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傳統社區超市便利店的新零售變遷見聞

3年前,筆者第一次以某大廠新零售B2B項目城市合夥人身份,近距離接觸散落在街頭巷尾的傳統超市、便利店、雜貨店。這三年是傳統夫妻老婆店轉變最快的三年。接下來,筆者以第一視角,以系列形式分享下最直觀的新零售給傳統社區超市便利店帶來的變化及影響。

筆者想到的第一個客戶,是這座城市一個70年代的老小區門口,已經開了快20年的雜貨鋪。店主是一個老阿姨,退休職工,門店面積20平。店內空間狹窄,同時過不了2個人。別看店小,產品sku數及其豐富,基本上相當於150平左右門店的sku。這裡不得不歎服老阿

姨的陳列智慧,每個空間都安排得當,店內雜而不亂,相反給熟悉的消費者一種緊密的親切感。

傳統社區超市便利店的新零售變遷見聞


筆者第一次來這家門店的時候,店內產品跟區域內其他超市幾乎無差異,沒有任何特色。店內商品以滿足消費者的即時性剛需為主。在維護的過程中,筆者以新零售推廣的身份給店主推薦了很多網紅零食和網紅日用品,中間過程不再贅述。

今天重點分享下,新零售技術對小店的影響。

豐富的產品種類。截至目前,該店有將近200個sku產品通過b2b平臺下單,且有100種是平臺獨有的,線下沒有經銷商,沒有其他進貨渠道的。著100種商品幫助小店實現了區域競爭的差異化第一步。根據店主反饋,一些以前不敢賣,覺得價格貴,自己覺得太洋氣的產品,確實更適合當前具有消費能力的年輕人。

從被動賣貨到發現消費者需求。18年下半年,筆者給店主介紹了社群電商,組建了小區的社區群。店主在之前的20年開店中從來沒有想過讓消費者預定產品。如今,通過社群電商平臺,實現了先預定直接配送到家的服務。幫助小店拓展了銷售產品的品類,同時又降低了滯銷風險。當然在與維護社群平臺合作過程中,社群平臺為了快速搶佔市場,經常會有一些跟小店現有產品衝突且價格異常便宜的產品,衝擊了小店生意。最開始店主不理解,覺得自己吃了虧。後來經過幾個月後發現,生意不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有所提升。

解決部分資金流,小店從經銷商的手中解脫出來。後來,b2b平臺給店主開通了賒賬服務,相對於傳統的經銷商賒賬,區別主要在於:小店跟哪個經銷商關係好,經銷商才願意給小店賒賬,且願意賒賬的經銷商大多數會夾雜一些陳列要求,店主們大多不懂所謂的節效,動線等便利店能效問題,所以就會答應經銷商的要求。而互聯網b2b平臺的賒賬不分產品,不需要追加任何附加條件,且能根據小店合作情況自動調整額度,這對店主來說更加方便,自己店鋪的經營更加主動。

資源整合,大膽進貨,放心賣。再後來,b2b平臺為了提升店鋪體驗,升級保險業務,店主在平臺上下單的產品銷售產生滯銷之後,平臺合作的保險公司會給小店主進行一定比例的理賠,這種保險兜底的方式讓店主更放心平臺下單。這兩天筆者收到最多的反饋是,某知名啤酒終端業務員答應給一些小店滯銷產品進行調換貨,可是隻說不做內部相互推諉。其實這也是大多數經銷商現狀,廠家只給經銷商5%以內甚至更少的費用處理售後,而現在廠家新品推廣普遍困難,產品退換貨比例居高不下。經銷商自然沒辦法給小店全額處理。在這上面,平臺性質的b2b公司整合社會資源的能力凸顯。平臺通過大數據給小店合理的進貨建議,對滯銷進行規則上的兜底,執行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數據、技術、資源驅動下的新零售,給小店帶來的是精細化的消費者畫像,高效的產品週轉,以儘可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訴求的解決方案。

新零售通過技術構建新的商業場景,給小店帶來改變的同時,也刺激整個鏈條上的經銷商、批發商作出改變,以滿足更加多元化的消費者需求。如果人的大腦每天能處理10件事情,那麼現在每天需要經銷商和批發商處理的事情可能有100種,而我們傳統的經銷商和批發商依然還在用自己原有的思維在思考問題。所以不是我們不夠勤奮,而是勤奮的位置不太對。

不是行業拋棄了傳統的經銷商,批發商,小店。而是我們的改變沒有跟上行業的發展。新零售刺激了行業的發展,在慢慢改變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