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小玉米什么时候种?

弓長振


北方大多数地区在春天的时候就会种植玉米,夏玉米播种时间一般在6月中旬。


阿兵爱农村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种植小粘玉米应选择地势平坦,肥力中等以上的有灌水条件的地块种植。小粘玉米与正常的玉米种植时间一样。

并且为了保持粘玉米种性,防止花粉自感效应,降低粘度及影响外观,必须与其它类型的玉米隔离种植。一般空间隔离不能少于300米,障碍隔离不能少于150米;时间隔离是播种期与其他玉米相差30天粘玉米的亩用种量为2公斤,在播种前应该进行浸种催芽,催芽适宜温度为25℃,待种子露白后直播。

小粘玉米适宜播期在4月25日~5月5日,5厘米地温稳定8℃即可播种,亩播3500~3600穴,2~3粒/穴。由于小粘玉米籽粒不饱满,淀粉等养分含量少,发芽势较弱,幼芽顶土能力差,出苗率远远低于普通玉米。播种不宜太深,适当浅播,浅覆土,一般覆土2~4厘米左右。

玉米根据种植时间的不同分春玉米和秋玉米,春玉米四月下旬五月上旬播种,八月下旬可收获。秋玉米最迟是不能迟于7月中旬播种,10月中下旬收获。

种植玉米的方法:

1、播种:

我国玉米产区自然条件差别很大,要根据本地的霜期长短,土壤质地,土壤地力,种植月的,选择适宜的品种,饲用玉米和马齿型杂交种产量高。还要注意良种的繁育,适当安排种子田面积。玉米的播种期受温度,湿度的影响。

春播玉米稳定在15℃为最佳播种期。华北地区夏播玉米在小麦或豌豆收获后及时播种。

2、管理:

玉米植株高大,籽粒和茎叶产量高,要求管理精细。施肥、灌水、化学锄草及防治病虫害等是玉米高产栽培管理中的关键技术措施。要获得高产优质的玉米,播前每亩施 2000—3000kg优质厩肥作为基肥。

3、灌溉

玉米喜半干旱气候,但对水分十分敏感。开花期一株玉米每天耗水约2kg,每亩每天耗水3—4m3 ,全生育期耗水 250—350m3 。不同生育用玉米对水分的需要不同。抽雄前10天至抽雄后10天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这个时期要进行灌溉。

4、虫害

玉米经常发生叶斑病、丝黑穗病、黑粉病、黑条矮缩病、青枯病等病害及粘虫、玉米螟、蝼蛄、地老虎、蛴螬等虫害。应注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及药剂防治等措施及时防治病虫害。

扩展资料

玉米传入中国己经有400多年,在我国种植的玉米主要是推广引进品种,结合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获得适应中国环境的品种。

1950年以前,中国仅进行了极少的杂交种选育研究,没有在生产上应用。实际上,玉米杂交能增产的理论研究在美国早在1909年就己经开始。我国对杂交玉米的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启蒙和创建时期(1926一1949)

我国玉米育种起始于20世纪初。1900年,京师大学堂罗振玉率先在书刊中介绍欧美玉米良种和栽培技术。随后,《农学报》开始宣传玉米良种及栽培知识。

从1926年起,金陵大学的王缓等分离自交系并组配杂交种供教学使用,1930年中央大学的赵连芳等开始选育自交系,1931年山西省铭贤学校在太谷进行美国玉米品种引种试验,中选育出金皇后品种,推广种植到华北、东北、西南等各省。

从1926年至1949年,中国的玉米育种研究在困难的条件下进行,所育成的一些综合种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是,杂交种没有在生产上应用。一是因为农民不能接受,二是在战争状态下也很难推广杂交种。

2、品种间杂交种推广时期(1949一1959)

