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年轻时怎样做,到老了孩子才能主动孝顺自己?

古传闺疗


首先尊老爱幼,尊重双方父母,爱护儿女,有正当职业和收入,积极向上,家庭和睦,夫妻恩爱。

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一定会像自己的父母那样子去为人处世,一定会的。


爱家胖大姐


说个故事,3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长者坐在井边的石头上休息。甲妈妈说“我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都比不过他”,乙妈妈说“我儿子唱歌可好听了,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丙妈妈没有说话,另外2个妈妈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儿子?”

丙妈妈说“没啥好说的,我儿子没什么特别的地方”,3个妈妈打好水,拎着水桶往家走,长者跟在后面也往回走。水桶真重呀,3个妈妈走走停停,不一会儿就腰酸胳膊疼了。

这时候迎面跑来3个男孩儿,一个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妈妈们看呆了;一个唱着歌,歌声好听极了;还有一个走到自己妈妈面前,接过水桶提着走了。

有个妈妈问长者“看见我们的3个儿子没?”,长者答“3个儿子?不对吧,我只看到一个儿子”。



这个故事里有4个成年人,3个孩子,他们的言行虽简单,但都明确表达出了各自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什么呢?是信仰和态度。妈妈作为家长,在意的、看重的、想要的,就是她们的价值观,很明显,孩子的特长成了妈妈看重的地方,妈妈越引以为骄傲,孩子越表现的得心应手。

价值观没有好坏,不同家长的价值观导致对孩子不同的期待,而孩子会在父母热切的目光注视下一路前行。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一书开篇就提到了儿童教育的“三脚凳理论”,指出①父母明确价值观②建立合理期待③尊重自身需求是对孩子施加正确教育的前提。

问题“年轻时怎样做,到老了孩子才能主动孝顺自己?”,我的答案是,懂得正确呵护、疼爱孩子的人,必将获得孩子发自内心的疼爱和呵护,亲人之间互相疼爱呵护是很自然的事。

那么从哪儿习得“正确地爱”呢,当然是从各种亲子教育的书里,正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最好的教育是唤醒,最快的成长是自燃。我是[阿娥你好],一个传播能量、乐于分享的妈妈,[关注]我的原创内容,和孩子一起进步,见证彼此的成长。

阿娥你好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身体力行,你是怎样对待你年迈父母的,你老了,你的孩子就会怎样对待你,记忆里母亲每做一顿带点油花的白面条总是自己先不吃,用沙锅捂了端给村子另一头的姥姥,隔三差五给姥姥洗头,洗姥姥裹成三寸的小脚,洗裹脚布,把姥姥收拾得清清爽爽,后来搬到80公里以外的灌区,没有电话,问候都是通过来往的人带的,老家来人了,母亲总问:我母亲可好?答:你母亲说你己经多少多少天没回去了,问什么时候回去?那时父亲在外面搞副业,母亲忙,走不起,毎每这时,母亲总是红了眼圈,偷偷抹眼泪,然后接下来某天安顿好家,凌晨3点多歩行出发去看姥姥,半夜三更再回来,一天一个来回,碰到生产队集体改善伙食,做的肉面条和油饼,妈妈不舍得吃,总是从很远的地方带给姥姥。姥姥9丨岁过了,妈妈在脱拉机上褥了厚厚的草把姥姥接来家,伺候了一年多,回去后不久就去逝了,记得妈妈当时说过一句话,对你姥姥,妈没有遗憾的了。

记忆里爷爷奶奶一直住三叔家,一直忙,抄沙地,种瓜,放羊,只要是生病了,父亲就把爷爷、奶奶接到家里,一则姐在医院工作方便治疗,再则,父亲接过来也是伺候一段时间,爷爷、奶奶在家的时候,父亲一直跟前跟后,每天让母亲开小灶给做好吃的,小碗端着,眼晴盯着,吃完了收碗,剩下了父亲也不嫌弃自己吃了。爷爷、奶奶去逝都80岁了,去逝前的一段时间,都在我家住,父亲端茶倒水,端屎倒尿一步不离伺候着。奶奶去逝时,父亲一夜之间老了好多。多年过去了,就在今天用笔记录这一幕幕当年的情景时,依然有泪流的冲动。就在刚刚,疫情期间被隔离在县域的小弟回来了,给父亲又重新拿递头刀给刮了头,嫌我电推子推得不舒服,修脚还是后人会修,小弟给烫脚,修脚后走了。就在这不经意间,后人就跟上了,不用人说。


