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旅行团最不喜欢接待哪些职业的旅客?

晓晓笔记


旅行团最不愿意接待的是老师律师公务员和自媒体人,最不愿意接待大城市的游客,特别是北京的游客,看到这些人导游心里就犯怵和紧张,因为这些人不好糊弄,和导游叫起真来导游还真的没办法,这是我在西藏旅游时一位资深导游和我讲的。



1.老师,老师教书育人知识面广,遇到问题爱较真,这都是职业形成的,是就是非就是非,不存在是非不清的问题,必须有自己的立场观点,要不怎么给学生讲课,旅游中遇到问题就要问清楚,尤其是导游讲的历史故事,错一个字儿都知到,原来还没我知道的多,这导游是怎么当的 。


2.律师 ,律师的职业是维权,随时拿起法律维权 ,对旅游中出现的误导消费等不良现象,第一个站出来说不,用法律保护消费者的权利,我在云南旅游时就有一位律师,亮出自己的律师证和导游导购据理力争,导游明知理屈词穷,只好赔礼道歉取消购物。

3.公务员,公务员是维权群体,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正义感,特别是离退休的老同志,刚正不阿原则性强,对旅游中的不良现象,敢于抵制敢于斗争,让导游哭笑不得,这样的场面我在旅途中经常看到,所以导游最不愿意接待的就是这些人。



4自媒体人,现在又多了一个自媒体,以前投诉无门,现在好多人玩起了自媒体,拍上视频加上文字,瞬间火遍大江南北,原来他们怕记者,现在做自媒体的都是记者,玩自媒体的人越来越多,让导游防不胜防,网上曝出的斩客行为,好多都是自媒体曝光的。


泰山157534450


旅行社的存在是帮助游客安排旅游行程,而从中获取经济利益。去年2月份我表姐从事旅游工作的时候,有一个广州的游客她想到大理丽江游玩,她已经充分了解旅行线路和价格了,准备预定了,她突然问了一句:“我是记者,我有记者证,有没有优惠呢?”

当然没有优惠,而且旅行社是不接待记者的,所以表姐只能找个借口让她别再预定旅行路线了,没办法啊,旅行社就是规定不接待记者。无独有偶,去年8月份的时候,两个厦门的女游客咨询到云南游玩的路线,她也是问表姐她有导游证,是不是可以免掉一些门票费,跟团是免不了门票的,而且她是导游,旅行社不接待导游,只能推荐她自由行了,自由行说不定还可以免一些门票费用。表姐和我抱怨,没办法啊,即使和游客聊得像朋友一样,但是表姐有些事情是没办法做主的。


旅行社最不喜欢接待的职业有以下几种:

  1. 很多旅行社一般不接待律师。
  2. 很多旅行社一般不接待记者。
  3. 很多旅行社一般不接待导游。
据我所知,律师,记者,导游这三个职业是旅行社不接待的。如果你不告诉旅行社你是这样的职业,旅行社会接待你,如果你告诉了旅行社你是这样的职业,那么就算旅行社收了你的钱,也会把钱退给你。

我也看到过其他问答里面说,旅行社不接待教师。其实很多旅行社都是接待教师的。可能是个别旅行社不接待教师。

毕竟旅行社也是做生意的。有些旅行社,游客在购物店消费了,可能旅行社会得到一定的回扣。至于律师,记者,因为职业方面的原音,旅行社不想惹麻烦,所以干脆不接待。而导游的话,因为了解旅游团的套路,所以也不接待。

我是爱旅行的小苏,这是我的看法,欢迎朋友们评论补充哦~



小苏爱旅行


旅行社导游最不喜欢接待的职业,酷妹儿在某地跟团游时,亲耳听导游在大巴车上大声宣告过。当时的反应是错愕、不解和惊讶。

当时小个子女导游,神情严肃、郑重其事的告诫我们这些游客,好像我们是一群即将、必然闹事的、不知好歹的小孩子,给人感觉宛然自己是一群待宰的小绵羊。

当然,随后游客的待遇和购物行为,也证明了她的威慑力的作用,还是很大。

说白了就是购物的问题,在提前给游客施加压力,一种心理战术。

记得特别清楚,她说的是:我们导游最不欢迎的人是记者、自媒体、教师和律师……

琢磨琢磨这话,恐怕是真的。如果说教师有可能是钱少或者喜欢讲道理,那么记者、自媒体和律师,恐怕就是最容易找茬儿的职业了。

当然,记者的职业应该是真实的报道发生的事实,在“无冕之王”也被金钱沾染的今天,自媒体已经取代了记者无限扩大舆论导向的作用,律师恐怕最能较真。

这种情况下,旅行团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就不怪导游直言不讳的预先提出警告:是龙你给我盘着,是虎你给我窝着。你们给我记住:强龙不压地头蛇!