从1949年开始,为了迅速提高粮食生产,国家提出了玉米改良及杂交种推广方案,全国各主要院校相继开展了品种间杂交种的选育工作,并在生产上同步推广。那时不需要品种审定,新品种一旦表现良好就地推广。代表品种有坊杂2号、齐玉25号、小粒红x东岗黄马牙等。

3、双交种推广时期(1959一1965)

50年代末,国内各育种单位相继育成了一批双交种,因为双交种的产量比品种间杂交种高,因此迅速在生产上推广,到1965年,双交种己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代表品种有双跃3号、农大3号、农大7号、春杂5号、春杂12号、吉双83号、新双1号等。

4、单交种推广和6次品种更换(1965一)

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单交种是河南新乡农科所于1963年组配成功的,当时的品种增产30%一40%,1965年开始推广种植。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白单4号也开始推广。

到70年代,中国科学院的群单105、广西玉米所的小英雄、丹东市农科所的丹玉6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的中单2号等新品种也相继育成推广。

1999年,全国杂交种的占有率接近90%。单交种的推广使产量大幅度地提高,但是单交种推广一段时间后,就出现一些问题,如感病(新的病原菌或生理小种的出现引起的)等。

因此,中国平均每隔7一8年,就更换1次品种,实际上发达国家每隔5年左右就更换1次品种。从推广单交种以来,我国己更换了6次单交种,目前中国正在种植的玉米品种为第7次品种。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东方英农人


种植小粘玉米应选择地势平坦,肥力中等以上的有灌水条件的地块种植。小粘玉米与正常的玉米种植时间一样。

并且为了保持粘玉米种性,防止花粉自感效应,降低粘度及影响外观,必须与其它类型的玉米隔离种植。一般空间隔离不能少于300米,障碍隔离不能少于150米;时间隔离是播种期与其他玉米相差30天粘玉米的亩用种量为2公斤,在播种前应该进行浸种催芽,催芽适宜温度为25℃,待种子露白后直播。

小粘玉米适宜播期在4月25日~5月5日,5厘米地温稳定8℃即可播种,亩播3500~3600穴,2~3粒/穴。由于小粘玉米籽粒不饱满,淀粉等养分含量少,发芽势较弱,幼芽顶土能力差,出苗率远远低于普通玉米。播种不宜太深,适当浅播,浅覆土,一般覆土2~4厘米左右。

玉米根据种植时间的不同分春玉米和秋玉米,春玉米四月下旬五月上旬播种,八月下旬可收获。秋玉米最迟是不能迟于7月中旬播种,10月中下旬收获。

种植玉米的方法:

1、播种:

我国玉米产区自然条件差别很大,要根据本地的霜期长短,土壤质地,土壤地力,种植月的,选择适宜的品种,饲用玉米和马齿型杂交种产量高。还要注意良种的繁育,适当安排种子田面积。玉米的播种期受温度,湿度的影响。

春播玉米稳定在15℃为最佳播种期。华北地区夏播玉米在小麦或豌豆收获后及时播种。

2、管理:

玉米植株高大,籽粒和茎叶产量高,要求管理精细。施肥、灌水、化学锄草及防治病虫害等是玉米高产栽培管理中的关键技术措施。要获得高产优质的玉米,播前每亩施 2000—3000kg优质厩肥作为基肥。

3、灌溉

玉米喜半干旱气候,但对水分十分敏感。开花期一株玉米每天耗水约2kg,每亩每天耗水3—4m3 ,全生育期耗水 250—350m3 。不同生育用玉米对水分的需要不同。抽雄前10天至抽雄后10天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这个时期要进行灌溉。

4、虫害

玉米经常发生叶斑病、丝黑穗病、黑粉病、黑条矮缩病、青枯病等病害及粘虫、玉米螟、蝼蛄、地老虎、蛴螬等虫害。应注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及药剂防治等措施及时防治病虫害。

扩展资料

玉米传入中国己经有400多年,在我国种植的玉米主要是推广引进品种,结合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获得适应中国环境的品种。

