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项目密集复工,中国石化上马10条熔喷布生产线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项目密集复工,中国石化上马10条熔喷布生产线

2月24日,中国石化党组决定,针对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口罩核心原料紧缺的局面,利用自有原料生产优势,立即组织货源,快马加鞭建设10条熔喷布生产线。

熔喷布是口罩的“心脏”,用于医用口罩中间的过滤层,具有很好的过滤性、阻隔性、保温性和吸附性。中国石化将积极开展产业链合作,加快节奏直接生产熔喷料、熔喷布和口罩,尽快形成新的医用口罩原料和口罩产能。

据了解,中国石化此次将投资约2亿元,在北京燕山石化和江苏仪征化纤两家企业抓紧建设熔喷无纺布(即熔喷布)、纺粘布生产线。北京燕山石化将建设2条熔喷布生产线和3条纺粘布生产线,每天可生产4吨N95熔喷布或6吨医用平面口罩熔喷布,这些原料可以生产120万片(4吨×30万片/吨)N95口罩,或者600万片(6吨×100万片/吨)医用平面口罩。除熔喷布外,每天还可生产纺粘布42吨,纺粘布用于口罩内外层,具有抗紫外线、稳定性和透气性好、耐腐蚀等特点。该项目力争在3月8日实现熔喷布部分投产。

仪征化纤将建设8条熔喷布生产线,每天可以生产8吨N95熔喷布,或生产医用平面口罩原料12吨,这些原料可以生产240万片N95口罩,或生产医用平面口罩1200万片。该项目将于4月中旬陆续建成投产。

当前,一线参战人员正加班加点、团结协作,努力向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者学习。他们边设计、边采购、边施工、边培训人员,深度交叉,力争实现最大限度节约工期。

中国石化党组书记、董事长张玉卓表示,作为我国最大的医用化工原料生产商,在当前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积极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哪个环节薄弱我们就加强哪个环节,哪种资源不足我们就生产哪种资源,尽快助力缓解国家口罩等医卫用品紧缺的局面。

中石化各地炼化施工项目逐步复工

进入2月,各个炼化建设、检修项目逐渐复工。在北京、天津、福建、海南等地,相关企业制定完善了疫情期间复工方案,备足了防疫物资,加强了对现场人员的排查工作。在本地工人返场的同时,外地施工人员也按照各项目部的组织,在进行有效隔离后,有序返场。安静的施工现场开始恢复往日的喧嚣。

海南炼化:百万吨级乙烯项目复工

初春南国,晨光熹微。截至2月20日12时,海南炼化百万吨级乙烯项目强夯工程完成率过半。时钟拨回2月7日,这是该项目春节后复工的第一天。

7时,“姓名、身份证号、工牌,都要准确核对才可以放行。”乙烯项目管理部HSSE部副经理肖大军将复工第一天施工人员名单交给工地的保安。“每个人都要量体温。”正准备到现场检查的肖大军又折了回来,再次叮嘱。

9时,“今天我们总共投入了10台强夯机、60名人员,主要分布在东方新星公司施工的第一标段和燕化天钲公司施工的第二标段两个区域。”施工负责人朱鑫森介绍。他原本计划回河北老家,在得知项目复工的消息后,立马退票并联系施工单位组织员工复工。他告诉记者,现在是局部试验性复工,目的是以“实战”状态检验项目部在复工期间对疫情的管控能力,确保不因复工造成疫情输入。

11时,“你说什么,听不清?”“我说,你再往后退一点,别进入强夯范围!”国信监理的王锋看到笔者不小心走进施工范围,他着急地边喊边跑过来。乙烯项目位处海南北部湾畔,离大海的直线距离不足1公里,海风凛冽,交流基本靠喊,戴上口罩以后,声音更小了。

正在说话间隙,“嘭”的一声,强夯机的重锤砸在地面上,震得脚有些微麻。王锋介绍,现在项目正处于强夯阶段,要持续到4月下旬。“每一锤下来都尘土飞扬的,口罩早就是我们工作的必需品。”王锋扯着沙哑的嗓子说,“施工安全和疫情防控同样重要,必须从一开始就管控好。”

13时,午餐时间,“乙烯工地近4000亩,大家席地而坐,避免了集中用餐,这样倒也安全。”施工单位东风新星公司负责人兼后勤保障队长吴国义说。他说,为了减少人员接触,他们安排了专人将午餐打包运到现场。施工人员现场用餐后,再接着干,努力追赶前期因疫情而落下的进度。

15时,看到项目现场外停了一辆非施工单位车辆,刚结束现场巡查的施工管理部符宁立即过去询问。原来是当地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人员到现场协助核实复工人员身份。符宁说,乙烯项目是海南省的重点工程,为了确保复工顺利,公司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形成联动机制,发动一切力量做好项目复工期间疫情防控、公共卫生及安全环保工作。

18时,忙碌了一天的司机停下了强夯机,原本机械轰鸣的现场恢复了宁静。监理开始逐个检查强夯机,确保锤头落地。两家施工单位的现场负责人开始清点人数。门卫再次核对进出记录表,准备交班。各单位、各岗位按照撤场程序忙碌着。

