的项羽时,项羽却神出鬼没的从萧县北上进攻徐州,刘邦的部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激战一上午便损失达十多万人,刘邦的部队一直被追到睢水附近,为了逃命,十多万人跳进了河里,睢水一度断流,刘邦急得连自己的家小都来不及接,父亲妻子都被项羽俘虏,路上碰见了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也一度被刘邦踹下马车,为了逃命,刘邦已经不顾一切了!

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璧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史记.项羽本纪》

彭城之战,最终以项羽以少胜多而结束,刘邦的美梦只做了短短几天就被项羽撕了个粉碎,他终于认识到项羽的实力到底有多强,为他后来与项羽的对抗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当然,这个教训买的着实有些太贵了。

三.失败是必然的——彭城之战结局早已注定

这场战役在刚一开始,刘邦似乎已经站在了胜利的终点,政治上他现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军事上他手里有五十六万部队,心理上已经拿下项羽的首都彭城,而项羽此时被困在齐国无法脱身,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抓住项羽。可实际上,在刘邦拿下彭城之后这场战役失败的结局就已经注定,刘邦完全不是和项羽一个级别的。

1.刘邦骄兵必败:在彭城之战前,刘邦和项羽从来没有交过手,因此他不知道项羽到底有多厉害,再加上自从汉中誓师出兵以来,平定关中,进攻彭城都非常顺利,刘邦此时内心已经非常骄傲了,觉得就算项羽回来也是必输无疑,何况自己手上还有五十六万部队。

2.楚军哀兵必胜:寻根拜祖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下来的,不管身处何方最终都要回到家乡,对于项羽手下的子弟兵来说,彭城是西楚的首都,就是他们的家乡,如今家乡被敌人占领了,他们一个个早就杀红了眼想要报仇,哀兵必胜!

3.项羽是军事天才:刘邦猜到了项羽最终会救援彭城,所以他把目光都对准北方,这是常理,但项羽却反其道而行之,绕过彭城从南向北进攻,再加上彭城易攻难守,原本对刘邦的有利如今反而成了不利因素,彭城很快就被项羽攻破,城池陷落从而导致刘邦兵败如山倒。

西楚霸王项羽剧照

4.反楚同盟一盘散沙:刘邦虽然号称五十六万部队,但是却分数五个诸侯国,刘邦虽然是盟主却只是名字上的,当初这些诸侯国答应是因为彼时项羽处于劣势,进攻彭城对他们有好处,可一旦攻守逆转,他们马上会调转枪口,反而使刘邦腹背受敌。

综上所述,刘邦虽然看上去实力强大,却不过是外强中干,徒有其表罢了。在加上刘邦的军事素养远不如项羽,在战术上吃了大亏,五十六万部队被项羽三万人马一击即溃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四.下邑画策——楚汉相争的第一个拐点

彭城之战的失败让刘邦第一次认识到项羽的实力,也感受到了自己与项羽的差距,刘邦毕竟只是亭长出身,没有受过正经的军事教育,和兵家世家的项羽比差距明显,这让刘邦开始选择另外一条道路开进行之后的楚汉战争——培养人才!

在刘邦看来,自己这次失败五路诸侯国如同一盘散沙,关键时刻根本靠不住,就像战国时六国合纵攻秦一样,各怀鬼胎最后的结果只有失败,想要击败项羽只有自己不断的去挖掘人才,才是正确的出路。关键时刻,

张良展现了他一代谋主的风采,为刘邦进行了出色的谋划,史称“下邑画策”

张良的献策让刘邦有了目标

在张良的推荐下,刘邦确立了自己手下未来的三大人才:大将军韩信,此时还在齐王手下的将军彭越,九江王英布。为此,刘邦可以说下了血本,提出了“捐关以东”的筹码,最终,这三人也成为楚汉相争期间为刘邦立下最大功劳的三个武将。

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史记.留侯世家》

对于刘邦来说,此时击败项羽才是最重要的,为此他可以放弃函谷关以东的所有土地来换取人才,因为刘邦非常明白,人才难得,长期混迹社会使刘邦懂得“舍得”的重要性,项羽锱铢必较导致天下大乱,而想要谋取天下就必须先舍,刘邦放弃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可以说是一次大手笔,这次舍弃为他带来了三个大将,而他最终得到的却是整个天下!人生道理尽在于此。

五.彭城之战,意义深远

彭城之战,刘邦在先胜利的情况下最终惨败收场,对于刘邦来说就是花钱买教训,可细细想来,彭城之战的意义远非那么简单,因为彭城之战所带来的一系列深远影响甚至改变了刘邦的一生。

1.使刘邦感受到了人才的重要性

彭城之战发生在楚汉相争的开始时期,彼时刘邦手下还没有太多可用的人才,这次失败,尤其是失败之后张良的建议让刘邦感受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从那以后挖掘人才成为刘邦取天下的一项必修课。