1950年以前,中国仅进行了极少的杂交种选育研究,没有在生产上应用。实际上,玉米杂交能增产的理论研究在美国早在1909年就己经开始。我国对杂交玉米的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启蒙和创建时期(1926一1949)

我国玉米育种起始于20世纪初。1900年,京师大学堂罗振玉率先在书刊中介绍欧美玉米良种和栽培技术。随后,《农学报》开始宣传玉米良种及栽培知识。

从1926年起,金陵大学的王缓等分离自交系并组配杂交种供教学使用,1930年中央大学的赵连芳等开始选育自交系,1931年山西省铭贤学校在太谷进行美国玉米品种引种试验,中选育出金皇后品种,推广种植到华北、东北、西南等各省。

从1926年至1949年,中国的玉米育种研究在困难的条件下进行,所育成的一些综合种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是,杂交种没有在生产上应用。一是因为农民不能接受,二是在战争状态下也很难推广杂交种。

2、品种间杂交种推广时期(1949一1959)

从1949年开始,为了迅速提高粮食生产,国家提出了玉米改良及杂交种推广方案,全国各主要院校相继开展了品种间杂交种的选育工作,并在生产上同步推广。那时不需要品种审定,新品种一旦表现良好就地推广。代表品种有坊杂2号、齐玉25号、小粒红x东岗黄马牙等。

3、双交种推广时期(1959一1965)

50年代末,国内各育种单位相继育成了一批双交种,因为双交种的产量比品种间杂交种高,因此迅速在生产上推广,到1965年,双交种己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代表品种有双跃3号、农大3号、农大7号、春杂5号、春杂12号、吉双83号、新双1号等。

4、单交种推广和6次品种更换(1965一)

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单交种是河南新乡农科所于1963年组配成功的,当时的品种增产30%一40%,1965年开始推广种植。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白单4号也开始推广。

到70年代,中国科学院的群单105、广西玉米所的小英雄、丹东市农科所的丹玉6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的中单2号等新品种也相继育成推广。

1999年,全国杂交种的占有率接近90%。单交种的推广使产量大幅度地提高,但是单交种推广一段时间后,就出现一些问题,如感病(新的病原菌或生理小种的出现引起的)等。

因此,中国平均每隔7一8年,就更换1次品种,实际上发达国家每隔5年左右就更换1次品种。从推广单交种以来,我国己更换了6次单交种,目前中国正在种植的玉米品种为第7次品种。








感性哈樱桃


玉米根据种植时间的不同分春玉米和秋玉米,春玉米四月下旬五月上旬播种,八月下旬可收获。秋玉米最迟是不能迟于7月中旬播种,10月中下旬收获。

种植玉米的方法:

1、播种:

我国玉米产区自然条件差别很大,要根据本地的霜期长短,土壤质地,土壤地力,种植月的,选择适宜的品种,饲用玉米和马齿型杂交种产量高。还要注意良种的繁育,适当安排种子田面积。玉米的播种期受温度,湿度的影响。

春播玉米在7.6cm上层内稳定在15℃为最佳播种期。华北地区夏播玉米在小麦或豌豆收获后及时播种。

2、管理:

玉米植株高大,籽粒和茎叶产量高,要求管理精细。施肥、灌水、化学锄草及防治病虫害等是玉米高产栽培管理中的关键技术措施。要获得高产优质的玉米,播前每亩施 2000—3000kg优质厩肥作为基肥。

3、灌溉

玉米喜半干旱气候,但对水分十分敏感。开花期一株玉米每天耗水约2kg,每亩每天耗水3—4m3 ,全生育期耗水 250—350m3 。不同生育用玉米对水分的需要不同。抽雄前10天至抽雄后10天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这个时期要进行灌溉。

4、虫害

玉米经常发生叶斑病、丝黑穗病、黑粉病、黑条矮缩病、青枯病等病害及粘虫、玉米螟、蝼蛄、地老虎、蛴螬等虫害。应注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及药剂防治等措施及时防治病虫害。