涵熠之路


只能说是认命吧有的父母什么都没有还得靠儿子挣钱养但是遇到了好媳妇照样孝顺,有的父母倾其所有但遇到一个贪婪事多不知足的媳妇你就是应该的,别指望儿子孝顺你儿媳妇不会让的。我们家前院就有一个啥都不干,整天的出去玩扭秧歌跳舞打麻将,没钱就和我们借,等儿子开支再还,可人家命好啊,遇上一个媳妇可孝顺了,照样玩。而且比以前穿的还好多了享受多了,衣服都是媳妇给买,她做饭不好吃,媳妇也不用她媳妇做,家务活干不好媳妇也不用她都是媳妇做。当初儿媳妇和她爸爸来家里看啥都没有,就和姑娘说人家也就一个儿子要钱欠债也是你们还,就别要啥了,儿媳妇就要了两万块钱就结婚了。她帮媳妇带了两年孩子就是看孩子啥都不用她做,都是媳妇上下班回来做,她就是洗洗自己的内衣。本来挺事多的一个人,就遇上了一个没说的儿媳妇。可这样的媳妇太少了人家是哪辈子烧了高香了。我们这大多媳妇不好伺候的,结婚婆婆买房花彩礼,结完婚婆婆像伺候公主样的伺候着,可还总嫌婆婆这不带对那不好的,婆婆连话都不敢说,一旦哪句话让儿媳妇挑理了,那婆婆就更不好过了。儿媳妇就会大闹天宫了。遇到孝顺的不论你付出的多少只看你的命好不好,我们这就有两个这么孝顺的还都是家里穷没钱买房出彩礼的,另一个家里也是婆婆整天玩扭秧歌跳舞,还不正经,男的有病啥也不能干,儿子当时把对象领家来说是早房子,可哪里有钱买啊,后来姑娘就降低了条件就要了八万块钱,但结婚后,姑娘的爸妈和姑娘说人家也就是一个儿子,贫富都是你们的日子,这钱放咱家也是放着,给你们拿回去把饥荒还了吧,结果把钱又拿回来了,而且姑娘非常孝顺,啥说没有,对公婆都好。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F


尊老爱幼,你年轻时对老人孝顺,尽心尽责,孩子们会看在眼里,他们就知道自己以后该怎样做了?还有对待子女尽心尽力,力所能及的给孩子提供帮助,子女看到父母为他们操心,为他们奉献余热,肯定也会回报父母。一个家庭有了好的家风和家教,上行下效,不管到什么时候都差不了。我奶奶活到103岁,后边几年几乎是不下床了,吃喝拉撒全是大爷大娘和我爸妈轮流侍候,有人说,老人有老人味,那哪是老人味就是长期不洗澡身上的汗腥和尿臊味,我奶奶就没有,她很干净,经常洗澡换衣服,我曾经给我妈说,我可能以后不会像你们做的那么好。奶奶后来老的坐都坐不住,必须一个人在后面搂着腰,一个人喂饭,大娘和妈都是把饭炖得烂烂的,肉切成沫,怕奶奶营养跟不上都是荤素搭配,才使奶奶活了这么大年纪,我们都看在眼里,他们是我的的榜样。


一帆风顺55893


答:努力学习,精致自身,强身健体!

1、知趣老人受人敬爱!

2、努力学习,好学不倦,与时俱进。

3、改善生活,创造条件,精致自己。

4、强身健体,风度翩翩,不添麻烦。

5、自尊自爱,自重自强,自娱自乐。





绥格格


人老了后不要指望别人孝顺,希望越多,失望越大。

人在年轻时,父母身体尚好,不需要过多陪伴,可以把精力用在工作和照顾孩子身上。

年轻时身体强健,精力旺盛,应该多学知识,认真钻研业务,努力工作。

生活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不虚荣,不攀比,夫妻俩个互相关爱,互相包容。

父母的言谈举止,一举一动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尽量自己多陪伴孩子,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逢年过节,带着孩子一起回家看望父母,父母年龄大了,尽自己最大能力照顾。不管在家在外,看到身边有行动不便的老人,能帮就帮。

做自己该做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八十岁老年人,身体不能自理,疾病缠身,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吃喝拉撒睡都在床上。此刻,孩子也是四五十多岁,还要工作,还要照顾他们的孩子,每天劳累奔波,作为思维正常的父母你忍心让孩子二十四小时床前照顾吗?到了这天,去一个条件好的养老院养老,孩子们有空闲时间来看看都满足了。

每个年龄段,都有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永远不要道德绑架将来必须指望让别人照顾自己,别人也要生活啊!


金谷丰盈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年轻时要懂得尊重父母,孝顺父母。

趁自己还年轻,体力壮,多挣钱!补贴家用,减轻父母的负担!