功成名就之后刘邦也不禁感叹:“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2.使刘邦第一次感受到诸侯王的不可靠

在这次战役刘邦并不是孤军作战,早在平定关中后他便组织了一个反楚同盟,五个诸侯王参与其中,分别是:魏王豹,赵王歇,韩王郑昌,殷王司马卬,河南王申阳。可是,在战役的后期,这些诸侯王眼看刘邦输了,就纷纷倒向了项羽,连早已投降的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也投靠了项羽,这无疑让刘邦非常心寒。

同时,这些诸侯王的背叛也让刘邦感受到异姓诸侯王的不可靠,毕竟血管里流淌的不是同样的血液,说翻脸就翻脸,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就开始了对异姓诸侯王的大清洗行动,而这一切的开端便来自于彭城之战的失败。

3.分兵作战开始,韩信做大

由于诸侯王纷纷倒向项羽,刘邦在对付项羽的同时不得不分兵去处理其他的诸侯王们,而刘邦手下这些将领里单独领兵作战能力最强的就是韩信,韩信也得以第一次单独领兵作战。

这下,韩信的军事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假渡黄河灭西魏,背水一战灭赵国,不战而降得燕国,胜利一场接着一场,更是在灭齐时消灭了项羽头号大将龙且和十万楚军精锐,韩信的实力开始慢慢做大,也逐渐让刘邦与他渐行渐远,最终两人终于分道扬镳,这一切,都始于彭城之战的失败。

结语:

彭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只是因为他的胜利者项羽最终成为了失败者而在这方面的例子中显得有些灰暗。但是,彭城之战的意义是深远的,它让楚汉之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并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假如项羽在彭城之战失败,可能历史就是另一个展现了,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有的,只是今人的遐想罢了!


相城历史小学生


这场战争是楚汉争霸的序幕,自此之后天下再度陷入战火之中,数年后天下归与汉朝,开启了大汉四百年的江山。在这场战役中,高祖刘邦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以项羽谋杀义帝为理由,为义帝发丧,堂而皇之号召诸侯讨伐项羽。短短时间内就占据了三秦之地,西魏王魏豹率兵依附,河南王申阳投降,韩王郑昌战死,殷王司马卬战死。刘邦得以劫五诸侯兵直入彭城,人数多达数十万之众。但是,项羽以逸待劳灵活机动,以三万奇兵突袭重创汉军,盟军四散,刘邦星夜逃命狼狈不堪。这场战争改变了楚汉战争的格局,但是项羽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虽然赢了这场战役,却在战略上开始渐渐落入了刘邦的算计。刘邦自此之后,知耻而后勇,改变了自己以往的战略,逐步收复诸侯,吸纳土地,扩充自己的力量,以蚕食的手段最终瓦解了项羽。

在彭城战役之前,刘邦的战略是联合天下诸侯共讨项羽,瓜分天下。可是在这次战役中,各国军队互相猜忌,军心不稳。刘邦看到了这一点,随后他消灭了西魏国、攻克赵国,又派遣韩信攻打齐国。这样彻底吞并诸侯就是在彭城之战后,刘邦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看到了项羽的身边只有谋士范增,他于是利用陈平的反间计,使得范增项羽反目,断去了项羽的左膀右臂。此外他又看到了项羽后勤不足,所以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积极袭扰项羽,让他得不到喘息之机,最终拖垮了项羽。

而项羽一方,在彭城之战后志得意满。开始不把刘邦放在眼里,并没有把全军压上,彻底摧毁刘邦。而是分兵去攻打齐国,致使力量分散。而且,项羽看似赢得了彭城之战的胜利,但是他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他的都城如此轻易地被刘邦攻破,这说明彭城本身就不安全,缺少天险。就如同范增最早让他建都关中,就是为了依靠函谷关天险。可是他此时尚未醒悟,如果他将都城南迁,那么刘邦只怕会满盘皆输。只可惜,项羽并非明主,懵然不知,让人唏嘘。


经典守望者


楚汉两军之间的彭城大战,是楚汉战争主战场项羽、刘邦亲自统率军队的第1次较量。这次战争,项羽以3万精兵大败刘邦56万军队,主帅刘邦几乎被项羽生擒,这构成了中国古代战争吏上以绝对劣势之军战胜强大之军的又一奇迹。项羽军在彭城之战的胜利,对改变楚汉两军的战略态势都至关重要。汉军攻占彭城后,已处于极为有利的战略地位,只要再接再厉,以高度的戒备状态,积极寻求与项羽决战,是有可能夺取更大胜利的。但却疏于戒备,导致惨败。而楚军则因此军威大振,将汉军赶至荥阳以西地区,夺得了主战场作战相当大的主动权,楚军的胜利最重要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战略指导上的雄才大略、英勇果敢; 奇兵突袭,出敌意外 ;以精锐骑兵为主体,充分发挥骑兵快速突击的特长;楚国实力雄厚,且在楚国本土作战,占了人和、也利的优势. 张良在彭城之战所起的作用其实是在前期,引诱项羽进入他与刘邦设计的谋略圈套,可以说他的作用是明显的,也是积极的,令项羽深信不疑;而这个时候韩信继续率军围攻废丘之章邯军,并在项羽军乘胜追至荥阳地区后,本可一举歼灭刘邦军的时候,韩信援军赶到,反击楚军取胜,遂阻止了楚军的推进,保住了战略重镇荥阳,可以说他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至于项羽,则体现了他高超的军事能力和战术创新,从战前的深谋远虑,大胆布局,到突袭的迷惑性隐蔽性及喧张效果,再到出众的战场指挥能力和正确的战术选择,就决定了他取得这一伟大胜利的必然性。