扩展资料

玉米传入中国己经有400多年,在我国种植的玉米主要是推广引进品种,结合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获得适应中国环境的品种。

1950年以前,中国仅进行了极少的杂交种选育研究,没有在生产上应用。实际上,玉米杂交能增产的理论研究在美国早在1909年就己经开始。我国对杂交玉米的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启蒙和创建时期(1926一1949)

我国玉米育种起始于20世纪初。1900年,京师大学堂罗振玉率先在书刊中介绍欧美玉米良种和栽培技术。随后,《农学报》开始宣传玉米良种及栽培知识。

从1926年起,金陵大学的王缓等分离自交系并组配杂交种供教学使用,1930年中央大学的赵连芳等开始选育自交系,1931年山西省铭贤学校在太谷进行美国玉米品种引种试验,中选育出金皇后品种,推广种植到华北、东北、西南等各省。

从1926年至1949年,中国的玉米育种研究在困难的条件下进行,所育成的一些综合种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是,杂交种没有在生产上应用。一是因为农民不能接受,二是在战争状态下也很难推广杂交种。

2、品种间杂交种推广时期(1949一1959)

从1949年开始,为了迅速提高粮食生产,国家提出了玉米改良及杂交种推广方案,全国各主要院校相继开展了品种间杂交种的选育工作,并在生产上同步推广。那时不需要品种审定,新品种一旦表现良好就地推广。代表品种有坊杂2号、齐玉25号、小粒红x东岗黄马牙等。

3、双交种推广时期(1959一1965)

50年代末,国内各育种单位相继育成了一批双交种,因为双交种的产量比品种间杂交种高,因此迅速在生产上推广,到1965年,双交种己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代表品种有双跃3号、农大3号、农大7号、春杂5号、春杂12号、吉双83号、新双1号等。

4、单交种推广和6次品种更换(1965一)

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单交种是河南新乡农科所于1963年组配成功的,当时的品种增产30%一40%,1965年开始推广种植。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白单4号也开始推广。

到70年代,中国科学院的群单105、广西玉米所的小英雄、丹东市农科所的丹玉6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的中单2号等新品种也相继育成推广。

1999年,全国杂交种的占有率接近90%。单交种的推广使产量大幅度地提高,但是单交种推广一段时间后,就出现一些问题,如感病(新的病原菌或生理小种的出现引起的)等。

因此,中国平均每隔7一8年,就更换1次品种,实际上发达国家每隔5年左右就更换1次品种。从推广单交种以来,我国己更换了6次单交种,目前中国正在种植的玉米品种为第7次品种。



重庆仔农人小周


感谢你的提问,下面是我的回答。

春玉米适宜播期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过早,种子萌发后容易受冻害而降低出苗率,容易受到微生物的侵染而霉烂;太晚播种,又会影响农时。适宜播种期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土温、墒情、品种特性以及种植模式等条件而定,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适农时,一般将8厘米土层地温稳定在10℃左右,作为春玉米适播期开始的标准。春播期间气温回升快,最佳播种期一般只有10天左右,要适期早播,缩短播期。播种过晚,容易贪青晚熟,遇霜减产;

2.在地温允许的情况下,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块可抢墒播种。早春干旱多风地区,适时早播,地膜加滴灌的地块可比露地早播10天,有利于促进根系下扎和基部茎秆粗壮,增强抗倒伏和抗旱能力;

3.若受极端天气影响,因地制宜及时调整播期。对于春季气温持续偏低的地区,应视地温上升情况适当推迟播期;

4.控制玉米最晚播种时间,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可比最晚播种时间推迟20天左右。


精准三农加油站


玉米根据种植时间的不同分春玉米和秋玉米,春玉米四月下旬五月上旬播种,八月下旬可收获。秋玉米最迟是不能迟于7月中旬播种,10月中下旬收获。

种植玉米的方法:

1、播种:

我国玉米产区自然条件差别很大,要根据本地的霜期长短,土壤质地,土壤地力,种植月的,选择适宜的品种,饲用玉米和马齿型杂交种产量高。还要注意良种的繁育,适当安排种子田面积。玉米的播种期受温度,湿度的影响。

春播玉米在7.6cm上层内稳定在15℃为最佳播种期。华北地区夏播玉米在小麦或豌豆收获后及时播种。

2、管理:

玉米植株高大,籽粒和茎叶产量高,要求管理精细。施肥、灌水、化学锄草及防治病虫害等是玉米高产栽培管理中的关键技术措施。要获得高产优质的玉米,播前每亩施 2000—3000kg优质厩肥作为基肥。

3、灌溉

玉米喜半干旱气候,但对水分十分敏感。开花期一株玉米每天耗水约2kg,每亩每天耗水3—4m3 ,全生育期耗水 250—350m3 。不同生育用玉米对水分的需要不同。抽雄前10天至抽雄后10天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这个时期要进行灌溉。

4、虫害

玉米经常发生叶斑病、丝黑穗病、黑粉病、黑条矮缩病、青枯病等病害及粘虫、玉米螟、蝼蛄、地老虎、蛴螬等虫害。应注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及药剂防治等措施及时防治病虫害。





西湖李家小熊


根据情况来定:

1、夏玉米播种时间一般在6月中旬,也就是在6月中旬为适宜。

2、春玉米其种植时间一般是在春季。北方春播玉米区一般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和内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陕西和甘肃的一部分,是中国的玉米主产区之一。占全国玉米面积的39.2%,总产量占全国的43.8%。



用户5741930221


南方玉米能种两季,就长江流域来说,春播的玉米一般3月底4月初播,7月上中旬可以采摘。河南:种玉米时间在五月份,收获小麦之后,收玉米在中秋节前后,也就9月底。山东:因为春玉米播种时间早,生育期长,所以产量高。山东地区一般4月初种春玉米,8月末收获。东北:播种时间在谷雨(4月20日左右)之后、5月10日之前这段时间,收获大体在10月1日以后、10月20日之前。河北:玉米分春玉米和秋玉米,春玉米四月下旬五月上旬播种,八月下旬可收获;秋玉米最迟不能迟于7月中旬播种,10月中下旬收获。安徽:一般春天的第一场雨来临之后,就是种春玉米的最好时间。但现在为了防止病虫灾害,提倡春玉米应适当提早播种,一般应当提前到4月中旬以前播种。湖南:一般春玉米4月上中旬播种,8月上中旬收获。夏玉米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9月中下旬成熟



漂流者波仔


根据情况来定:

1、夏玉米播种时间一般在6月中旬,也就是在6月中旬为适宜。

2、春玉米其种植时间一般是在春季。北方春播玉米区一般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和内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陕西和甘肃的一部分,是中国的玉米主产区之一。占全国玉米面积的39.2%,总产量占全国的43.8%。



凤阳521314


春玉米适宜播期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过早,种子萌发后容易受冻害而降低出苗率,容易受到微生物的侵染而霉烂;太晚播种,又会影响农时。适宜播种期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土温、墒情、品种特性以及种植模式等条件而定,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适农时,一般将8厘米土层地温稳定在10℃左右,作为春玉米适播期开始的标准。春播期间气温回升快,最佳播种期一般只有10天左右,要适期早播,缩短播期。播种过晚,容易贪青晚熟,遇霜减产;

2.在地温允许的情况下,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块可抢墒播种。早春干旱多风地区,适时早播,地膜加滴灌的地块可比露地早播10天,有利于促进根系下扎和基部茎秆粗壮,增强抗倒伏和抗旱能力;

3.若受极端天气影响,因地制宜及时调整播期。对于春季气温持续偏低的地区,应视地温上升情况适当推迟播期;

4.控制玉米最晚播种时间,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可比最晚播种时间推迟20天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