唉,真是怕了这些导游!


酷妹儿圈


分享3个职业🙃

1.老师

职业特征:处处教育人,知识面广

场景:

普通游客:导游这是什么?啊啊,明白啦

老师1:不对,应该是……,原来你还没有我明白,导游怎么当的

老师2:哦哦,是吗?呵呵

(回团后导游收到投诉,导游:???一路不是挺满意的吗?)

2.律师

职业特征:时刻拿起法律维权

场景:

普通游客:这个我不喜欢,我再看看

律师:忽悠诱导消费,我有权投诉你强迫消费,大家不要买

导游:你自己不买,拜托别影响其他人啊

3.旅行社同业

职业特征:“我只是普通游客”

场景:

普通游客:小团体玩的开心

同业:在群里挨个加好友,抢客户

这个行程对比自己行程

导游:我不要面子的呀,喂

补充一个

4.记者

职业特征:这个可以报道

场景:

普通游客:好气,发朋友圈谴责

记者:洋洋洒洒几万字,口诛笔伐声讨你

旅行社:怕了怕了,赔钱给你,跟其他家团玩吧


宅想旅游


我去云南旅游,网签了合同后,我无意中透露我是做玉石的,我的旅游策划师告诉我进团后不要告诉导游我的真实职业,会被退团的。

后来聊的多了才知道,所有旅行社是最怕接待这几类游客的;

一.政府工作人员,法律工作人员,税务,工商工作人员.新闻工作人员,还有教师。

这些人都受过高等教育,熟知法律,了解投诉,诉讼的法律途径,且正义感很强,路见不平一定会拔刀相助。会严重影响旅行社的一些非法行动。

二.玉器,珠宝,金银器行业的从业人员。医生和医药行业的工作人员。

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在旅游团内就是不安定因素,会严重影响旅游团内的购物业绩。因为他们都是旅游购物中重点购物项目的内行。


十月秋风寒


旅行团最不喜欢接待的旅客,教师职业应该位列其中吧。

旅行团不喜欢接待教师,表面看起来是因为教师购物少。实话实说,还是因为导游的专业水平不够,诚信度不够,没有取得教师的认可。

要知道,在今天社会条件下的教师,是隐形的高收入人群。而且教师大多数注重养生保健,大多数喜欢小资情调。

那些旅游地特产的保健品,那些充满浓郁异域风情手工艺品,如果真是货真价实,诚实经营,教师是不吝金钱的,也是有这个消费能力的。

问题的关键是,导游的那些常用伎俩,生拉硬拽天花乱坠夸大其词的忽悠,你也不看看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群体?

教师的专业出身史地生政,语外物化,无论是从历史典故上,还是从科学依据上,那些为了销售而编造的神话,在教师的理性消费面前,不堪一击,只是引起反感,失去了教师的信任和认可。

在资讯发达的时代,以阅读为主要休闲方式的教师,“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所以一切洗脑的欺骗的销售手段,在教师这行不通。

教师常年以教书育人为主业,头脑清醒,反应灵敏,口齿伶俐。常年的工作经验,又能迅速判断出对方的心理,加之对法律常识都有粗浅的了解,所以导游的那些激将法,卖惨法,威胁法,在教师这里同样行不通。

事实上,在强制推销的过程中,一旦教师被激怒了,不但能把导游怼的无言以对,而且只要有机会,激起了教师的讲演欲望,那种有理有利有节地,鞭辟入里地分析,还有可能把周围的旅游者也教育明白了。这才更令导游欲哭无泪,“偷鸡不着,反蚀一把米。”

而且教师还是隐形的特权阶层。桃李满天下的教师,历届学生,人才辈出,遍布祖国各地,身居各个行政管理部门。教师清高的本性,不会主动去找学生办事。可是如果教师被欺负到了头上,你想一下会怎样?