御前带刀侍卫


战神显威 以少胜多

汉二年(前205)四月,刘邦利用项羽平定齐地叛乱陷入山东战场的机会,率领五十六万大军打到西楚都城彭城。 刘邦此行,主要是为了消灭项羽集团,顺便接走家人。刘邦起兵反秦时并没有携带家属,彭城离他的老家沛县只有二百里地,所以,他想这次接走他的父亲、妻子、儿子、女儿。 项羽得知刘邦攻占彭城的消息之后,带了三万精锐骑兵,绕过刘邦重点设防的彭城东面和北面,插到彭城之西的萧县,也就是今天安徽省的萧县。萧县距彭城只有六十里地。项羽到达萧县之后,对彭城的刘邦军团发动突然袭击。 刘邦进入彭城之后,忙于搜刮项羽的财宝、美女,每天饮酒宴会,根本顾不上接他的家人。项羽从彭城之西,突然袭击汉军。战斗在早晨打响,到中午,楚军已经打败了汉军。 这一仗,刘邦败得极惨。项羽军团“杀汉卒十余万人”,还有“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两个“十余万”让刘邦军团受到重创,而且,第二个“十余万”还是被迫跳水逃命,淹死在睢水中。 刘邦本人也被楚军所围,幸亏一场沙尘暴,直冲楚军而来,侥幸逃出重围,只带了几十名随从逃难。《史记》有不少此类富有传奇色彩的文字,这是当时美化刘邦的结果,不可轻信。但不管怎样,事实是,刘邦侥幸逃出来了。 刘邦在前面逃,楚军在后面紧追不舍。刘邦在逃命中意外地遇到他的儿子、女儿,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和鲁元公主。为刘邦赶车的滕公(夏侯婴)匆忙中将刘邦的儿子、女儿抱上了车,但是,楚兵追得急,刘邦担心因为车上多了儿子、女儿跑得慢,便一脚把儿子、女儿踹下车来。夏侯婴一见,赶快停车抱孩子,刘邦还很不愿意。跑了不远,刘邦又一脚把儿子、女儿踹下车来,夏侯婴又忙着停车抱孩子,一连几次这样。夏侯婴说:情况再紧急也不能不顾孩子。刘邦这才同意让儿子、女儿跟他一块儿逃,最终摆脱了危险。 这表现了刘邦对子女薄情寡恩的一面,但从另一方面看,他毕竟也是父亲,也应有疼爱儿女之心,如此对待自己的儿女,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由于穷途末路,狗急跳墙,实在无奈。 刘邦是谁?是司令啊!总司令坐着自己的专车只顾逃命,根本谈不上组织有效反击。这样,刘邦军队的建制全被打乱了,可以说,团长找不到师长,师长找不到军长,军长找不到司令。军队的战斗力在于建制,建制一被打乱,整个军队就成了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可言。这就是项羽奇兵突袭的结果。

地利人和 项羽这次彭城之战只投入了三万军队,刘邦却有五十六万军队,为什么项羽能以如此少的军队大败刘邦呢?

第一,攻其不备。 刘邦进了彭城,自以为已经稳操胜券,每天喝酒庆功,把当年项羽从咸阳掠走的秦朝的财宝、美女全都收归己有。这恰好应验了范增当年对刘邦的两句评价:贪于财货,好美姬。他对项羽的反攻也有准备,但是,项羽没有在刘邦重兵布防的彭城的北面、东面采取军事行动,而是从彭城西面的萧县进行奇兵突袭,打了刘邦一个措手不及: 围汉王三匝……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

第二,地理和人气优势。 项羽这次是本土作战,是在自己西楚的国土上进行战争,因此,项羽的士兵人人都怀着收复西楚国都的激情参战,战斗力很强。刘邦却是从关中千里迢迢来到西楚都城作战,是侵略军,所以,刘邦在地理上、人气上都不占优势。 这一仗项羽以三万精兵大破刘邦的五十六万军队,杀死汉兵十余万,逼迫汉军跳水淹死十余万,刘邦本人差一点被俘。所以,彭城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之一,名气极大。 彭城之战结束之后,刘邦向西溃退,项羽一路追杀,直至荥阳、成皋一带,刘邦才成功地阻击了项羽的追击。



