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你怎样理解“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

淡定53848


教师是职业称呼,我国《教育法》《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教师在教书育人履职尽责的过程中应该是言教与身教统一, 成为学生的榜样。教书育人是职责,为人师表是履职尽责的体现。


姜尚古月


为人师表是老师个人的修为,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职责所在。

先谈为人师表吧。

我是这样看待为人师表的——

师表者,可以给人以榜样给人以表率也。

换句话说,一个人,外在的言谈举止和内在的各方面素养,都符合社会主流的典范,是大众崇尚敬仰并值得一生致力于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是大众的楷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修为标准所在。这样的人,在人们心目中就是师表。

老师,承担着教育引导民族未来的重任,他们的言谈举止等等都直接影响着下一代,对这个国家民族的继承者发展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都对老师要求比较高,要达到为人师表的高度。

老师这个行业很是特别,他工作的对象是有着自己思维自己个性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除了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引导外,表率的作用也是相当的重要,他也是直接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

所以,每个老师都应该加强个人修为。

不过,今天有人拿这个来绑架欺辱教师,有点过了。

现在谈教书育人。

它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教书。用韩愈的话可以解释之,‘‘传道授业解惑也’’。引领学生获得知识,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探讨问题的能力等等。

二是育人。老师可以直接教导引导学生为人处世、做什么该怎么做,也可以结合‘’教书‘’那个环节来使学生获得健康成长的引领和指导。

教书育人是每个老师的必备技能,不能只当教书匠,要把这两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做一个合格的老师。

总之,一个合格的优秀的老师,都是在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下过很大功夫、这两方面并重的。

上面说的是以老师为职业的老师。还有广义的老师,也就是我们每个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用在广义的老师上,每个人都这样做,那我们的社会,多和谐啊!





文章千古沐清风


师道的跟本是:为好人才能育好人,教书只是一个表达形式。

第一个关键词【教书】:书是前人贤人的智慧。多读书读好书就是与前贤对话,向他学习,也与他思辨,用其引领,借其登高。但前提是要好好读书。每个学科都是通往客观真理的一个通道,不能孤岛的以经论经,更不能抛开实际实践满足于【逻辑结构的美感】。只有这样,才是迈向讲台不自欺的第一步。唯有这样的教,才有可能不落入死记硬背的俗套,题海应考的死牢。才是在教书,不是在对付上班下班的这叫老师的打卡钟点工。

第二个关键词是【育人】:人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能要求活过一辈子全面好人又活过一辈子彻底坏蛋,才有为师。但我们可以有一技之长,并保持对它的持续的探索和热情,利用它产生价值和责任。用这个过程产生所有的信息和经验提成方法,以及方法的方法,影响学生不断的面对客观持续的保持正能量,正精进。这是迈向讲台自信的第二步,唯有这样育,才不会育出万般无用的书生,才能育出桃李天下熠熠生辉。

还有一个字【表】,到底是表率还是表现,还是表演呢?世道纷繁,【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两个成语里面有两个人字,两人为从,也许是顺从于每个师者的现实吧!只是觉得可以在选择的时候多一点坦诚,少一点冷漠;多一点善意热情,少一点应付推诿!



商业教育WBO


我们都知道老师大都是师范大学毕业,为什么培育老师的学校称之为师范大学呢?准确的说是因为“师范”这两个字。

什么是“师范”?师范的意思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人师表”就是要起到表率作用,既然当了别人的老师,就要注意一言一行,培养高尚的品格和情操;“教书育人”就是要教授学生知识,教育孩子,培养他们成人。

你所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师范”的本意。“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授业解惑是第一个层级的,也是最基本的,也就是传授学生知识,解答学生的疑惑,是学生们从老师这里获得知识。传道是高一个层级的,指的是老师要教授学生们做人的道理。

行为世范是一个很高的要求,老师的行为被世人所效仿,所以老师要有一个很好的品德修养,符合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才能行为世范。




萧克儿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最基本职责。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因为老师除了教给学生识识以外,自己的行为,还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表率作用。

教书育人,要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为人师表,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主义,引领社会风尚。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


