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后三国演义刘关张诸葛后人灭晋,单挑于阵前、运筹于帷幄还复三国

蜀国后继无人令人不满,司马氏并吞魏蜀吴令人气愤,明清读者大呼:三国演义不能就这么憋屈地结束!

大家读《三国演义》很多是冲着诸葛亮、冲着关张赵云去读的,读开头的时候是越读越期待,因为祸国殃民的坏人很快就有诸葛亮出来收拾他们了。而读到结尾时则是越读越失落,因为关张赵云死了,诸葛亮死了,他们子孙也战死了,兴复汉室后继无人,坏人们又肆无忌惮地猖狂了。

后三国演义刘关张诸葛后人灭晋,单挑于阵前、运筹于帷幄还复三国

这种好人凋零、坏人聚首的结尾让人难以接受,以三国为名却在最后没曹刘孙三家啥事了,真是写了好一部“大晋英雄传”啊!所以,很多人对《三国演义》的结尾是非常不满的,要么就别写后面的英雄凋零、三家归晋,找个大团圆的时机提前结束。要么就在三家归晋后再继续写晋灭汉兴,把兴复汉室的主线在结尾写出来。

比如,明代一位读者就在分享读后感时说:“观《三国演义》至末卷,见汉刘衰弱,曹魏僭移,往往皆掩卷不怿者,众矣”。“不怿”就是不开心,“众矣”就是书的结尾让很多人不开心。而“又见关、张、葛、赵诸忠良反居一隅,不能恢复汉业,愤叹扼腕,何止一人”,意思是在结尾没有看到汉业恢复,很多人像我一样扼腕叹息、切齿愤恨。

尤其是定格在三家归晋的结尾,不仅我们现代人读完会有心理落差,明清时期的读者更是极度不适、极度不满、极度恼怒,那位明代读者就对此满怀恨意地说:“观汉后主复为司马氏所并,而诸忠良之后杳灭无闻,诚为千载之遗恨”。

读来都是恨,我准备了好心情正欲读个尽兴,结果却是眼见那众英雄一个个身死迟暮,又眼见那魏蜀吴一个个国破家亡,全让那司马老贼捡了便宜,怎让我不摔书骂娘?怎让我不续写泄愤?

后三国演义刘关张诸葛后人灭晋,单挑于阵前、运筹于帷幄还复三国

于是,这位明代读者怒写三国演义后传,并以“酉阳野史”作为写书的笔名,酉阳是巴蜀一带的地名,以此为名大有书写蜀汉国史的意味,实际上他就是这么做的。他在续书开篇中便直接说:“泄愤一时,取快千载,以显后关、赵诸位忠良。”

摆明了要怒写刘、关、张、诸葛、赵云的后人灭晋兴汉,写出一部“泄万世苍生之大愤”让人气顺的后三国故事。

为《三国演义》换结局,怒写蜀国后人灭晋之路:儿孙辈英雄协力复兴汉业,风采不输诸葛关张赵云当年!

酉阳野史的三国演义后传从司马昭伐蜀开始写起,蜀灭的历史结局虽然不可改变,但刘氏子孙却可以在投降或殉难之外走第三条路,而诸葛、关、张、黄、赵等功臣子孙也在大变中做出了忠义的选择,那就是共同走上灭晋复汉之路。

按后传里所写,刘禅之子刘璩改名为刘渊,带着北地王刘谌之子刘曜在蜀国灭亡后逃到北地招兵买马,起兵兴复汉业。刘渊、刘曜这对叔侄在真实历史中确实是灭晋的领军人物,刘渊后来称汉王时也真的追尊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

除此之外,后传里又写张宾是张飞的孙子,诸葛宣于是诸葛亮之孙,姜发是姜维之子,王弥是王平之子,关防、关谨是关羽之孙,黄臣、黄命是黄忠之孙,魏攸、魏晏、魏颢是魏延之子,赵概、赵染、赵勒是赵云之孙,他们都在蜀国灭亡后投奔刘渊,走上了复仇复国、灭晋兴汉的道路。

后三国演义刘关张诸葛后人灭晋,单挑于阵前、运筹于帷幄还复三国

在西晋诸王内讧和流民起义的大背景下,刘渊、张宾、诸葛宣于等人寻机而动,很快就在平阳创立了汉国。刘渊自称“统摄汉天王”,追尊皇父后帝安乐公刘禅为孝怀皇帝,并大封文武百官,其中葛宣于为右丞相、张宾为军师谋主、关防为大司马、王弥为开国冠军大将军、黄臣为辅汉大将军、赵染为车骑大将军等等,由此开启了一步步吞灭晋朝的复国兴汉大业。