19时,太阳已渐渐沉入海里,只留半幅光影。逐渐暗下来的项目现场已不再具备施工条件,各施工单位正组织人员分批乘车回指定居住地。为了避免出现交叉感染,项目配备了专用通勤车接送人员往返施工现场。

从清晨到日暮,进入复工状态的海南炼化百万吨乙烯项目现场正逐步恢复往日喧嚣。

古雷石化:“防疫墙”内有序复工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障企业正常运转,古雷石化抓好防疫、复工两条线,从防疫方案、物资准备,到网格化管控、错峰返场,全面筑起“防疫墙”,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工作。

该公司制定非常期间管理方案,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及时掌握员工行程和健康状态,严格执行公共区域消毒、分时分散就餐和在岗员工定时体温检测制度,要求员工全天候佩戴口罩。近百名志愿者参与防疫知识宣传、防护措施落实情况督查、居家隔离人员关爱、上下班交通及工作用餐维护秩序等工作。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与此同时,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复工、复产准备有序开展。古雷石化项目管理部和各参建单位成立各级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层层压实责任,确保防疫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

他们开展复工疫情防控风险分析,制定应对各类风险的应急预案;明确复工条件,落实各参建单位主体责任,准备应急物资,以满足复工需要。与此同时,他们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做好疫情排查及信息统计工作,建立人员档案及返回人员情况跟踪表和健康信息登记台账,严格落实“五个早”要求(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他们对项目现场实行封闭式管理,确保现场值守人员个人防护、体温检测、就餐服务等工作落实到位。

针对项目参建人员多、来源分布广的特点,古雷石化按照地方政府要求,制订复工计划,安排人员分批、有序、错峰返场复工。目前,近百名项目管理人员即将结束自我隔离返岗,接下来项目现场将迎来人员返岗高峰,复工、复产工作进入关键时期。

燕山石化:多个项目进入开车准备阶段

燕山石化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开车准备,正全力部署疫情防控和新建装置开车准备工作。当前,北京冬奥会氢气新能源保供、新建100万吨/年连续重整联合装置油品升级改造项目,以及乙二醇装置节能改造项目等相继进入开车准备阶段,其中有些项目已实现部分单元开车运行。

北京冬奥会氢气新能源保供项目于1月2日中交,转入开车阶段。为了确保项目顺利试车,公司化学品部从苯酚装置区域抽选多名技术好、操作经验丰富的生产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组成开车队,邀请项目技术提供方现场对开车队进行工艺流程及操作技能培训,并通过理论和实操考试等方式检验培训效果。

2月上旬,化学品部一苯酚装置区在做好生产装置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开车队成员进入现场提前熟悉工艺流程,并提前编写试车方案及工艺技术规程,为装置顺利开车打下基础。他们还安排值班长和当班人员中的党员骨干每4小时便巡查一次装置,重点检查吸附罐压力并做好记录。

2019年12月30日,燕山石化烯烃部乙二醇装置节能改造项目中交。该项目是该公司2019年重大改造项目,投用后可大幅提升乙烯装置的催化剂选择性,为进一步提高乙烯产量、降低能耗创造条件。

该公司烯烃部正组织人员为开车做准备。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根据乙二醇装置各生产单元的状态,及时引入水、电、汽、风等动能,对具备使用条件的塔、罐等设备进行充压、试漏和仪表调校试验。截至2月13日,已完成200号塔充压、试漏试验及R-110反应器新催化剂更换工作,为装置开车做好了准备。

燕山石化炼油部新建100万吨/年连续重整联合装置油品升级改造项目,是该公司对炼油系统实施全流程优化和清洁化改造,确保首都高标号清洁油品稳定供应,助力北京生态环境治理的民心工程。该项目于2019年12月9日建成中交。2020年2月上旬,装置已经完成四合一炉点火,进入烘炉阶段。

当前,连续重整装置按照生产物料平衡的需要,实现了预加氢单元正常开车运行。重整单元一线运行人员到现场检查设备,熟悉生产工艺流程,为装置全面开车做好准备。

天津石化:乙二醇装置复工

2月16日,天津石化乙二醇装置准备就绪;2月17日,全面复工。此前受疫情影响,环氧乙烷市场低迷,该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做到生产平衡、安全环保、装置检修、疫情防控齐头并进。

受疫情影响,市场行情下滑,环氧乙烷出厂困难,厂内库容不足。天津石化对没有边际效益的装置进行生产调整,及时安排装置停工。围绕停工期间乙烯平衡、污水平衡两大难题,该公司提前筹划,采取协调相关单位提高外送量、借用管线处置污水等措施,在保证生产稳定的同时,确保环保达标排放。

天津石化生产装置已进入运行末期,设备运行风险加大。从去年12月起,乙二醇装置的换热器泄漏风险逐渐增大,其中环氧乙烷汽提塔塔釜换热器E-209症状最为明显,导致汽提塔操作难度加大、产品收率降低。借此次停工的时机,天津石化制订了详细检修计划,确定了E-209检修、LDAR漏点消除、维修疏水器和流量控制系统等8个检修项目。