所以教师里多有旅游爱好者,同时教师有购买能力,更有反强制购买能力。旅行团和导游,你们怎么看?


三人行有我为师


我问过做导游的同学和朋友,他们在带团的时候最喜欢带的团是广东团、师奶团,老年人团、学生团也不错。

他们(导游)最不喜欢的团是那些没有组织纪律散漫的人群;挑剔傲慢的人群;自恃知识渊博,无所不能,又喜欢发表意见的人群;个性张扬,喜欢单独行事的人群。


以上几类人群,请切勿对号入座。但是七十二行行行有他的职业特点与性格。有些职业团傲慢、自以为是,不听指挥。约好的时间老是执行不了。有些职业的人知识丰富,喜欢指挥安排导游做这做那。弄得旅游团意见不一、莫衷一是。

总之,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左中右,有不同意见。为了把旅游行程有序进行,只能求同存异,事先定出规则,按照出行前定下来的规则实施就是了。




红富士zq


其实旅游团谁都想接待,哪有卖东西的选择顾客呢!但现在出现这种选择顾客的情况也是旅行社无赖的举动。比如现在去云南旅游,正常价格应该在3000左右,但如果按这个价格收客,顾客人数最少减少50%。在整个社会都不讲品质,只想低价的现实中,为了生存,不得不把价格降低到1000左右。但旅行社不是慈善机构,必须要有利润。那就在占居市场份额时增加购物等项目来弥补亏损。而老师,律师等精明的人不购物,让旅行社亏损的群体自然不受旅行社欢迎了。这就是问题的本质。


上善若水志如钢


旅行社如果规范服务,明明白白消费,不宰客,不坑蒙拐骗,什么人都不用怕!


远征旅长


旅游团不喜欢接待明白人,喜欢出手大方的有钱人。人的一生都是在与艰难困苦作斗爭,参团旅游也一样。走完行程,能安全回家,其间发生过什么都不重要了。

国际导游处于导游界金字塔的顶端,确实素质高,会好几国语言,知识面很广,为什么要戴表?职场人土不同收入水平,买什么样的手表合适,也能讲出许多道理。

有的东南亚导游素质不怎么样。游客大多到过不少地方,自已没去过,讲国内景点如何如何,甚至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讲应该如何教育子女,因为有几个家庭是带小孩出来玩的;在游客参加自费项目、购物,自已不满意时,大言不愧讲自已是商人。其实,这团购物并不算少。这导游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没掌握好,太情绪化。

游客参团有时确实存在维权的问题,游客不是刁民,也不是傻瓜。这团的行程韶山、凤凰古镇、张家界、三峡大坝、重庆10日游,有的游客可能报名晚,没买到昆明到长沙的卧铺,团费是按卧铺,据理力爭才补到卧铺与坐位的差价;按合同规定这个团零自费,但张家界导游声嘶力竭推自费,领队也在那里帮腔,指责游客不通情达理,结果这导游中途下课,没再搞自费项目;导游擅自将行程景点丰都鬼城改为玉皇圣地,有的团友以前到过鬼城,游览时就在说感觉不对,回到船上向导游提出疑问,导游哄骗游客鬼城停业进不去,恰恰有团友去了鬼城游览,并拍了照片有证据,最后旅行社作赔偿游客处理。到了重庆后,导游领游客到湖广会馆拜佛,手上栓根红线,給一本《弟子规》小册子,每人花100元。

俄罗斯旅游,在机场集合时,领队不讲注意事项,却在那里力推自费项目A套餐、B套餐、C套餐,气场很大,似乎3个套餐至少要得参加一个,而最便宜的套餐要2000+,等领队讲得差不多时,有人问了:我不选套餐,单选行不行?领队回答说:“可以商量”。如果回答说“不行”,不就是要强制消费了吗?领队还算有理智!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从业人员经常被投诉,自然会有人顶上来。

出国旅游,有人会在出发机场推销保险,大多只是一般推荐,随便问一下就过了。但是,也是俄罗斯旅游,搞得好像必须要买,不买的游客要在收据上签字:“本人自愿放弃购买,责任自负”,仿佛这次出去十有八九会出现意外,将损失几百万赔偿,挺吓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