小灰LX


秦朝末年,纲绝维弛,群雄并起,其间项羽凭借灭秦巨功分封天下,称霸诸侯!而灭秦的另一主角刘邦却被封在偏远的汉中巴蜀之地。汉二年,刘邦因不满汉中之地毅然出兵定三秦,东向伐楚,而此时,项羽大军正在东边平定齐国之乱,后方空虚。刘邦抓住这个机会大举东进,一路上所向披靡,兵锋直指项羽的都城彭城。史记载:"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很多人质疑56万人这个数字,其实这个数字是可信的,刘邦当年在关中的时候统兵10万,经过汉中整顿,收其巴人等当地民族为军,后定三秦亦收其兵,完全可以做到翻一倍。而此时刘邦"劫持"五个诸侯一起进攻项羽(哪五个诸侯?一直有争议,大概有魏王豹,殷王司马卬,河南王申阳,塞王、翟王,另有陈余军不在此路),而此时东进刘邦倾巢而出,手下重要将领和谋士几乎全到,彭城兵败后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可见损失之惨重。

关于刘邦进攻彭城的部署,后世有很多误解,这里简要说明刘邦东进的部署,汉元年八月,刘邦出汉中定三秦。"汉二年三月汉王从临晋渡"东进。大概刘邦分三路行军,中路军由刘邦亲自统帅,部将为张良、陈平、韩信,吕泽,张耳,卢绾,夏侯婴以及五诸侯军,是从洛阳直接向东,直取彭城。北路军由曹参、灌婴率领汇合陈余军从粱鲁,与中路军会攻彭城。南路军由薛欧、王吸(或有王陵军)自关中出武关走南阳,攻阳夏,向东进攻彭城。

此时关中并不安稳,章邯等势力还在负隅顽抗。刘邦留下萧何守关中,周勃围废丘,樊哙郦商转战关中各地,而立韩王信为韩王平定韩地。

这里有疑问的是关于韩信的行踪。很多人认为韩信此时在关中围章邯,没有参与彭城之战,甚至认为是把韩王信当成韩信。这种说法是说不通的,首先韩王信为韩王平定韩地,行踪确定。韩信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淮阴侯列传》叙述此段时,只说汉王而未提韩信,但是有一点要知道,在韩信的列传中叙述本身就暗含其人行踪。考证韩信生平我们知道韩信虽然在汉中被刘邦拜为大将,但是一直到彭城之战都无兵权,其地位只相当于参谋,这个期间他并没有什么举动,太史公自然忽略过去。而后来彭城之败后,韩信收残兵败将在荥阳和刘邦会合更有利的证明其人当时亦在彭城!

汉二年四月,北路军破龙且于定陶,南下砀和刘邦中路军会师,接着攻下项羽都城彭城,刘邦似乎已经完胜。

二项羽的困境及疯狂战略

早在刘邦定三秦的时候,项羽就预感刘邦会东进,不过此时他带兵进攻自己后翼的齐国。而对刘邦的攻势,项羽一面派郑昌为韩王,前往韩地抵抗刘邦东进。派陈平平殷王在此又布一层防御线。派龙且抵挡北路军,又派兵距阳夏阻拦南路军。除了南路军史书未明外,其余各路均告失败。而项羽记以厚望的英布却趁此坐山观虎斗。刘邦军浩浩荡,56万大军数月就尽占楚地。此时,项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中。

一:面临两线作战。齐国尚未平定,回师救楚,则腹背受敌。

二:兵力的极大悬殊。刘邦诸侯联军56万人,规模空前宏大。项羽此时全部兵力不详,但是必然远少于56万。

三:后方沦陷,孤军深入。此时项羽楚地尽占,没有根基地的孤军只能速战速决。

四:远离战场,长徒奔波。敌人则以逸待劳,利用防御工事抵抗回师楚军。

五:盟友背叛,政治大环境陷入极度孤立的状况。

面对如此险恶的政治,军事环境,项羽一个大胆的战略计划出笼:以诸将率领大军继续平定齐国,作为迷惑刘邦的手段。而自己亲自带领3万精兵绕道彭城后方,以彭城为钓饵引刘邦上钩,然后偷袭刘邦后方,尽灭刘邦军。

项羽的作战计划出来,所有人都楞住了!此人傻了,他不但要以3万尽歼对方56万,还要长途奔波,设局偷袭!

这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疯狂计划!