在这个征战四方的过程中,众英雄们奉献了堪比当年诸葛关张赵云等先辈的风采。比如攻钜鹿之战中,关羽之孙关防、王平之子王弥分别生擒晋朝守将许戌和典升,双方大将阵前单挑的场面依旧是三国的老味道。特别是攻邯郸之战中,关防用祖传偃月刚刀斩杀敌将庞鹰,颇有当年关羽过五关后在古城斩蔡阳的风范。

文士们也有上佳表现,三国里的张飞虽然是一员粗野的悍将,但后传给他安排的孙子张宾则是一位智谋文士。在智取汲郡的筹谋中,张宾唤关谨、张实、呼延晏、王如四人分付,又唤关防、王弥、刘灵、兴宝四将分付,一如当年三国军师们的运筹帷幄。

更出彩的当数诸葛亮之孙诸葛宣于的“说退四雄兵”,这事发生在汉国受到晋朝十八路大军来攻的危局下。面对略显慌乱的刘渊,诸葛宣于冷静分析形势,指出晋朝调集的四路亲王和十四路诸侯大军中,只有辽东慕容魔、平城拓拔猜卢、秦州蒲洪、金城姚弋仲四路具有威胁,只要游说这四路退兵就能化解危机。

于是,诸葛宣于乘车一辆,带侍从十人,亲自出马奔走敌营,斗以唇枪舌剑、晓以荣辱利害。在惊心动魄的游说之行中,诸葛宣于既有“武侯弹琴退仲达”的大智大勇,也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机敏雄辩,最终将辽东、平城、秦州、金城四路军一一劝退,有诗赞曰“宣于雄辨莫能俦,不忝祖亮说吴侯,片言数万强兵退,天遣高才辅汉刘”,堪称乃祖诸葛亮雄风再现。

后三国演义刘关张诸葛后人灭晋,单挑于阵前、运筹于帷幄还复三国

最后在汉军攻西晋洛阳之战中,王平之子王弥攻开广阳门,赵云之孙赵勒攻陷东明门,姜维之子姜飞和黄忠之孙黄臣攻占宣阳门,晋怀帝在皇宫中被汉兵活捉。接着在汉军攻西晋长安之战中,刘禅之孙刘曜统领二十万大军围城四十余日,迫使晋憨帝乘羊车载榇出降。

至此,后传终于写成了灭亡西晋、兴复汉国,为蜀汉报当年亡国之仇的目标。

这灭的是西晋,西晋灭亡后还有东晋苟安东南半壁江山。酉阳野史在最后说他的后传还有第二部,并说第二部要让人们“视晋汉兴亡,睹前后终始”,这意思是接下去大概要把东晋也灭掉,让汉室彻底一统天下。

酉阳野史后传第二部杳无音讯,清代读者接力续写原著结尾:脑洞大开地对西晋来了一个人神共灭!

明代人酉阳野史在他的后传结尾许下宏愿后,就没有然后了。于是斗转星移到了清朝,一位笔名叫做“梅溪遇安氏”的读者,大概确信酉阳野史这个人已经挂掉了,迟迟等不来后传更新的他便自己重新写了一部后传,书名叫做《后三国石珠演义》。

书名中的“石珠”是被玉帝贬下凡尘的仙女,这位仙女来到人间后觉得“吾今既生人世,也要做些事业”,那么做什么事业好呢?就是灭西晋。同样,刘渊也有了新的身份,他不再是刘备刘禅的子孙,而是西汉时的淮南王刘安转世,汉家祖宗派人回来灭晋兴汉了。

后三国演义刘关张诸葛后人灭晋,单挑于阵前、运筹于帷幄还复三国

《后三国石珠演义》虽然没有直接写蜀国后人,但是非常重视对刘关张诸葛等人的精神继承。比如仁慈慷慨的刘渊延续了刘备的人物内涵,辅助刘渊、相互结义的幕容廆、石季龙、段琨三人则义赛关张。而他们的军师稽有光、侯有方,则好比是“妖气版诸葛亮”,不仅足智多谋而且能腾云驾雾、伏精降怪。

这么一个神与人的组合,灭西晋易如吹灰,只用三十回就完成了灭晋兴汉的大业,比明代酉阳野史的后传省了近百回的篇幅。而且它还忙里偷闲地写了一篇“夏后妃绣床半臂”,讲了夏后妃与牛金缠绵后生下小琅琊王司马睿的故事。

这样一来,这部后传写到灭西晋之后就无需再灭东晋了,因为东晋司马睿已是“牛继马后”,没司马家啥事了。

主要参考资料:《新刻续编三国志后传》(明代,酉阳野史),《后三国石珠演义》(清代,梅溪遇安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