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果真迎回徽钦二帝,就可以把赵构取而代之吗?

娃儿我热饭


不会的:1已有新皇帝;2这个职业风险大,内外都要防,不如享清福。


自信人生15


不能。于情于理,于政治于国家来看宋徽宗和钦宗都不可能取代宋高宗。

宋徽宗:无颜亦无命

哲宗死后,太后建议立端王赵佶,一干大臣纷纷附和,唯有重臣章惇极力反对,他认为:

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八十六》

虽然反对声比较小,但无疑开质疑徽宗执政能力的先河。徽宗即位后纨绔的性格、联金灭辽的昏招和战前禅让等事件更加印证了章惇的话。这些实打实的丑闻进一步恶化了徽宗在民众和大臣中的形象,谁愿意拥戴亡国之君去取代中兴之主?

另外,徽宗死于公元1135年。要知道,岳飞最成功的一次北伐是1140年反击完颜宗弼入侵,宋军一度攻到河南中偏北的朱仙镇。就算宋高宗鼎力支持岳飞北伐,等岳飞“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时,迎接的只是徽宗的棺椁罢了。

宋钦宗——悲剧帝王

宋钦宗从登基起就是一个悲剧。按照正常情况,北宋灭亡了他也不会登基。可他偏偏遇上了宋徽宗这么一个不靠谱的爹,他的登基完全是给老爹背锅。

宋钦宗能活着回国,只有以下三种可能:

(1)宋金和谈,势均力敌或金稍强势一点,金人送回钦宗。这其实是可能性最大的情况。岳飞死前,南宋和金国议和了两次:一次是1138年,一次是1141年。此时宋高宗在临安经营了超过10年,个人势力十分强大,钦宗缺少夺权的力量。至于高宗主动让位的可能性小到忽略不计。

或许有人拿明英宗和景泰帝来说。但是,英宗不是亡国之君,而且被俘前在朝中有自己的势力。钦宗不但是亡国之君,而且汴梁中央政府高级官员几乎全部被俘,南宋的文武大臣核心班子都是高宗的人。

由此可见,钦宗没有夺权的能力。

(2)岳飞北伐大获全胜,重创甚至灭亡金国。如果高宗治下南宋能达到这个高度,想必钦宗更没有理由更缺少支持去当南宋皇帝了。

(3)钦宗在金占北宋故地建立傀儡国,名义上脱离金国。其实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据《征蒙记》记载,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弟弟、辽王完颜杲死前曾留下一份遗书:

宋若败盟,任贤用众,大举北来,乘势撼 中原人心,复故土如反掌,不为难矣。吾分付汝等,切宜谨守,勿忘吾戒。如宋兵势盛敌强,择用兵马破之;若制御所不能,向与国朝计议,择用为辅,遣天水郡公桓(即宋钦宗)安坐汴京,其礼无有弟与兄争,如尚悖心,可辅天水郡王,并力破敌。

完颜杲早就有在北宋故地拥立钦宗为傀儡皇帝的战略构想。但是由于他是金人所立,军事上或许可以起到金和南宋的缓冲效果,但政治上缺少合法性。这么做只会让钦宗更加减少和高宗争夺正统的可能性。

x因素:宋高宗

说完徽钦二帝自身问题,我们再来看皇位之争的x因素:宋高宗。

这里有两个问题:1.高宗可能主动让位吗?

笔者认为不可能。让位给徽宗、钦宗,历史上说不过去——这两位历史遗留问题太严重。而且高宗当上太上皇之后还对孝宗指手画脚,可见他并不是会主动放弃权力的人。

2.徽宗、钦宗有能力强行夺权复位吗?

这种可能性更小。前面说了,北宋中央政府核心班子在靖康之耻中即便不说全灭也是遭到重创,高宗在临安拥有更强大的朝臣势力。

结语

综上,即便岳飞迎回二帝,高宗皇位被撼动的可能性也不大。不要小看一个在乱世中坐稳皇位的人,虽然他别的能力不行,但保住龙椅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高宗强行召岳飞班师的原因,由此可见也不是担心自己皇位不稳(或者不是主要担心)。彼时南宋没有和金国打到底的能力,而且看看高宗的逃亡生涯:又是政变又是流浪海上又是吓得没法生育。他召回岳飞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他打心眼里害怕金人,不想再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了。而秦桧,正好抓住了高宗的心理。