彭城之战,关于项羽的行踪由于历代很少研究者涉足,以致人人认为是刘邦攻下彭城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轻敌而至。实际上刘邦虽然得意忘形都是并未放松警惕,谋臣大将皆在左右,未见有其疑义。关键是项羽在刘邦未下彭城之际,已经回师彭城西边,断其后路,忽然出现在刘邦诸侯联军的后方。

关于这一点甚少有人注意,但是这确是彭城之战胜利之关键。史记项羽本纪有载:"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这里清楚的写明了项羽的行踪的顺序。但是大多人采用了史记高祖本纪:"项羽虽闻汉东,既已连齐兵,欲遂破之而击汉。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遂入彭城。项羽闻之,乃引兵去齐,从鲁出胡陵,至萧。"

为何两者有差异?这里我们分析,项羽本纪排在高祖本纪前面,事迹以项羽为主,顺序详细,亦以此为准。而高祖本纪以刘邦事件为主,项羽事迹只是插叙。如果读高祖这段会发现刘邦入彭城强调的是因果关系,并未详细叙述项羽行踪,而项羽本纪已说的很清楚了,无须再费力。

细看项羽本纪发现有一个关键字"项王'乃'西从萧",从乃字我们可以大胆推测,项羽3万兵力在刘邦军尚未全部入彭城时,已经到达彭城西南断其后路,等待刘邦全部入彭城给刘邦联军致命一击。而长途奔波,饶道千里,断敌后路,攻其不备未给敌人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可真谓是前无古人!

现在项羽只剩下耐心等待最佳时机给予致命一刀了,不过项羽已经准备好秘密武器了。

三:大战彭城

项羽把大部队留在齐国迷惑刘邦,自己运用骑兵的机动性,绕道彭城西南的萧县。等待刘邦诸军全部进入彭城,混乱不堪,而且大将忙着部署北边建立防御,刘邦等主帅松懈的最佳时机。开始西出萧,向东进攻彭城。项羽选择的是早晨发动偷袭。选择早晨看得出项羽对时机把握的老辣,早晨敌人尚在睡梦中,处于最疲惫的时候,突然遭遇大规模偷袭,其慌乱可想而知!而自己可以利用早晨天亮明了敌方情况,选择合适有效的战术最大消灭敌人。很多偷袭喜欢放在夜里,这样有利掩藏行踪。但是项羽此次不光要造成敌方混乱,更要全歼敌军。

项羽在战术的选择上直接攻击刘邦指挥中枢,造成刘邦联军指挥系统瘫痪!这样联军就无法组织有效的反抗,然后项羽死死咬住刘邦的主力进行攻击,不给刘邦喘气的机会。而且利用驱赶的方法把他们逼到河流边上,使他们因为拥挤掉进河中淹死或自相残杀!而刘邦联军犹如从云雾端落入无底的深渊,昨天还意兴盎然,大胜在握;今天就兵从天降,不知其然!不明白实情的联军又没有得到有效的组织像无头苍蝇四处乱撞,此时正中项羽之计。由于兵力上的极大悬殊,如果硬拼无论如何都是要被消耗怠尽。这里项羽用骑兵驱赶引诱把联军引向南方的穀、泗水,在此项羽展开攻击,杀联军十余万人。联军为了活命拼命南逃,逃到更南的灵壁东睢水上,这样联军自相残杀,被挤落水10多万人。彭城之战终成了一面倒的局势,剩下就是追击残兵败将,扩大战果,收拾残局的事了。可惜由于项羽兵力单薄,追击战顶住了楚兵的追击。


无心140102310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主席的诗歌道出了彭城之战结局,原本占据优势的霸王,去放走了刘邦,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汉元年五月,田荣反楚,短短三个月之内,就将项羽精心设置的分封体制搅乱,掀起了天下反楚的浪潮。在项羽看来,齐国公然反楚,田荣是罪魁祸首,如果不迅速的除去他,那么天下都不得安宁。

汉二年春,项羽军与田荣决战于城阳,楚军大胜。田荣败兵撤退于平原县,岂料平原县军民开城投降并杀死田荣。田荣死后,其弟田横大将军率领齐军战士,对项羽军展开誓死抵抗。这一举动让项羽非常震怒,加大了对齐军的报复,在当地更是坑杀被俘战士,强掠老弱病残的妇女儿童作为人质,这一举动引起了齐国上下军民更大的抗争。楚军深陷齐国各地抗击的泥潭中,无暇顾及其他。对于一直蠢蠢欲动的刘邦,经过楚军深思熟虑后决定采用先齐后汉的战略方针。

对于项羽违背怀王之约,各诸侯是敢怒不敢言,更得寸进尺的是杀怀王于江南,引起民愤。刘邦正是利用这一点,高举征讨不义之臣项羽的大旗,联合众诸侯率领六十万军队围攻彭城,其目的就是要一举歼灭楚国。仅仅八个月时间,项羽为防止刘邦东进所设置的四道防线,都被逐一突破,形势转变之迅速,战况急转直下是项羽所没有预料到的,田家军的善战与持久,刘邦军的飞速猛进,使项王腹背受敌。

