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从“倭寇的踪迹”一窥明朝百姓对待海禁的态度


“片板不许入海”的海禁政策非但没有阻止传寇的侵扰,反而断绝了沿海居民的生路。我们不该简单沉醉于抗倭战争的胜利之中,因为许多“倭寇”不过是被迫“下海”的大明王朝的子民。

从“倭寇的踪迹”一窥明朝百姓对待海禁的态度


倭寇的踪迹

有明一代,甚嚣尘上的“倭患”问题让朝野上下伤透了脑筋,而所谓“倭寇”是否为纯粹的日本国人,颇难概而论。
由于明朝腐败的政治让当地居民民苦不堪言。不堪贪官污吏的剥削的百姓纷投人“倭寇”。
根据记载明朝东南各省都有大量百姓去当倭寇,甚至为倭寇提供物质,情报。这些所谓杀人不眨眼的倭寇成为东南一些居民所热烈欢迎的对象。

从“倭寇的踪迹”一窥明朝百姓对待海禁的态度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东南沿海居民将大海视为衣食父母。由于沿海地区的土壤土质实在是不合适种植。百姓只能向海洋进军,只有开发海洋,东南沿海的百姓才有活路。

但是当时的明朝统治者为了政权的稳定,完全不顾百姓的死活,实行了严厉的海禁政策。在海禁政策下,是不能出现远洋商队的规模,并且沿海居民也不能私自下海,否则杀头。

但客观的贸易需求是无法遏制的,由于海禁政策下的非法商业贸易充满了暴力,于是吸引力大量破产农民加入,逐渐形成了大量的武装走私集团,这些武装走私集团和原有的海匪,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结合起来,逐渐成为了所谓的倭寇。

虽然这些倭寇在明朝政府运用国家武装机构的暴力打击,但是这样是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不过好在朝廷中的有识之士的建议下,朝廷开始放宽海禁,使得百年难以平定的倭患迅速稳定下去。

但即使这样,封建统治者也没有重视海外贸易,他们只会关注国内的一亩三分地,只会为自己的地位着想,把巩固自己的地位作为第一要务,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他们认为天下百姓接受自己的管制才是良民,否则是刁民,要给予捕杀的。所以封建专制制度才是产生倭患的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中华帝国认为中原以外的地区只是蛮荒之地,是根本不需要入法眼的。对他们来说,中国就应该是天朝上国,什么都有,根本没有存在和他们进行平等贸易的需要。天朝和外国进行贸易,不过是皇恩浩荡,为了让四方蛮夷拥有一些天朝的日用品,才特别开的皇恩。

从“倭寇的踪迹”一窥明朝百姓对待海禁的态度


这种狂妄自大的性格并不是明朝才有的,而是持续了几千年封建王朝的现象。早期还好,中国是世界的文化中心之一,有这种思想也不奇怪。但文明是会变化的,中国还一直保持着这种自上而下的闭塞与愚昧,将中国隔绝在世界之外,从而丧失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明朝是幸运的,在与世界文明差距不大的情况下灭亡了,留下了一个硬明的称号。让衰弱落伍的锅让自己的继任者清朝背上了。鸦片战争后,面对比倭寇鸟铳更甚的西方国家的洋枪洋炮,衰弱无能的封建政府立刻败下阵来,让中国文明接受了百年苦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