因春节后部分人员自我隔离,返岗人员少,乙二醇车间合理做好人员安排,确定节后上岗参加检修人员,并从班组抽调骨干协助做好装置停车和检修工作。在安排专人对中控室、外操间进行消毒、通风的同时,车间及时统计汇报员工的健康情况,对班组人员和外来施工人员的防护都做严格要求并检查。在日常检修作业中,除了必备的劳保着装防护,所有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每天测量体温。

在检修中,车间每天在作业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喊话,明确此次施工的危险因素和注意事项,并对现场设施、环境情况进行检查确认,辨识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

在这个特殊的施工时期,天津石化杜绝检修人员聚集,严控承包商现场作业人数。车间安全人员和监护人做好起重机具检查,检查监控高处作业安全带正确系挂等施工作业细节,确保作业安全。同时,车间组织人员检查管线、换热器、压缩机等关键机组和重要设备,将日常装置运行中不容易解决的问题集中起来,把停车检修变成“治病”的良机。

经过120个小时的紧张检修,计划项目均顺利完成。

金陵石化:层层检查保复工安全

目前,金陵石化在严格按要求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恢复项目施工。2月12日,该公司雨水监控池、碳五事故池、火炬回收系统优化等项目开始施工,进展顺利。

金陵石化工程处安环项目场地多、作业多、人员多,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单位。为此,该公司及时制定了建设项目突发疫情专项预案,明确了工程处、监理、承包商的职责。根据施工计划,他们成立4个疫情应急管理小组,由年轻党员骨干担任负责人,负责现场的预防与预警。该公司组织专人负责为出勤人员分发口罩、测量体温,同时设立废弃口罩收集点,一天两次对公共区域消毒。与此同时,他们加强宣传,将疫情预防手册通过微信群、石化通层层传达,增强参建人员的防疫意识。

对人员信息及行动轨迹,他们严格管控,每日落实身体状况汇报机制,及时掌握人员动向,真正做到防疫工作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他们详细记录施工人员15天前的居住地、返回南京的路线及交通工具、返回后的隔离状况等。承包商和工程处相关人员审核签字,并分批次安排人员返场,做到返工前有调查、返工中有秩序、返工后有防控。

2月7日以来,工程处牵头先后开展多次专项检查,核查承包商、监理单位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防疫措施及物资到位,预案宣传贯彻等情况,全面检查现场临时用电、脚手架、基坑防护等方面的安全,督促承包商建立施工人员物资领用台账,做好班中两次的体温测量、卫生消毒等工作。

目前,疫情防控有效,项目施工安全顺利。

十建惠州项目:8位“指挥官”转岗一线

2月12日,炼化工程集团十建公司中海壳牌惠州项目工地上,质量员张军和安全员张培胜跑前跑后,忙着指导同事穿电缆;电缆夹层里施工经理赵金龙站在桥架上,抱着一根手腕粗的电缆往上送,头顶上传来王杰、田野等技术员的喊声,他们正铆足了劲往上拽电缆。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变电所里这些施工人员,都是平日里负责组织施工、技术指导及安全质量管理的“指挥官”。

受疫情影响,回家过年的员工大部分尚未返回项目部,少数返回的人员也正在隔离期内,班组留守的施工人员仅两名。然而,变电所有110平方米的防火封堵和多根受电前必须穿到位的电缆尚未施工。

安装防火封堵,分为安装封堵板、抹密封胶、刷漆三道工序。电缆桥架与配电柜底部的空间有限,安装防火封堵时,人爬上桥架后,一抬头就顶到了配电柜上;如果不爬上去,踩着桥架边缘,仰着脑袋操作更难。为了赶上进度,留守项目的8位“指挥官”集体转岗,与两位施工人员一起抢上受送电前的扫尾工作。2月10日,他们顺利完成防火封堵。

为了不耽误后面的工期,年前敷设的1000多根电缆必须在复工前全部穿完。配电室夹层里遍布黑色的电缆头,张军、张培盛仔细地核对位号,手把手地教新技术员如何穿电缆、如何绑扎固定。2月12日,1000多根电缆全部穿完并绑扎固定。

班组的人什么时候能全部到岗还未知,因此他们商量,尽量把现在能干的工作抢一抢,抢回因疫情耽误的工期。这些日子,在做好防疫的同时,他们没少搜索零碎活儿干。

2月8日,技术员闫树双发现,配电室里有3根要送到机柜间的空调电缆未敷设,便立即带着人员处理。“一旦全面复工,大家都抢着做工作比较集中的部分,这些零碎的工作容易被忽视。但3月中旬,湛江就将进入雨季,为保障仪表控制柜安全,业主肯定着急投用机柜间空调,现在先干了,到时候就不耽误事了。”他说。

2月9日,大家决定敷设从配电室到现场主管廊的电缆。这虽不是急活儿,但提前敷设这根电缆,变电所一送电,接好这根电缆,全场施工用电就由临时电变为正式电,既能减小施工用电的安全风险,又能为后期施工争取时间。

“现在我挺适应临时岗位的,防疫、生产两不误。”年轻的技术员田野说。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