彭城之战,在汉王的指挥带领下,顺利的拿下楚国首都。对于刘邦此次战役是继兵起沛县之后第二次大规模战斗的胜利,毫无疑问这将成为日后南征北战既定的根本。一路告捷顺风顺水的刘邦,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城,几乎是洋洋得意。在彭城更是忙于瓜分项羽留下的奇珍异宝和数不清的美人家眷,更是日日饮酒作乐,大摆庆功宴。上到最高领帅,下到士兵走卒没有一个不是沉浸在这场盛大的宴会中,进而忽略了远在齐地的项王。

彭城沦陷的消息传到齐国后,愤怒的项羽马上作出反应,重新部署战略。一方面他让楚军将士继续按照原来的计划攻打田横,另一方面自己带领三万精锐骑兵秘密的火速赶往彭城,在外人看来,一切如旧,项羽无法顾及彭城,深陷齐国征战泥潭。

昼伏夜出的项羽军巧妙的避开城池,由于对本土地形熟悉,并未被察觉出分毫。飞速的进军彭城地区。项羽插入彭城后,没有立刻打响战斗,而是迂回到彭城西部,斩断联军与后方的联系。军事松懈的诸侯联军对突如其来出现在彭城西部的楚军一时慌了手脚。三万楚军精兵,人人视死如归,准备决一死战。项羽摆兵布阵带领将士们直冲联军军队,一时冲散诸侯军队,使其四下分散,陷入各自为战的被动局面。战士接近中午,联军大败,在逃亡途中被斩杀与落水的士卒多达十万余人。

彭城惨败,给刘邦留下深刻的教训,以至于在刘邦夺得天下后与韩信忆往事时,讨论各位将领的率兵能力。刘邦问韩信,像我,能够统领多少兵马呢?韩信毫不犹豫的回答,“陛下最多不过统领十万余人,陛下不善于将兵,而善于将将。一语道破天机。 经过这样一场大战,楚汉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刘邦为首的反楚诸侯联军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了,项羽的政治环境重新得以改善,原本倒向刘邦的诸侯,此时又纷纷背叛刘邦,重新回到了项羽的麾下。形势比人强,这些诸侯大多就是墙头草,谁厉害就跟谁罢了,像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此时都回到了项羽的麾下,而魏王魏豹和陈馀等人也脱离了刘邦,甚至兴兵抵抗刘邦。其实,秦末这些诸侯当中,最有骨气的。

应该是那个率领二十万秦军向项羽投降的章邯,他在废丘坚守了十个月,从没有想过投降刘邦,后来,汉军水淹灌城,废丘军民无奈,才选择投降,而章邯本人却并没投降,而是在汉军入城之前,选择了自杀。

章邯的做法,对得起自己雍王封号,同样也对得起西楚霸汉王项羽了,毕竟投,后来项羽最信任楚,最倚重的九江王英布都背楚投汉了。这一次彭城大战,从表面上来看,项羽扭转了乾坤,重新掌握了楚汉争霸的主动权,但事实上真的是如此么?

当然,对于项羽来说,这一战绝对是一场大胜,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抓住刘邦而已,但是,刘邦在安定下来之后不久,便东山再起了,占据荥阳——成阜一线的地理优势,依靠关中地区的民心与资源。与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争霸。

要知道,在彭城之战刘邦可是把手中的筹码输了个一干二净啊!那他后来的兵马又是从何而来呢?这一段在司马迁先生的《史记·项羽本纪》当中有记载,我们一起来看看:

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复大振。也就是说,这一次虽然刘邦败得很惨,但是,因为有萧何在后方的经营,把关中二十三岁以下,五十六岁以上的本来不该服兵役的男子,都征来给刘邦撑台面,才补充了汉军在彭城之战中的损失,这里的老弱,其实,就是古时候的一种专门的讲法:未满二十三岁的男子成为弱,超过五十三岁的男子则成为老。但是,如果这场彭城之战,失败者换成是项羽,那他肯定就真的玩完了,毕竟,他和刘邦不同,因为,新安杀降这件事,项羽在关中地区留下的只有骂名和仇恨。而刘邦这边,则是具有坚实的战略纵深。其军政集团的整体实力和应变实力,显然是要不项羽方面强的,所以,才在楚汉争霸中,拖垮项羽,取得最后的胜利,建立大汉帝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江东,项羽虽败但他的豪气确定人赞叹。






一蓑烟雨任平生jkl


彭城之战在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发生,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此役汉军元气大伤,几乎全军覆没,依附于刘邦的诸侯纷纷背汉投楚。刘邦只好收集残部,退守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古荥镇)。楚汉之间的争斗从此变得更为剧烈残酷。

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他的父亲及妻子都被楚军俘获,众诸侯也纷纷背汉向楚。项羽则充分表现出他特有的英勇果敢、雄才大略的军事指挥才能,此战可以说是完胜的结局,项羽不但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更扭转了项羽四面楚歌,孤立无援的政治局面,重新占据楚汉战争的主动权。