广西娟子


师分为"经师"和"人师"。"经师"是传授知识的老师,要求老师要有渊博的学识,科学的教学方法。"人师"是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培育人的老师。有人感叹:经师易当,人师难为。说明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思想的教育,以自身的高尚品德去感化学生,培育学生高尚的情操,这方面难度大于知识传授。这两方面堪称表帅者,才能称得上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包含两方面:教书和育人。这两方面不可偏废,是相辅相成的。只会教书的人只能是教书匠,最多只能培养一些高智商、低情商的学生。会育人才能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一名学生智商再高,没有健全的人格,对社会、家庭往往是一种危害。老师必须要承担好教书育人的使命,才配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韦业


成为一名教师,是幼少年时大家除了“科学家”选的最多的梦想之一!长大成人工作后,才发现成为一名教师,做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人民教师还是挺难的!

首先,如何成为一名教师就困难重重!在如今的环境下,想成为一名教师要过三关:

第一关,文凭关:成为一名教师需要较高的学历教育!目前多数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需要的教师文凭多为本科和硕士学历;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师需要硕士和博士学历文凭,且以博士学历为主,甚至博士后出站的也占一定的比例!所以说,文凭关较难过!

第二关,教师资格证关:这一关在学校快毕业时就可以报名参加考试了,但过关率不太高,笔试20%,面试30%左右。因此,要想成为一名教师还是挺难的!当然,这其中高校教师过关会容易点,但也要通过三到五门课程考试,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也有淘汰率!

第三关,教书育人关:教书育人,有的人认为挺简单的,不就是上课吗?有什么难的!这种看法较普遍!其实不然!首先,教书怎么教,是方法、方式问题,也是厚积薄发的问题;其次,育人是较难的。如何把一个学生培育成一个人才,是多因素努力的结果。不仅老师、学生要努力配合,而且要家长和学校及社会都要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才能成才!所以教书育人关是最难的一关!

其次,成为一名教师后,还要考虑如何为人师表。为人,就是做好一个人,守本份,诚信、诚实,态度和蔼坚毅,为学生在性格上树榜样;师表,就是要有学者风范,知识渊博,有广度也有深度,穿着朴实和洁净,有精气神,有知识分子风骨!使人有沐浴春风感!

最后,做一名合格优秀的人民教师,是劳苦的,是长期的。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是教育的两大支点,要想完美做到,还需你我共同努力奋斗!


教育and体育传播者


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最重要也是需要做好的两项工作。对教师自身素质、修养、内含、文化底蕴等的要求和标准要高于常人。所以教师是经过特殊培训和规范化系统学习的,必须持证上岗,方能为人师表。

正真的教师,固然需要德才兼备,优秀的教师还需要授业于人的天赋,学富五车,却教不出品质、学业都优异的班级学生,那同样是枉然的。

在班级全体学生面前,教师要履行好职责才能称得上称职,不厚此薄彼。无论学生身份贵贱、学习好坏、裙带关系、送没送礼等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要戴上有色眼镜势利眼,多年以后,谁也不知道最知恩的学生是哪一个!现在的家长中总有一小撮人精,翻着花花肠子,拨着小算盘,给老师施以点小恩小惠,把孩子谋个“班干”、“三好生”,自己潜入“家委会”,表演的套路有一百零八集。一当孩子不在此老师班上了,就会丧眉搭眼的,连你老师姓张姓李都忘得一干而净。

教师贵在育人,没有品德的人才是庸才。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好的老师才能育出好的学生。


传承书道袁建华


教书育人。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既然是来教书的,那么本职工作当然是要做好的。

为人师表。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谦虚谨慎,团结协作。平等对待学生家长,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不以粗鲁言行对待家长。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swt926123


“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这两个词都是在说明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二者又有明显的不同。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表率作用。教育的目地是人格的培养,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言谈举止,甚至是一个生活小节都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求老师必须行为端正,谈吐文明,道德高尚,时刻约束自己。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既是无声的又是深远的。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道德的教育。它是通过老师课内外知识和道理的讲解,让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的过程。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老师往往更多的是注重“教书”,而缺少了必要的“育人”。这是现在基础教育的最大误区。

“为人师表”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德高为师”,没有高尚的道德就不配“为人师表”。“教书”和“育人”也必须紧密相连,不能顾此失彼,否则,“教”和“育”也不会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