在我们农村,有的人很能干,出去闯荡,事业有成。家里有父母看家。平常在外挣钱,逢年过节回家看望老人。土地租出去,父母在家,日子清闲!还有钱花,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这正是老年人所盼望的!谁不希望自己老了,清闲自在,年轻时拼搏,老了也该享 享清福了!

在我们农村,还有一种人。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挣一个就想花两个。吃喝嫖赌。父母也管不了,父母说说,就和父母吵架。像这样不孝顺父母的不义之人,老了也别想有人孝顺他!

年轻时大有作为,积攒了很多积蓄!银行里存了很多钱!老了还怕没人养吗?儿女们挣着养,都孝顺着呢!

再说一下,老了要有一个好身体!年轻时能干,能吃苦,也要注意身体,劳逸结合!

在我们这里,老年人一般都有三高病,每天都要吃药。一个月花二三百块钱!自己有钱了,就不给儿女增加负担!没有钱,儿女分摊!所以说要存积蓄!

最后说说,儿子结婚后,给他们带带孩子,洗衣做饭,能干动就帮他们干点!到老了也有资本!

以上是我的观点,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

谢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看我的文章,喜欢的多关注,多转发!


丁姐腊梅


首先我要给你改变一下问法:怎么做孩子才能孝顺自己的父母?

这个问题,我认为凡是父母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所谓差别就是能力大小和水平高低的问题。既然这样,什么时段儿女都应该孝顺自己的父母!

没有不孝顺的爹和娘。

很早以前,没有方法少生,一对夫妇生十几个孩子,他们累的腰也弯了,背也tuo了,但是也要想办法让孩子吃饱,哪怕是一碗菜汤,稠的让孩子喝,父母喝点汤水。

40多年前,我们老家发生了一件痛心的事。

一家八口全死了!原因是:丈夫给苹果树打农药”落果”(据说这种农药特别厉害),剩下了一点他背回家打打蚊子。妻子已经做好了一大盆杂面汤面,怕打上药他在打药之前把汤面端到里屋炕上。就在外屋开始打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农药从门帘缝落到了面汤盆里。

开始吃饭了,先吃的孩子和丈夫捞稠的吃,妈妈最后只喝了些汤汤水水。吃完了一家人开始肚子疼,第一个死的是妈妈,因为她最后一个吃只喝了点汤,吸收的快,最后一个死的是最小的孩子,因为他吃妈妈的奶水,其他人都在去医院的路上和医院里先后死了。

爸爸为了不让孩子挨蚊子咬,没想到把孩子们都药死了!妈妈第一个死了,就是为了爱孩子多喝了几碗面汤!

我不是要写这件残忍的故事,而是想说假若这六个孩子,父母含辛如苦把他们拉大,他们是否孝顺呢?

孝顺的孩子父母一分钱不留给他,他照常孝顺;不孝顺的孩子,父母给他一座金山他也不孝顺!教养决定一切!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同事、邻居、同学,有的家庭和和睦睦,父母明智,儿女孝顺。

但是还有不少的家庭,为家务事打的不可开交,闹到公堂?各说各的理,说了半天就是父母没有理!有的父母老了,做事可能有偏差。但是他们也把你拉大成人,成家立业呀!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我有一个大爷,四个儿子没有一个孝顺的。大爷告诉我:他们小时候,出来串门别人给我一块糖,我放到嘴里不舍得吃,回家吐出来给他们吃!

父母没有给我留下一分钱,他们需要常年用药治病,我们六口人要生活,孩子要上学。宁肯自己不吃也要尽力让父母吃饱喝足。

妹妹在烟台,我经常跟妈妈说:”妹妹离你近,我离得远,拍封电报给我,我三天才能到家。家里的东西妹妹需要都给她,房子她要,拴上四个环也让她抬走!”就这样,父母在世她不来人不来钱,父母走了她来奔丧,一分钱的纸也不给父母烧!

一母生下几百般!就是一个母亲生下的孩子也不一样!这与人的教养、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孩子孝不孝顺,不是父母哪个年龄段做的好与不好!他不孝顺,父母给他留一座金山他也不孝顺!

孝顺父母必须有善心,爱心,孝心!否则”孝顺”只是一句空话!


语文萍


年轻时要怎么做,后人才孝顺,农村有句老话说的好,娇儿无孝子,棒打出孝郎。首先孩子不可以娇生惯养,不要什么事情都依着孩子的想法,要让孩子从小有是非对错的观念,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要学会对孩子说不。要想着后人孝顺必须先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会模仿,包括你是怎么对待父母的,他们将来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你。要想孩子孝顺必须要从自身做起。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代就有卧冰求鲤,卖儿葬父的典故,孝道在我们民族传承了几千年,就让我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