诗雨花魂


一、刘邦的战略胜利压倒项籍的战术胜利

楚汉第一次彭城之战,是楚汉双方第一次规模较大的正面冲突,刘邦先胜后败,因应对得力,避免了溃败,战争进入相持状态。

表面上看,项籍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实际上却陷入了战略上的被动,可以说是【战略胜利压倒战术胜利】的典型例子。

二、秦亡天下再分裂

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项籍等诸侯联军在巨鹿击破秦军王离部,与章邯陷入相持。

此后八个月,刘邦在黄河南岸攻城略地,黄河南岸几乎尽数落入刘邦之手,秦二世三年八月率先攻入关中,秦朝宣告灭亡。

而在刘邦入关前一个月,章邯投降项籍,项籍恼怒于刘邦率先入关,率军后脚攻入关中,刘邦被迫让出所占领土的处分权。

诸侯在戏相王,共立十九王,项籍占据梁楚九郡之地,刘邦占据汉中、巴、蜀三郡之地。



三、戏下体系分崩离析

汉元年四月,诸侯各就国。

五月,汉王刘邦还定三秦。

六月,田荣支持陈馀驱逐张耳占据赵代,并三齐,项籍击齐。

八月刘邦基本消灭三秦主力,九月派兵迎接家属,但被项籍阻止,没成功。

支持戏下体系全面崩溃。

四、彭城之战是临时决定的战役

很多人印象中,彭城之战是刘邦蓄谋已久的倾国之战,然而事实上却不是这么一回事。

刘邦有心去跟项籍争霸不假,但具体如何去实行,并没有一开始就决定,就如同你确定去下馆子吃饭,但去哪一家快餐店还没有决定尽管吃饭已经确定事项,刘邦当时是走一步算一步,而真正促成刘邦下决心进攻彭城的,是两个人:陈平和董公。

汉二年十月(汉初以十月为岁首),刘邦东进吞并河南国,并令韩信(韩王室后裔)攻占韩国。

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均没有大的进攻。

三月刘邦越过西魏的地盘进攻并吞并殷国,遇到了自西楚投奔的陈平,陈平带来项籍不在彭城的消息,这个时候进攻彭城的计划才初次出现,但刘邦还是没有那是进攻,而是率军到洛阳观望。

灭殷国之前,刘邦有四个月的大停顿,可见其当时并没有完整的计划,直到遇到陈平,陈平是西楚高层投降过来的,虽然刘邦一早收到项籍征齐的消息,但捕风捉影的传闻远不如对方高层的证言来得可靠。

而刘邦接连灭五国、降二国,虽说是为了打回家乡,并道义上并不占优势,攻势陷入末梢。

一个人的出现为刘邦打破僵局提供了答案。

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曰:“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故曰:‘明其为贼,敌乃可服。’项羽为无道,放杀其主,天下之贼也。夫仁不以勇,义不以力,三军之众为之素服,以告之诸侯,为此东伐,四海之内莫不仰德。此三王之举也。”汉王曰:“善。非夫子无所闻。”于是汉王为义帝发丧,袒而大哭,哀临三日。发使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兵皆缟素。悉发关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汉书·高帝纪》

由此可见,彭城之战并不是蓄谋已久,而是临时决定的。

五、彭城之战汉军兵力远没有想象那么多

《史记·高祖本纪》声称汉军56万入彭城,其实是很有问题的。

中国历来有报大数吓唬对手的习惯,而且达到几十万通常是喊整数,很少有这么具体的数字的,甚至于汉军总兵力都没有56万那么多。

我们可以参考秦灭楚之战,和垓下之战,都是60万左右,这还是在其中一方基本上统一天下的前提下。

假设天下总兵力80万,彭城之战时占据天下1/4的刘邦满打满算也才20万,这还是总兵力,刘邦还不可能出动全部兵力去进攻彭城。

刘邦的实际兵力还可以参考刘邦初次占据关中的时候,当时也才拥兵十万,彭城之战时地盘多了河内、河南两个郡,勉强还有汉中、巴、蜀三郡(汉中其实在初次占据关中的时候已经被刘邦打下了,而巴蜀具体占领时间未知,估计短时间很难提供刘邦兵力,如今勉强算上),大了一圈,总兵力满打满算都不可能超过20万,56万兵力简直天荒夜谈。