司文郎中


这个问题在明代就有了现实的案例:

明朝的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之变”,被蒙古人抓了战俘,他妈联合朝中大臣扶持他弟弟郕王朱祁钰称帝,史称明代宗。后来英宗被蒙古人放了回来,幽禁于南宫,隐忍7年后,策动夺门之变,废明代宗,杀少保于谦,复位称帝。

回到宋代,赵构所面临的环境比明代宗更为恶劣,首先徽钦二宗对外宣称并不是俘虏,而是“北狩”,也就是说,皇帝是到外面打猎散心去了,只要玩够了,随时都会回来的,赵构只是因为国家无人管理,暂代皇帝。

在古代,除了投胎比较考验技术之外(除去少数开国皇帝),当皇帝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所以名正言顺就显得特别的重要。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果真迎回徽钦二帝,宋徽宗是赵构的亲爹,宋钦宗又是赵构的亲哥哥,两个都是现成的皇帝,哪轮得到赵构?

天无二日,两个太阳就已经够头疼的了,现在一下子出现三个太阳,老百姓还不得都疯了。即使说做皇帝也搞竞选制,能者上,庸者退,平者让,也不过就是多来几场宫廷政变。优胜劣汰之后,赵构还是不是宋高宗就很难说了。


流云与雨


不可能,倘若真能驱除胡虏、光复失地,那赵构就是一代中兴之主,功业直追开国太祖。那时候人望、气势一时无两,又岂是两个惶惶如丧家之犬的亡国君可以比拟的?那对老子、兄长一无人马,二不占大义,拿什么来夺他的位子?他二人若安分守己或可得善终,倘若生了不该有的心思恐怕下场会很悲惨。自古天家无亲情,对着那把龙椅人性中的善会降到最低点,况且赵构本就不是心慈手软之人。


泥腿子的阳春白雪


果真迎回徽钦二帝,于公于私、于情于理都能将宋高宗赵构取代。于公徽钦二帝本就是北宋君王,虽亡国被俘但并没被宋朝废黜还是天子,宋高宗是继北宋被灭、父兄被俘才登基称帝建立南宋的。于私徽钦二帝一为父一为兄,父兄回国弟弟理应退位归政。于情父兄亲情于前、于理北宋两位天子被救回,本应恢复君王之位、恢复北宋故国。因此他们若被迎回决对能取而代之。


小龙女5505


我认为不可能,看赵构怎么为了不迎回二帝怎么处置岳飞的,就能看到赵构的想法,他们回来有两条路,一条是死,一条是做其父为太上皇其兄封个侯,不给任何权利,还有就是当朝官员贵族也不会要他们重回来做皇帝的,一个被俘的人,并且面对”靖康之耻”,就是让他们当也无颜去当。用句现在时髦的话说,做的不好就让让位,别占着茅坑不拉屎。没那治国的本事就不要充当大尾巴狼。


生活的左和右


不可以!假如赵构迎回了父(赵佶,徽宗)兄(赵桓,钦宗),说明赵构的实力和威望已达到顶峰!赵构就是想还位乃父乃兄,大臣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坚决不答应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是空穴来风的。赵佶在北宋灭亡之前,已让位赵桓,被尊为太上皇。赵佶回来后,只能继续当他的太上皇。赵桓即位时更可笑,哭着不当皇上,被硬推上了皇位。赵佶写的《在北题壁》这首诗中描写了他和赵桓被俘后的生活:“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赵佶与赵桓的孤独、凄凉之感跃然纸上,回家是他们父子二人最大的梦!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关系有所缓和,韦贤妃(赵构亲妈)连同装有宋徽宗(1135年死去)、郑皇后、邢后梓官的十余辆牛车踏上了回归南宋之路。她离开时,赵桓挽住她的车轮,请她转告赵构,自己若能回归南宋,当一太乙宫主足矣。 但,赵桓的这个梦都没实现。1156年6月,五十七岁的赵桓曲辱死去。然而,宋钦宗赵桓死去的消息直到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才传到南宋。得知赵桓死去的消息后,赵构表面上痛不欲生,内心却为无人威胁自己的皇位而偷偷的乐着!