也就是说刘邦当时最大兵力不过20万,这还是最大,实际上还达不到。

因为各地占领的时间不一样,占领一块地盘后,要设置官署,降军要么解散,要么改编,短时间无法提供兵力。

更何况从击败敌方主力,到彻底平定,还有一个时间段,换言之刘邦占据的九个郡的短时间内并不能都提供兵力。

更何况彭城之战时,连章邯都还没有平定,后方需要镇守,能够动用的兵力更少。

那么刘邦进攻彭城实际兵力是多少呢?《史记》另一个篇章为我们提供了答案——5.5万。

项籍死,天下定,上置酒。上折随何之功,谓何为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随何跪曰:“夫陛下引兵攻彭城,楚王未去齐也,陛下发步卒五万人,骑五千,能以取淮南乎?”上曰:“不能。”随何曰:“陛下使何与二十人使淮南,至,如陛下之意,是何之功贤於步卒五万人骑五千也。然而陛下谓何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何也?”上曰:“吾方图子之功。”乃以随何为护军中尉。布遂剖符为淮南王,都六,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郡皆属布。 ——《史记·黥布列传》

谋士随和口中刘邦进攻彭城只有5.5万,这是符合上述刘邦总兵力(20万),以及大部分兵力并没有办法调用的论点的数字,5.5万吹成56万,这牛皮吹的也太大了。

六、刘邦先胜后败,应对得力,避免了溃败

七、彭城之战是项籍失败的开始

诸侯就国时,刘邦拥有3个郡,项籍拥有9个郡,有压倒性优势。

经过一系列战争,刘邦先后消灭雍、塞、翟、河南、殷五国,降服韩、魏两国,势力基本上和项籍持平,甚至略微占优势。

而此时此刻项籍正在征齐。

彭城之战意义在于阻止项籍吞并齐国,西楚失去了进一步壮大的机会,回落到于刘邦一样的水平上,由此开始了楚汉之战。

刘邦还定三秦和项籍征齐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但刘邦灭五国而项籍平一国都没成功,空耗国力,这是其失败的开始。


长岛男爵


汉元年五月,田荣反楚,短短三个月之内,就将项羽精心设置的分封体制搅乱,掀起了天下反楚的浪潮。在项羽看来,齐国公然反楚,田荣是罪魁祸首,如果不迅速的除去他,那么天下都不得安宁。

汉二年春,项羽军与田荣决战于城阳,楚军大胜。田荣败兵撤退于平原县,岂料平原县军民开城投降并杀死田荣。田荣死后,其弟田横大将军率领齐军战士,对项羽军展开誓死抵抗。这一举动让项羽非常震怒,加大了对齐军的报复,在当地更是坑杀被俘战士,强掠老弱病残的妇女儿童作为人质,这一举动引起了齐国上下军民更大的抗争。楚军深陷齐国各地抗击的泥潭中,无暇顾及其他。对于一直蠢蠢欲动的刘邦,经过楚军深思熟虑后决定采用先齐后汉的战略方针。

对于项羽违背怀王之约,各诸侯是敢怒不敢言,更得寸进尺的是杀怀王于江南,引起民愤。刘邦正是利用这一点,高举征讨不义之臣项羽的大旗,联合众诸侯率领六十万军队围攻彭城,其目的就是要一举歼灭楚国。仅仅八个月时间,项羽为防止刘邦东进所设置的四道防线,都被逐一突破,形势转变之迅速,战况急转直下是项羽所没有预料到的,田家军的善战与持久,刘邦军的飞速猛进,使项王腹背受敌。

彭城之战,在汉王的指挥带领下,顺利的拿下楚国首都。对于刘邦此次战役是继兵起沛县之后第二次大规模战斗的胜利,毫无疑问这将成为日后南征北战既定的根本。一路告捷顺风顺水的刘邦,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城,几乎是洋洋得意。在彭城更是忙于瓜分项羽留下的奇珍异宝和数不清的美人家眷,更是日日饮酒作乐,大摆庆功宴。上到最高领帅,下到士兵走卒没有一个不是沉浸在这场盛大的宴会中,进而忽略了远在齐地的项王。

彭城沦陷的消息传到齐国后,愤怒的项羽马上作出反应,重新部署战略。一方面他让楚军将士继续按照原来的计划攻打田横,另一方面自己带领三万精锐骑兵秘密的火速赶往彭城,在外人看来,一切如旧,项羽无法顾及彭城,深陷齐国征战泥潭。

昼伏夜出的项羽军巧妙的避开城池,由于对本土地形熟悉,并未被察觉出分毫。飞速的进军彭城地区。项羽插入彭城后,没有立刻打响战斗,而是迂回到彭城西部,斩断联军与后方的联系。军事松懈的诸侯联军对突如其来出现在彭城西部的楚军一时慌了手脚。三万楚军精兵,人人视死如归,准备决一死战。项羽摆兵布阵带领将士们直冲联军军队,一时冲散诸侯军队,使其四下分散,陷入各自为战的被动局面。战士接近中午,联军大败,在逃亡途中被斩杀与落水的士卒多达十万余人。

彭城惨败,给刘邦留下深刻的教训,以至于在刘邦夺得天下后与韩信忆往事时,讨论各位将领的率兵能力。刘邦问韩信,像我,能够统领多少兵马呢?韩信毫不犹豫的回答,“陛下最多不过统领十万余人,陛下不善于将兵,而善于将将。一语道破天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