吴建彬626


金国如果放回宋徽宗和宋钦宗这父子俩想取代宋高宗没有多大的可能性。金灭北宋的“靖康之耻”徽钦二帝都当了俘虏。宋徽宗的儿子赵构在南方称帝,天下人心仍然忠于大宋是主流的观念,赵构当皇帝史称“宋高宗”,是得到官民坚决拥护支持的,国家灭亡山河破碎是宋高宗延续了宋朝的国祚,即使没有徽钦二帝的传位,宋高宗仍然是名正言顺的天下正统。宋高宗即位之初山河崩裂,被继续南侵的金人一路追杀,再狼狈都不投降妥协,宋高宗跟吓破胆当了俘虏的父兄形成了尖锐的反差,宋高宗在天下就在,已经亡了一次国,南宋军民愿意拥护亡国之君吗?南宋建立后,大臣官员和将帅只能忠于宋高宗,忠于徽钦二帝的朝廷大臣官员们在“靖康之耻”时基本上一网打尽了,徽钦二帝南归谁会效忠于他们?随着岁月流逝宋高宗逐渐牢牢掌握住朝廷官府军队,徽钦二帝即使南归也只能在软禁里享受荣华富贵终老,稍有异动,最常见的情况是马上“因病驾崩”,宋高宗为了皇位权力和自己的生死难有骨肉之情的


立志成虫


这个问题其实要深入浅出解释更恰当,不需要列举太多无关紧要的历史记载,关于迎回二帝是否会取代宋高宗这个问题我们看过电视剧《精忠岳飞》的都知道,这不仅是岳飞平生夙愿,也是秦桧诬害岳飞的重要依据,那么迎回二帝到底会不会取代宋徽宗呢?我觉得不可能,为什么呢?我们简要分析一下:


1、中国封建帝制持续了两千多年,从未有过皇帝退位又复位的例子

古代皇帝讲究君无戏言,若退位后再复位有损皇帝威严,于礼制不符,所以这种情况在历史中是不会出现的,即便迎回二帝此二人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让宋高宗退位。



2、二帝被俘,史称“靖康之耻”,核心统治阶级集体被俘亘古未有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举国皇族大臣被俘,致使亡国,在历史上从未有之大变,对皇族是莫大的耻辱,徽钦二帝因此成了亡国之君,就凭这身份在当时推崇“仁义礼智信”的年代,徽钦二帝也不可能复位,他们自己恐怕也没这胆量接受南宋皇位,因为这么做一定会被冠以“厚颜无耻”的罪名遗臭万年。而且南宋政权在宋高宗手中建立,即便宋高宗愿意让位,对徽钦二帝而言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若真能迎回二帝,恐怕也只能封个太上皇和太太上皇,养尊处优一辈子,断不可能取代宋高宗~



玛雅古堡


的确存在这样的可能性。明代的夺门之变并非是偶然现象,他代表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思维方式。

第一,长幼有序。当儒家发展到宋朝时已经成为了无可替代的统治思想,它深深地镌刻在文人学子和平民百姓的心目中。百姓耳濡目染,虽然可能并无功名,但是这种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他们的行为。儒家最看重的就是等级秩序。按照血缘宗法,父为子纲,一旦宋徽宗回来,赵构势必要让位。宋钦宗在位时,赵构还是臣子,君臣有别,尊卑有别。如果宋钦宗回来,那么赵构的地位很有可能会受到动摇。一旦高宗出现无法理政的情况,势必就会有人提出让钦宗摄政等之类的建议,很可能会有大部分的支持者。

第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众所周知,高宗似乎因为战争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以至于后来要再宋太祖的后裔中选择继承人。可是徽钦二帝却有儿子,宋徽宗在北国甚至还有子嗣诞生。一旦徽钦二帝还朝,那么他们的子嗣也会回来,有极大的可能性会继承宋朝江山,甚至谋朝篡位。这就是高宗最大的担心,很有可能艰难立业最后却是为别人做了嫁衣衫。

第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文臣士大夫眼中,实际上赵氏子孙谁做皇帝都差不太多,高宗之后它们甚至都能够拥戴高祖之后的赵昚坐天子,那么徽钦二帝复位,他们更无异议。一旦高宗病危,他们或者他们的后人必然还有所作为,夺门之变甚至会提早几百年出现。到了那个时候,只怕高宗本人的结局和身后事都会非常凄惨。所以说,宋高宗必须阻止徽钦二帝回朝,既是为了自己的当下,也是为了自己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